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一行人在白云湖中学和第一小学参观,两所学校是连在一起的,共用一个大操场。
今天正常上学,大部分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朗朗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传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小蝌蚪找妈妈.原来青蛙才是小蝌蚪的妈妈。”
孩子们的读书声随风飘荡,被阳光串成一串串光影,在杨树榆树摇曳的树叶间穿行。
朱翊钧屏住呼吸,转过身来竖起指头,放在嘴边,对着大家嘘了一声,示意大家不要大声喧闹。
上楼时,朱翊钧小心翼翼,蹑手蹑脚。
其他人也学着他的样子,上下楼时都十分小心,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惊扰到这朗朗的读书声。
他们的模样,就像一群来偷蛋的狐狸,王学诚、于大富等人看着觉得好笑,又有几分感动。
站在走廊上,可以听到老师们讲课的声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前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苏轼的佳作。当时宋人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四条边相加,那么它的面积呢?对,等于长乘以宽”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德.”
朱翊钧从教室窗户外走过,目光从一个张张幼稚又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小脸上扫过,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他们身上,映出一圈圈的光晕。
一路上不发一言,朱翊钧看完所有的教室,又站在教学楼最高一层,四楼走廊上看着下面的操场。
东南角是篮球场,一群孩子在打篮球,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西南角是排球场,一群孩子在打排球。他们动作很生疏,打球的时间没有捡球的多,却乐此不疲。
中间是一个缩小版的足球场,十几个孩子围着一个足球在跑来跑去,尘土飞扬,草屑乱洒。
欢快的叫声和笑声,在阳光和清风里,格外清脆,如同风铃一般。
橡胶工业日益成熟后,足球迅速更新,也很快推出了篮球、排球,成为军队、学校、厂矿、农场等各地群众热爱的运动。
同时也能看到,欢快奔跑的孩童们,有男有女。
这一点农垦局农场和厂矿又走在前面,初小到初中,全部男女混校,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只有到了高中,知道人事,这才开始分开,或单独女校,或男女分班,隔开教育。
不过女孩读完“免费”的义务教育,很少会去考需要家里出学费和生活费的高中。就算有继续进修的也多半考入男女分班的护理学校,师范学校。
大学反倒在男女之分上举措不多,因为基本上考上大学的人,多半也已经成亲了。
一旦瞎搞就是通奸,法律会严惩你的。
朱翊钧举目看了一会,点点头转身下了教学楼,穿过操场,又去参观学生食堂。
直接钻到食堂厨房里,对各种食材仔细看了一遍,这才转头对王学诚和于大富等人说。
“食堂卫生,人命关天,是重中之重。官署卫生防疫局不可能天天来检查,你们必须要牢记责任。
任何一个学生出事,你们就是第一责任人,百姓饶不了你们,朕饶不了你们!”
“臣记住了。”王学诚等人连忙诚惶地应道。
朱翊钧又检查了学生宿舍,老师宿舍,看上去干净整洁。
“皇上,我们按照礼部教育大纲,有请附近的警卫军士官和军官,给学生和老师们做军训内务整洁是其中一项。”
“嗯,这里的学生都是农场子弟,那老师呢?”
“皇上,我们白云湖中学、一小和二小,合计有老师八十二人,其中六十五人是济南师范学校和山东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
还有十三人是高中毕业,参加教师考试通过,还有四人是山东师范学院毕业的。
一小和二小的老师,每年要交换三分之一。中学每三年也要与小学轮换一批,严格按照礼部学政司的部规要求来执行.”
大明师范学校类似中专,初中毕业后可以报考,跟技术学校一样属于职业教育。
师范学院属于高等职业教育,高中毕业报考,师范学校学生也可报考,优秀毕业生直接保送,跟师范大学差一个等级。
各省省考有一个分列出来的专门考试,叫中小学教师招录考试。
高中生、师范学校毕业生以上都可报考,录取比例很高,尤其是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大学毕业生有加分,只要能通过毕业考试,基本上能通过教师招录考试,成为吃皇粮的教师。
教师在大明新的官制序列里,叫做参照公事员的公务人员,说白了就是全额拨款事业编,列入户部每年的公事公务人员薪酬拨款预算里。
不过他们的具体编制不归光禄寺管,归礼部管。
光禄寺只控制一个总数额。比如山东省有多少人口,按比例有多少中小学校,有多少学生,按照比例只能有多少老师名额。
光禄寺只管山东你不超过这么多名额,具体哪里多少个老师,什么级别,它一概不管。
它只负责跟户部配合,控制朝廷的总人员薪酬开支。
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时知道自己成绩一般,考上高中机会很小,干脆报考如师范这类的技术学校,直接进入到职业教育,先捞个饭碗再说。
在大明的教育序列里,从低到高是初小、高小、初中,都属于国民教育,也是正在努力实现的义务教育。
然后分流一至技术学校,属于职业教育;分流二至高中。
在而今的大明,高中不属于国民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
再往上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高一阶的高等教育。
听完王学诚的解释,朱翊钧点点头,又问:“刚才朕听你说,白云湖农场合计有人口七千九百五十七人,白云湖初级中学有学生七百一十七人,那么一小和二小有多少学生?”
