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家属,也没有这年头时髦的筒子楼,而是一排排的平房,傅红良和沈问秋因为是双职工,所以分到了两间平房。
一间前半部份是客厅,后半部分是厨房。
另一间同样一分为二,两夫妻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
因为是部队大院,讲究纪律性,所以厨房不能像京城大杂院那样放在门口,连杂物都不能堆。
整个大院看起来干干净净,哪怕家属晒衣服,那也是整整齐齐挂在那儿,绝对没有万国彩旗那样杂乱。
沈国良和王慧琴里里外外参观了一圈,还特意看了一下米缸,发现里面尽是玉米、高粱米、红薯等杂粮,大米只有一小袋子。
看到女儿女婿的条件如此艰苦,老两口心里都不好受。
老太太抱着外孙女,心疼得直掉泪。
沈国明却没有叹息,他是从战争年代中过来的,知道当兵最危险的不是物质条件艰苦,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
现在女儿女婿活得好好的,还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有三个孩子,比起牺牲的战友们来,绝对算幸福。
“红良,小秋,你们平时上班,三个孩子怎么办?”
沈问秋爽朗一笑:
“爸,你不用担心,小高已经上小学了,每天他都负责把妹妹送到幼儿园,晚上再去接回来。我跟红良经常要加班值班,主要还是靠哥哥照顾妹妹。”
王慧琴一听不乐意了,指责道:
“你们夫妻也心大,小高才几岁?自己还是孩子还要照顾妹妹。真是我的乖孙,这些年辛苦你了。”
傅小高不以为意:“外婆,你放心,我是大哥,大哥照顾妹妹是天经地义的。”
沈国良非常高兴:“好好好,男子汉就要有担当,外公表扬你。”
林三七坐在一旁,心里则在开始计算,傅小高今年7岁,傅小江和傅小苏双胞胎5岁。
等到1968年开始就有政策,家里只能留一个孩子,剩下的孩子需要强制下乡,一直要到1978年才结束,到时傅家三个小孩刚好年龄适合。
知青下乡,那绝对没有电视里放得那么浪漫,那是真的苦啊。
这个世界上哪个群体最苦?绝对非农民莫属,但农民好歹有宗族支撑,知青下乡那真是被欺负死。
所以沈家这一家人,包括在西疆支援的沈大哥,林三七都是要想办法调到宝安县去的。
想到这里,林三七又开始了自己的忽悠:
“姐夫,大姐,我跟干爹商量过一件事情,你们想想可不可行。
我们是这么想的,云南这地方还是太偏僻,很多老师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我看小高他们普通话就有浓浓的云贵川口音,更不要说学外语了。
三个孩子留在云南,将来的前途恐怕不会太好,难道一辈子都要窝在这个边疆省份?”
傅红良是沪海人,沈问秋是姑苏人,当初两人能走到一起,那是因为三观一致,风俗相近的。
江南一带,非常重视教育问题,家里无论有多困难都会供子女读书,他们共同认为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
所以林三七说到3个孩子的未来,这让傅红良夫妻也是愁上眉梢。
见识过沪海和京城的繁华,他们心里有一杆秤,怎么会不知道云南的落后?自己可以服从组织安排,但孩子怎么办?
沈国明这时候摸着大外孙的头,也开口道:
“我已经退休,人走茶凉,以前帮不上你们什么,以后恐怕也无能为力。但是你们小弟不一样,小七的能量你们也看到了,刚下飞机,就有当地干部上门来慰问。
现在你们小弟已经就任东广省弗山专区的常务副专员,宝安县的负责人,准备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我这次和你们姆妈就是去宝安县投奔你们小弟的。”
林三七纠正道:“小秋姐,别误会,我是准备让干爹给我当园区建设总指挥的,不是当农民工的。”
沈国明继续说道:
“所以我的想法,是你和红良的人事关系也转到宝安县去,这个交给你们小弟,保证没有阻力。”
沈问秋有些迟疑:
“爸,小弟,我们在云南工作十年了,事业也稳定了,人际关系都在这里,现在换个地方……”
沈国明有些不高兴,觉得这女儿边疆呆傻了,一点不有远见:
“糊涂,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孩子们考虑。或许你们会说,我们可以把孩子带走,你们留在云南。但你们想过没有,孩子没有生活在父母旁边,他们的童年得有多遗憾?”
