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一松口,响应最快的就是河西走廊。

  这个走廊在前朝邶国建立后,设了凉州、甘州和肃州等数个卫所。

  每个卫所大约三千户。

  但前有关西七卫失守,后又有鞑靼频繁袭扰,军属们一再往内迁徙。

  加之喀什葛尔汗国的那次血洗,河西走廊的卫所形同虚设。

  也就在西征军拿下关西七卫后,荒芜的卫所才陆续有了新的驻军。

  随着关西移民潮的到来,河西走廊也留下了十来万躲避战争和内乱的移民。

  关外有关西军强悍的武力,不仅能抵御外敌还在不断扩张地盘。

  关内,河西走廊的卫所,日子可不要太安生了。

  加上高产粮种出关第一站,就是河西走廊。

  事实证明,相邻的土地,高产种子的适应性很强。

  已连续数年大丰收。

  河西走廊现在算上卫所驻军、军属和移民,人口已经突破了二十五万。

  不少留下来的移民,却是肠子都悔青了。

  想当年,他们远离家乡一路逃难。

  九十九步都走了,却未能坚持到和平关。

  就隔了一个和平关。

  看看同期去关西的移民,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

  不说那一户二十亩的任务地,任意垦荒的地和桑地。

  也不说那些个大尾胡羊成群,耕牛家家户户不缺。

  就说说关西的那些个工坊。

  听说关西三分之一的年轻妇人,都有一份收入可观的活计。

  关西在他们心中是啥地界儿?

  简直就是妥妥的打工圣地啊!

  可惜他们这些人没有路引,根本出不了关。

  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往来的那些商贾车队。

  琳琅满目的关西特色商品,刺激着他们的神经。

  他们也想做行商,跑去关西贩货的。

  可他们这些年攒了啥家底?

  普通人家有个五六两就不错了。

  一两成富裕的,家资也不过才百八十两银。

  这点家底去了关西能买到些甚?

  就连贩货的马车都置办不了几辆!

  如今,总算是让他们等着了各卫所同时发布的安西招工信息。

  招工好啊。

  去打工圣地打工,不需要掏空家底。

  整个河西走廊这些天都是红温状。

  人群聚居处,温度尤高。

  符合条件的。

  怕这个条件出个什么意外,整个家族的成员都出动了。

  全家跑到登记处,为其站队。

  不符合条件的更麻烦。

  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有跟着他们爹娘来的,被拒绝后使出了浑身解数耍赖。

  还,各有各的理。

  这个小子的亲娘说:

  “大人,您甭看我儿户籍上是十三周岁,但他是元月生人,照我们老家的说法虚岁已经十五还多,他的婚期就在今年腊月。你说说,这都能娶媳妇儿了的小子了,怎能不算是成年?”

  那个小子的亲爹道:

  “官爷,我家老二这长相,这大体格子您瞧瞧成年未成年?我们逃难那年丢了身份文牒,到了凉州卫登记的时候记错了他的出生年月”

  有那性子外向的小子,拍着鼓鼓的胸膛:

  “我们村那些个二十出头的都不如我力气大,凭什么他们不如我能干都能报上名?我不服,我要和他们比试!”

  “.”

  半大小子,愣头青。

  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主打的就是一个,胡搅蛮缠。

  负责派遣登记的衙门小吏,急赤白脸的怒吼:

  “镇国大将军本就因为我们三州离安西最近,每州多给了一万个名额,咱们知府大人早就叮嘱过,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弄虚作假。

  你们的孩子尚未成年,身子骨还没有长成,怎能去干长时间的重体力活?安西的工程又不是一两年就能做完的,你们就不能再等个两三年?”

  半大小子和他们的家人,急得嗷嗷叫:

  “官爷,不能等啊!这样的好差事谁不上赶着去报名?以前去了关西的那些人,就没有一个打道回老家的,错过了今年的招工机会,我儿这辈子恐怕都没了出头之日。”

  “干不了那些重体力活儿,还可以干别的呀!修卫所和城池都需要大量的砖块,和泥、摔砖、烧窑这些活儿七八岁的小子都能干。”

  “大人行行好吧,我们一家有七口人。爹娘年迈多病,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一对比我小一岁的双胞胎弟弟和小三岁的妹妹。家里现在种的粮食除了留下自家吃了,卖粮钱都还不够给爹娘抓药”

  “官爷,我们这也是为了支援安西工程的速度,那些几千里远的布政司,等他们的壮劳力用几个月时间赶来,都耽搁多少事儿了?”

  “对啊,对啊!安西能干活儿就夏秋两季,早到早开工难道不好?”

  “要我说,那些动辄要走三五千里的,朝廷就该劝劝他们,让他们别来。这么远的路,没个十年八年都回不了一趟老家”

  劝人不来打工?

  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被派遣去安西挣高工钱的,谁在老家日子过的不紧巴?

  粮食高产确实是好事。

  都能吃饱饭了。

  但,雍泰朝的粮价,创造了数百年来的历史最低。

  大部分产粮区,一石精米/面(一百二十斤)的售价才五到六钱银。

  粟米和豆类的更便宜。

  农人从春日到秋日从未闲下来过,口袋里却掏不出几个子。

  衣食住行、冠婚丧祭。

  哪一样钱?

  基本实现温饱后,百姓们就想过点富足的好日子。

  眼下。

  就有这么一个,由官府组织的外出务工挣大钱的机会摆在眼前。

  谁都不想放弃,也不会放弃。

  为了这些有限的打工名额,就是日子过得不错的富人都心动不已。

  河西走廊因着是近水楼台,劳动派遣双向协议的签订还真让他们抢了先。

  不符合招工条件的那些半大小子,人家可是长了腿的。

  速度快的,三五天就出了和平关。

  于关西卫所而言,到了地盘上的劳动力,甭管多少岁,都能有相应的活计。

  只要不作奸犯科,几乎是来者不拒.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最新章节,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