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东宫外墙前那片开阔的广场已是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

  今日便是夏帅亲自主持的东宫伴读选拔正式开考之日,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科举或遴选,此番不仅面向全长安适龄子弟,更因那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的考题吸引了无数目光。

  广场外围,早已被各府家丁仆役、看热闹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维持秩序的北衙禁军士兵手持长戟,面无表情地组成人墙,将汹涌的人潮隔绝在外。

  靠近宫门处,自是另一番光景。一辆辆装饰华美的马车依次停靠,各家夫人、有头有脸的管家嬷嬷,皆翘首以盼。丫鬟们提着食盒、捧着汗巾帕子,更有甚者还带着冰鉴,以备自家公子小姐考毕出来消暑。

  崔家的马车帘幕低垂,崔夫人不住地捻着手中的佛珠,眼神焦灼地望向那紧闭的宫门。旁边的裴夫人虽看似镇定,端坐车内,指尖却微微发白,紧紧攥着裙裾。

  “也不知琳儿准备得如何……”崔夫人忍不住低声念叨。

  裴夫人淡淡道:“尽人事,听天命。夏帅的题目,岂是临时抱佛脚能应对的?”

  不远处,几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妇人挤在一起,她们是城中寻常人家,孩子凭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也报了名。一个妇人用手遮在额前,眯眼望着那巍峨宫墙,喃喃道:“狗娃子也不知怕不怕……”

  旁边另一妇人宽慰道:“怕啥?能进去见识见识,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更有一些商贾模样的人,远远站在树荫下,交头接耳。他们的子侄或许书读得不多,但常年耳濡目染,于经济庶务一道颇有心得,也想借此机会搏个前程。

  日头渐渐升高,炙烤着青石板地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等待的人群开始躁动,嗡嗡的议论声汇成一片。

  就在这时,宫门沉重地“吱呀”一声,缓缓洞开。

  一名东宫内侍监站在高阶之上,声音清越,借着内力传遍广场:“时辰到!所有应试者,凭号牌依次入场!闲杂人等,不得喧哗,不得逾越禁线!”

  人群瞬间如同炸开的锅。

  锦衣华服的公子们整理衣冠,努力做出镇定模样,在家仆期盼的目光中走向宫门。寒门士子们深吸一口气,握紧拳头,眼神坚定。也有那工匠、商贾子弟,虽步伐略显迟疑,却依旧挺直了脊梁。

  人群中,两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拓跋尚浑不在意周遭目光,他伸了个懒腰对旁边的夏林咧嘴一笑:“叔,我进去玩玩!”说罢,也不等李治回应,便大踏步混入人流,那姿态不像是去考试,倒像是去赴宴。

  另一侧,独孤迦叶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胡服,头发高高束起,显得英气勃勃。她朝不远处马车上的豆芽子挥了挥手,又对夏林所在的方向狡黠地眨了眨眼,这才脚步轻快地跟上队伍。

  李治与李承乾、小武、张柬之几人立于宫门内侧的阴影处,默默注视着这众生入场的景象。

  “二哥他……当真要考?”张柬之仍是觉得不可思议。

  李承乾唇角微弯:“他既报了名,自然要考。以他的性子,说不定能答出些惊世骇俗的答案。”

  小武轻声道:“迦叶妹妹想必也准备充分。”

  李治目光扫过那些或紧张、或兴奋、或强作镇定的年轻面孔,缓缓道:“但愿他们莫要辜负父亲的心意。”

  考场设在东宫西侧一处极为开阔的殿宇内,原本的屏风、案几皆被撤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矮几和蒲团。应试者按号牌落座,鸦雀无声,只有纸张翻动和偶尔压抑的咳嗽声。

  殿内四角放置着巨大的冰鉴,丝丝凉气逸出,稍稍驱散了夏日的闷热。数十名吏部借来的官员和内侍肃立四周,目光如炬,监督着考场纪律。

  矮几蒲团整齐排列,应试者们正襟危坐,落针可闻。殿角巨型冰鉴氤氲着白气,试图抗衡自雕花长窗透进的暑热。太子李治端坐主位,李承乾、小武、张柬之分列两侧,目光沉静扫视下方。

  辰时正,钟鸣三响。

  “考试开始。首卷,民生。限时一个时辰。”李治的声音在殿宇梁柱间回荡。

  试卷下发,纸张摩擦声细密响起。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低头审题,殿内气氛瞬间绷紧。

  民生卷:

  一、假设你为长安县新任县丞。上任首日,遇漕工与码头力夫百余人械斗,起因乃漕帮改革运章,力夫恐失其业。现场已死三人,伤者数十,群情激愤,堵塞漕运。县尉称病,衙役不足弹压。你携文书二人、护卫四名抵达现场,当如何处置?

