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出城时,尚且还是万里无云。
但赶路不过半日,便下起了毛毛细雨,随后越下越大。
嘎吱吱~
马车轮压过官道浊泥,留下长长车辙印。
两架桐油蓬车,五骑骏马,一行人在铅灰天穹下朝泰安迤行。
李衍弹了一下斗笠帽檐雨水,扭头观望。
身后济南城早已隐没于山川雨水中。
但他看的并不是济南城,而是在回想当初与陆鸿渊的对话……
“杀人?陆前辈不妨明说。”
“李小友可知,明德书院昔日‘君子剑’周炤?”
“听说过,是您得意弟子。”
“说起来也是丑事,三年前他夜闯书院禁地,偷盗一本禁书,还将同门杀害。”
“前辈为何不亲自出手?”
“他已改头换面,不知藏身何处,只是年前在江湖上露过一面,如今自号‘朱笔判官’,竟得了活阴差勾牒,还放出话来,若我杀他,拼死也要拉书院数百弟子一起死。”
“为何选我?”
“宗师争夺战估计快开始了…”
“这一争,至少数年,小友如今声名远播,即便功夫尚浅,到时也会有人找上门,只要阻你一下,机会可能就是别人的。我那不肖弟子平生夙愿,便是成为宗师,必然会找上你。”
“这…”
“孔尚昭老少三代,今后由明德书院庇护。”
“若杀此獠,老夫可点拨你们武道真意。”
“成交!”
杀人这种事,对李衍来说并不是问题。
何况是个残杀同门,还会必然会找他麻烦的家伙。
有陆鸿渊庇护,孔尚昭也能安心跟他们上路。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宗师争夺战!
他之前便听说过很多次,但外人只是雾里看花,京城碰到的宗师霍胤,也高高在上,很少与他交流,这次从陆鸿渊口中,终于知道了宗师争夺战内幕。
宗师既是名号,也隐约成了某种规则。
十为圆满之数,神州历代宗师也只有十个,从无例外。
只要上一届宗师死亡或退下的,超过半数,新的宗师战便会开启。
每一次,都要历经数年,在一次次战斗中脱颖而出。
最后并不是打赢了谁,而是打服了所有争夺者。
那是种绝望,自认不如人,道心受损,今后也难以更进一步。
总之,成王败寇,不是在争斗中崛起,便是落寞。
李衍自是没心思上门挑战,就是不知谁会找上门来。
想到这儿,他调转马头,一抖缰绳,跟上了众人……
…………
渐南行,天更低垂,远山浸在青灰雾瘴里,轮廓像泡胀的纸。
风自岱岳方向卷来,带着土腥与腐叶气。
官道两侧的野栗子树狂摆枝桠,筛下更密的雨帘。
雨水在车辙沟里汇成小流,又倏忽被后蹄踏碎。
武巴体型太大,没什么战马能驮着他走远路,加上要保护行李,所以驾着马车,后方行李箱全部用油布遮盖,那门虎蹲炮裹了厚毡绑在鞍后,炮管在雨雾里凝着冷光。
身子较弱的孔尚昭、林胖子,王道玄和龙妍儿,都在第二辆马车内。
“渤海虬木…”
林胖子翻阅着《山海图考》,皱眉道:“‘渤海虬木通九渊’,满本书就这么一句话,孔兄弟,你可曾找到其他线索?”
他并未和孔尚昭、蒯大有一样,想着加入十二元辰,而是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帮家族寻找灵木之上。
“只知道最后一次出现,是在金陵。”
孔尚昭如实回道:“当年有海外异人到来,上供渤海虬木,听闻长逾五丈,树皮如龙鳞,坚硬如铁,漂浮于海上数年,不腐不朽,和那最上等的龙涎香一般,机缘巧合才能找到。”
“至于此树长于何地,无人知晓,叫‘渤海虬木’,也是因为那异人自称来自渤海,用此物换走了皇室秘藏的一本古籍。随后这‘渤海虬木’便再没出现。”
“是否被大宣皇家得了?”
