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一日,清晨。

  一夜没睡的李隆基,喜上眉梢,他终于等到天明,去迎接阔别已久的玉环娘子回来。

  他认为自己用皇帝之位,换美人归来,一定会使美人感动不已。

  为展现新面目,他一改之前的邋遢,让女儿李虫娘为他准备最能衬托他风采的黄色圆领长袍。

  专门修整头发和胡须。

  对着铜镜,满头银发和花白的胡须,是李隆基忧虑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是何等意气风发。

  他和玉环娘子在太液池望月台上凭栏望月的时候,是他每个夜晚,都会相思的时刻。

  他还特意将龙头拐杖藏起来,他老当益壮,不需要拐杖。

  李隆基忘了杨国忠和五杨刚死不久,丝毫不顾忌其间的影响。

  太真观距离兴庆宫只隔着一条长长的复道。

  这条复道李隆基虽多年未走,但他再熟悉不过。

  他曾经突破伦理,日日行走这条复道。

  这段时间,李隆基也经常会来到复道前叹息。

  天策卫把守,任何人不得通行。

  他的喊声穿不透复道的另一端。

  李隆基迎接杨玉环这种大事,作为兴庆宫管家的刘单自然在场。

  他带领一些天策卫,跟随在李隆基的车驾旁。

  有刘单在,李隆基的龙辇到达复道后,令李隆基讨厌的天策卫并未再伸手拦路。

  他令驾驶龙辇的羽林郎再快一点,他迫不及待想见到粉墙黛瓦的太真观。

  “圣人驾到……”

  临近之时,赞礼官一如既往地大喊一声,让太真观的女道士们,明白天子大驾光临。

  太真观有十几名女道士,其中以观主太真为首。

  且这些女道士是真正的女道士,不是长安风俗所向“大唐豪放女”。

  如李林甫的女儿李腾空一样,她们信仰道家,不逐名利。

  但龙辇到达太真观后,并未如想象中的一般。

  玉环娘子未率领女道士出道观迎接。太真观的大门紧闭。

  “快叩响观门!”

  李隆基没有生气,他幻想着杨玉环听闻他来接她的模样。

  突如其来的喜讯,玉环娘子一定未准备好,在梳妆打扮。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

  李隆基还在代入南熏殿中的杨玉环。

  一直以自己的念想,去支配他心目中的玉环娘子。

  “噔噔噔!”

  高力士到太真观前敲了敲门。

  “咯吱……”

  大门打开,是一名稍微年长的女道士。

  她见高力士后微微一礼。

  “圣人亲自来接娘子,待娘子梳妆打扮后,登上圣人的龙辇回兴庆宫。”

  高力士向女道士说道。

  就算刘单没有提前通知太真观,如此大的动静,杨玉环不可能不清楚。

  “太真入道门,铅华已尽;世间已无杨贵妃!”

  女道士的回复,让高力士呆若木鸡。

  反应过来的高力士低声斥道:“这太真观中,玉环娘子才是观主,岂是你能决定的?”

  “回施主,这是太真的决定。”

  女道士如实向高力士说道。

  “我不信,请让玉环娘子出观。”

  高力士看一眼龙辇上坐立不安的李隆基,心急如焚。

  一旦未能见到杨玉环,对圣人的打击是巨大的。

  权力和美人都失去了,还剩下什么?

  “太真告别俗世,决心不与圣人再见,请施主不要为难贫道。”

  女道士缓缓说道,油盐不进。

  “你知道欺君之罪是什么惩罚吗?”

  看李隆基准备在宦官搀扶下下龙辇,高力士心中更急。

  “施主不信,可入观中见太真。”

  按照杨玉环的吩咐,女道士只请高力士入太真观。

  “圣人暂且等待一番,老奴先去见玉环娘子。”

  高力士气急,他要入太真观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先来李隆基面前说一声。

  “力士,出现何故?”

  李隆基忍不住问高力士,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回圣人,她说玉环娘子潜心修道,不愿见圣人。”

  高力士硬着头皮回道。

  “什么?”