  二、春汛冲毁渭水支流河堤,淹没三村田舍。灾民数百涌入县城乞食,城中存粮有限,富户闭门不肯施舍。你为主簿,如何安顿灾民、筹措钱粮、防止民变?

  三、有寡妇状告族中恶霸强占其田产,殴伤其子。你为司法佐,查知恶霸与县中功曹乃姻亲,且寡妇证据不足。如何查明真相、伸张正义?

  大题:今有流民万余自河东避战祸至京畿,聚集于昆明池外荒地,搭建窝棚,以乞讨、零星佣工为生,时有偷盗抢掠之事,与周边村民冲突不断。若你奉旨处置此事,需拟定一长治久安之策,既要安抚流民,又要保境安民,且需考虑朝廷财用、地方承受之力。请详述方略。

  这卷子就是当头一棒,打得许多习惯了经义文章的公子哥儿晕头转向。纸上谈兵易,亲临乱局难!有人脸色煞白,有人指尖微颤,笔悬半空,迟迟无法落下。

  拓跋尚挠了挠他刺猬般的短发,嘟囔着:“打群架啊……发大水啊……欺负孤儿寡母啊……”

  独孤迦叶明眸扫过题目,并不急于动笔,先取草纸勾勒脉络,思路清晰。

  裴婉忆起夏林“脚踏实地”的训斥,摒弃华丽辞藻,努力从“隔离双方、救治伤者、擒拿首恶、承诺查清运章、疏散围观”等务实角度层层推进。看到大题,她想起请教老县令所得,笔下更稳。

  崔琳强迫自己镇定,回想家中幕僚分析过的案例,试图套用“分化瓦解、陈明利害”之策,笔下虽工整,却稍显空泛。见到大题,她绞尽脑汁,结合家族见闻,提出“清账目、兴蒙学、劝农桑”三策。

  那寒门士子狄英,眼中却闪过异彩。他少时混迹市井,亲历过类似场面,答案朴实却刀刀见肉:“一,令护卫高声宣示朝廷法度,言明已飞报京兆尹及北衙,大军即刻便至,以慑其胆。二,命文书立即寻码头管事及漕帮头目,无论威逼利诱,须使其先行约束各自人手。三,亲自出面,承诺必查清运章改革原委,给众人交代,并立即延请附近医者救治伤者,抚恤死者。四,速遣人疏通漕运,言明堵塞乃大罪,晓以利害。”对于大题,他结合自身经历,提出“首重清丈田亩、次修水利、再设义塾”的步骤。

  而当一个时辰之后,锣声响起,接着便是巡考官的呼喊:“时辰到,停笔!”

  等到巡考把试卷都收上来之后,他们立刻开始分发第二张试卷,接着李治继续朗声喊道:“二卷,经济。限时一个时辰。”

  经济卷:

  一、今有江南巨贾,欲垄断长安至陇右的皮毛贸易。其本钱雄厚,已暗中收购沿途七成货栈,并压价三成倾销,致使中小商号濒临倒闭。若你为市舶司监事,既不能明面违律打压,又需保商贸活力、护小民生计,当如何应对?

  二、朝廷欲增茶税,预计每斤增五文。试析此举对茶农、茶商、边贸互市及寻常饮茶百姓之具体影响。

  三、西市胡商欲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大量收购生丝,但要求赊欠半年。你为丝绸行会主事,如何定契既可促成交易,又能规避风险、保障众商户利益?

