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沿着运河继续南下。
山东巡抚王宗载,布政使陈大科等四位山东地方大员,恭送朱翊钧御驾到昭阳湖中间的省境。
国朝定制,这些地方大员,无旨意不得随意离开省境。
王宗载和陈大科等四位山东大员,带着随从弃船上岸,坐马车直奔滕县。
在那里坐上火车回济南,召开布政司、按察司和兵备司官吏大会,学习皇帝陛下在山东巡视时做的各项指示。
同时开始部署山东科技兴农的战略.
趁热打铁,山东赶紧想好整个战略方案,好跟内阁和少府监要项目要钱要支持。
皇上钦定的,你们好意思不支持吗?
南巡船队继续沿着运河南下。
运河过了昭阳湖,在沛县夏村分成两条。
东边的会通河过骆马湖,在邳州入黄河。
西边的运河过微山湖,在徐州北边的镇口闸入黄河。
巡视船队沿着西边的运河,直入徐州。
江苏巡抚杨令德和江苏布政使李鄂带着江苏按察使、布政司左右参议、按察副使等江苏大员奉诏在徐州码头恭迎圣驾。
江苏兵备使现在逆江赶赴武昌的路上,与他对调的湖北兵备使又还在路上。
有了有线电报,大明文武官吏的执行速度大大提高。
加上是朱翊钧的特别密诏和军令,执行起来那叫一个快。
杨令德和李鄂带着江苏文武大员,把朱翊钧一行人从码头迎到徐州火车站。
专列在这里等着。
朱翊钧一行人上了火车,把杨令德和李鄂也叫上了火车。
其余地方大员乘坐另外的火车,跟着一起南下。
朱翊钧专用车厢的办公区里,他与杨令德和李鄂对坐着。
“江苏的苏南地区朕不担心,担心的是苏北。而治理苏北最重要的在于淮河。
淮河不定,苏北不宁,皖北也不宁啊!”
朱翊钧不抽烟,也不爱喝酒,只是逢年过年喝点葡萄酒。
日常喜欢喝茶,不过喝什么茶就不一定。
六安瓜片,太湖碧螺春,福鼎白茶,信阳毛尖,峨眉雀舌,武夷大红袍.
还有最近用新发明的堆积发酵技术捣鼓出来的全发酵茶,祁门红茶和云南红茶,以及福建半发酵茶铁观音,他也都是来者不拒。
今天接见江苏大员,他就叫祁言泡太湖碧螺春。
这茶的名字还是他做皇太孙时赐下的。
朱翊钧端起一杯茶,轻轻地吹了几下,抿了几口,放下茶杯后继续说。
“朝廷耗时六年的黄河主道北归工程,去年冬季枯水期开始了一部分。近一半的水量被引入到三条北河道,同时也经受住今年冬春换季的凌汛。
潘师傅现在坐镇河南开封,十万军民工程人员严阵以待,等待即将开始的桃花汛。
后面还有伏汛和秋汛。
尤其是伏汛,洪水峰值高,破坏力强,来势凶猛,往年黄河决口基本上都是发生伏汛。根据气象局预报,今年应该是黄河伏汛的大年,正好对北河道是一次大考。
要是北河道经受住今年的伏汛和秋汛大考,冬季枯水期,潘师傅会把兰阳(兰考)到仪封的南河道水闸全部合上。
黄河水全部由兰阳的朱家寨,封丘的中滦镇,阳武的郭桥镇三处,分别汇入三条北河道,向东北方向流去。
届时,开封城,归德商丘、徐州乃至淮安,都不会再受黄河之苦,淮河也不会被黄河夺走入海口,十年十灾。”
杨令德和李鄂连忙说:“此举乃皇上高瞻远瞩,制定的利国益民之千秋大计,必定能一举成功,造福千万百姓,遗泽百世。”
朱翊钧摆了摆手,“朕只是替他们担起了最大的责任,具体的苦活累活还是潘师傅、朱尚书,以及万千河工们做的。
他们才是造福百姓,遗泽百世的大功臣。”
杨令德和李鄂心里却是另外一个想法。
皇上,要不是你一肩把最大的责任担了起来,这项重大工程没人敢去做。
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君上最大的职责。
换做此前的列宗皇帝,谁的肩膀都没有你这么硬啊!
大明有幸,社稷有幸,万民有幸!