  李隆基眼睛一黑,受此打击,险些晕倒在地。

  他千算万算,也没想过会有这一出。

  玉环娘子怎么会不见他呢?

  对玉环,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李隆基的信仰也是随着年龄变化的。

  执政后勤慕道,是因为他渴望虚无缥缈的长生不死。

  知道事不可为,他已经没有这种想法。

  他只想在最后的余生中欢乐。

  “圣人莫慌,待老奴入太真观见玉环娘子,一定能劝说玉环娘子回心转意。”

  高力士向李隆基安抚道。

  “力士,我随你一起进入。”

  李隆基也想进入太真观,聊表相思之苦。

  高力士不知道李隆基能不能进入,他也想尝试一下,遂搀扶着李隆基,一步一步迈向太真观。

  “圣人不能入太真观。”

  女道士非常强硬,话音落,后面又冒出好几名女道士,准备阻挡李隆基。

  “刘单,你这个狗奴,我今日还是圣人呢!”

  怒不可遏的李隆基大骂一声。

  若是之前,谁敢阻挡他的脚步,他会将阻挡者全部砍杀。

  他是天子,生杀予夺,谁敢忤逆?

  此一时彼一时,今虎落平阳,连一个女道士都敢拦住他。

  更气的是随行的天策卫、羽林郎、宦官宫女无动于衷。

  “回圣人,道门圣地,是太上玄元皇帝的道场,即便九五至尊,也不能擅闯啊!否则就是对太上玄元皇帝的大不敬。”

  刘单赶紧跑出来说道,他把太上老君扯出来搪塞。

  谁让李唐为自己的身份,认太上老君为先祖呢。

  大唐皇帝祭祀太上老君的时候要行大礼,刘单说得有理有据。

  “让你的人把女道士们赶走,我要见玉环娘子。”

  李隆基不听,向刘单命令道。

  “我等下官,不敢去亵渎太上玄元皇帝,请圣人恕我不能从命。”

  刘单直接回绝。

  没他的命令,宦官都不敢乱动。鱼朝恩的死,也算是给兴庆宫中一些宦官的警告。

  “去让李七郎过来,他还想继承皇位吗?”

  李隆基不依不饶,他表现得比刘单想象中的还要过激。

  “太子监国,日理万机,恐不能至。”

  刘单心一横,再次回绝。

  反正就是不让李隆基进入。

  他怕杨玉环看到李隆基后改变主意。

  “狗奴!怎么能让你状元及第,那次科举的考生,一定全是酒囊饭袋。”

  李隆基指着刘单破口大骂。

  刘单早有适应,他低着头,用沉默回应。

  气氛一时间僵住。

  “铛铛!”

  气急败坏的李隆基甚至不断地拍打门环,发出响声。

  也只有高力士配合李隆基敲打,其他的人对此置若罔闻。

  刘单也不知该不该阻止。

  就在这时,一袭道袍,不施粉黛的杨玉环从太真观房屋中走出,来到道观门前。

  李隆基的声音太大,已经惊扰到她。

  了解李隆基脾气的她,知道她必须出面,否则李隆基不会罢休。

  本来想着借高力士传达心思。

  看到杨玉环的那一刻,刘单心中一惊。

  难道杨玉环食言了?

  这对他来说是晴天霹雳,如果杨玉环回到兴庆宫,太子殿下威望受到打击,他万死难辞其咎。

  但他又无法阻止。

  未得到太子授权,他若进一步行动,危害更大。

  太子即将登基,不容有失。

  “玉环……”

  李隆基看到杨玉环,恍若梦境中出尘的神仙。

  他梗咽,玉环娘子果然还是放不下他。

  “太真拜见圣人!”

  杨玉环没有出门,隔着一丈多的距离,向李隆基一拜。

  李隆基想如往常一般过去搀扶,却被女道士们拦住。

  “圣人,太真误国,本无颜再见你。圣人不顾一切接玉环回宫,使玉环感动。然太真是天下的罪人,只能在太真观中赎罪。出太真观,圣人会再被朝野指责。”

  杨玉环静静站着,劝说李隆基死心。

  她不知天宝年间自李瑄出现的那一刻,她在干什么?

