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鄯善城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事。
各方宾客陆续抵达,驿站人满为患,城内大小客栈一房难求,原本几十文便能住山一夜的房间,如今被炒到了一两银子却仍是供不应求。
街面上随处可见穿着各异、口音不同的外来客商、文士和使者,将这座西域边城烘托得如同中原繁华都会。
夏林特意将主会场设在了新落成的“月氏楼”,这座融合了中原亭台楼阁与西域拱券穹顶风格的宏大建筑,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帅,张相的车队已到城外十里亭。”孙九真快步走进帅府禀报。
夏林正与徐世绩对弈,闻言把棋子一扔,笑道:“老张总算到了,他带了多少家当来?”
“随行文士二十余人,画童十余人,行李装了八大车,光是画具就占了两车。”孙九真也忍不住笑了:“据报,张相一路写生,已得画稿五十余幅,还说要把西域风光画个遍。”
徐世绩捻须微笑:“张相丹青妙笔,有他为之描绘,胜过千言万语。”
“得了吧,他就是想来蹭我的饭。”夏林起身整了整衣冠:“走走走,接他去。三哥你是不知道,这人在人前人模狗样儿,在人后那是最后一点人样都没了。”
城外十里亭,张朔正与几位同来的文友指点山河,他一身青衫,腰间挂着个酒葫芦,虽已位极人臣,却仍是一副名士派头。
“这鄯善城城墙高厚,市井繁华,哪里还有半点边陲小城的模样?”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儒生感叹道。
张朔负手而立,目光敏锐地扫视着远处的城郭:“二十年前,谁能想到西域戈壁中能有如此气象?道生这厮,别的不行,搞建设倒是一把好手。”
他说话间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勾勒着线条,显然已经在心中构图。
正说话间,一队骑兵疾驰而来,当先一人青衣白马,正是夏林。
“仲春吾儿!”夏林远远就喊了起来。
老张也不客气,笑骂道:“狗贼道生!”
两人相视大笑,夏林跳下马,很自然地揽住老张的肩膀,躲开人群小声道:“六个。”
“什么六个?”张朔压低声音:“西域妹妹?”
夏林嘿嘿一笑:“就怕你身体不行。”
两人这番毫不避讳的对话,但凡让周围人听见那就是彻底塌房,毕竟谁能想到权倾朝野的尚书令与威震西域的大元帅,私下里竟是这般模样。
众人寒暄间,又一队车马从另一方向驶来,却是各地应邀前来的才子们到了。
这些文人墨客经过漫长的旅途,个个面带风霜,但眼神中都透着期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西域,自然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夏林亲自引领众人入城。
而这沿途所见,自然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啧啧称奇。
宽阔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汉胡商贩比邻而居。更令人惊讶的是街面整洁,每隔一段就有公厕和垃圾堆放点,有专人负责清理。
“这卫生状况,比之中原大城也不遑多让啊。”一位来自江南的才子感叹道。
夏林笑道:“这都是王将军的功劳。他推行街长制,每条街道都有专人负责清洁和治安。”
老张默默观察着街景,不时从袖中取出炭笔,在随身携带的画板上快速勾勒几笔。
“别光顾着画。”夏林捅捅他:“说说,感觉如何?”
老张头也不抬:“比我想象中好。不过你这街道布局,是不是太规整了些?少了几分野趣。”
“要野趣去戈壁滩上找去,我他妈给你安排六匹母骆驼。”夏林笑骂:“我这是给人住的。”
众人来到月氏楼前,但见楼高五层,飞檐翘角,在夕阳下格外壮观。
老张仰头打量,啧啧称奇:“这楼倒是有些意思,中西合璧,又不显突兀。谁设计的?”
“还能有谁?”夏林得意地挑眉道:“你当我这些年就只会打仗?”
老张难得正经地点头:“嗯,这里三楼以上是不是有项目?”
“你都四十岁了,还惦记项目呢?”
老张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说:“那你不还给我安排了六个?”
