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在周大忠家吃完饭,谢绝了他们的挽留,骑上摩托车往自己家赶。

  夜风格外清爽,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却让他酒后的微醺消散了不少。

  回到家,他简单洗漱了一下,躺在炕上准备休息,脑袋刚沾上枕头,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周家庄的粮食剩下不多了。

  年前回周家庄时,老支书特意拉着他说了这事,当时他答应年后抽时间回去看看,想办法解决,可这阵子厂里的事一忙,竟把这茬给忘了。

  想到这里,周益民心里顿时有点不踏实,周家庄是他的老家,村里人的日子过得紧巴,粮食要是不够,那可是天大的事。

  他暗下决心,明天一早必须回趟周家庄。

  第二天鸡刚叫头遍,周益民就爬了起来。

  然后如同往常一样,打开商店秒杀产品,看了一眼,看来今天的运气还不错。

  有一百斤猪肉、一百桶汽油、一百斤香蕉、一百匹布。

  周益民简单吃了点早饭,揣上两个馒头,便骑上摩托车先往钢铁厂赶。

  到了厂里,天刚蒙蒙亮,办公室的门还锁着,他等了一会儿,周大忠就来了。

  “十六叔,这么早您就来了?”周大忠看到他,有些惊讶。

  周益民点点头,把他叫到一旁:“大忠,我今天要回趟周家庄,有点急事。我不在的这两天,厂里要是有什么处理不了的事情,你就给我打电话,实在不行就先记下来,等我回来再说。”

  “好嘞,十六叔您放心,我一定盯好。”周大忠连忙应道,他知道周益民既然特意交代,肯定是重要的事。

  周益民又在办公室里简单看了看,把一些紧急的文件处理了,跟几个科室的负责人交代了几句,确保自己离开的这两天厂里的工作能正常运转,这才放下心来。

  安排好厂里的事,周益民走出办公室,跨上摩托车,发动引擎。

  摩托车发出一声轰鸣,驶离了钢铁厂,朝着周家庄的方向赶去。

  路上的行人还不多,只有几个早起的农民赶着牛车往镇上送东西,看到周益民的摩托车,都好奇地望过来。

  周益民没心思理会这些,心里想着周家庄的粮食情况,脚下加了点油门,摩托车在乡间的土路上飞驰起来,扬起一阵尘土。

  一路颠簸,周益民终于看到了周家庄村口那棵老槐树。

  他放慢车速,骑着摩托车进了村,径直朝着老支书的家赶去。

  老支书家就在村子东头,是一座不算起眼的土坯房,院墙是用黄泥夯实的,门口还堆着几捆晒干的柴火。

  周益民停好摩托车,推开虚掩的院门走了进去。

  院子里很安静,只有几只鸡在低头啄食。

  他朝着正屋走去,刚走到门口,就看见老支书坐在炕沿上,手里拿着一根旱烟杆,一口接一口地抽着旱烟。

  青色的烟雾在他面前缭绕,把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笼罩得有些模糊。

  老支书眉头紧紧地皱着,像是拧成了一个疙瘩,眼神有些呆滞地望着地面,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显然是遇到了什么难题,连周益民走进来都没有察觉。

  周益民站在门口看了片刻,只能主动走上前,开口打着招呼:“老支书,在想什么呢?”

  老支书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像是被惊醒了一般,猛地抬起头,烟杆都差点从手里掉下去。

  当他看清来人是周益民时,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连忙把烟杆在炕沿上磕了磕,灭掉烟火:“益民,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周益民在炕边的板凳上坐下,开门见山地回答:“刚刚回到村里。老支书,村里的粮食还能支撑多久?”

  提到粮食的事,老支书脸上的神情又黯淡下来,他叹了口气,愁眉苦脸地回答:“村里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不到一个星期左右了。”

  这些天,老支书心里一直惦记着粮食的事,自从年前跟周益民提过之后,他就一直在等周益民的答复。

  等了一段时间,却听说周益民已经去钢铁厂上班了,也没给自己个准信,他就想着自己想办法解决。

  可他跑了好几个地方,才发现现在弄来粮食的难度远超想象,四处碰壁,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所以刚才才会那么心烦意乱。

  之前有周益民帮忙,都没有感觉到购买粮食有多难,但是经历过这次之后,老支书就明白,购买粮食的难度远远超乎想象,而且还是大量的采购,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了。

  周益民听到这个答案,心里也是一惊,他没想到村里的粮食竟然紧张到了这种地步,比他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幸好是想到,真的不敢想像,要是没有想起来,村里的生活可就难过了。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老支书焦急的眼神,随即开口说道:“老支书,你放心,我今天晚上就会把粮食运回来!”

  老支书得到周益民如此肯定的回答,顿时愣住了,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过了好几秒,他才反应过来,激动地一把抓住周益民的手,那双手因为常年劳作而布满老茧,此刻却微微颤抖着:“益民,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周益民看着老支书眼中的期盼,连忙重重地点了点头:“是真的,老支书,您就放宽心吧。”

  老支书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紧紧握着周益民的手,一个劲儿地说着“好,好”

  周益民又跟老支书交代了几句,说自己还得加装去联系运粮食的车,便起身离开了老支书家。

  周益民刚走,老支书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之前的愁云一扫而空,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他也顾不上收拾炕边的烟杆,脚步匆匆地就往村里的大饭堂赶。

  村里的大饭堂是全村人吃饭的地方,青砖瓦房,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周家庄大饭堂”几个字。

  这段时间,因为担心粮食不够,老支书一直让食堂限量供应,每顿的窝窝头做得又小又硬,稀粥也熬得清可见底,村民们嘴上不说,心里都憋着股劲。

  老支书赶到大饭堂时,里面已经忙活开了。食堂师傅正系着油腻的围裙,站在灶台边,指挥着几个妇女往大锅里添水,准备做早饭。

  地上摆着几个麻袋,里面装着不多的玉米面,看着就捉襟见肘。

  老支书几步走到灶台前,对着食堂师傅大声说道:“今天的饭,恢复到原来的水准!”