  倾慕的种子,在心间种下的那一刻,不断生根发芽。

  她像是在纸醉金迷中,做下一场一场梦,以为那唯美飞扬的诗歌,是为她编织。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她入太真观以来的心境。

  她以前后悔自己爱慕虚荣,突破伦理道德。

  现在则想着如果没有出蜀地,就没有后面的一切。

  时空无法逆转,他也更愧疚李隆基。

  自他出现后,她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她不该得的。

  “朕不在乎天下骂名,玉环,你快出来,让朕好好看看你……”

  李隆基才发现杨玉环比以往消瘦许多,只是被气质所遮掩,他满目心疼。

  他摆手想让杨玉环踏出这个门槛,来到他的怀中。

  他痛恨太真观。

  “圣人,我的亲人已全部死去……”

  杨玉环缓缓说道。

  她和李隆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她有诸多理由不能再离开太真观。仅亲人全部丧生在马嵬驿和长安西市,就可成为她余生的梦魇。

  她要为国家祈福,为百姓祈福,为自己死去的兄弟姐妹祈福赎罪。

  此时,李隆基才幡然醒悟。

  他一直将心思放在杨玉环身上,终于想起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国忠等杨氏族人已经死去,成为乱世的替罪羔羊。

  他们绝不是冤屈。

  只是他们为安禄山叛乱的第一责任人挡下罪过。

  李隆基知道玉环最顾忌家人,他不敢想象玉环娘子如何度过这几个月。

  “玉环,不要有负担,我们重新来过。”

  李隆基不甘放弃。他已经没什么可失去,只想玉环娘子回到他的身边。

  否则今后的夜,又是无尽漫长。

  但杨玉环不再说话,她取出昨日摔碎的半截玉簪,将玉簪的前半截递给一名侍女,示意她交给李隆基。

  随后,她再次向李隆基一礼,转身回太真观。

  “这……”

  “玉环!”

  看着杨玉环单薄的倩影,又看侍女手中的半截玉簪。李隆基伸手喊道。

  但杨玉环只是放慢步伐,没有转身。

  最后在众人的目光下,消失在门前视野中。

  “玉环……”

  李隆基还在重复这个名字。

  玉环为保全他的名声,竟然真成了女道士。

  李隆基如此认为。

  他当初为什么要让杨玉环为太真?

  还有李瑄这个逆贼啊!

  是他发动叛乱,杀死杨氏满门,将他和玉环硬生生拆散。

  本来他们应是在华清宫的长生殿中当神仙眷侣。

  可恶的逆贼!

  他还要将皇位双手奉上。

  除了悔恨,还有不甘心。

  如果当初他不用李瑄……

  如果当初他不用安禄山……

  如果当初他不用李林甫……

  如果当初他不用杨国忠……

  短短时间,他想到数十中如果,他推卸一切的责任。

  他认为国家衰落和大唐动乱的最大祸手就是这些人。

  颤颤巍巍的伸手,接过半截玉簪,并紧紧攥在手中。

  他倚在门前,痴望观中,久久不愿离开。

  他在等待玉环回心转意。

  “噔噔……”

  不一会儿,观中传来琵琶声。

  李隆基精神一振,这是玉环娘子的琵琶。

  但弹奏的是没有盛唐气象的乐曲,她手抹子弦,奏出如泣如诉的哀怨。

  曲子的含义很悲伤,听了后,又让李隆基双手捧脸流泪。

  “圣人……回去吧!”

  琵琶声落,久久无音。

  李隆基呆呆地站了好久,高力士不忍,向他说一声,事不可逆转了,玉环娘子心意已决。

  他早该想到这一点啊!

  玉环娘子也是有性格的人,怎能随意地支配。

  “告诉玉环,我还会再来!”