“我给你安排了六个昆仑奴,包你满意。”
“你给老子死。”老张一脸厌弃:“我宁可要六匹骆驼。”
“先别废话,到时再说。”
夏林将文士们安置在三楼雅间,自己则与徐世绩、王卓恒等人来到五楼的观景台。
从这里俯瞰全城,街道纵横,远处通济渠如一条玉带绕城而过,更远处的棉田已隐约可见泛白的棉桃。
“各方都到齐了?”夏林问道。
孙九真递上一份名册:“张相一行三十余人,金陵、苏州等地才子五十余人,长安翰林院学士二十七人,北汉观摩团十九人,西域各国王公使者一百余人,另有各地商队首领六十余人。其余跟风而来者如云,有近万人。”
徐世绩道:“看来该来的都来了。”
夏林点头,望着远处绵延的棉田,不由得长叹一声:“就让天下人看看咱们在西域都做了些什么,通告全部酒楼餐馆,外来的客人就餐按每人每餐40文的餐标,从今日开始,我大宴全城。”
夜幕降临,月氏楼内灯火通明。
夏林特意设了私宴,只请了老张和几个最亲近的友人,酒过三巡,张朔已有几分醉意。
“道生啊。”他拍着夏林的肩膀:“说真的,来之前我还担心你在这里过得苦,没想到你这小日子过得比在浮梁还滋润。”
夏林给他斟满酒:“怎么,羡慕了?要不你也别做什么尚书令了,来西域给我当个画师如何?”
“滚吧!你知道什么叫代皇帝吗?”张朔扬头喝了一口冰凉的葡萄酒,随即正色道:“不过说真的,你这西域治理得确实不错。这一路走来,百姓安居,商旅往来不绝,比之中原也不遑多让。”
“这才刚刚开始。”夏林望向窗外,“等三条水渠全部修通,西域就能真正成为塞上江南。”
老张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夜色中的鄯善城灯火点点与天上繁星交相辉映。他忽然取出纸笔,就着灯光快速勾勒起来。
“别动。”他对夏林说,“就这个姿势,很好。”
夏林笑道:“你这职业病又犯了?”
“如此盛景,不画下来可惜了。”张朔笔下不停:“明日赏棉,我要好好记录下来,让中原那些井底之蛙也开开眼。”
“那可得把我画英俊点。”
“得了吧,就你这模样,画英俊了谁认得出是你?”
翌日清晨,秋高气爽。
大队人马从鄯善城出发,前往城西棉田。夏林与老张并辔而行,徐世绩、王卓恒等人紧随其后,再后面是各路文士、使者和商队首领,浩浩荡荡,旌旗招展。
出了城西不过五里,景象便截然不同。
但见一条宽阔的水渠蜿蜒向前,渠水清澈,在朝阳下泛着粼粼波光。水渠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棉田,棉株齐腰高,枝叶繁茂,棉桃绽裂,露出里面洁白柔软的棉絮,在秋风中轻轻摇曳,远远望去,果真如雪覆大地,蔚为壮观。
“天啊!”一位来自江南的年轻画师忍不住惊呼,手中的画笔差点掉落:“这……这真是棉花?江南最好的棉田,也不及这里的十分之一!”
另一位年长的文士颤声道:“老夫游历天下数十载,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棉田。这哪里是塞外,分明是世外桃源!”
老张早已跳下马来,站在田埂上凝神观望。他双目放光,手指不自觉地颤抖着,喃喃道:“妙极了……这光影,这色彩……”
夏林走到他身边,得意地挑眉:“如何?没骗你吧?”
老张也不答话,急急从画童手中接过画板,炭笔在纸上飞快地舞动起来。他时而抬头远眺,时而俯身细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来自各地的文人们也纷纷散开,有的吟诗作对,有的挥毫泼墨,个个兴奋不已。这些历经漫长旅途的才子们,此刻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征服了。
“诸位请看。”夏林朗声道:“这通济渠引来的不只是水,更是生机。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如今已成了塞上粮仓。”
一位北地来的文人感慨道:“在下途经河西时,还见到不少荒芜之地。若都能如此开垦,天下何愁饥寒?”
