“七郎,您知不知道,长安灵翠楼那个叫长离的女子来您府中了。”

  罗兴悄悄地告诉李瑄,他曾经和李瑄一起去灵翠楼处理李琅打架事件,见过长离。

  那模样确实让人很难忘记。

  由于李瑄曾与长离共处一室,罗兴怕李瑄不知,故提醒一下。

  “你是说她成为圣人赠予我的歌妓了?”

  李瑄忽然一愣,她不是在灵翠楼吗?

  怎么会来他这里!

  按理说以长离低微的身份,无有命运,没什么强求的能力。

  “是啊!就是她!”

  罗兴点头。

  “你去把她叫过来,我问问是怎么回事!”

  李瑄向罗兴吩咐一声,然后入卧室洗漱。

  “七郎您稍等!”

  罗兴说完立刻跑开。

  当李瑄换上紫袍官服的时候,长离已在正堂等候。

  “奴婢长离,拜见大将军!”

  长离穿着青色襦裙,向李瑄盈盈一礼。

  再见李瑄,她十分复杂。

  李瑄有了让她更遥不可及的身份,是天底下唯一能和王忠嗣齐名的大将军!

  “不必多礼!”

  李瑄示意她免礼。

  还是很惊艳的美貌,可惜她身份卑微。

  “陇右苦贫之地,为什么会选择来这里?”

  李瑄问长离。

  “奴婢入籍教坊,命运不由己。”

  长离的意思很明了,她也是被人安排到此地。

  听说要选一批歌妓送给大臣,被选中的时候,她解脱的同时,又无比绝望。

  但当她知道要被送到陇右,入左龙武卫大将军,节度使李瑄府邸后,又觉得这是她最幸运的命运。

  “你不是在灵翠楼吗?”李瑄又好奇问。

  “奴婢突然间就被教坊召回,三娘也无法阻止。教坊的官吏告诉奴婢有人要纳奴婢为妾室。但没过几天,高翁亲自到教坊选人,然后就将奴婢选走!”

  长离没有丝毫隐瞒,向李瑄回答道。

  “那你后悔来这里了吗?”

  李瑄明白是怎么回事。

  能将长离从灵翠楼调到教坊,看样子还能去处长离乐籍的身份,一定是长安的顶级权贵。

  而后高力士奉李隆基命令在教坊挑选色艺双馨的美女赏赐给李瑄。

  高力士见到长离后,就挑选给李瑄。教坊的官吏见高力士屁都不敢放一下。

  由于李隆基现在对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身”,高力士也不敢向李隆基推荐其他美女,阅历丰富的高力士能看出杨玉环的天真和倔强,他怕被杨玉环怪罪。

  再说,长离再漂亮,也不及杨玉环有魅力。

  李隆基有多宠爱杨玉环,他看在眼里,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上怕摔着。

  谁敢说杨玉环一句坏话,会被拖出去乱棍打死。

  “奴婢并不后悔,能侍奉大将军,是奴婢的荣幸!”

  长离花容失色,向李瑄跪拜。

  在长安,无数公子王孙拜在她的石榴群下,往往一掷千金,请求她弹奏一曲。

  但长离一直正视她的身份,别人看重的,只有她的容貌。

  就像不久前,她被调回教坊,没有任何力量阻挡。

  “好吧!以后其他九名歌妓,就由你来管理了!”

  李瑄起身将长离扶起来。

  其实他还是很感激长离的,若非长离的提醒,那一次李适之八成要上套。

  如果李瑄不在的时候,李适之上套,后果不堪设想。

  “大将军喜欢听什么样的歌舞曲子,以后奴婢为大将军安排!”

  长离靠近李瑄时,低头红着脸说道。

  “不需要演练什么曲子歌舞,有时间你教我谱曲!”

  李瑄知道长离精通音律,能自创曲子。

  他急着学习音律,为他心中的宋词填曲。

  “奴婢……遵命!”