“不像,这宝贝太大,运往京城必人尽皆知,应该还在金陵…”
听着二人讨论,王道玄开口道:“林公子,林家现在情况不好?”
“不瞒道长。”
林胖子苦涩道:“林家产业并非独属我一家,因倭寇作乱,家中大半好手在海上全部遇难,如果不能重造宝船,出海获利,便压不住人心。”
“我不在乎这些,但家中长辈老少,怕是要遭殃。”
“安心,事情总会解决的。”
王道玄也不知该怎么办,只能言语安慰。
说罢,看向车棚外,转移话题道:“老夫也是看走了眼,本以为只会连日阴天,没想到雨下这么大,天象之变,确实越发难以预料。”
而就在这时,李衍也策马过来,侧身道:“道长,今天怕是赶不到泰安了,天色将黑,随后找个地方避雨,你不是对这地方很熟么?”
王道玄当年江湖流浪,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冀州与齐鲁大地。
有段时间,甚至在泰安城中摆摊算卦数月。
“我想想…”
王道玄探出头来,看了看周围。
“继续往前,我记得有座破庙荒祠…”
…………
天色向晚如泼墨,雨势稍歇,却成濛濛湿雾,黏在衣裳上甩不脱。
前路官道左侧,忽见岔出一条淹草小径,半隐在歪斜槐木后。
队伍按照王道玄指点,左转进入这荒野小道。
很快,便看到一座低矮庙门坍了半边,嵌在颓壁之间。
门匾早朽成半截,只余一个斑驳的“泰”字残迹。
“就这里了!好歹是片瓦!”沙里飞朝后高喊。
这座荒祠面积不大,正堂只容得两三辆车马,只得将马车停在外面。
走入其中,但见正中神龛供的不知是山神还是土地,泥胎剥落大半,露出朽木骨骼。
神案倾颓,残烛凝泪,积尘厚得能埋脚。
墙边散落些乱草蒲团,早被潮气浸成青黑。
最扎眼是屋顶几个窟窿,天光裹着细密雨丝,斜斜钻入堂内,在土砖地上蚀出深暗水洼。
檐溜滴答,打在断砖上,声如更漏。
沙里飞与吕三急急搬下干粮桶,武巴抽刀劈开散落供桌做柴禾。
火镰擦燃,一道橘红光晕猛然涨破堂内昏翳,映得四壁神怪壁画残片忽明忽暗。
那壁上是半条斑驳蟠龙,龙目剜落处留下黑洞,龙身鳞片却似在烟气里游动。
火舌舔舐湿柴,白烟便丝丝缕缕卷起。
李衍抱臂倚在庙门内槛,查看神像。
他们露宿荒野,自然不怕什么鬼怪,而且也没发现什么异象。
只是让他奇怪,什么神像会建的如此偏僻。
“这是碧霞元君祠。”
王道玄见状解释道:“原本附近有个村庄,常年供奉,但因为一场大疫,整个村子无一存活,没了香火,这里也渐渐荒废。”
李衍笑道:“神仙也离不开人啊…”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泰山娘娘、泰山奶奶,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岱史》中被称为“玉青大帝”,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
其道场,自然是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
这位也是国家祭祀的神灵,号称“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可见其影响力。
这次来泰山,是要调查东岳神位变动之事。
碰到泰山娘娘的庙,李衍自然忍不住要多看两眼。
随即,他就被那些壁画上描述的事,所吸引。
上面除了龙,还有众多小人,跟在龙身后,向着碧霞元君叩拜。
“这说的是北宋年间的事。”
王道玄微笑解释道:“当年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于是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以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哦?”
李衍一听,便发现问题,“那时才转为国祭?”