“回皇上的话,一小有学生六百九十一人,二小有五百八十四人。”
“初中生有七百一十七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小学生有一千二百七十五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六。
再加上零到五岁的孩子,可能有一千二百人。”
这时一位副场长说:“皇上,我们白云湖农场零到五岁孩童,有一千四百三十二人。”
于大富连忙解释:“尤副场长是我们农场专门负责卫生防疫这一块,他还兼任农场卫生院院长。”
朱翊钧点点头,“零到十五岁孩童和少年,合计三千四百三十四人,占农场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嗯,这才叫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尤副场长,你功不可没!”
尤副场长欢喜地腿都软了。
“继续你再接再厉!”
参观完白云湖中学一小,朱翊钧即将走出校门,转过身来,回头看着在阳光下焕如画里世界的校园,喟然长叹。
“诸位,大明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他们是大明的朝阳!”
走在赶往农户的路上,朱翊钧对徐贞明、张四维等内阁随员说:“农场和厂矿一样,孩童入学率非常高,今天我们也看到了。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但是在城镇和乡村就不行,尤其是乡村,初小入学率都不到四成,还不是全部孩童,只是男童。
内阁在普及义务教育这块,任重而道远。”
朱翊钧很重视他提出的义务教育,这一点大臣们知道。
他们心里也有数,皇上如此重视普及义务教育,除了工业革命等生产力发展,需要海量的有一定知识文化的工人和农民,还有一点大家心照不宣。
皇上要打破此前两三千年来,知识的垄断性。
一行人在王学诚、于大富等人的引领下,来到农场职工居住的地方。
四排平房,大约四十户。
每户四房或三房,左边是厨房,右边是茅厕和猪圈,前面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靠厨房角落是一口压水井,后面是一小片菜园。
每户用不高的篱笆围起来,上面长满了藤条和绿叶。
挖出来的沟环绕着这片居住区绕来绕去,一米多宽的田间路纵横交错。
“皇上,诸位大人,这里是白云湖农场第七生产队第一组。”
王学诚指着这片居住区介绍。
“我们农场遵循皇上万历元年关于农牧鱼林开垦建设的圣意,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
每家每户根据劳力多寡,向农场承包了若干亩农田,签订契约,承包期限三十年。期限到期,双方无异议,可自动续期二十年,无期限延续下去”
王学诚指着远处湖边说:“那边有一个围塘,属于第七生产队。队员把那里围出一个方圆两里的池塘,中间安了栅栏闸,水可以通过,鱼不可以过。
专门用来养鱼。”
他又指着居住区后面一片看不到边际的稻田。
现在是春天,绿草长满田埂,上面还有各样各色、如繁星一般的小花,仿佛漂亮的镜框,把田地一格格的框了起来。
被框起来的田地里,有无数晃动的黑影。
有的在驾牛耕地,有的在弯腰插秧。
“皇上,诸位大人,那一片就是第七生产队。”
朱翊钧和众人眺望远处,隐约听到有人在唱歌,歌声随着风悠悠地飘过来,就像柳絮一般。
“东家的姑娘西家想,北家的婆娘南家钻”
“好一派田园诗歌。”有随员感叹道,“就是这民歌俗了些。”
“那是因为你不用下田干活。要是你必须下田干活,劳作一天,就没有这个好心情,说出这句话来。”
朱翊钧的话让众人都笑了。
张四维眼睛一转,马上附和道:“皇上说得没错。所谓的雅和俗,其实就是虚和实的区别。
我们站在田边,双腿不用沾泥,十指不用碰水,自然可以说出田园诗歌这样的雅词。
但是站在泥地里,终日弯腰,面地背天,劳作辛苦,是不会说出这样的雅词,只会唱些俗词,苦中作乐,好驱散疲惫。
皇上,臣以为,这不叫俗,这叫淳朴,返璞归真,这才是真正的大雅!”
朱翊钧指着他,哈哈大笑:“凤磐公领悟得很透彻!”