  长离听到李瑄的话后,不知所措,最终遵从道。

  陇右也无去的地方,城中也仅仅是卖日常物品,跟中原任何一个城池都无法相比。

  出城更没什么,除了散落的乡里,然后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军营。

  所以长离在这里是很清苦的。

  上午时,李瑄到达府衙,正式处理公务。

  当天,高秀岩、王难得也率领临洮军的骑兵回到湟水城附近。

  之前他们一直在湟水上游驻扎。

  “两位将军觉得青海一带防御如何。”

  李瑄召高秀岩、王难得来询问。

  “启禀李帅,我们起初面对只有步兵三万余,七日后,又有一万吐蕃骑兵调过来。我军有信心击溃吐蕃在青海的军队!”

  高秀岩向李瑄回答道。

  “启禀李帅,末将也觉得吐蕃在青海一带的防御相比以往较为空虚,他们在苦拔海旁边筑苦拔城,这就是底气不足的例子。”

  王难得紧跟着回道。

  “青海是個好地方,但无险要可守。即便暂时拿下青海,吐蕃倾全国之兵而来,我军还要退出。”

  李瑄明白两将思战心切。

  但他心中已觉得以九曲为主,青海为副更好。

  “如果能拿下石堡城,青海一带进可攻,退可守。”

  高秀岩渴望李瑄能对石堡城发动攻击,拔除这个钉子。

  “取石堡城要用计,不宜强攻!”

  李瑄只将自己的战略告诉心腹幕僚,其他人并不知晓。

  现在吐蕃以石堡城为支点,布局众多,包括赤岭上,许多要塞、烽火,就是为保护石堡城。

  李瑄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此战略后,不小心泄露出去。

  “李帅,据捉生将捉住的俘虏说,吐谷浑百姓在经过漓水之战后,对吐谷浑王的软弱,对吐蕃的剥削很不满。现在吐蕃的首席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一直在此坐镇,就是为防止吐谷浑叛乱,这一点是否可以利用。”

  王难得突然向李瑄说道。

  “对于吐谷浑,我已经在布局。这将是我军下次大胜的关键。”

  李瑄微微点头。

  想到此,李瑄召慕容曦皓前来。

  “吐谷浑那七千俘虏现在是否信任你?”

  慕容曦皓行过礼后,李瑄向他问道。

  “回李帅,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们已经完全信任我。他们回去以后,必能煽动族人叛乱。之前李帅说要在春天将他们放回吐谷浑。但末将认为,他们回去后,很可能惨遭吐蕃杀害。末将希望将他们练成轻骑,李帅如果与吐蕃开战的时候,可以他们为主攻,并招降其他吐谷浑士兵。”

  慕容曦皓向李瑄回答后,并且请命道。

  李瑄听到慕容曦皓的话,没有立刻同意。

  他的本意是将俘虏放回去,挑唆吐谷浑叛乱,转向大唐,使吐蕃腹背受敌。

  然后趁机突袭吐蕃,将这一计谋转化为胜利果实。

  “末将觉得慕容将军所言有理,吐谷浑是鲜卑人,善骑善射。我们有七千名吐谷浑俘虏,他们能牵动吐谷浑大部分营帐。如果我们用他们,在战斗的时候,无异于杀手锏!”

  一旁的王难得认可慕容曦皓的建议。

  “吐谷浑内部民怨沸腾,即便不放归俘虏,他们也有可能爆发叛乱。我们将俘虏为自己用,完全可行。”

  高秀岩也赞成。

  “七千骑可不是小数目,如果不一心,会反噬我军!”

  李瑄不放心,吐谷浑俘虏中,肯定有贵族成员,那些贵族有可能亲吐蕃。

  万一他们现在装孙子,等关键时刻煽动士兵,那他们就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军不缺精骑和轻骑,既然如此,将他们训练成步兵吧。我会上奏圣人,让慕容将军暂领吐谷浑七千步兵。”

  李瑄觉得慕容曦皓所言有理,用一个折中的办法。

  步兵对他们威胁小得多了。

  “谢李帅!”