徐世绩适时接话:“这正是夏帅的夙愿。西域之地,若能善加开发,必成天下粮仓。”
众人下田细观。棉农们正在田间忙碌,见到这么多贵人前来,都有些拘谨。一位老农操着生硬的官话介绍道:“这棉花再过半月就能收了,看这长势,一亩能收两百斤籽棉。”
老张蹲在田埂上,仔细端详着一株棉花。他轻轻触摸棉絮,又捻了捻棉桃,忽然对夏林道:“给我找间屋子,我要作画。”
夏林会意,立即命人在棉田旁收拾出一间临时画室。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老张闭门不出。偶尔有文友想去拜访,都被夏林拦在门外。
“让他画。”夏林对众人解释:“他作画时最厌打扰。等他画完,保管让你们大开眼界。”
晌午时分,张朔终于推门而出。他满面红光,手中捧着一幅六尺长卷。
“诸位请看,《瀚海棉云图》。”
画卷徐徐展开,众人顿时屏住了呼吸。
但见画中棉田如海,一直延伸到天际。近处棉株纤毫毕现,远处则如白云铺地。画中还有辛勤劳作的棉农,往来巡视的士兵,以及若隐若现的水渠。最妙的是,张朔用淡墨轻染,颜料调色极为精准,不光将西域特有的澄澈天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能给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延伸想象。
“神乎其技!”一位老画师颤声道:“张尚书这幅画,可谓前无古人!”
夏林端详着画作,忽然指着画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笑道:“好你个张仲春,把我画得这么丑?”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画中有一个青衣人正弯腰察看棉株,虽然只是个背影,但那吊儿郎当的姿态,不是夏林又是谁?
张朔得意地捋须:“形似不如神似,你这惫懒模样,我可是抓得准准的。”
众人轰然大笑。
午后,夏林便命人在棉田旁设宴。新鲜的瓜果、烤得金黄的馕饼、香气四溢的羊肉,配上西域特产的葡萄酒,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胃口大开。
席间,文人们争相赋诗作画,气氛热烈。张朔被众人围着求画,不得不让画童又铺开纸墨。
“老张。”夏林凑到他耳边低声道,“给你看个好东西。”
他使了个眼色,孙九真立即捧上一个长条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十二色的西域矿物颜料,色泽之鲜艳,让老张顿时瞪大了狗眼。
“这是于阗来的青金石,龟兹的朱砂,疏勒的石绿……”夏林一一指点:“专门给你留的。”
老张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颜料,忽然正色道:“夏道生,你这西域,我要长住。”
夏林哈哈大笑:“求之不得!就怕你家夫人不答应。”
夕阳西下时,众人才依依不舍地启程回城。
马车里,老张依然兴奋不已,对同车的同僚道:“我原以为西域尽是黄沙戈壁,没想到还有这般景象。道生这小子,确实做了件大事。”
那位同僚诧异的看了老张一眼,要知道天底下有且只有老张一个人能够这么称呼夏道生,但他可不能跟着老张一口一个“小子小子”的叫,只能岔开话题叹道:“更难得的是汉胡和睦,百姓安乐。这一路所见,各族百姓相处融洽,实在令人感慨。”
老张望向窗外,暮色中的棉田更显壮美。他轻声道:“我要画一套《西域风物志》,让天下人都看看这里的变迁。”
月氏楼华灯初上,盛大的夜宴即将开始。
夏林特意换上了一身深色常服,少了几分平日的杀伐之气,多了几分文雅。张朔更是精心打扮,一袭月白长衫,颇有林下之风,但两人往那一站就感觉像是黑白无常……
“你这身打扮……怎么的?看上谁家姑娘了?”夏林打趣道。
老张整理着衣袖,反唇相讥:“也不知道是哪个狗东西,说好的妹妹到现在也没见着。”
说笑间,宾客陆续入场。龟兹乐师已经就位,婉转的胡琴声在楼内回荡。
三娘今日穿着一袭淡金色宫装,雍容华贵,
她与夏林并肩而立,迎接各方宾客。这番姿态,让不少人都暗自交换眼色。
“陛下今日气色很好啊。”老张上前行礼,语带双关。
夏林一掌推到他后心,恶狠狠的说道:“欠欠的!”
