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人就满足了吗?远远不够。

  夏林的信如期而至,老道打开之后竟被上头的内容震惊到难以形容,因为夏林竟完全掌握了这里的动向,甚至连当前进展都了如指掌,而从漆封上的时间来看这封信发出来的时间竟是在这边开始第二阶段之前。

  换而言之就是夏林对这个地方的动向了如指掌,甚至预估到了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

  而信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当下还不是时机,还需要再沉淀沉淀,至于沉淀到什么时候他没说,只是让老道士等待机会。

  如果是别人,老道士是会质疑的,因为就现在来看,他已经具备了一呼百应的前置条件,他的威望已经非常高了,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发起一场乱局,甚至有可能可以立刻席卷整个蜀地。

  要知道蜀地虽然士兵不少,但战力不怎么样,大多都是本地豪绅自家的护院军扩充起来的地方武装,然后在这些人得了势之后拿到了一定的名额成为了正规军。

  当然,这些名额大部分都是需要花钱买的,甚至于现在整个蜀地卖官鬻爵几乎已经成为了常制,官方不单不管甚至还会纵容,总之这地方俨然就已经成为了大唐核心权力触及不到的边缘地带。

  这其实也跟李世民有脱不开的关系,他这个蜀王的心思不在这里,那就怪不得下头的人乱搞了,而三娘那头也并不好直接插手分封之地,加上那些世家在朝堂中的暗线还有残余,最终蜀地就成为了当下这个样子。

  怎么形容呢,当下整个蜀地的情况就像是鹅城一样,县长是谁不重要,黄老爷们才是最终说话算数的人。

  而那些百姓同样与鹅城的百姓一样,他们不是心中没有怨气,但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只是在观望,因为毕竟现在他们还能有一口吃的,即便吃的不好,但至少还有。哪怕去给人当佃户也好、去城中谋求个小工也罢,还是有那么一口。

  然而这可不是黄老爷们变得善良了而是他们吃的亏多了,有经验了,知道怎么样控住那最后一条线,而且这些日子的实操下来让他们对这条线的把握越来越熟练。

  所以就算是现在老道士真的发动了绝技,但真正响应的人恐怕也无有多少,用夏林的话来说这一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搬去眼前的大山之前就一定要搬去心中的大山。

  而就以现在他们所做的事情来看,这还远远不够。立威、立言、立德,三立而合一方能有所造化。

  老道在夏林的指示下,立刻停止了他的煽动性布道,开始认认真真的脚踏实地的开始循序渐进的工作。

  话说好巧不巧,就在他停止煽动的第一个晚上,便有蜀中密探混在了人群之中来到了道观。

  不过这会儿他们却只是听了一晚上的齐民要术,什么给果树接枝,什么利用高低差为农田灌溉,还有什么怎样分辨毒虫害虫。

  这些密探当然是不信,之后连续三日都跑过来仔仔细细的探查,但老道士第二天晚上讲的是怎样喂鸭子,第三天晚上讲的是母猪产后需要应对哪些问题。

  三天的农业知识科普下来,每一个密探都听的是脑袋嗡嗡的,他们第四日便前去汇报,而那负责打探消息的官员听完了这些之后略带诧异的问道:“只是这些?那检举之人说的可不是如此。”

  “属下也不知那人说的真假,但我们兄弟几人在道观之中的确只是听见了这些,不过大人,那个老道讲的可真好,一般的农博士都不如他。”

  那情报官一甩袖子:“你爱养猪便去跟着那老道学养猪去吧!”