王道玄自然知道他的意思,点头道:“没错,之前皆是民间祭祀,后来因为此事,加上玄门推波助澜,才让碧霞元君享国祭,且列入神仙谱。”
“不过年代却很久,曾称泰山玉女,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
李衍听罢,若有所思。
这碧霞元君的经历,倒是和二郎真君有些相似。
按二郎真君所言,能在大罗法界独自开辟区域,庇护仙神者,通常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露面,也不知这位如今是什么道行。
泰山府君之位变动,是否与其有关……
…………
一夜雨歇,次日竟是朗朗乾坤。
碧霞元君祠外,洗刷过的山林青翠欲滴。
李衍一行人车马并进,沿着官道往泰安城行去。
晌午时分,一座巍峨的城池轮廓出现在视野尽头。
青灰色的城墙沿着山势蜿蜒,犹如巨蟒蟠踞泰山脚下。
正是泰安州城。
车马穿过瓮城,驶入泰安东门。
甫一入城,喧嚣声与浓郁的香火气便扑面而来。
街道虽不宽阔,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石板路被经年累月的足迹磨得光滑发亮,两旁店铺林立,多以售卖香烛纸马、神佛塑像、泰山石敢当为主。
旅店、酒肆、茶馆的招幡在微风中轻摆,门口小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空气中弥漫着炊烟、檀香、油炸点心的混合气味,还有那些来自四方、操着不同口音、背负着沉重香袋准备登岱顶香的善男信女。
自古上泰山祭拜者,便络绎不绝。
泰安城的小半繁荣,也是因这些香客而来。
“总算到了,寻家好些的客栈,吃顿热乎的,明日一早……”沙里飞边说边摘掉身上蓑衣,但话音未落,就被前方一阵骚动打断。
只见城门口里侧不远,通往岱庙和登山盘道方向的告示栏前,围拢了黑压压一大群人,议论声嗡嗡作响,透着一股焦灼气氛。
更有数十名手持水火棍的差役和身着号衣的士兵,神情严肃地守在登山的各条主要路口,将一些试图靠近的香客和背着行囊的旅人强硬地驱散开来。
李衍眉头微皱,示意车队暂停。
沙里飞已先一步滑下马背,挤进人群。
片刻后,他面色略显凝重地返了回来,手里赫然拿着一张刚揭下来的告示。
“衍小哥,诸位,出事了。”
沙里飞砸吧着嘴,将告示递向李衍,“泰山,封山了!”
空气骤然一静。
李衍接过告示展开,只见黄纸黑字,盖着鲜红的泰安州知州大印。
【泰安州衙暨岱岳镇守使司联署禁令】
兹因泰山神庙修葺,亟需清整肃静,安奉神道。
奉上谕及玄门大宗联牒,即日起,泰岳全境,含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等诸盘道,岱顶、后石坞诸峰,以及岱庙内院,一律封禁!
严禁任何非敕令人员登山、入庙上香、踏勘游览。
凡有擅闯者,无论僧俗官民,一律以悖逆神道、滋扰圣地论处,枷拿入狱!
此令如山,违者严惩不贷!
“这消息何时传开的?怎的如此突然?”蒯大有问道。
“告示是今晨贴出的。”
沙里飞答道,“我听围观的人说,昨夜起就有大量兵马自山下开拔上山,盘道沿途设卡。今早城门刚开不久,这道禁令就贴出来了,所有正在上山的香客都被强行劝返,山上的人也不知怎地都被赶了下来。现在消息刚传开,城里都炸了锅。”
“怎么办?”林胖子有些头疼。
他本以为李衍上个山,很快就能解决事,没想到又出波折。
“先找个地方住下。”
李衍没有多说,带着众人来到一间客栈住下,随后将所有人召集,开口道:“在大明湖时,我便从燕门那边得到消息,泰山有异动,不少在外修士都已被召回。”
“如今看来,情况恐怕更严重了。”
“衍小哥。”
沙里飞好奇道:“如今你该说,咱们到底来干啥了吧?”
李衍无奈道:“天机不可泄露。”
众人面面相觑,李衍还是头一次对他们如此隐瞒。
但事关大罗法界隐秘,还有二郎真君谋划,泄露说不定就会引来麻烦。
“衍小哥不说,自然有原因。”
王道玄抚须沉声道:“无论要干什么,总得先查清出了什么事。”
“我去!”
沙里飞二话不说,出门去找本地听风的江湖客栈。
没过多久,他便赶了回来,脸色有些古怪。
“确实发生了怪事。”
“泰山之上,闹鬼了!”