三娘倒是微微一笑:“张尚书远道而来,才是辛苦了。”
北汉太子刘承佑此刻带着使团入场,恭敬地向夏林行礼:“老师,学生代父汗向您问安。”
夏林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承佑长大了。今晚放开些,不必拘礼。”
来自各地的文人们也都换上了最好的衣衫,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谈。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等规格的宴会,既兴奋又紧张。
宴会开始,龟兹舞姬翩跹入场。她们身着彩衣,赤足铃铛,在鼓点中旋转跳跃。曼妙的舞姿配上异域风情的音乐,让中原而来的文人们看得目不转睛。
老张一边饮酒,一边在纸上快速勾勒舞者的姿态。夏林凑过来看了一眼,笑道:“你这老狗,尽画人家姑娘。”
“你懂什么?”老张吸溜了一下鼻子:“平日里见多盆中的茉莉,如今见了这漫山遍野的曼陀罗,自是有些快活的。”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文人们开始即兴赋诗,赞美西域风光。一位江南才子当场吟诵起来,夏林这会儿早就被敬酒的人围拢,根本听不到外头在闹腾什么,只是感觉自己一杯一杯又一杯……
老张这会儿也来了兴致,命画童铺开丈二宣纸,挥毫泼墨,点彩描金。不过一炷香功夫,一幅《月氏夜宴图》便跃然纸上。画中人物栩栩如生,歌舞笙箫仿佛要破纸而出。
“妙啊!”一位老翰林击节赞叹:“张尚书此画,可谓当代第一!”
夏林挣脱出人群拿起画作,忽然指着画中角落笑道:“仲春,你这画得又不对啊。”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画中夏林正在与三娘低声交谈,神态亲密。
老张捋须笑道:“形神兼备,何错之有?”
三娘白眼轻翻,不自禁在桌下轻轻掐了夏林一下。这番小动作自然被不少人看在眼里,但此刻各自只能是心照不宣。
宴会进行到深夜,不少文人已经醉意朦胧。老张拉着夏林来到廊下,望着满天星斗。
“说真的。”张朔语气忽然认真起来:“你这西域治理得比我想象中好得多。来之前,朝中还有人说你在西域穷兵黩武,如今看来,全是胡说八道。”
夏林笑了笑:“穷兵黩武?我要是真想打仗,北汉早就平了。”
“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先把三条水渠全部修通,让西域真正变成塞上江南。然后……”夏林目光深远:“打通西行商路,让华夏文明远播四方。”
张朔沉默片刻,忽然道:“我回去后会想法子推行新政,就叫西国中治如何?你在西域做的这些事,应该让天下人都知道。”
“唉,再帮我往外推个消息。”
“我知道。”老张目光一凝:“大魏兵马大元帅与李唐皇帝陛下珠胎暗结,李唐太子便是夏林夏道生之子,若是有人想对太子下手,还是得掂量掂量的。”
就他二人的默契,根本都不需要多废话,此刻只需相视一笑,举杯对饮。
楼内,龟兹歌舞仍在继续。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惫。
徐世绩与王卓恒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
“大帅这一手,可谓高明。”徐世绩轻声道:“经此一会,西域盛名必将传遍天下。”
王卓恒点头:“只是树大招风,恐怕会引来更多觊觎。”
“无妨。”徐世绩微微一笑:“大帅自有安排。”
夜渐深,月氏楼内的欢声笑语飘荡在鄯善城的夜空中。
这个西域的秋夜,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各方宾客陆续抵达,驿站人满为患,城内大小客栈一房难求,原本几十文便能住山一夜的房间,如今被炒到了一两银子却仍是供不应求。
街面上随处可见穿着各异、口音不同的外来客商、文士和使者,将这座西域边城烘托得如同中原繁华都会。
夏林特意将主会场设在了新落成的“月氏楼”,这座融合了中原亭台楼阁与西域拱券穹顶风格的宏大建筑,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帅,张相的车队已到城外十里亭。”孙九真快步走进帅府禀报。
夏林正与徐世绩对弈,闻言把棋子一扔,笑道:“老张总算到了,他带了多少家当来?”
