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方的张兴持一柄“大号”陌刀,以他的身高用这样的陌刀,才能大开大合,人马俱碎。

  陌刀以五十人一队,组成扇面和方阵。

  这样在敌军骑兵冲过来的时候,能集中更多力量。

  陌刀军最忌讳阵形散乱。

  哪怕敌骑冲倒一片,也需要保持每个的队伍的阵形。

  结阵的时候攻守兼备,乱阵的时候互为犄角。

  这就是陌刀军!

  “喝……”

  随着一道道大喝声,武装到牙齿的陌刀士,在一名名陌刀将的带领下散开阵形,在空旷地铺开一个个刀阵。

  陌刀军长刀向外,或劈或刺。

  他们席卷江河的气势,以铁甲长刀向李瑄证明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在一通演练后,陌刀将持陌刀前进,每前进一步,就有陌刀猛然劈下。

  如墙一样的推进,不留缝隙。

  在张兴的指挥下,陌刀士兵又突然分散,以五人、十人为一小队,前后作用依靠。

  这样的队形攻击将更加凌厉。

  李瑄跃马在周围巡视。

  这只是演练突然遇到敌军的战术。

  实际的战斗,还要看临场的发挥。

  若在旷野奔驰的时候,探马遇到敌人。

  随行的弩兵,会先帮助陌刀兵和重甲兵披上重甲。

  重甲大盾大枪列在外面,而后是陌刀的阵形和强弩手。

  重步兵需帮助陌刀兵缓解压力,然后陌刀出现的时候,才能所向披靡。

  如果有敌人披铁甲被斩落的时候,他们会用陌刀的尖刺,刺敌人面部。

  敌人不可能与陌刀军一样,都佩戴护面。

  陌刀士兵以斩马为主,只要能挡住敌军骑兵的一轮冲击,就可以转守为攻。

  陌刀军在旷野上的劣势很明显,缺乏机动性。

  为防止被敌军骑兵放风筝,需要骑兵护卫。

  如果是在一些狭窄的地形,和守卫地形,陌刀和重步兵、强弩兵配合,则能发挥出更强大的功效。

  另外,陌刀在对付步兵的时候,虽是杀鸡用牛刀,却是强大的武器。

  “不错,就看对战敌人的时候,是否能稳住阵形。”

  演训完毕后,张兴卸下头盔,来到李瑄面前时,李瑄向张兴说道。

  “末将麾下陌刀将意志刚强,即便末将战死,陌刀军也不会溃散。”

  张兴拍着胸脯保证道。

  一年以来,他一直在整训陌刀,未参加战斗,他早就等不及了。

  他希望这一次战斗,他挥下的陌刀将能立下功勋。

  毕竟陌刀军中集合的皆是军中猛士,都渴望立下功勋。

  “不要说这么灰心的话,张将军还要回河北,将令尊接过来呢!”

  李瑄拍了拍张兴的肩膀。

  如果张兴再立功勋,李瑄会举他为将军,让他将身在河北的父母家人接过来。

  以免出现变故。

  “明白!如果下次作战,陌刀军可尽为前用,特别是防守反击的时候,李帅可尽管安排。”

  李瑄与他谈论父母,还记得他的家乡家人,让张兴非常感动。

  他知道军中颇有非议陌刀军,他只想快点立一次战功,来证明陌刀军,证明李帅的眼光。

  在某些时机来临的时候,陌刀绝对能克制敌军骑兵。

  “机会一定会有!”