早就得到朱翊钧嘱咐的祁言,拿出一张地图,在桌子上慢慢展开,四角用镇纸压住。
淮河流域舆图。
朱翊钧指着桌上的舆图,对对面的杨令德和李鄂继续说。
“黄河大治后,治理淮河的重任就落到你们的肩上。
朕翻阅过相关资料,淮河最大的问题就是水量年分布不均匀,六成以上的水量,全集中五到八月的汛期。
五月暴雨主要发生淮南山区;六月全流域均可发生暴雨;七月则较多地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入海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甚至还会出现海水倒灌河口的现象。
一直到八月份才逐渐消停。
当时朕看到这些资料,十分感慨。
苍天给了华夏一条黄河,一条淮河,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的用水,却没有给它俩笼上辔头,危害无穷。
都水寺淮河司根据实地勘察,以及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反复研究已经制定初步的治理方案。”
朱翊钧双肘在桌面上一撑,双手合握。
“都水寺的初步方案,强调淮河治理要全盘考虑,采用全流域思维去治理,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初步方案分成‘蓄山水’和‘给出路’两大部分。
‘蓄山水’就是在中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修建塘堰水库,疏浚河道,让淮河水量在暴雨汛期,尽可能把洪水分散地留在中上游的各支流里。
这方面,孺东公在西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你们可以参详。
‘给出路’是进一步扩大淮沂沭泗干支流的排洪出路,疏浚河道,预留蓄洪区,修建多条入海河渠。使得洪水尽可能在下游分散开,或许尽快地排入海里,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
下游被黄河侵害上百年,河道淤泥堆塞,你们要花大力气疏浚。
还可以借鉴黄河主道北归工程的经验,修建一到两条淮河入海河渠,彻底解决淮河入海淤塞,洪水在中游泛滥的问题。”
朱翊钧看着两人,切切交待:“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治淮是水利工程,专业性极强。
又事关数百万百姓,以及千秋百世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
我们有些官员,自诩聪慧过人,自视甚高,动不动就一拍脑门,想起一出是一出。
他闭门造车想出来的点子,以为是什么好点子,实际上就是馊主意,烂点子!
你们的脑瓜子是很灵光,但是在治淮方面就不一定,所以不要学那些人。”
杨令德和李鄂连忙说:“臣不敢,臣谨遵圣意。”
“朕知道,治淮不仅是你们江苏的事,更是安徽和河南的事。这些话,朕应该当着安徽、河南的地方大员们说。
但是朕先说给你们听,知道为什么吗?”
“臣等不敢妄揣圣意。”
“朕刚才说了,治淮要从全局角度考虑,要全流域治理。所以不能搞各自为政,各家自扫门前雪,这样治不好淮河。
都水寺淮河司会派遣得力水利专家和工程师,专驻凤阳,指导治淮。工部和户部,会根据他们的治淮方案,批复建设项目和财政预决算。
子荐也向朕请示,内阁成立一个直属的,跨省协调机构,淮河治理委员会,统筹整个治淮工程。
朕同意,钦定潘师傅为主任,然后钦点你,杨令德为常务副主任。
苏皖豫三省巡抚为副主任,布政使为委员。不仅如此,三省布政司还要指派一位右参议为执行小组组员,具体肩负起本省的协调和分管工作。”
朱翊钧的话在杨令德和李鄂的预料中。
成立淮河治理委员会,内阁早就吹过风。
潘季驯担任主任,只是挂个牌,从专业角度给予把控,顶多算个顾问。
真正负责的是常务副主任。
皇上钦点杨令德为常务副主任,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是资政学士,是苏皖豫三省巡抚里官阶最高的。
“朕清点你杨凤鸣为实际主事人,除了你是资政学士外,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江苏境内的淮河只是很短一部分,在苏皖豫三省里是最短的,但是你们地处下游,淮河祸害,你们需要承受巨大的损失。”
杨令德点点头:“皇上英明,江苏对治理淮河也是期盼已久。淮河治理好了,苏北就能变成大明的鱼米之乡。”
“对,就是这样。还有一条,就是钱。
江苏富,安徽和河南穷,治淮的大头,肯定是你们江苏来出。
而且治淮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是要用十年来计算,耗费的钱粮也会不计其数。这些钱粮大部分都会由户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由江苏税赋承担大部分。
这些税赋都是江苏百姓的血汗钱,我们不能不有所表示。”
李鄂连忙说:“皇上,这些税赋虽然都是江苏百姓的血汗钱,但是用于治理淮河这利国益民的千秋大事,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臣想江苏百姓们是乐于见到的。”
朱翊钧点点头:“话虽这么说,但我们要饮水思源,江苏百姓做出的贡献,我们要明明白白算清楚,列于明处,让世人和子孙后代看清楚。
我们不能对百姓们做出的牺牲无动于衷,也不能随意挥霍百姓们的赋税。”
杨令德和李鄂听出话里的玄机。
皇上此前在资政局和朝议局会议上吹过风,要对大明的财政制度进行改革。
要改变目前地方财赋全部上缴,统一由户部核算和分配的模式,准备给各省留一部分财赋。
这一消息让各地大员们欣喜若狂。
都是各省当家做主的大员,此前施政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每年都要像乞丐一样,向内阁要项目,向户部要钱粮。
地方上缴的田赋在户部直属的粮食总局的官仓里,税款在银行的国库账户里。
每年各省都要把全省各县各郡的日常和特殊支出全部编好预算,递交上去给内阁审批要钱。
同时挖空心思找需求立项目,这里修条路,那里造座桥。
这里搞个矿,那里开个厂。
既能通过项目造福乡亲父老,又能通过项目预算拿到一笔额外的钱。
苦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各省巡抚和布政使,有时候觉得自己只是本省丐帮帮主和副帮主。
现在皇上开恩,愿意给各省分留一部分税款,甚至中西部贫瘠省份,还会给予补贴,直接入省布政司库
天大的好事啊!