“随行文士二十余人,画童十余人,行李装了八大车,光是画具就占了两车。”孙九真也忍不住笑了:“据报,张相一路写生,已得画稿五十余幅,还说要把西域风光画个遍。”
徐世绩捻须微笑:“张相丹青妙笔,有他为之描绘,胜过千言万语。”
“得了吧,他就是想来蹭我的饭。”夏林起身整了整衣冠:“走走走,接他去。三哥你是不知道,这人在人前人模狗样儿,在人后那是最后一点人样都没了。”
城外十里亭,张朔正与几位同来的文友指点山河,他一身青衫,腰间挂着个酒葫芦,虽已位极人臣,却仍是一副名士派头。
“这鄯善城城墙高厚,市井繁华,哪里还有半点边陲小城的模样?”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儒生感叹道。
张朔负手而立,目光敏锐地扫视着远处的城郭:“二十年前,谁能想到西域戈壁中能有如此气象?道生这厮,别的不行,搞建设倒是一把好手。”
他说话间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勾勒着线条,显然已经在心中构图。
正说话间,一队骑兵疾驰而来,当先一人青衣白马,正是夏林。
“仲春吾儿!”夏林远远就喊了起来。
老张也不客气,笑骂道:“狗贼道生!”
两人相视大笑,夏林跳下马,很自然地揽住老张的肩膀,躲开人群小声道:“六个。”
“什么六个?”张朔压低声音:“西域妹妹?”
夏林嘿嘿一笑:“就怕你身体不行。”
两人这番毫不避讳的对话,但凡让周围人听见那就是彻底塌房,毕竟谁能想到权倾朝野的尚书令与威震西域的大元帅,私下里竟是这般模样。
众人寒暄间,又一队车马从另一方向驶来,却是各地应邀前来的才子们到了。
这些文人墨客经过漫长的旅途,个个面带风霜,但眼神中都透着期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西域,自然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夏林亲自引领众人入城。
而这沿途所见,自然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啧啧称奇。
宽阔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汉胡商贩比邻而居。更令人惊讶的是街面整洁,每隔一段就有公厕和垃圾堆放点,有专人负责清理。
“这卫生状况,比之中原大城也不遑多让啊。”一位来自江南的才子感叹道。
夏林笑道:“这都是王将军的功劳。他推行街长制,每条街道都有专人负责清洁和治安。”
老张默默观察着街景,不时从袖中取出炭笔,在随身携带的画板上快速勾勒几笔。
“别光顾着画。”夏林捅捅他:“说说,感觉如何?”
老张头也不抬:“比我想象中好。不过你这街道布局,是不是太规整了些?少了几分野趣。”
“要野趣去戈壁滩上找去,我他妈给你安排六匹母骆驼。”夏林笑骂:“我这是给人住的。”
众人来到月氏楼前,但见楼高五层,飞檐翘角,在夕阳下格外壮观。
老张仰头打量,啧啧称奇:“这楼倒是有些意思,中西合璧,又不显突兀。谁设计的?”
“还能有谁?”夏林得意地挑眉道:“你当我这些年就只会打仗?”
老张难得正经地点头:“嗯,这里三楼以上是不是有项目?”
“你都四十岁了,还惦记项目呢?”
老张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说:“那你不还给我安排了六个?”