  慕容曦皓领命道。

  能将吐谷浑俘虏,升级为兵,已经超出他心理预期,更何况李帅还交由他统领。

  慕容曦皓心里清楚,只要能完成对吐谷浑的收服,他将来必是大功一件,会获得更大的功名。

  “一定要好好锤炼他们的心境,让他们彻底投靠我们,战场之上,不容有失。”

  李瑄向慕容曦皓郑重地说道。

  “末将遵命!”

  他已经将吐谷浑贵族隔开,只以平民百姓为他效力。

  “好,下去吧!等我们出军的那一天,先用吐谷浑王子祭旗。”

  李瑄决定到时候当着吐谷浑士兵的面,杀死吐谷浑王子悉弄参,让吐谷浑士兵彻底绝了以前的“伪王”。

  慕容氏才是真正的吐谷浑王族!

  连慕容氏都已汉化,不下百年,就能将吐谷浑彻底融合入“华夏”。

  李瑄又交待高秀岩和王难得,尽快补充诸军的缺口。

  特别是临洮军,招兵的时候,以会骑马者优先。

  陇右、河西,会骑马射箭的汉人、胡人太多了。

  没几天,诸军使亲自来湟水取绢、钱,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件事,向李瑄要马。

  军使们都知道临洮军四万战马齐全,堪称天下机动性最强的大军。

  李瑄此次又缴获六千匹马,总不能把这些马给牧监吧!

  军使们都想带回去一些,为自己军中提升机动力量。

  特别是安人军、镇西军这样的大军。

  李瑄没有过多犹豫,决定给安人军战马两千匹,河源军战马一千匹,镇西军战马一千匹,漠门军战马一千匹,白水军战马一千匹。

  陇右凡四千人以上的大军,都最少有一千骑兵。

  其他如宁塞、振威等小军就算了。他们和守捉一样,主要还是以防守为主,有一些探马即可。

  李瑄从龙驹岛带回来的上品牝马,西域种马,并未分配诸军。

  李瑄在湟水北部建立湟水监,暂定为下监,由柳锡出任监牧。

  湟水监,迟早会被发展成上监。

  等确立战略主动后,李瑄还会在青海湖、黄河上游,建立新牧监。

  柳锡的监牧,只是标榜他的身份,柳锡不在时,由副监代管。他还是与栗特马商交易为主。

  ……

  长安,兴庆殿。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隆基在大殿上念出李瑄的《河陇曲》。

  他喜爱此诗,特别是最后两句,他看到的是李瑄的赤胆忠心。

  这种的忠臣,竟还有人弹劾。

  李隆基在收到李瑄的露布后,一怒之下将那名监察御史贬到黔中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县令。

  杀死吐蕃名将,大壮国威。正如露布所说“妇孺得圣人派天军来,向东而拜,高呼万岁”。显得他是“爱民如子”的仁义之君。

  李隆基一向在乎百姓对他的看法,所以每年会在花萼相辉楼宴请一些平民百姓的长者。

  广运潭盛会时,望春楼前,他看到百姓欢呼,令宫乐到潭中奏乐,与百姓尽欢。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这诗写得确实好啊!

  相比于别的诗人,李七郎总能把马屁拍到位,又不显得俗气。

  李隆基虽然在宴会上经常吟诗,但在朝堂上还是第一次。

  在诸臣最后方的王维细细品读,觉得这是精益求精之作。

  许久未见李瑄,王维很是思念。

  李林甫表面上一副淡淡的笑脸,心中已经开始骂娘。

  他也想这样拍马屁,但他没有这样的文采。

  好在他的闷气昨晚已经发泄。

  昨天商议军机后的结果,让他寝食难安。但他又无法违背李隆基的意志。

  见诸臣一阵评头论足,各种吹捧后,李林甫站出来说道:“李将军此战深入敌后,扬我国威,当兼任更重要的职位。”

  中书门下堂的决定,哪怕首席宰相心中不愿,也得由他提出。

  “右相有何建议?”