  李瑄攻击九曲的时候,必定会让陌刀将跟随。

  因为赤岭距离洪济桥太近了。

  可以说九曲黄河就是从赤岭流过。

  他行军必然不可能从黄河西面到树墩城,因为有山脉阻隔,无法让大量骑兵通行。

  只有从其他地方渡过黄河进入宁塞郡,再由宁塞郡入九曲。

  李瑄有让陌刀军守卫洪济桥,阻碍吐蕃援军的打算。

  吐蕃有不得不救九曲的理由,经过数十年的经营,九曲地带的吐蕃,和吐蕃附属吐谷浑、白兰羌等部,共军民数十万。

  树墩城的器械、百谷城的粮食无计。

  无法夺回九曲,对吐蕃来说是巨大损失。

  而掌握洪济桥的主动权,唐军出兵吐蕃赤岭一线的军队,也就二百多里。

  出兵大非川一百多里。

  出兵青海南部三百多里。

  主动权会被李瑄牢牢握住。

  太阳出来后,李瑄在陌刀营就食,然后前往诸精骑营地。

  五天时间,李瑄跑遍临洮军所有的训练场,包括七千吐谷浑士兵的营地,观看训练,鼓舞士气。

  李瑄还安排一些骑兵战术。

  吐蕃步兵非常善于结阵,战力强悍。

  步兵攻城和骑兵冲阵,都是不得已的事情。

  许多情况下攻城、冲阵,是抢夺先机,为胜利奠定基础。

  当然,古今依然有许多将领急功近利,屡屡做出步兵攻高大坚城、骑兵冲精锐步兵方阵的例子。

  虽成功的有许多,但死伤惨重也是必然。

  李瑄不希望自己麾下骑兵直接冲击吐蕃的步兵方阵。

  而是在遇到吐蕃步兵时,摆开阵势,冲击吐蕃的侧翼边角。

  千马奔腾会对敌军造成强大的恐惧和压迫,如果敌军被吓住溃散,就直接进行冲阵。

  如果敌军不乱不动,则骑兵就从敌军前阵掠过,抛射箭矢,全当吓一下敌军。

  在敌军步兵还没喘息的时候,另一队骑兵继续冲击边角,如法炮制,多试探几次。

  如果敌军步兵是精锐,一直不乱,各队骑兵掠过敌军方阵后,转移到各阵的方向。

  到最后敌军步兵四面都是唐军骑兵的时候,一起冲击再吓唬一次。

  这就是历史上蒙古骑兵打遍天下的战术之一,对付步兵时无往不利。

  其他骑兵战术,李瑄也下令让诸骑练习。

  另外,还要对新加入的战马进行训练,以免面对长矛、障碍的时候,不敢跨越,将士兵甩下马。

  巡视完临洮军后,李瑄又趁着夏季,带着神策卫对陇右诸军进行视察……

  在李瑄巡视的这段时间,恩兰达扎路恭,翻山越岭,险而又险地来到郁督军山附近,嗢昆水上游的回纥王庭。

  恩兰达扎路带着仆从,深入回纥境内两天后,被回纥骑兵发现。

  他连忙自报身份,使自己能到达回纥王庭。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后,身体不如之前,现在国家的大小事务,军事征伐,多由其子磨延啜管理。

  磨延啜已被确认为回纥下一任可汗。

  得知吐蕃赞普派特使前来,骨力裴罗和磨延啜一起,接见恩兰达扎路恭。

  在富丽堂皇的大帐中,一代枭雄骨力裴罗坐在虎皮榻上,磨延啜则站在旁边。

  恩兰达扎路恭还未入内的时候,骨力裴罗问磨延啜:“这个时候吐蕃赞普派特使前来,你应该知道来意了吧?”

  骨力裴罗还不到六十岁,身体就虚弱至极,现在他已经无法上马,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

  草原就是这样,南征北战,雪霜天寒,年纪大后会惹来一身疾病。

  能活到这個年纪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大汗,那边的战事,早就传来了。李瑄仅仅一年,几战歼灭吐蕃近十万人。使吐蕃元气大伤,现在李瑄兼任河西陇右,统兵十五万,还能调集河陇诸胡之兵。眼看就要秋高马肥,他们怕李瑄再度进攻,所以向我回纥求援。”

  磨延啜向骨力裴罗回答说道。

  “你怎么看待此事?”