张四维那张脸,笑得跟远处田坎上的野花一般灿烂。
今天正常上学,大部分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朗朗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传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小蝌蚪找妈妈.原来青蛙才是小蝌蚪的妈妈。”
孩子们的读书声随风飘荡,被阳光串成一串串光影,在杨树榆树摇曳的树叶间穿行。
朱翊钧屏住呼吸,转过身来竖起指头,放在嘴边,对着大家嘘了一声,示意大家不要大声喧闹。
上楼时,朱翊钧小心翼翼,蹑手蹑脚。
其他人也学着他的样子,上下楼时都十分小心,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惊扰到这朗朗的读书声。
他们的模样,就像一群来偷蛋的狐狸,王学诚、于大富等人看着觉得好笑,又有几分感动。
站在走廊上,可以听到老师们讲课的声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前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苏轼的佳作。当时宋人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四条边相加,那么它的面积呢?对,等于长乘以宽”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德.”
朱翊钧从教室窗户外走过,目光从一个张张幼稚又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小脸上扫过,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他们身上,映出一圈圈的光晕。
一路上不发一言,朱翊钧看完所有的教室,又站在教学楼最高一层,四楼走廊上看着下面的操场。
东南角是篮球场,一群孩子在打篮球,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西南角是排球场,一群孩子在打排球。他们动作很生疏,打球的时间没有捡球的多,却乐此不疲。
中间是一个缩小版的足球场,十几个孩子围着一个足球在跑来跑去,尘土飞扬,草屑乱洒。
欢快的叫声和笑声,在阳光和清风里,格外清脆,如同风铃一般。
橡胶工业日益成熟后,足球迅速更新,也很快推出了篮球、排球,成为军队、学校、厂矿、农场等各地群众热爱的运动。
同时也能看到,欢快奔跑的孩童们,有男有女。
这一点农垦局农场和厂矿又走在前面,初小到初中,全部男女混校,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只有到了高中,知道人事,这才开始分开,或单独女校,或男女分班,隔开教育。
不过女孩读完“免费”的义务教育,很少会去考需要家里出学费和生活费的高中。就算有继续进修的也多半考入男女分班的护理学校,师范学校。
大学反倒在男女之分上举措不多,因为基本上考上大学的人,多半也已经成亲了。
一旦瞎搞就是通奸,法律会严惩你的。
朱翊钧举目看了一会,点点头转身下了教学楼,穿过操场,又去参观学生食堂。
直接钻到食堂厨房里,对各种食材仔细看了一遍,这才转头对王学诚和于大富等人说。
“食堂卫生,人命关天,是重中之重。官署卫生防疫局不可能天天来检查,你们必须要牢记责任。
任何一个学生出事,你们就是第一责任人,百姓饶不了你们,朕饶不了你们!”
“臣记住了。”王学诚等人连忙诚惶地应道。
朱翊钧又检查了学生宿舍,老师宿舍,看上去干净整洁。
“皇上,我们按照礼部教育大纲,有请附近的警卫军士官和军官,给学生和老师们做军训内务整洁是其中一项。”
“嗯,这里的学生都是农场子弟,那老师呢?”
“皇上,我们白云湖中学、一小和二小,合计有老师八十二人,其中六十五人是济南师范学校和山东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
还有十三人是高中毕业,参加教师考试通过,还有四人是山东师范学院毕业的。
一小和二小的老师,每年要交换三分之一。中学每三年也要与小学轮换一批,严格按照礼部学政司的部规要求来执行.”
大明师范学校类似中专,初中毕业后可以报考,跟技术学校一样属于职业教育。
师范学院属于高等职业教育,高中毕业报考,师范学校学生也可报考,优秀毕业生直接保送,跟师范大学差一个等级。
各省省考有一个分列出来的专门考试,叫中小学教师招录考试。
高中生、师范学校毕业生以上都可报考,录取比例很高,尤其是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大学毕业生有加分,只要能通过毕业考试,基本上能通过教师招录考试,成为吃皇粮的教师。
教师在大明新的官制序列里,叫做参照公事员的公务人员,说白了就是全额拨款事业编,列入户部每年的公事公务人员薪酬拨款预算里。
不过他们的具体编制不归光禄寺管,归礼部管。
光禄寺只控制一个总数额。比如山东省有多少人口,按比例有多少中小学校,有多少学生,按照比例只能有多少老师名额。
光禄寺只管山东你不超过这么多名额,具体哪里多少个老师,什么级别,它一概不管。
它只负责跟户部配合,控制朝廷的总人员薪酬开支。
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时知道自己成绩一般,考上高中机会很小,干脆报考如师范这类的技术学校,直接进入到职业教育,先捞个饭碗再说。
在大明的教育序列里,从低到高是初小、高小、初中,都属于国民教育,也是正在努力实现的义务教育。
然后分流一至技术学校,属于职业教育;分流二至高中。
在而今的大明,高中不属于国民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
再往上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高一阶的高等教育。
听完王学诚的解释,朱翊钧点点头,又问:“刚才朕听你说,白云湖农场合计有人口七千九百五十七人,白云湖初级中学有学生七百一十七人,那么一小和二小有多少学生?”