王慧琴也赶紧劝道:“而且孩子以后就跟你们不亲了。”
沈问秋有些迟疑:“那我们去宝安县能干嘛?我可是听说过,宝安县比我们云南可穷多了。”
林三七一想就想笑,理是这个理,现在的宝安县那真是一穷二白,要啥没啥,怪不得沈问秋看不上。
沈国明眼神示意了一下,林三七赶紧从背包里取出一张宝安县全境地图:
“姐夫,大姐,你们看……”
林三七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自己的远大理想,最后才说道:
“姐夫如果去宝安县,原来是部队后勤系统的,正好,我那边还缺少一个后勤主管。要建设一个工业园区,物资成千上万,急需有人统一管理。
当然姐夫你也不要发愁,我现在还兼着弗山军区司苓员,到时我可以保留你的军籍,这样你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不是。
同样的,小秋姐如果去了宝安县,我正在新建一家现代化医院,并且远大目标是将这家医院建成全世界最好的医院。到时要吸引老外过来看病,赚外汇的。
小秋姐刚好是医生,专业对口,不但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临床工作,也可以从事行政工作。这样你们工作有了,还能照顾三个小孩。
现在宝安县暂时只考虑高等教育,但是我家人都在香江,我完全可以把小高他们送到香江去上学,长大了可以出国留学,也可以留下来建设宝安特区,都可以。”
傅红良和沈问秋明显就心动了。
但成年人做事,难免会瞻前顾后,沈问秋苦笑道:
“小弟,容我们再考虑考虑,你放心,明天一定给你答复。”
王慧琴有些不满:
“傻孩子,这有什么考虑的?去了宝安县,小七就是最大的官,有他罩着,你们还怕安排不了好工作?再说了,小孩去香江读书,跟在云南读书,你们觉得哪个更有出息?”
民国时期,江浙资本都是偏蓝方,所以随着49年全国解放,很多江浙有钱人都逃到了香江,沈家、傅家也有不少亲戚在香江。
所以沈问秋傅红良并不是没有见识的人,其实内心也明白哪个选择更好。
说来说去,还是怕老单位不放人。
第二天,林三七还在招待所床上呼呼大睡,曹智扬和赵右侠又来了。
林三七睡眼朦胧,有些无奈道:
“两位大哥,你们也太心急了嘛,我现在孤身一人过来,身上又没带盘尼西林,变也变不出来呀。”
(其实他还真能变出来,他的通道空间里就有200万瓶青霉素储存着,而且是南方药厂生产的特供版,一瓶只有40万单位,标签简单。)
曹首长嘿嘿一笑:“小林同志,今天我和老赵准备还你去旅旅游,走,我们先带你去‘逼死坡’转转。”
林三七一边洗脸一边奇怪道:
“逼死坡?听这名字就不是很吉利啊,你们确定要带我去那儿?”
赵右侠哈哈一笑:
“曹首长说的逼死坡,其实应该叫篦子坡,就在招待所旁边。这个地方就是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缢杀的地方。就跟靖康之耻一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纪念的一个地方。”
林三七放下手绢点点头:
“哟,那是值得一去。我还去过新会,那里是涯山海战遗址,也是我们民族的至暗时刻,国耻不能忘啊。”
曹首长一听,眼球子一转,叹息道:
“是啊,国耻不能忘,我们中华民族只有自强自息,才能不被异族或他国侵占。你说当年我们的军队有盘尼西林,这什么五胡乱华、靖康之耻、涯山海战、南明惨剧还会再发生吗?”