但赶路不过半日,便下起了毛毛细雨,随后越下越大。
嘎吱吱~
马车轮压过官道浊泥,留下长长车辙印。
两架桐油蓬车,五骑骏马,一行人在铅灰天穹下朝泰安迤行。
李衍弹了一下斗笠帽檐雨水,扭头观望。
身后济南城早已隐没于山川雨水中。
但他看的并不是济南城,而是在回想当初与陆鸿渊的对话……
“杀人?陆前辈不妨明说。”
“李小友可知,明德书院昔日‘君子剑’周炤?”
“听说过,是您得意弟子。”
“说起来也是丑事,三年前他夜闯书院禁地,偷盗一本禁书,还将同门杀害。”
“前辈为何不亲自出手?”
“他已改头换面,不知藏身何处,只是年前在江湖上露过一面,如今自号‘朱笔判官’,竟得了活阴差勾牒,还放出话来,若我杀他,拼死也要拉书院数百弟子一起死。”
“为何选我?”
“宗师争夺战估计快开始了…”
“这一争,至少数年,小友如今声名远播,即便功夫尚浅,到时也会有人找上门,只要阻你一下,机会可能就是别人的。我那不肖弟子平生夙愿,便是成为宗师,必然会找上你。”
“这…”
“孔尚昭老少三代,今后由明德书院庇护。”
“若杀此獠,老夫可点拨你们武道真意。”
“成交!”
杀人这种事,对李衍来说并不是问题。
何况是个残杀同门,还会必然会找他麻烦的家伙。
有陆鸿渊庇护,孔尚昭也能安心跟他们上路。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宗师争夺战!
他之前便听说过很多次,但外人只是雾里看花,京城碰到的宗师霍胤,也高高在上,很少与他交流,这次从陆鸿渊口中,终于知道了宗师争夺战内幕。
宗师既是名号,也隐约成了某种规则。
十为圆满之数,神州历代宗师也只有十个,从无例外。
只要上一届宗师死亡或退下的,超过半数,新的宗师战便会开启。
每一次,都要历经数年,在一次次战斗中脱颖而出。
最后并不是打赢了谁,而是打服了所有争夺者。
那是种绝望,自认不如人,道心受损,今后也难以更进一步。
总之,成王败寇,不是在争斗中崛起,便是落寞。
李衍自是没心思上门挑战,就是不知谁会找上门来。
想到这儿,他调转马头,一抖缰绳,跟上了众人……
…………
渐南行,天更低垂,远山浸在青灰雾瘴里,轮廓像泡胀的纸。
风自岱岳方向卷来,带着土腥与腐叶气。
官道两侧的野栗子树狂摆枝桠,筛下更密的雨帘。
雨水在车辙沟里汇成小流,又倏忽被后蹄踏碎。
武巴体型太大,没什么战马能驮着他走远路,加上要保护行李,所以驾着马车,后方行李箱全部用油布遮盖,那门虎蹲炮裹了厚毡绑在鞍后,炮管在雨雾里凝着冷光。
身子较弱的孔尚昭、林胖子,王道玄和龙妍儿,都在第二辆马车内。
“渤海虬木…”
林胖子翻阅着《山海图考》,皱眉道:“‘渤海虬木通九渊’,满本书就这么一句话,孔兄弟,你可曾找到其他线索?”
他并未和孔尚昭、蒯大有一样,想着加入十二元辰,而是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帮家族寻找灵木之上。
“只知道最后一次出现,是在金陵。”
孔尚昭如实回道:“当年有海外异人到来,上供渤海虬木,听闻长逾五丈,树皮如龙鳞,坚硬如铁,漂浮于海上数年,不腐不朽,和那最上等的龙涎香一般,机缘巧合才能找到。”
“至于此树长于何地,无人知晓,叫‘渤海虬木’,也是因为那异人自称来自渤海,用此物换走了皇室秘藏的一本古籍。随后这‘渤海虬木’便再没出现。”
“是否被大宣皇家得了?”