作为一方主政大员,谁不喜欢兜里有些钱?
腰包不鼓,腰杆不硬啊!
但是大家都知道,皇上的钱,没有那么好拿的,肯定还有后招等着。
但朱翊钧点了一句,转到其它问题。
“好,治淮的事先说到这,你俩跟朕入皖,与皖抚他们一起陪朕去凤阳祖陵。再一起去南京祭拜孝陵。”
“臣遵旨。”
“嗯,你们现在可以站在江苏的立场,说一说你们的期盼。知道你们江苏富,但是富人也有富人的苦恼,说说你们的苦恼。
朕这次要去你们江苏做客,总不好空手而去。
山东朕已经送了一份大礼了,你们江苏想要什么,说说。”
早就听说了,皇上在山东几家农场考察,即兴给山东一份大礼,制定了一份科技兴农的计划。
这份兴农计划通过内阁内部
皇上钦定的计划,内阁和少府监肯定会全力支持。
王宗载和陈大科听说都乐得找不到北了。
终于轮到我们江苏了。
杨令德和李鄂对视一眼,李鄂开口道。
“皇上,臣代表江苏父老乡亲,希望朝廷给江苏.”
山东巡抚王宗载,布政使陈大科等四位山东地方大员,恭送朱翊钧御驾到昭阳湖中间的省境。
国朝定制,这些地方大员,无旨意不得随意离开省境。
王宗载和陈大科等四位山东大员,带着随从弃船上岸,坐马车直奔滕县。
在那里坐上火车回济南,召开布政司、按察司和兵备司官吏大会,学习皇帝陛下在山东巡视时做的各项指示。
同时开始部署山东科技兴农的战略.
趁热打铁,山东赶紧想好整个战略方案,好跟内阁和少府监要项目要钱要支持。
皇上钦定的,你们好意思不支持吗?
南巡船队继续沿着运河南下。
运河过了昭阳湖,在沛县夏村分成两条。
东边的会通河过骆马湖,在邳州入黄河。
西边的运河过微山湖,在徐州北边的镇口闸入黄河。
巡视船队沿着西边的运河,直入徐州。
江苏巡抚杨令德和江苏布政使李鄂带着江苏按察使、布政司左右参议、按察副使等江苏大员奉诏在徐州码头恭迎圣驾。
江苏兵备使现在逆江赶赴武昌的路上,与他对调的湖北兵备使又还在路上。
有了有线电报,大明文武官吏的执行速度大大提高。
加上是朱翊钧的特别密诏和军令,执行起来那叫一个快。
杨令德和李鄂带着江苏文武大员,把朱翊钧一行人从码头迎到徐州火车站。
专列在这里等着。
朱翊钧一行人上了火车,把杨令德和李鄂也叫上了火车。
其余地方大员乘坐另外的火车,跟着一起南下。
朱翊钧专用车厢的办公区里,他与杨令德和李鄂对坐着。
“江苏的苏南地区朕不担心,担心的是苏北。而治理苏北最重要的在于淮河。
淮河不定,苏北不宁,皖北也不宁啊!”
朱翊钧不抽烟,也不爱喝酒,只是逢年过年喝点葡萄酒。
日常喜欢喝茶,不过喝什么茶就不一定。
六安瓜片,太湖碧螺春,福鼎白茶,信阳毛尖,峨眉雀舌,武夷大红袍.