  李隆基向女道士知会一声,他也从琵琶声音听出决绝。

  但他不会这么轻易放弃。

  在高力士和宦官的搀扶下,李隆基重新登上龙辇。

  这让刘单如释重负。

  幸亏没有发生最坏的事情,杨玉环入道以后,比李隆基更清楚其间的利害关系。

  事实上,若杨玉环重回兴庆宫,对李瑄的影响更大。

  龙辇归途之中,李隆基彻底萎了,连宝马都显得无精打采。

  马铃叮叮当当,多像是天然的音符……

  车队返回跃龙殿的时候,刘单上前向李隆基礼道:“贵妃未能归宫,臣等遗憾。不知圣人准备何时下达禅位诏书。”

  一听到禅位,本来就悲伤的李隆基,脸色立刻阴沉起来。

  他想以玉环娘子未回兴庆宫为由拒绝,但高力士立刻握住李隆基的手,并拍了拍。

  这是告诉李隆基,不能再一步步挑衅李七郎,否则一定会失控。

  自古皇帝,为了皇位不择手段。

  这次李七郎准李隆基见杨玉环,如果因为杨玉环不愿回来,而再次拒绝禅让,是彻底撕破脸。

  李隆基压制着怒气,他也意识到这点。

  他未下龙辇,只是无力地靠在龙辇上,蓝天之上,云卷云舒。

  他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后代。

  他们这一宗的基业,也到此为止了。

  又看一眼周围的琼楼玉宇,兴庆宫是他称帝前的故宅所在地兴庆坊。

  长安明明已经有太极宫和大明宫两座宫城,却还要新建一座皇宫。

  一如李治在在洛阳城西北侧的洛水高岸建立上阳宫一样。

  仿佛不开辟一座皇城,无法彰显君主的伟大。

  惆怅良久,李隆基下象征着皇帝身份的龙辇。

  终不可见,今年花开!

  “我退位后,子孙还可以富贵吗?”

  李隆基想到他的子孙后代,希望李瑄有一个承诺。

  “圣人放心,诸王公主,爵位不变,足以富贵!”

  刘单向李隆基保证道,这一点李瑄早就向他说过。

  李瑄只是计划去削宗室的赐田和衣俸,去除实封。爵位不会去动。

  “虫娘是我的女儿,让李七郎以后赐她一个公主的名号。”

  李隆基良心发现,让刘单为李瑄传话。

  他的诸多女儿中,都有公主的称号。

  唯有与粟特胡旋女曹野那姬生的虫娘没有。

  由于虫娘不足月而生,加上胡女母亲,为李隆基所不喜,让她掌管宫中道观。

  不出意外,李虫娘无法嫁人。

  而虫娘在这段时间照顾他起居,让李隆基颇有感触。

  他怕以后没有机会了,趁机向李瑄要一个公主的名号。

  “臣会立刻向殿下禀告。”

  这种大事,他不敢擅自做主。

  李隆基点了点头,不再理刘单。

  刘单目送高力士搀扶李隆基回跃龙殿,他立刻驱车到太极宫政事堂。

  入政事堂,刘单先拜李瑄。

  然后将李隆基到太真观后的事情,以及李隆基为李虫娘请名号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李瑄。

  “虫娘很不错,我会封她南阳公主,让她不必再为女道,自己选择如意郎君。”

  李瑄没有犹豫,同意李隆基最后的请求。

  虫娘是李隆基最小的女儿。

  他的妹妹李玉莹与虫娘相识,可能是因为被孤立和弱势的原因,她的母亲虽是胡人,但自身却养成好品行。

  在大唐,公主的封号通常有四种。

  一种以国名,如李隆基的几个姐妹,鄎国公主、凉国公主、代国公主等。

  一种是以郡名:称如平阳公主、淮阳公主、常山公主等。

  一种是以县名,如太华公主、万安公主等,这类公主非常多。

  须知,不论是以郡封的公主,还是以县封的公主,仍是公主,而非“郡主”“县主”。

  以县为封,不代表比以郡为封地位低。如李隆基的女儿太华公主,是县公主,实封千户,在儿女中为最。

  最后一种是以美名封,以各种褒义词命名,如太平公主、文成公主、宜芳公主等。

  很多时候,以美名封的公主,为和亲公主。

  “贵妃如何?”