“不像,这宝贝太大,运往京城必人尽皆知,应该还在金陵…”
听着二人讨论,王道玄开口道:“林公子,林家现在情况不好?”
“不瞒道长。”
林胖子苦涩道:“林家产业并非独属我一家,因倭寇作乱,家中大半好手在海上全部遇难,如果不能重造宝船,出海获利,便压不住人心。”
“我不在乎这些,但家中长辈老少,怕是要遭殃。”
“安心,事情总会解决的。”
王道玄也不知该怎么办,只能言语安慰。
说罢,看向车棚外,转移话题道:“老夫也是看走了眼,本以为只会连日阴天,没想到雨下这么大,天象之变,确实越发难以预料。”
而就在这时,李衍也策马过来,侧身道:“道长,今天怕是赶不到泰安了,天色将黑,随后找个地方避雨,你不是对这地方很熟么?”
王道玄当年江湖流浪,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冀州与齐鲁大地。
有段时间,甚至在泰安城中摆摊算卦数月。
“我想想…”
王道玄探出头来,看了看周围。
“继续往前,我记得有座破庙荒祠…”
…………
天色向晚如泼墨,雨势稍歇,却成濛濛湿雾,黏在衣裳上甩不脱。
前路官道左侧,忽见岔出一条淹草小径,半隐在歪斜槐木后。
队伍按照王道玄指点,左转进入这荒野小道。
很快,便看到一座低矮庙门坍了半边,嵌在颓壁之间。
门匾早朽成半截,只余一个斑驳的“泰”字残迹。
“就这里了!好歹是片瓦!”沙里飞朝后高喊。
这座荒祠面积不大,正堂只容得两三辆车马,只得将马车停在外面。
走入其中,但见正中神龛供的不知是山神还是土地,泥胎剥落大半,露出朽木骨骼。
神案倾颓,残烛凝泪,积尘厚得能埋脚。
墙边散落些乱草蒲团,早被潮气浸成青黑。
最扎眼是屋顶几个窟窿,天光裹着细密雨丝,斜斜钻入堂内,在土砖地上蚀出深暗水洼。
檐溜滴答,打在断砖上,声如更漏。
沙里飞与吕三急急搬下干粮桶,武巴抽刀劈开散落供桌做柴禾。
火镰擦燃,一道橘红光晕猛然涨破堂内昏翳,映得四壁神怪壁画残片忽明忽暗。
那壁上是半条斑驳蟠龙,龙目剜落处留下黑洞,龙身鳞片却似在烟气里游动。
火舌舔舐湿柴,白烟便丝丝缕缕卷起。
李衍抱臂倚在庙门内槛,查看神像。
他们露宿荒野,自然不怕什么鬼怪,而且也没发现什么异象。
只是让他奇怪,什么神像会建的如此偏僻。
“这是碧霞元君祠。”
王道玄见状解释道:“原本附近有个村庄,常年供奉,但因为一场大疫,整个村子无一存活,没了香火,这里也渐渐荒废。”
李衍笑道:“神仙也离不开人啊…”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泰山娘娘、泰山奶奶,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岱史》中被称为“玉青大帝”,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
其道场,自然是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
这位也是国家祭祀的神灵,号称“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可见其影响力。
这次来泰山,是要调查东岳神位变动之事。
碰到泰山娘娘的庙,李衍自然忍不住要多看两眼。
随即,他就被那些壁画上描述的事,所吸引。
上面除了龙,还有众多小人,跟在龙身后,向着碧霞元君叩拜。
“这说的是北宋年间的事。”
王道玄微笑解释道:“当年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于是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以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哦?”
李衍一听,便发现问题,“那时才转为国祭?”