还有最近用新发明的堆积发酵技术捣鼓出来的全发酵茶,祁门红茶和云南红茶,以及福建半发酵茶铁观音,他也都是来者不拒。
今天接见江苏大员,他就叫祁言泡太湖碧螺春。
这茶的名字还是他做皇太孙时赐下的。
朱翊钧端起一杯茶,轻轻地吹了几下,抿了几口,放下茶杯后继续说。
“朝廷耗时六年的黄河主道北归工程,去年冬季枯水期开始了一部分。近一半的水量被引入到三条北河道,同时也经受住今年冬春换季的凌汛。
潘师傅现在坐镇河南开封,十万军民工程人员严阵以待,等待即将开始的桃花汛。
后面还有伏汛和秋汛。
尤其是伏汛,洪水峰值高,破坏力强,来势凶猛,往年黄河决口基本上都是发生伏汛。根据气象局预报,今年应该是黄河伏汛的大年,正好对北河道是一次大考。
要是北河道经受住今年的伏汛和秋汛大考,冬季枯水期,潘师傅会把兰阳(兰考)到仪封的南河道水闸全部合上。
黄河水全部由兰阳的朱家寨,封丘的中滦镇,阳武的郭桥镇三处,分别汇入三条北河道,向东北方向流去。
届时,开封城,归德商丘、徐州乃至淮安,都不会再受黄河之苦,淮河也不会被黄河夺走入海口,十年十灾。”
杨令德和李鄂连忙说:“此举乃皇上高瞻远瞩,制定的利国益民之千秋大计,必定能一举成功,造福千万百姓,遗泽百世。”
朱翊钧摆了摆手,“朕只是替他们担起了最大的责任,具体的苦活累活还是潘师傅、朱尚书,以及万千河工们做的。
他们才是造福百姓,遗泽百世的大功臣。”
杨令德和李鄂心里却是另外一个想法。
皇上,要不是你一肩把最大的责任担了起来,这项重大工程没人敢去做。
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君上最大的职责。
换做此前的列宗皇帝,谁的肩膀都没有你这么硬啊!
大明有幸,社稷有幸,万民有幸!
早就得到朱翊钧嘱咐的祁言,拿出一张地图,在桌子上慢慢展开,四角用镇纸压住。
淮河流域舆图。
朱翊钧指着桌上的舆图,对对面的杨令德和李鄂继续说。
“黄河大治后,治理淮河的重任就落到你们的肩上。
朕翻阅过相关资料,淮河最大的问题就是水量年分布不均匀,六成以上的水量,全集中五到八月的汛期。
五月暴雨主要发生淮南山区;六月全流域均可发生暴雨;七月则较多地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入海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甚至还会出现海水倒灌河口的现象。
一直到八月份才逐渐消停。
当时朕看到这些资料,十分感慨。
苍天给了华夏一条黄河,一条淮河,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的用水,却没有给它俩笼上辔头,危害无穷。
都水寺淮河司根据实地勘察,以及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反复研究已经制定初步的治理方案。”
朱翊钧双肘在桌面上一撑,双手合握。
“都水寺的初步方案,强调淮河治理要全盘考虑,采用全流域思维去治理,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初步方案分成‘蓄山水’和‘给出路’两大部分。
‘蓄山水’就是在中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修建塘堰水库,疏浚河道,让淮河水量在暴雨汛期,尽可能把洪水分散地留在中上游的各支流里。
这方面,孺东公在西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你们可以参详。
‘给出路’是进一步扩大淮沂沭泗干支流的排洪出路,疏浚河道,预留蓄洪区,修建多条入海河渠。使得洪水尽可能在下游分散开,或许尽快地排入海里,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
下游被黄河侵害上百年,河道淤泥堆塞,你们要花大力气疏浚。
还可以借鉴黄河主道北归工程的经验,修建一到两条淮河入海河渠,彻底解决淮河入海淤塞,洪水在中游泛滥的问题。”
朱翊钧看着两人,切切交待:“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治淮是水利工程,专业性极强。
又事关数百万百姓,以及千秋百世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
我们有些官员,自诩聪慧过人,自视甚高,动不动就一拍脑门,想起一出是一出。
他闭门造车想出来的点子,以为是什么好点子,实际上就是馊主意,烂点子!
你们的脑瓜子是很灵光,但是在治淮方面就不一定,所以不要学那些人。”
杨令德和李鄂连忙说:“臣不敢,臣谨遵圣意。”
“朕知道,治淮不仅是你们江苏的事,更是安徽和河南的事。这些话,朕应该当着安徽、河南的地方大员们说。
但是朕先说给你们听,知道为什么吗?”