林三七心想,好嘛,又是民族大义这一套道德绑架。
不过他也已经想好了,自己该提出一些什么条件来交换盘尼西林。
一间前半部份是客厅,后半部分是厨房。
另一间同样一分为二,两夫妻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
因为是部队大院,讲究纪律性,所以厨房不能像京城大杂院那样放在门口,连杂物都不能堆。
整个大院看起来干干净净,哪怕家属晒衣服,那也是整整齐齐挂在那儿,绝对没有万国彩旗那样杂乱。
沈国良和王慧琴里里外外参观了一圈,还特意看了一下米缸,发现里面尽是玉米、高粱米、红薯等杂粮,大米只有一小袋子。
看到女儿女婿的条件如此艰苦,老两口心里都不好受。
老太太抱着外孙女,心疼得直掉泪。
沈国明却没有叹息,他是从战争年代中过来的,知道当兵最危险的不是物质条件艰苦,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
现在女儿女婿活得好好的,还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有三个孩子,比起牺牲的战友们来,绝对算幸福。
“红良,小秋,你们平时上班,三个孩子怎么办?”
沈问秋爽朗一笑:
“爸,你不用担心,小高已经上小学了,每天他都负责把妹妹送到幼儿园,晚上再去接回来。我跟红良经常要加班值班,主要还是靠哥哥照顾妹妹。”
王慧琴一听不乐意了,指责道:
“你们夫妻也心大,小高才几岁?自己还是孩子还要照顾妹妹。真是我的乖孙,这些年辛苦你了。”
傅小高不以为意:“外婆,你放心,我是大哥,大哥照顾妹妹是天经地义的。”
沈国良非常高兴:“好好好,男子汉就要有担当,外公表扬你。”
林三七坐在一旁,心里则在开始计算,傅小高今年7岁,傅小江和傅小苏双胞胎5岁。
等到1968年开始就有政策,家里只能留一个孩子,剩下的孩子需要强制下乡,一直要到1978年才结束,到时傅家三个小孩刚好年龄适合。
知青下乡,那绝对没有电视里放得那么浪漫,那是真的苦啊。
这个世界上哪个群体最苦?绝对非农民莫属,但农民好歹有宗族支撑,知青下乡那真是被欺负死。
所以沈家这一家人,包括在西疆支援的沈大哥,林三七都是要想办法调到宝安县去的。
想到这里,林三七又开始了自己的忽悠:
“姐夫,大姐,我跟干爹商量过一件事情,你们想想可不可行。
我们是这么想的,云南这地方还是太偏僻,很多老师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我看小高他们普通话就有浓浓的云贵川口音,更不要说学外语了。
三个孩子留在云南,将来的前途恐怕不会太好,难道一辈子都要窝在这个边疆省份?”
傅红良是沪海人,沈问秋是姑苏人,当初两人能走到一起,那是因为三观一致,风俗相近的。
江南一带,非常重视教育问题,家里无论有多困难都会供子女读书,他们共同认为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
所以林三七说到3个孩子的未来,这让傅红良夫妻也是愁上眉梢。
见识过沪海和京城的繁华,他们心里有一杆秤,怎么会不知道云南的落后?自己可以服从组织安排,但孩子怎么办?
沈国明这时候摸着大外孙的头,也开口道:
“我已经退休,人走茶凉,以前帮不上你们什么,以后恐怕也无能为力。但是你们小弟不一样,小七的能量你们也看到了,刚下飞机,就有当地干部上门来慰问。
现在你们小弟已经就任东广省弗山专区的常务副专员,宝安县的负责人,准备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我这次和你们姆妈就是去宝安县投奔你们小弟的。”
林三七纠正道:“小秋姐,别误会,我是准备让干爹给我当园区建设总指挥的,不是当农民工的。”
沈国明继续说道:
“所以我的想法,是你和红良的人事关系也转到宝安县去,这个交给你们小弟,保证没有阻力。”
沈问秋有些迟疑:
“爸,小弟,我们在云南工作十年了,事业也稳定了,人际关系都在这里,现在换个地方……”
沈国明有些不高兴,觉得这女儿边疆呆傻了,一点不有远见:
“糊涂,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孩子们考虑。或许你们会说,我们可以把孩子带走,你们留在云南。但你们想过没有,孩子没有生活在父母旁边,他们的童年得有多遗憾?”