“我给你安排了六个昆仑奴,包你满意。”
“你给老子死。”老张一脸厌弃:“我宁可要六匹骆驼。”
“先别废话,到时再说。”
夏林将文士们安置在三楼雅间,自己则与徐世绩、王卓恒等人来到五楼的观景台。
从这里俯瞰全城,街道纵横,远处通济渠如一条玉带绕城而过,更远处的棉田已隐约可见泛白的棉桃。
“各方都到齐了?”夏林问道。
孙九真递上一份名册:“张相一行三十余人,金陵、苏州等地才子五十余人,长安翰林院学士二十七人,北汉观摩团十九人,西域各国王公使者一百余人,另有各地商队首领六十余人。其余跟风而来者如云,有近万人。”
徐世绩道:“看来该来的都来了。”
夏林点头,望着远处绵延的棉田,不由得长叹一声:“就让天下人看看咱们在西域都做了些什么,通告全部酒楼餐馆,外来的客人就餐按每人每餐40文的餐标,从今日开始,我大宴全城。”
夜幕降临,月氏楼内灯火通明。
夏林特意设了私宴,只请了老张和几个最亲近的友人,酒过三巡,张朔已有几分醉意。
“道生啊。”他拍着夏林的肩膀:“说真的,来之前我还担心你在这里过得苦,没想到你这小日子过得比在浮梁还滋润。”
夏林给他斟满酒:“怎么,羡慕了?要不你也别做什么尚书令了,来西域给我当个画师如何?”
“滚吧!你知道什么叫代皇帝吗?”张朔扬头喝了一口冰凉的葡萄酒,随即正色道:“不过说真的,你这西域治理得确实不错。这一路走来,百姓安居,商旅往来不绝,比之中原也不遑多让。”
“这才刚刚开始。”夏林望向窗外,“等三条水渠全部修通,西域就能真正成为塞上江南。”
老张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夜色中的鄯善城灯火点点与天上繁星交相辉映。他忽然取出纸笔,就着灯光快速勾勒起来。
“别动。”他对夏林说,“就这个姿势,很好。”
夏林笑道:“你这职业病又犯了?”
“如此盛景,不画下来可惜了。”张朔笔下不停:“明日赏棉,我要好好记录下来,让中原那些井底之蛙也开开眼。”
“那可得把我画英俊点。”
“得了吧,就你这模样,画英俊了谁认得出是你?”
翌日清晨,秋高气爽。
大队人马从鄯善城出发,前往城西棉田。夏林与老张并辔而行,徐世绩、王卓恒等人紧随其后,再后面是各路文士、使者和商队首领,浩浩荡荡,旌旗招展。
出了城西不过五里,景象便截然不同。
但见一条宽阔的水渠蜿蜒向前,渠水清澈,在朝阳下泛着粼粼波光。水渠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棉田,棉株齐腰高,枝叶繁茂,棉桃绽裂,露出里面洁白柔软的棉絮,在秋风中轻轻摇曳,远远望去,果真如雪覆大地,蔚为壮观。
“天啊!”一位来自江南的年轻画师忍不住惊呼,手中的画笔差点掉落:“这……这真是棉花?江南最好的棉田,也不及这里的十分之一!”
另一位年长的文士颤声道:“老夫游历天下数十载,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棉田。这哪里是塞外,分明是世外桃源!”
老张早已跳下马来,站在田埂上凝神观望。他双目放光,手指不自觉地颤抖着,喃喃道:“妙极了……这光影,这色彩……”
夏林走到他身边,得意地挑眉:“如何?没骗你吧?”
老张也不答话,急急从画童手中接过画板,炭笔在纸上飞快地舞动起来。他时而抬头远眺,时而俯身细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来自各地的文人们也纷纷散开,有的吟诗作对,有的挥毫泼墨,个个兴奋不已。这些历经漫长旅途的才子们,此刻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征服了。
“诸位请看。”夏林朗声道:“这通济渠引来的不只是水,更是生机。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如今已成了塞上粮仓。”
一位北地来的文人感慨道:“在下途经河西时,还见到不少荒芜之地。若都能如此开垦,天下何愁饥寒?”