王道玄自然知道他的意思,点头道:“没错,之前皆是民间祭祀,后来因为此事,加上玄门推波助澜,才让碧霞元君享国祭,且列入神仙谱。”
“不过年代却很久,曾称泰山玉女,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
李衍听罢,若有所思。
这碧霞元君的经历,倒是和二郎真君有些相似。
按二郎真君所言,能在大罗法界独自开辟区域,庇护仙神者,通常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露面,也不知这位如今是什么道行。
泰山府君之位变动,是否与其有关……
…………
一夜雨歇,次日竟是朗朗乾坤。
碧霞元君祠外,洗刷过的山林青翠欲滴。
李衍一行人车马并进,沿着官道往泰安城行去。
晌午时分,一座巍峨的城池轮廓出现在视野尽头。
青灰色的城墙沿着山势蜿蜒,犹如巨蟒蟠踞泰山脚下。
正是泰安州城。
车马穿过瓮城,驶入泰安东门。
甫一入城,喧嚣声与浓郁的香火气便扑面而来。
街道虽不宽阔,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石板路被经年累月的足迹磨得光滑发亮,两旁店铺林立,多以售卖香烛纸马、神佛塑像、泰山石敢当为主。
旅店、酒肆、茶馆的招幡在微风中轻摆,门口小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空气中弥漫着炊烟、檀香、油炸点心的混合气味,还有那些来自四方、操着不同口音、背负着沉重香袋准备登岱顶香的善男信女。
自古上泰山祭拜者,便络绎不绝。
泰安城的小半繁荣,也是因这些香客而来。
“总算到了,寻家好些的客栈,吃顿热乎的,明日一早……”沙里飞边说边摘掉身上蓑衣,但话音未落,就被前方一阵骚动打断。
只见城门口里侧不远,通往岱庙和登山盘道方向的告示栏前,围拢了黑压压一大群人,议论声嗡嗡作响,透着一股焦灼气氛。
更有数十名手持水火棍的差役和身着号衣的士兵,神情严肃地守在登山的各条主要路口,将一些试图靠近的香客和背着行囊的旅人强硬地驱散开来。
李衍眉头微皱,示意车队暂停。
沙里飞已先一步滑下马背,挤进人群。
片刻后,他面色略显凝重地返了回来,手里赫然拿着一张刚揭下来的告示。
“衍小哥,诸位,出事了。”
沙里飞砸吧着嘴,将告示递向李衍,“泰山,封山了!”
空气骤然一静。
李衍接过告示展开,只见黄纸黑字,盖着鲜红的泰安州知州大印。
【泰安州衙暨岱岳镇守使司联署禁令】
兹因泰山神庙修葺,亟需清整肃静,安奉神道。
奉上谕及玄门大宗联牒,即日起,泰岳全境,含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等诸盘道,岱顶、后石坞诸峰,以及岱庙内院,一律封禁!
严禁任何非敕令人员登山、入庙上香、踏勘游览。
凡有擅闯者,无论僧俗官民,一律以悖逆神道、滋扰圣地论处,枷拿入狱!
此令如山,违者严惩不贷!
“这消息何时传开的?怎的如此突然?”蒯大有问道。
“告示是今晨贴出的。”
沙里飞答道,“我听围观的人说,昨夜起就有大量兵马自山下开拔上山,盘道沿途设卡。今早城门刚开不久,这道禁令就贴出来了,所有正在上山的香客都被强行劝返,山上的人也不知怎地都被赶了下来。现在消息刚传开,城里都炸了锅。”
“怎么办?”林胖子有些头疼。
他本以为李衍上个山,很快就能解决事,没想到又出波折。
“先找个地方住下。”
李衍没有多说,带着众人来到一间客栈住下,随后将所有人召集,开口道:“在大明湖时,我便从燕门那边得到消息,泰山有异动,不少在外修士都已被召回。”
“如今看来,情况恐怕更严重了。”
“衍小哥。”
沙里飞好奇道:“如今你该说,咱们到底来干啥了吧?”
李衍无奈道:“天机不可泄露。”
众人面面相觑,李衍还是头一次对他们如此隐瞒。
但事关大罗法界隐秘,还有二郎真君谋划,泄露说不定就会引来麻烦。
“衍小哥不说,自然有原因。”
王道玄抚须沉声道:“无论要干什么,总得先查清出了什么事。”
“我去!”
沙里飞二话不说,出门去找本地听风的江湖客栈。
没过多久,他便赶了回来,脸色有些古怪。
“确实发生了怪事。”
“泰山之上,闹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