王慧琴也赶紧劝道:“而且孩子以后就跟你们不亲了。”
沈问秋有些迟疑:“那我们去宝安县能干嘛?我可是听说过,宝安县比我们云南可穷多了。”
林三七一想就想笑,理是这个理,现在的宝安县那真是一穷二白,要啥没啥,怪不得沈问秋看不上。
沈国明眼神示意了一下,林三七赶紧从背包里取出一张宝安县全境地图:
“姐夫,大姐,你们看……”
林三七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自己的远大理想,最后才说道:
“姐夫如果去宝安县,原来是部队后勤系统的,正好,我那边还缺少一个后勤主管。要建设一个工业园区,物资成千上万,急需有人统一管理。
当然姐夫你也不要发愁,我现在还兼着弗山军区司苓员,到时我可以保留你的军籍,这样你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不是。
同样的,小秋姐如果去了宝安县,我正在新建一家现代化医院,并且远大目标是将这家医院建成全世界最好的医院。到时要吸引老外过来看病,赚外汇的。
小秋姐刚好是医生,专业对口,不但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临床工作,也可以从事行政工作。这样你们工作有了,还能照顾三个小孩。
现在宝安县暂时只考虑高等教育,但是我家人都在香江,我完全可以把小高他们送到香江去上学,长大了可以出国留学,也可以留下来建设宝安特区,都可以。”
傅红良和沈问秋明显就心动了。
但成年人做事,难免会瞻前顾后,沈问秋苦笑道:
“小弟,容我们再考虑考虑,你放心,明天一定给你答复。”
王慧琴有些不满:
“傻孩子,这有什么考虑的?去了宝安县,小七就是最大的官,有他罩着,你们还怕安排不了好工作?再说了,小孩去香江读书,跟在云南读书,你们觉得哪个更有出息?”
民国时期,江浙资本都是偏蓝方,所以随着49年全国解放,很多江浙有钱人都逃到了香江,沈家、傅家也有不少亲戚在香江。
所以沈问秋傅红良并不是没有见识的人,其实内心也明白哪个选择更好。
说来说去,还是怕老单位不放人。
第二天,林三七还在招待所床上呼呼大睡,曹智扬和赵右侠又来了。
林三七睡眼朦胧,有些无奈道:
“两位大哥,你们也太心急了嘛,我现在孤身一人过来,身上又没带盘尼西林,变也变不出来呀。”
(其实他还真能变出来,他的通道空间里就有200万瓶青霉素储存着,而且是南方药厂生产的特供版,一瓶只有40万单位,标签简单。)
曹首长嘿嘿一笑:“小林同志,今天我和老赵准备还你去旅旅游,走,我们先带你去‘逼死坡’转转。”
林三七一边洗脸一边奇怪道:
“逼死坡?听这名字就不是很吉利啊,你们确定要带我去那儿?”
赵右侠哈哈一笑:
“曹首长说的逼死坡,其实应该叫篦子坡,就在招待所旁边。这个地方就是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缢杀的地方。就跟靖康之耻一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纪念的一个地方。”
林三七放下手绢点点头:
“哟,那是值得一去。我还去过新会,那里是涯山海战遗址,也是我们民族的至暗时刻,国耻不能忘啊。”
曹首长一听,眼球子一转,叹息道:
“是啊,国耻不能忘,我们中华民族只有自强自息,才能不被异族或他国侵占。你说当年我们的军队有盘尼西林,这什么五胡乱华、靖康之耻、涯山海战、南明惨剧还会再发生吗?”
林三七心想,好嘛,又是民族大义这一套道德绑架。
不过他也已经想好了,自己该提出一些什么条件来交换盘尼西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最新章节,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最新章节,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