徐世绩适时接话:“这正是夏帅的夙愿。西域之地,若能善加开发,必成天下粮仓。”
众人下田细观。棉农们正在田间忙碌,见到这么多贵人前来,都有些拘谨。一位老农操着生硬的官话介绍道:“这棉花再过半月就能收了,看这长势,一亩能收两百斤籽棉。”
老张蹲在田埂上,仔细端详着一株棉花。他轻轻触摸棉絮,又捻了捻棉桃,忽然对夏林道:“给我找间屋子,我要作画。”
夏林会意,立即命人在棉田旁收拾出一间临时画室。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老张闭门不出。偶尔有文友想去拜访,都被夏林拦在门外。
“让他画。”夏林对众人解释:“他作画时最厌打扰。等他画完,保管让你们大开眼界。”
晌午时分,张朔终于推门而出。他满面红光,手中捧着一幅六尺长卷。
“诸位请看,《瀚海棉云图》。”
画卷徐徐展开,众人顿时屏住了呼吸。
但见画中棉田如海,一直延伸到天际。近处棉株纤毫毕现,远处则如白云铺地。画中还有辛勤劳作的棉农,往来巡视的士兵,以及若隐若现的水渠。最妙的是,张朔用淡墨轻染,颜料调色极为精准,不光将西域特有的澄澈天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能给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延伸想象。
“神乎其技!”一位老画师颤声道:“张尚书这幅画,可谓前无古人!”
夏林端详着画作,忽然指着画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笑道:“好你个张仲春,把我画得这么丑?”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画中有一个青衣人正弯腰察看棉株,虽然只是个背影,但那吊儿郎当的姿态,不是夏林又是谁?
张朔得意地捋须:“形似不如神似,你这惫懒模样,我可是抓得准准的。”
众人轰然大笑。
午后,夏林便命人在棉田旁设宴。新鲜的瓜果、烤得金黄的馕饼、香气四溢的羊肉,配上西域特产的葡萄酒,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胃口大开。
席间,文人们争相赋诗作画,气氛热烈。张朔被众人围着求画,不得不让画童又铺开纸墨。
“老张。”夏林凑到他耳边低声道,“给你看个好东西。”
他使了个眼色,孙九真立即捧上一个长条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十二色的西域矿物颜料,色泽之鲜艳,让老张顿时瞪大了狗眼。
“这是于阗来的青金石,龟兹的朱砂,疏勒的石绿……”夏林一一指点:“专门给你留的。”
老张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颜料,忽然正色道:“夏道生,你这西域,我要长住。”
夏林哈哈大笑:“求之不得!就怕你家夫人不答应。”
夕阳西下时,众人才依依不舍地启程回城。
马车里,老张依然兴奋不已,对同车的同僚道:“我原以为西域尽是黄沙戈壁,没想到还有这般景象。道生这小子,确实做了件大事。”
那位同僚诧异的看了老张一眼,要知道天底下有且只有老张一个人能够这么称呼夏道生,但他可不能跟着老张一口一个“小子小子”的叫,只能岔开话题叹道:“更难得的是汉胡和睦,百姓安乐。这一路所见,各族百姓相处融洽,实在令人感慨。”
老张望向窗外,暮色中的棉田更显壮美。他轻声道:“我要画一套《西域风物志》,让天下人都看看这里的变迁。”
月氏楼华灯初上,盛大的夜宴即将开始。
夏林特意换上了一身深色常服,少了几分平日的杀伐之气,多了几分文雅。张朔更是精心打扮,一袭月白长衫,颇有林下之风,但两人往那一站就感觉像是黑白无常……
“你这身打扮……怎么的?看上谁家姑娘了?”夏林打趣道。
老张整理着衣袖,反唇相讥:“也不知道是哪个狗东西,说好的妹妹到现在也没见着。”
说笑间,宾客陆续入场。龟兹乐师已经就位,婉转的胡琴声在楼内回荡。
三娘今日穿着一袭淡金色宫装,雍容华贵,
她与夏林并肩而立,迎接各方宾客。这番姿态,让不少人都暗自交换眼色。
“陛下今日气色很好啊。”老张上前行礼,语带双关。
夏林一掌推到他后心,恶狠狠的说道:“欠欠的!”