  在刘单准备回兴庆宫的时候,李瑄又问刘单这个问题。

  “贵妃明大义,只是她的琵琶声变得凄楚。”

  刘单想了想,不好去回答。

  “我知道了,你去吧!”

  李瑄让刘单退下。

  兴庆宫中,李隆基得知李瑄封虫娘为南阳公主后,不再捣乱,他亲自起草退位诏书。

  短短几行字,用尽他全身力气。

  特别是最后一行,差点被他写成“草书”,包含着一个雄伟帝王的迟暮,还有无尽的不甘心。

  传国玉玺在李瑄手中,只要李瑄盖个章,就可以生效。

  二月二日,李瑄在清晨召文武百官到中书省议事厅,进行“朝会”。

  这次朝会刚开始不久,刘单手持诏书,非常冒失地进入。

  “圣人有旨,太子接旨!”

  刘单在宦官的拥护下,来到议事厅。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的时候,李瑄迅速起身:“不知圣人有何教诲?”

  其他官吏也连忙起身。

  刘单端正身形,展开诏书宣读:

  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君临天下近五十年矣。然神器至重,治道维艰,朕每兢兢于位,思欲上合天心,下安黎庶,而力有未逮,时运亦迁。今太子李瑄,圣德昭彰,文治武功,仁孝宽慈,允协人望。其器宇足以经纶大政,其才情足以抚驭万邦,实为天命所归者……朕今禅位于太子李瑄,自今而后,望其敬天勤民,兴利除弊,继往开来,光我社稷……

  大臣们早已有猜测,但随着刘单宣读诏书,百官们仍震惊不已。

  他们见证新皇的升起。

  曾经同为朝廷大殿上的一员,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登上皇位。

  “圣人身体安康,当长命百岁,臣威望不足,哪敢继承皇位。请刘卿回奏圣人,臣还要向他多学习几年。”

  李瑄当然不能直接接受皇位。

  三辞三让,也是一种礼仪。自古皇帝禅让皆是如此,哪怕是演戏,也要将姿态做下去,传出去也好听一点。

  这个时候,大臣们不能去劝说李瑄进退。

  “臣这就回去向圣人禀告。”

  刘单见此,持诏书暂且退下。

  这使得此次议事厅的朝会,文武百官心不在焉。

  会议结束后,李隆基向禅位的消息,传遍长安城。

  百姓称赞李瑄品德好的同时,又十分可惜。

  太子应直接继承皇位,天下才会安稳。

  “嘭!三辞三让,还要折腾我一番!”

  李隆基拍着玉案,作为经历者,这套路他太熟悉了。

  但他不得不去配合李瑄演戏。

  两天后,二月五日,李隆基忍着难受,再次写一道诏书,交给刘单。

  不出意外,李瑄还是拒绝,这次拒绝的理由是祖宗基业厚重,苍生广大,不能重负。

  二月八日,第三道诏书,再被李瑄拒绝。

  拒绝的理由是德行不足,要修身养性,提升品德。

  直到二月十一日,第四道诏书在文武百官议事的时候,送到议事厅。

  李瑄听读诏书后,才含泪同意继承大统。

  ……

  PS:征求年号。读者老爷们看对眼哪个,在后面留言,留言多者下更启用。

  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主角会加上国家的概念,让百姓明白这最高的阶级形态,延续后用。

  永乐:寓意天下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是立志来创盛世的年号。

  天启:天降启示,希望国家焕然一新。也寓意国家将重新开启新纪元。

  乾元:“乾”为八卦之一,代表天,象征着刚健、阳刚之气,“元”有开始、根源之意,也可指代元气。寓意着皇帝如上天一般刚健有力,能够以强大的领导力和决断力开创盛世,为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使国家充满希望和发展的动力。

  其余有些年号寓意虽深,但组合起来没什么代入感。扣一个生僻的年号没什么必要。

  用神兽、星象山河地名也不太合适。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天将军,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大唐天将军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