“回皇上的话,一小有学生六百九十一人,二小有五百八十四人。”
“初中生有七百一十七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小学生有一千二百七十五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六。
再加上零到五岁的孩子,可能有一千二百人。”
这时一位副场长说:“皇上,我们白云湖农场零到五岁孩童,有一千四百三十二人。”
于大富连忙解释:“尤副场长是我们农场专门负责卫生防疫这一块,他还兼任农场卫生院院长。”
朱翊钧点点头,“零到十五岁孩童和少年,合计三千四百三十四人,占农场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嗯,这才叫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尤副场长,你功不可没!”
尤副场长欢喜地腿都软了。
“继续你再接再厉!”
参观完白云湖中学一小,朱翊钧即将走出校门,转过身来,回头看着在阳光下焕如画里世界的校园,喟然长叹。
“诸位,大明的未来和希望,就在这里!他们是大明的朝阳!”
走在赶往农户的路上,朱翊钧对徐贞明、张四维等内阁随员说:“农场和厂矿一样,孩童入学率非常高,今天我们也看到了。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但是在城镇和乡村就不行,尤其是乡村,初小入学率都不到四成,还不是全部孩童,只是男童。
内阁在普及义务教育这块,任重而道远。”
朱翊钧很重视他提出的义务教育,这一点大臣们知道。
他们心里也有数,皇上如此重视普及义务教育,除了工业革命等生产力发展,需要海量的有一定知识文化的工人和农民,还有一点大家心照不宣。
皇上要打破此前两三千年来,知识的垄断性。
一行人在王学诚、于大富等人的引领下,来到农场职工居住的地方。
四排平房,大约四十户。
每户四房或三房,左边是厨房,右边是茅厕和猪圈,前面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靠厨房角落是一口压水井,后面是一小片菜园。
每户用不高的篱笆围起来,上面长满了藤条和绿叶。
挖出来的沟环绕着这片居住区绕来绕去,一米多宽的田间路纵横交错。
“皇上,诸位大人,这里是白云湖农场第七生产队第一组。”
王学诚指着这片居住区介绍。
“我们农场遵循皇上万历元年关于农牧鱼林开垦建设的圣意,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
每家每户根据劳力多寡,向农场承包了若干亩农田,签订契约,承包期限三十年。期限到期,双方无异议,可自动续期二十年,无期限延续下去”
王学诚指着远处湖边说:“那边有一个围塘,属于第七生产队。队员把那里围出一个方圆两里的池塘,中间安了栅栏闸,水可以通过,鱼不可以过。
专门用来养鱼。”
他又指着居住区后面一片看不到边际的稻田。
现在是春天,绿草长满田埂,上面还有各样各色、如繁星一般的小花,仿佛漂亮的镜框,把田地一格格的框了起来。
被框起来的田地里,有无数晃动的黑影。
有的在驾牛耕地,有的在弯腰插秧。
“皇上,诸位大人,那一片就是第七生产队。”
朱翊钧和众人眺望远处,隐约听到有人在唱歌,歌声随着风悠悠地飘过来,就像柳絮一般。
“东家的姑娘西家想,北家的婆娘南家钻”
“好一派田园诗歌。”有随员感叹道,“就是这民歌俗了些。”
“那是因为你不用下田干活。要是你必须下田干活,劳作一天,就没有这个好心情,说出这句话来。”
朱翊钧的话让众人都笑了。
张四维眼睛一转,马上附和道:“皇上说得没错。所谓的雅和俗,其实就是虚和实的区别。
我们站在田边,双腿不用沾泥,十指不用碰水,自然可以说出田园诗歌这样的雅词。
但是站在泥地里,终日弯腰,面地背天,劳作辛苦,是不会说出这样的雅词,只会唱些俗词,苦中作乐,好驱散疲惫。
皇上,臣以为,这不叫俗,这叫淳朴,返璞归真,这才是真正的大雅!”
朱翊钧指着他,哈哈大笑:“凤磐公领悟得很透彻!”
张四维那张脸,笑得跟远处田坎上的野花一般灿烂。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