  而这会儿情报官身边一留着小胡子的男子笑着拱手道:“严大人,卑职以为恐怕是有人透露了风声,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还需缓而图之。”

  “缓什么缓,直接带人抄了那破道观,就说那老道妖言惑众便是了,反正杀一个也是杀杀两个也是杀。”

  “严大人,不可。”小胡子连忙拱手道:“那道观仗着济世救民的名头,周围已汇聚了不少气候,若是贸然查办恐是要激起民变了。上官吩咐下来,这些日子要轻柔慢缓,断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事情闹得大了,恐会引来不测。”

  其实话说到这份上谁都知道那不测究竟是什么不测,他们是真的怕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担心如果这里爆发出什么问题,然后自己处理不当就会把在远方的某人引来。

  那人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狩猎的雄鹰,整日盘旋在头顶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就会被斩草除根。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恰恰就是这份忌讳才让夏林如今有了可乘之机。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人发出过质疑,说他们都惧怕成这样了,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出击把他们一网打尽。

  拜托……这里是蜀地,那个一座城池能抵抗蒙元大军三十六年之久的蜀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这地方,即便是夏林的队伍也仍然需要靠两条腿翻山越岭而去,而他们本来就是靠着先进的后勤补给系统才能战无不胜,脱离了那强大的后勤保障,失去了重火力的支持,那可就是犯了兵家大忌——以己之弱克彼之长,那这玩意能不能赢是一说,即便是赢了那损失得大成什么样?

  战争本质上也是利益的博弈,如果一场战争最终的结果是入不敷出,那得多穷兵黩武才会非要去打这一场仗。

  要知道夏林恨倭国几乎不共戴天,但这都还是要时机成熟之时并且确保有丰厚的战争回报才会正式拉开序幕。

  他又怎么可能去打一场明知道一定会损失惨重的战争呢?这不是他夏道生的风格,更不是任何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格。

  所以有些事真的急不来,蜀地是块难啃的骨头,这一点天下无人不知。

  之后的日子,有许多密探索性就混在了那些民众里头,然而接下来的时间,老道士先是自掏腰包买下了大片山林,然后带着这些失去了田地的农民开始垦荒,种植经济作物、粮食,还有一部分则开塘养鱼,白天干活晚上这传授各种专业知识,还真的就是一副铁了心要济世救民的样子。

  很快当地情报机构对他们的监管就松懈了下来,主要还是因为那些密探实在是干不了农活,这就好比卧底毒枭大本营但最后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开心农场,每天屁东西找不到就是搁那给韭菜加竹笼憋韭黄。

  这玩意如果不是真的需要一份生计的人谁能干的下去,又累又脏,还捞不到什么油水,勉强也就混个糊口。

  然而老道士这也是严格按照夏林提出的方针执行,换而言之这就是一次初级的筛选,因为如果不是真的谋求生路之人,肯定是吃不下这苦的。

  随着聚集过来的人愈发的多了,差不多前后有了个两千人的规模,他们的农场也变得越来越大,上的税也随之水涨船高,当地的县令每日只需要一睁眼就有银子入账,即便是他心中隐约感觉到了不安,但看在税收和政绩的份上,他不但选择视而不见甚至还会帮着这老道隐瞒人数来缓解上头对他的忧虑,而那少报的一部分人多出来的人头税自然也就落到了他自己的口袋中。

  这就是夏林决策中的“不赌他神志不清,就赌他满心欲念”,很显然夏林赌对了,财富带来的猪油蒙心让那县令不但不阻止这个道观下的田地扩展,反而还会将老道士视为座上宾。

  “徐道长,今日老朽又来叨扰了。”

  县令带着一些伴手礼登上了道观的门,老道士连忙迎了他进门,两人就如老友一般谈天说地。

  但突然县令话锋一转:“徐道长,我看当下百姓在清风观下都很不错,我倒是有个想法。”

  “还请大人明示,老道愚笨,猜不透猜不透。”

  县令哈哈一笑,伸手指了指老道士:“你啊你啊,都是成精的老鬼,就不要在我面前说猜不透的事了。”

  他说完之后清了清嗓子:“你我如今为好友,那我不妨便直说了。”

  “请。”

  “事情是这样的,这几个月春耕刚过,周围几个县大约有近五千户的佃农。你说说,这春耕都过了,留着这些佃农在庄户里吃闲饭谁能乐意呢,所以我的意思就是嘛……”县令舔了舔嘴唇,轻笑一声凑上前道:“这些佃农我打算要过来,就安在这清风观周围,徐道长觉得如何?”