  食堂师傅正拿着舀子搅着锅里的水,听到这话,手里的舀子“哐当”一声掉进锅里,溅起一片水花。

  他转过身,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老支书,眼睛瞪得溜圆:“老支书,您说啥?”

  要知道,前几天老支书还特意过来叮嘱,说村里的粮食撑不了多久了,必须限量供应,每顿的粮食都得精打细算。

  怎么才过了两天,就突然说要恢复到原来的水准?

  这转变也太快了,让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老支书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提高了音量解释道:“益民回来了,就是周益民,他说今天晚上粮食就能运到村里!”

  “周益民?粮食今晚就到?”食堂师傅重复了一遍,眼睛里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周益民在村里可是有威望的人,他说的话向来靠谱。

  食堂师傅脸上的疑惑立刻变成了兴奋,连忙应道:“好嘞,老支书!我这就安排!”

  说完,他转身对着正在准备食材的几个妇女喊道:“大家都听好了,老支书说了,恢复原来的供应水准!小李,你去仓库再搬两袋玉米面过来!小王,把那袋小米也拿出来,今天早上熬点稠粥!”

  几个妇女先是一愣,随即也反应过来,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手脚麻利地忙活起来。

  有人快步朝着仓库跑去,有人拿起扫帚打扫灶台,大饭堂里原本沉闷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连空气里似乎都多了几分期待的味道。

  老支书站在一旁,看着食堂里忙碌的景象,听着大家轻快的话语,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彻底落了地。

  他摸了摸下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晚上粮食运到村里时,村民们欢欣鼓舞的样子。

  日头渐渐爬到头顶,周家庄的村民们忙碌了一整个上午,扛着锄头、拿着镰刀,三三两两地朝着大饭堂走来。

  大家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疲惫,脚步也有些沉重,想起前几天那清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和硬邦邦的小窝窝头,不少人都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走进大饭堂,一股不同于往常的香气扑面而来。有

  人率先朝着打饭窗口望去,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窗口的大蒸笼里,码着一个个暄软的二合面馒头,黄白相间,看着就扎实。

  旁边的大桶里,是冒着热气的稠粥,米粥熬得黏糊糊的,能清楚地看到饱满的米粒。

  “这……这是咋回事?”一个扛着锄头的汉子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景象。

  排在前面的大婶端着碗,看着打饭师傅给自己盛了满满一大勺稠粥,又递过来两个热乎乎的二合面馒头,惊讶地问道:“师傅,今天的伙食咋变样了?前几天不还说要限量吗?”

  打饭师傅手里的勺子不停,脸上带着笑意说道:“这是老支书吩咐的,恢复到原来的水准!周益民回来了,说今天晚上就给咱村运粮食来!”

  “周益民?”

  “粮食今晚就到?”

  这话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排队打饭的村民中间传开了。

  大家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都绽放出惊喜的笑容,疲惫仿佛一下子被扫空了。

  “太好了!益民这孩子就是靠谱!”

  “我就说嘛,肯定有办法的,这下可不用饿肚子了!”

  “晚上粮食就到,那以后是不是顿顿都能吃上这样的二合面馒头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声音里满是兴奋和期待。

  有人端着饭菜找了个位置坐下,咬了一大口二合面馒头,面香混合着麦香在嘴里散开,又喝了一口稠粥,暖意从胃里一直蔓延到心里,忍不住发出满足的喟叹。

  整个大饭堂里,不再是之前的沉闷压抑,取而代之的是欢声笑语。

  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周益民,聊着晚上即将运来的粮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仿佛连空气都变得香甜起来。

  周益民便朝着自家老屋走去。

  刚走到院门口,就看到爷爷老爷子正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奶奶则在院子里喂鸡。

  “爷,奶,我回来了。”周益民喊了一声。

  老爷子和奶奶同时抬起头,看到是周益民,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老爷子连忙把旱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站起身迎了上来,奶奶也放下手里的鸡食盆,快步走过来,两人一左一右拉住了周益民的胳膊。

  “益民,你可算回来了!”奶奶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上下打量着他:“从新年到现在,都快一个月没见你了,可想死奶奶了。”

  老爷子也在一旁点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爱:“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在厂里忙坏了吧?”

  两人拉着周益民往屋里走,目光就没离开过他身上。

  奶奶的手在他胳膊上摸了摸,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益民,你咋瘦了这么多?下巴都尖了,是不是在厂里没好好吃饭?”

  老爷子也凑近看了看,叹了口气:“可不是嘛,看着脸都小了一圈。工作再忙,也得顾着身子骨啊。”

  周益民心里暖暖的,笑着说道:“爷,奶,我没事,就是最近厂里事多,忙了点,没瘦多少。你们别担心。”

  “还说没瘦,你看这手腕,都细了。”奶奶不依不饶,拉着他的手比划着。

  “等一下,让你爷去鸡窝里摸两个鸡蛋,给你炖个鸡蛋羹补补。”

  “对对对,我再去地里摘点青菜,给你炒个菜。”老爷子说着就要往外走。

  周益民连忙拉住他们:“爷,奶,不用麻烦,随便煮一点就行。”

  不过老爷子和周益民奶奶怎么会听呢?

  分工合作,各自去忙各自,周益民见状,只能是无奈摇了摇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最新章节,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