  李隆基明知故问道。

  “现我大唐在西域威名有所下降,臣建议使夫蒙将军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将军曾任疏勒镇守使,攻破碎叶城,在西域素有威望。相信有他坐镇,必可重振大唐在西域的声望。”

  “自开元以来,将领多兼任河西、陇右节度,统筹两军。可使李将军兼任河西节度、支度、营田大使,判武威郡事,兼任赤水军大使,河陇押蕃使,河西长行转运使。”

  李林甫一拜后,将昨日商议的军机结果,向群臣重复一遍。

  这些使职,都是李隆基加在李瑄身上的职位。

  让他最郁闷的是,原来河西长行转运使是他的使职。

  虽然他身兼三十多使,但这个使职颇为重要。

  当初他辞去吏部尚书的时候,为表明自己的心迹,主动辞去五个使职。

  早知道他就不辞去河西长行转运使这个职位了。

  李林甫此言一出,群臣有动,但没有一个人震惊。

  所有人都知道,李瑄即将节制河西军。

  即便没有此次的青海之战,也会如此!

  当今李瑄能力无双,是李隆基最信任、宠爱的人。

  李瑄身兼使职,皆为重职,在节度使中独一份。

  这样的权势,已经超过任何一个节度使。

  好在这一次圣人没有为李瑄晋升爵位。

  “左相认为如何?”

  李隆基又故向韦坚问。

  “臣无异议,李将军节制河西军,则可以全心全意对付吐蕃。”

  韦坚当然要同意,这是昨日商议的军机。

  李林甫老奸巨猾,他现在压力越来越大,想要李瑄出手为他缓解压力。

  “臣等附议!”

  群臣也拜道。

  “免去夫蒙将军在河西节度、支度、营田等使,任夫蒙将军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安西四镇节度使……使李将军兼任如上使职,其余勋爵,散官,职事官,暂不变化。”

  宰相皇帝都同意,这事就算敲定了。

  由宦官林招隐持节前往任命。

  同时,带着赏赐。

  李隆基又赏赐李瑄二百金,金器三十件,玉器二十件。

  同时,李隆基下令李瑄,四月入长安问事。

  四月以后,天气转热,发生大战的概率变小,李瑄可以走开。

  同一时间,李隆基令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

  不同的是,王忠嗣还兼任河东采访使。

  李林甫警惕,这是入相之势,心中谋划如何去对付王忠嗣。

  自去年起,安禄山同兼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

  这次圣人特使没有运送大量的物品,一个月后就到达湟水城。

  李瑄亲自接待林招隐,得知李隆基对他的任命。

  等林招隐休息几天,他就会跟随林招隐一起去河西。

  夫蒙灵察不同于李瑄,他要先后长安一趟,再到安西。

  河西军,李瑄终于节制,他可以放开手脚,再无兵力的顾虑。

  李瑄一直可惜李隆基没让他兼河西、陇右采访使,使他无法整治地方。

  这一次,李隆基让李瑄判武威郡。

  武威郡就是河西节度使所在地。

  判,即为高位兼低职。

  李瑄已经有西平郡都督的职位,不可能再兼任一个都督。

  也就是说,李瑄现在能插手政务的两郡为陇右治所西平郡,和河西治所武威郡。

  河陇押蕃使,顾名思义,掌管、安抚河西、陇右一带的胡人。

  必要情况下,可以调集胡人部落的兵马,参加对吐蕃的战争。

  对李瑄来说,这个职位可有可无,许多胡人勇士自愿参军。

  贸然征胡人部落,会加强地方矛盾,这样募兵制就没意思了。

  最后是河西长行转运使这个职位。

  这是大唐官办运输机构。又作长行坊、长运坊。以牛车为主要运输工具。设置于西州、敦煌、武威、张掖等河西走廊上。

  可以说,负责西域地区到河西走廊,再到长安的运输。

  这个职位对李瑄很重要。

  李瑄捋了捋,他现在身兼陇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陇右支度使、河西支度使、陇右营田使、河西营田使、陇右群牧使、河西长行转运使、河陇讨击使、河陇押蕃使、赤水军大使,一共十一个使职。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天将军,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大唐天将军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