“臣等不敢妄揣圣意。”
“朕刚才说了,治淮要从全局角度考虑,要全流域治理。所以不能搞各自为政,各家自扫门前雪,这样治不好淮河。
都水寺淮河司会派遣得力水利专家和工程师,专驻凤阳,指导治淮。工部和户部,会根据他们的治淮方案,批复建设项目和财政预决算。
子荐也向朕请示,内阁成立一个直属的,跨省协调机构,淮河治理委员会,统筹整个治淮工程。
朕同意,钦定潘师傅为主任,然后钦点你,杨令德为常务副主任。
苏皖豫三省巡抚为副主任,布政使为委员。不仅如此,三省布政司还要指派一位右参议为执行小组组员,具体肩负起本省的协调和分管工作。”
朱翊钧的话在杨令德和李鄂的预料中。
成立淮河治理委员会,内阁早就吹过风。
潘季驯担任主任,只是挂个牌,从专业角度给予把控,顶多算个顾问。
真正负责的是常务副主任。
皇上钦点杨令德为常务副主任,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是资政学士,是苏皖豫三省巡抚里官阶最高的。
“朕清点你杨凤鸣为实际主事人,除了你是资政学士外,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江苏境内的淮河只是很短一部分,在苏皖豫三省里是最短的,但是你们地处下游,淮河祸害,你们需要承受巨大的损失。”
杨令德点点头:“皇上英明,江苏对治理淮河也是期盼已久。淮河治理好了,苏北就能变成大明的鱼米之乡。”
“对,就是这样。还有一条,就是钱。
江苏富,安徽和河南穷,治淮的大头,肯定是你们江苏来出。
而且治淮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是要用十年来计算,耗费的钱粮也会不计其数。这些钱粮大部分都会由户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由江苏税赋承担大部分。
这些税赋都是江苏百姓的血汗钱,我们不能不有所表示。”
李鄂连忙说:“皇上,这些税赋虽然都是江苏百姓的血汗钱,但是用于治理淮河这利国益民的千秋大事,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臣想江苏百姓们是乐于见到的。”
朱翊钧点点头:“话虽这么说,但我们要饮水思源,江苏百姓做出的贡献,我们要明明白白算清楚,列于明处,让世人和子孙后代看清楚。
我们不能对百姓们做出的牺牲无动于衷,也不能随意挥霍百姓们的赋税。”
杨令德和李鄂听出话里的玄机。
皇上此前在资政局和朝议局会议上吹过风,要对大明的财政制度进行改革。
要改变目前地方财赋全部上缴,统一由户部核算和分配的模式,准备给各省留一部分财赋。
这一消息让各地大员们欣喜若狂。
都是各省当家做主的大员,此前施政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每年都要像乞丐一样,向内阁要项目,向户部要钱粮。
地方上缴的田赋在户部直属的粮食总局的官仓里,税款在银行的国库账户里。
每年各省都要把全省各县各郡的日常和特殊支出全部编好预算,递交上去给内阁审批要钱。
同时挖空心思找需求立项目,这里修条路,那里造座桥。
这里搞个矿,那里开个厂。
既能通过项目造福乡亲父老,又能通过项目预算拿到一笔额外的钱。
苦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各省巡抚和布政使,有时候觉得自己只是本省丐帮帮主和副帮主。
现在皇上开恩,愿意给各省分留一部分税款,甚至中西部贫瘠省份,还会给予补贴,直接入省布政司库
天大的好事啊!
作为一方主政大员,谁不喜欢兜里有些钱?
腰包不鼓,腰杆不硬啊!
但是大家都知道,皇上的钱,没有那么好拿的,肯定还有后招等着。
但朱翊钧点了一句,转到其它问题。
“好,治淮的事先说到这,你俩跟朕入皖,与皖抚他们一起陪朕去凤阳祖陵。再一起去南京祭拜孝陵。”
“臣遵旨。”
“嗯,你们现在可以站在江苏的立场,说一说你们的期盼。知道你们江苏富,但是富人也有富人的苦恼,说说你们的苦恼。
朕这次要去你们江苏做客,总不好空手而去。
山东朕已经送了一份大礼了,你们江苏想要什么,说说。”
早就听说了,皇上在山东几家农场考察,即兴给山东一份大礼,制定了一份科技兴农的计划。
这份兴农计划通过内阁内部
皇上钦定的计划,内阁和少府监肯定会全力支持。
王宗载和陈大科听说都乐得找不到北了。
终于轮到我们江苏了。
杨令德和李鄂对视一眼,李鄂开口道。
“皇上,臣代表江苏父老乡亲,希望朝廷给江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