  骨力裴罗又问。

  自己的儿子,颇有乃父之风,他很看好儿子能带领回纥强大。

  而非像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那样寄人篱下。

  骨力裴罗的曾祖父独解支,在受到突厥汗国进攻后,率领一部分族人,迁徙到大唐甘、凉一带,世代臣服,为大唐所用。

  特别是的祖父伏帝匐,还成为大唐河西经略军副使,赤水军使。

  伏帝匐死后,骨力裴罗的父亲承宗继承其父的职位。

  如果不出意外,骨力裴罗将来也会成为大唐的将领。

  但偏偏出现大变故。

  大唐上将王君年轻的时候来往凉州,被凉州回纥贵族所轻视,这件事情一直被王君记在心中。

  王君当上河西节度使的时候,河西的回纥、契苾、浑、思结四部就意识到王君想要对付他们。

  当时李隆基在东都洛阳执政,他们想派人到洛阳向李隆基禀明情况。

  但王君先下手为强,报告回纥等铁勒四部谋反。

  李隆基大怒,把河西回纥首领承宗,河西契苾首领契苾承明,河西浑部首领浑大德,河西思结部首领思结归国流放岭南。

  骨力裴罗的父亲承宗,在流放到岭南的第二年得热病而死。

  河西的回纥人自然难以忍下这份仇恨。

  特别是承宗的侄子护输和骨力裴罗。

  承宗死讯传到凉州后,开元十七年,护输被河西回纥诸部推举为首领,并发动叛乱。

  他们趁河西节度使王君外出巡视的时候,轻骑袭击王君。

  由于回纥是归附大唐的部落,本就驻扎在凉州,河西的兵马根本就来不及反应,王君就被护输杀死。

  护输知道自己单单一回纥部根本不可能是唐军的对手。

  在杀死王君后,立刻带领叛军逃跑,其中参与叛乱的骨力裴罗,也带着子嗣离开。

  唐军追击的时候,护输把王君的尸体丢下马,才得以逃跑。

  事后李隆基为何安抚河西回纥,将承宗的长子,也就是骨力裴罗的亲哥哥伏帝难封为瀚海都督,并统领凉州的回纥部。

  伏帝难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

  而其弟弟建立回纥汗国,他也没想着率领河西回纥回去。

  毕竟河西回纥在大唐凉州居住了四代,基本上都会说汉语,其族中勇士,也多有加入河西、陇右军中。

  可以说与骨力裴罗麾下的回纥,属于两个部落了。

  当初回纥一部分南迁,但大部分回纥还留在郁督军山以北,效命于突厥汗国。

  当骨力裴罗逃到突厥后,逐渐被突厥毗伽可汗看重,让其统领突厥境内的所有回纥部落,用以制衡日渐控制不住的突厥诸部势力。

  没过多久,毗伽可汗被大臣梅录啜下毒,在毗伽可汗未毒发身亡前,下令攻杀梅录啜,是以突厥大乱。

  骨力裴罗作为一个“外来人”,率领回纥诸部,吞并大小部落,趁机崛起。

  在王忠嗣攻杀吐蕃右厢时候,回纥已经号称“控弦十万”。

  建立汗国后,继续壮大,可战兵力翻倍。

  杀父之仇,骨力裴罗不可能不怨恨大唐,只是他能隐忍,希望回纥能壮大。

  看李隆基一道诏令,河西铁勒诸部首领被贬至岭南,他知道寄人篱下没有好结果。

  “大汗告诉儿臣要隐忍,积蓄力量。所以儿臣认为不能与大唐起冲突。”

  面对这个问题,磨延啜不假思索。

  他对大唐的怨恨,没有骨力裴罗那么大。

  他见过大唐的强大,见过王忠嗣、李瑄这样战神级唐将!

  现在李瑄和王忠嗣一人在朔方河东。

  一人在陇右河西。

  这是夹击回纥之势,帮助吐蕃,如果大胜还好说。

  如果失败,将是毁灭性打击。

  骨力裴罗父子二人,还远未完成心目中的回纥汗国版图。

  “话虽如此。为父怕吐蕃被李瑄打败后。大唐从北庭到河西,再到河东的三十万边军,只会将矛锋对准草原。”

  骨力裴罗想得很多。

  毫无疑问,李隆基是渴求军功的君主。

  而大唐的新将星李瑄,勇猛好斗。

  才两年时间,秋冬之际,无时不战。

  且大部分都是他主动发动的战争。

  这一个好战狂人,让骨力裴罗产生忧虑。

  身为在河西凉州长大的人,骨力裴罗知道大唐历代河西陇右主帅多贪边功,为了边功可随时制造战端。

  李瑄如此厉害,骨力裴罗担心李瑄会在打败吐蕃后,开始威逼他们回纥。

  “孩儿与李瑄谈论过,当时他只有十六岁,就能说出一些意味深长的问题。他当着我的面驯服烈马。我又亲眼看着他捉走乌苏米施和颉跌伊施,他的真正想法,孩儿也无法猜透。但他列举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都在中原王朝手中折戟,从他的语气中,孩儿总感觉他迟早会对付我们回纥。”