  大题:近年关中连获丰收,谷价低迷,农人叫苦。然江南道去岁水患,米价腾贵。有人建言朝廷设“常平仓”于运河枢纽,贱时收购关中余粮,贵时运往江南平抑粮价,并可利用差价盈余充实国库。若你负责此事,请详述运作细则,并预判可能遭遇之难题及破解之道。

  此题直指垄断、税赋、商贸的核心矛盾,需在律法与人情间把握平衡。不少商贾子弟也蹙紧眉头,苦苦思索。

  拓跋尚看到“垄断”二字,眼睛一亮,笔下不停,也不知他那脑袋里能冒出什么鬼主意。

  独孤迦叶结合母亲经营之道的耳濡目染,提出了“联合中小商号成立行会、寻求官方低息借贷、开辟新商路、暗中支持受挤兑商号状告其不正当竞争”等组合策略。对于大题,她大胆提出“发行‘昆明池修葺彩券’,以未来水殿部分收益为偿,许百姓小额认购,既聚沙成塔,又与民同乐”的奇思。

  第二卷是很难的,但毕竟大部分都是有些见识的人,可到了第三卷时,那抓瞎人可就多了起来。

  战争卷:

  一、我军骑兵三千,敌步卒五千据城而守。城中存粮可支半月,援军月余方至。你为将领,选择围困、强攻还是诱敌?请述理由,并制定简要方略。

  二、行军途中,遇大河阻路,桥梁已毁,舟筏不足。限一日内全军渡河,你有何良策?需考虑辎重、马匹。

  三、细作回报,敌将于三日后生辰,军中必松懈。你欲夜袭,请制定详细行动计划,包括路线、时机、兵力分配及撤退方案。

  大题:河西节度使密报,吐蕃一面陈兵边境示强,一面遣密使欲求娶宗室女,并请开放更多边境榷场。朝中对此争议极大,主战者认为其包藏祸心,主和者认为可暂缓边患。你为兵部职方司主事,需综合分析形势,判断吐蕃真实意图,并为朝廷草拟应对之策,须兼顾军事、外交、经济及长远安定。

  此卷气势恢宏,最后大题更是直指国策核心。殿内空气几乎凝固,抽气声此起彼伏。许多人面无人色,豆大汗珠自额角滑落。

  李承乾目光扫过,见拓跋尚竟对着大题摩拳擦掌,下笔如飞,不由微微摇头。独孤迦叶凝神屏息,尝试从“核实情报真伪、分析吐蕃内部政局、评估其军事与经济需求、提出‘许开小榷场以观后效,加强边境巡防,密令河西军暗中备战,并择一远支宗女虚与委蛇’”等复合策略入手。

  狄英对此等军国大事接触甚少,却并未放弃,结合史书战例与对边贸的粗浅了解,提出了“加强侦察、巩固边防、利用互市分化吐蕃各部”等方向性建议。

  时间在笔尖沙沙声中流逝。冰鉴融化,内侍轻手轻脚更换。殿内只余书写声、叹息与懊恼低喃。

  当终考钟声敲响,许多人如虚脱般瘫软。试卷被收走时,不少人仍死死盯着。

  宫门再开,热浪与人声涌入。

  外面等待的人群再次沸腾,各家仆役蜂拥而上。

  崔琳几乎是被丫鬟搀上马车,脸色惨白。裴婉步履虚浮摇摇欲坠,却还强撑宽慰母亲。大部分贵女都是这副样子,毕竟这帮女子可没有小黑皮在城墙上都能来回翻飞的能耐,这一上午的折腾着实让她们累够呛。

  狄英等寒门士子默默汇入人流,紧抿的嘴唇泄露着内心波澜。

  拓跋尚倒是伸着懒腰嚷饿,独孤迦叶跟在他身后,叽叽咕咕的不知道在跟二哥说着什么。

  李治立于阶上,望着夕阳下渐散的人潮。那些墨迹未干的答卷即将决定许多人的命运,东宫的明烛,今夜注定长明。

  其实很多人都反应过来了,所谓东宫选伴读,很有可能就是绕过科举来取才,这不光避开了陈旧科举制度带来的垄断,更是可以像田魏一样将两种取士之道分开进行。

  这个方法在李唐施展的时候压力小很多,要知道当初在田魏施展时,夏林可是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动乱来压迫朝廷,为了这件事死伤何止千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最新章节,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