  “不可不可。”老道士连连摆手:“清风观周遭山林田地之数也只够养活两千人,五千户这得多少人,大人可莫要说笑了,老道是真养不起了。”

  “哈哈哈,你还与我虚与委蛇。你的能耐我太知道了,莫要说五千户了,便是一万户又能如何?不过老夫倒也不是不体谅道长,这样我再想法子为你弄来几座山头如何?”

  老道士眉头挑了挑:“可是我的大人呐,老道可真的拿不出那么多人头税了。”

  县令立刻心领神会,一只手探入老道士的袖口之中:“我报这个数,你给这个数。”

  老道眉心一舒,心中倒是颇为震惊,因为他是万万没想到一个小小县令居然能如此贪得无厌。

  因为他五千户就给上头报五百户,而自己只需要给三千户的人头税,这换而言之就是这里五百户的税是给上头的,一千五百户的税是归县令的,剩下的一千户这是周围几个县打秋风用的,剩下两千户的人可就算是老道的牛马了。

  “不会出事?”

  “不会!”县令志气满满:“这农闲时五千户人放在谁家那都是负担,按月交税谁承的住。他们不但会把人乖乖的送过来,甚至还得谢谢我呢。你大可放心,你若能吃得下,我随时便把人召集过来。”

  “我……且试试吧。”

  什么都不用负担就有钱拿这种好事谁能不乐意,消息一传出去,五千户的人就像是被赶牲口一样赶到了这边来。

  县令把人和周围山林的契约都递到老道士的手中,语重心长的说:“徐道长啊,到明年农忙之前,这些人便是老兄你家的牲口了,还望好生使唤。”

  老道脸上带着笑,但心中却是杀气腾腾。

  “好说好说,一定叫大人满意。”

  而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来往的“行商”带出了蜀地,抵达了夏林的手中。

  夏林看完这段时间的报告之后,他缓缓放下信来,长叹一声便将这封信递给了李承乾与李治。

  两人看完之后真的是手都在哆嗦,一个是大唐太子一个是蜀王世子,两人见到这个消息那真的可谓暴怒。

  “山长,这些人也太目无法纪了。”

  “父亲还请允许治儿与哥哥一同前往蜀地!这些人是时候收拾一番了。”

  “得了吧。”夏林劈手夺过信件:“别叫地头蛇给收拾了。”

  接着他坐到了石凳上,翘起了二郎腿说道:“这是好事,他们越是不得人心,那带边他们离崩盘越近了。巴蜀之地应当就是他们最后的藏身之处,往后的话,除非他们再次南下,越过丛林抵达天竺,否则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说完,夏林仰起头略微回忆了一下:“蜀中最大的家族是谁家?”

  “马氏与程氏。”承乾第一时间回答道:“此二姓都为前朝司马家后裔,后大魏历代皇帝在梳理司马家的人,于是他们便从司马家分了出去。成都府马氏、郫都程氏。”

  夏林咂摸了一下嘴,眉眼一挑:“承乾啊。”

  “在,山长。”李承乾立刻起立躬身。

  “你去找些蜀地的关系,把这些事传到这些执掌大权的耳朵里。”

  “嗯?”李承乾一愣:“这……这是为何?”

  夏林的手指在桌子上哒哒的敲着,眼珠子却是不断转动,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道:“一来是探探他们口风,二来便是要叫他们跟新贵之间的裂隙加深一些。毕竟这种瞒报赋税中饱私囊,那夺的可是他们口袋里的银子。去吧,这件事办的漂亮一些。”

  “是,弟子这便去办。”

  这会儿李治连忙上前,用殷切的眼神看着夏林:“父亲,我要干点什么呢?”

  “写信给你娘。”夏林扬了扬下巴:“把这封信原封不动的抄给她,让她给朝中之人施压。不过信中的身份要换一下,就以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马氏宗亲之名吧。”

  李治一愣,然后便恍然大悟:“爹爹,我算是知道他们为何说姜越老越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最新章节,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