三娘倒是微微一笑:“张尚书远道而来,才是辛苦了。”
北汉太子刘承佑此刻带着使团入场,恭敬地向夏林行礼:“老师,学生代父汗向您问安。”
夏林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承佑长大了。今晚放开些,不必拘礼。”
来自各地的文人们也都换上了最好的衣衫,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谈。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等规格的宴会,既兴奋又紧张。
宴会开始,龟兹舞姬翩跹入场。她们身着彩衣,赤足铃铛,在鼓点中旋转跳跃。曼妙的舞姿配上异域风情的音乐,让中原而来的文人们看得目不转睛。
老张一边饮酒,一边在纸上快速勾勒舞者的姿态。夏林凑过来看了一眼,笑道:“你这老狗,尽画人家姑娘。”
“你懂什么?”老张吸溜了一下鼻子:“平日里见多盆中的茉莉,如今见了这漫山遍野的曼陀罗,自是有些快活的。”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文人们开始即兴赋诗,赞美西域风光。一位江南才子当场吟诵起来,夏林这会儿早就被敬酒的人围拢,根本听不到外头在闹腾什么,只是感觉自己一杯一杯又一杯……
老张这会儿也来了兴致,命画童铺开丈二宣纸,挥毫泼墨,点彩描金。不过一炷香功夫,一幅《月氏夜宴图》便跃然纸上。画中人物栩栩如生,歌舞笙箫仿佛要破纸而出。
“妙啊!”一位老翰林击节赞叹:“张尚书此画,可谓当代第一!”
夏林挣脱出人群拿起画作,忽然指着画中角落笑道:“仲春,你这画得又不对啊。”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画中夏林正在与三娘低声交谈,神态亲密。
老张捋须笑道:“形神兼备,何错之有?”
三娘白眼轻翻,不自禁在桌下轻轻掐了夏林一下。这番小动作自然被不少人看在眼里,但此刻各自只能是心照不宣。
宴会进行到深夜,不少文人已经醉意朦胧。老张拉着夏林来到廊下,望着满天星斗。
“说真的。”张朔语气忽然认真起来:“你这西域治理得比我想象中好得多。来之前,朝中还有人说你在西域穷兵黩武,如今看来,全是胡说八道。”
夏林笑了笑:“穷兵黩武?我要是真想打仗,北汉早就平了。”
“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先把三条水渠全部修通,让西域真正变成塞上江南。然后……”夏林目光深远:“打通西行商路,让华夏文明远播四方。”
张朔沉默片刻,忽然道:“我回去后会想法子推行新政,就叫西国中治如何?你在西域做的这些事,应该让天下人都知道。”
“唉,再帮我往外推个消息。”
“我知道。”老张目光一凝:“大魏兵马大元帅与李唐皇帝陛下珠胎暗结,李唐太子便是夏林夏道生之子,若是有人想对太子下手,还是得掂量掂量的。”
就他二人的默契,根本都不需要多废话,此刻只需相视一笑,举杯对饮。
楼内,龟兹歌舞仍在继续。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惫。
徐世绩与王卓恒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
“大帅这一手,可谓高明。”徐世绩轻声道:“经此一会,西域盛名必将传遍天下。”
王卓恒点头:“只是树大招风,恐怕会引来更多觊觎。”
“无妨。”徐世绩微微一笑:“大帅自有安排。”
夜渐深,月氏楼内的欢声笑语飘荡在鄯善城的夜空中。
这个西域的秋夜,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最新章节,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最新章节,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