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赵鼎一脸担忧的样子,岳飞一时间也不淡定了。

  “不......不会吧?

  那西夏公主虽然有几分姿色,但跟后宫的贵人们比起来,也并不占什么优势啊。

  官家真能被他给俘虏了?”

  “单纯看人的话,确实是没什么优势。

  但是,元帅您别忘了,这小娘子她可是异族。

  官家没吃过这一品啊。

  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她跟官家有共同爱好啊。

  有共同爱好就能有共同话题,有共同话题说不就那什么了呀。”

  赵鼎这么一说,岳飞也不由的担心了起来。

  “嘶......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啊。

  她要真是个和亲公主,那也就算了。

  但她明显来者不善啊,要不咱现在前去觐见,提醒一下官家?”

  岳飞这个提议,把赵鼎惊得直咳嗽。

  “元帅您想什么呢?

  官家这会儿估计正和那西夏公主一起斗蛐蛐呢,你现在进去提醒,让官家的面子往哪儿放啊。”

  “呃,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啊。

  那咱怎么办?”

  “看他们去的方向,应该是御书房。

  要不,咱在外面守着?”

  “你说啥?

  你要去听官家的墙角?”

  看着直接被自己吓的后退了一步的岳飞,赵鼎顿时一脸的不好意思。

  “元帅您说什么呢?

  这怎么能是听墙角呢?

  这不是害怕官家中计嘛!”

  赵鼎这么一解释,岳飞顿时觉得挺合理。

  “那......那咱这就去保护官家?”

  “我看行!”

  这么一番商量之后,俩人便带着拳拳护驾之心,向着御书房而去。

  结果,他俩刚到御膳房门外的院子,就看到院子里的凉亭里正坐着一个人。

  等走近了一看,好嘛,高软软。

  双方互相见礼了之后,赵鼎就疑惑的问道:

  “贵妃娘娘怎么会在此?”

  “呃......啊......本宫出来散个步,消消食儿。”

  “......”

  好嘛,这个理由可真是够蹩脚的。

  但是吧,俩人也不好意思揭穿。

  于是,仨人互相打个哈哈之后,便一起坐到了凉亭里。

  眼看屋里灯光大亮,而且不时传来激烈的叫好声,三人便安心的闲聊了起来。

  “娘娘,明年可就是春闱之年,您觉得在培训学校里面学技术的那些学子,如果真的上榜了,能快速适应朝廷的职位吗?”

  听到赵鼎的问题,高软软点了点头。

  “学校里针对各种不同的技术,不仅有朝廷官员和大工匠编撰的教材,还会带着他们实际进行技术操作。

  如果他们真的能够上榜的话,快速进入角色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听到这里,赵鼎和岳飞脸上顿时露出了喜意。

  他们等这一天可等的太久了。

  等这一批的技术官员到位了之后,现有的很多官员便能从技术岗位上退出来,去进行行政管理的工作。

  这样一来,朝廷可用官员不足的窘境,就能大大的缓解。

  但他俩高兴之时,高软软的脸上却并未见到什么喜色。

  敏锐的注意到她的眼神儿之后,岳飞马上问道:

  “贵妃娘娘可是有什么事情要说?”

  听到岳飞的问话,高软软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扭头看向了跟着自己的两个侍女。

  收到高软软的眼神之后,两个侍女立刻行了一礼。

  然后,退到了院子里最远的位置。

  见到高软软如此动作,岳飞和赵鼎俩人的脸色马上也严肃了起来。

  “贵妃娘娘,可是出了什么事了?”

  两人齐声问完了之后,高软软才犹豫着说道:

  “元帅,赵相,有一件事,本宫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知贵妃娘娘要讲的是什么事?”

  “是关于学校里学子的身份。”

  “学子的身份?

  娘娘是说学校里有很多官员之子吗?

  他们可有在学校里仗势欺人?”

  听到这里,高软软摇了摇头。

  “这所学校打着陛下的名头,并没有人敢在学校里闹事。

  而且他们学习也算勤勉,所学的技术掌握也算精湛。”

  听到这里,两人顿时放下了心。

  但放心了之后,俩人马上又想起了高软软刚才欲言又止的表情。

  “那让娘娘担心的,到底是何事?”

  “学校里的学员,除了有大量的官员之子之外,本宫还发现他们的地域分布不太正常。”

  “哦?

  何处不正常?”

  “现在各个分院加起来,学子一共有七万余人。

  但这些学子之中,仅江南两路、浙江两路和淮南两路的学生,便差不多占了八成。

  除此之外,京城附近的学子,也占了差不多一成。

  全国剩下的那么多地方,才占了差不多一成。

  两位大人也都知道,朝廷曾经南迁那么长时间。

  这三个地方因缘际会成为富户聚焦之地和人才聚焦之地。

  但现在元帅已经收回故土这么多年,朝廷也早已经迁回了故都。

  可是,天下才子竟然还集中在那个地方......”

  说到这里,高软软便未再说下去。

  但赵鼎和岳飞俩人,却已经知道了他要说什么。

  这种情况,他们并非不知道。

  朝廷迁回汴京之后的几次科举,每次中举也依然都是南多北少。

  但因为朝廷一直处于缺人的状态,他们并未太过重视这个问题。

  在他们看来,朝廷毕竟迁回的时间还不长,北方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这种恢复,不仅仅是指民生的恢复,也包括文脉的恢复。

  甚至,文脉的恢复,比民生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

  眼下这种情况,应该来说是正常的。

  可是,这一次科举的改革,似乎将这个问题给引爆了。

  毕竟,以前的科举可没有这种培训学校,大家全凭实力比拼。

  但这一次的培训学校,为学子们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的同时,其实也催生出了不平等。

  毕竟,这个培训学校是要收费的。

  而且,费用还不低。

  虽然可以贷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胆量去贷这个款。

  如此一来,不免就把一些寒门子弟给挡在了门外。

  同样的,似乎也给了更加富有的江南两路、浙江两路和淮南两路的学子更多的机会。

  如果真的放任这样下去的话,将来朝廷岂不成了这三个地方之人的天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最新章节,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