  磨延啜摇了摇头,说道:“但不论如何,现在与吐蕃联合攻击大唐是不可行的。就算打败李瑄又如何?朔方河东还有王忠嗣。”

  现在回纥实力虽强,但在大唐面前还不够看。

  他必须壮大,最起码有后突厥刚建立时的实力,才能自保。

  “等吐蕃特使入帐,看他会说些什么!”

  骨力裴罗能忍辱负重,但更懂得权衡利弊。

  不一会儿,恩兰达扎路恭入大帐,向骨力裴罗一礼:“吐蕃赞普特殊恩兰达扎路恭,见过大可汗!”

  他说得是汉语,他相信骨力裴罗和磨延啜也会说汉语。

  和吐蕃一样,回纥顶尖贵族必会汉语,以阅读汉族重要的兵法、文献。

  更何况骨力裴罗从小生活在武威。

  “说吧,为什么来我王庭,不怕我将你抓起来送给大唐吗?”

  骨力裴罗虽然身体不好,但亦想压制吐蕃的气焰。

  大唐、大食、吐蕃,是丝绸之路上公认的强国。

  大唐在诸国中实力最强大。

  吐蕃经常与大食结盟,对付大唐西域。

  大唐招兵,士卒皆五尺七寸以上,就这身高,也能碾压诸国。

  骨力裴罗希望有生之年,能听到在丝绸之路上,回纥被商人们经常提起。

  哪怕不与大唐齐名,最起码也要与吐蕃同声。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大可汗作为回纥汗国的建立者,相信您有这样的气度。”

  恩兰达扎路恭并不害怕,他侃侃而谈,将骨力裴罗高高捧起。

  这样如果把他送给唐军,就会显得回纥汗国的建立者没有气度。

  “本可汗没听过你的名字,也不值得我去为难。”

  骨力裴罗不失气度地笑了一声,然后摆了摆手:“本可汗知道你是来向回纥求助,我们与大唐是盟友,绝不会与吐蕃为伍,回去吧!”

  似乎是直接对恩兰达扎路恭下达逐客令。

  “大可汗如果无意,就不会召我入帐。大可汗也害怕李瑄这个好战之人。”

  恩兰达扎路恭非但没走,还大声说道。

  他带着使命而来,怎能轻易离开?

  “笑话!我回纥控弦二十万,岂会害怕李瑄?我们只是秉持盟友的信义而已。倒是你们吐蕃,仅仅一年,就被李瑄俘杀十万。你们号称五十万士卒,震慑西域,可又能坚持几年?”

  旁边站着的磨延啜见恩兰达扎路恭巧舌如簧,故向他反唇相讥。

  “是啊!我们吐蕃以及附属部落一年损失十万,我们最多再坚持一年就不行了。这不是我们吐蕃太弱,而是李瑄太勇猛。一年后我们退回雪域高原,封锁入口,古今除了我们吐蕃,无可攻入。倒是你们要面对李瑄和唐军的三十万卫戍军。李瑄好战,唐军渴求边功。伱们觉得李瑄会不会攻击你们?届时,回纥汗国会如河西的回纥部,被大唐随意驱使。”

  恩兰达扎路恭没有因磨延啜的话而生气,反而大胆承认吐蕃打不过李瑄。

  又提示吐蕃败后会放弃九曲和青海,退回雪域高原,封闭道路。

  到时候大唐河西陇右河东朔方的敌人只剩下一个,回纥!

  回纥只是名义上臣服大唐,其他的一切由回纥自主。

  按照古代的例子,双方发生矛盾也就一个冲突的事情。

  虽然骨力裴罗和磨延啜极力控制诸部落,但唐军想制造矛盾,还不是轻而易举吗?

  恩兰达扎路恭一席话,直中骨力裴罗父子的心坎。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天将军,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大唐天将军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