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西方国家,在电力紧张的时候,还是要先保民用的,香港之前电力偶尔不足的时候,也是要求一些工厂停工;

  杨文东对此则不奇怪了,毕竟这个时代,内地工业是更重要的,他小时候,也经常碰到民用断电,为的就是保住工业用电;

  当然,在他穿越之前,就没这种事了,因为内地不缺电了,且即使真的出现二选一,肯定也先保证民用;

  只能说,经济决定着一切,当经济高度依赖工业的时候,就必须要保工业,而这个时代的内地民用,其实一般也就是电灯之类的。

  魏泽涛也快速反应过来,道:“王局长,这种方法也只适合短期,长期的话,我们还是希望深海市的电力系统能够持久供应的。”

  “明白,只是我们深海市也建市没多久,这方面的确还有不完善。”王局长连忙说道。

  杨文东则道:“王局长,我记得去年内地修法,容许外资投资发电厂的吧?”

  在1979年,内地第一部关于外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为外资进入包括发电领域在内的多个行业提供了法律依据。

  王局长道:“对,杨生是想投资发电厂吗?我深海市非常欢迎。”

  “可以考虑,我在香港也有发电业务。”杨文东点点头道:“不过,前提是我们的合作能够达成,发电厂是跟在长兴集团工厂后面的项目。”

  原先历史上的港灯,在李嘉成手中就只在香港躺着赚钱,从来没想过走出去;

  而现在港灯是他旗下的业务,那自然要考虑扩张了,但能够有稳定收益的欧美日进不去,东南亚那边他又不敢过度投资这种重资产,内地就是不错的选择了。

  未来的内地,一直缺电,虽然电厂被国家电网限制的利润很低,但胜在稳定收益,且虽然看起来投资巨大,但基本上都是用的银行的资金,然后发电赚钱还钱,只要不发生亏损,那这个游戏可以一直套娃玩下去;

  知道历史发展的他,自然也知晓在内地投资发电,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且现在还能帮助自己的企业获得稳定的能源,也是一举两得,不然自己的工厂真的因为电能不足导致停工,那亏损的还是自己。

  王局长欣喜说道:“好,我明白了。”

  杨文东点点头,随即也没再说什么;

  其实以他的资本,是完全可以搞定深海市的很多基建问题的,但这种事不能太主动,至少他要有多方选择,比如同样会大投资另外三个特区,这样才能保证在深海市获得最高利益。

  魏泽涛也没反应,他之前已经与老板商量过这件事,刚刚提出来,不过就是为了给深海市画饼罢了,随即又道:“那这样的话,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从深海市到罗湖口岸的道路.”

  小问题还是很多的,一场大的投资,本身就要谈判很久,涉及很多问题,比如大众与上汽就谈了五六年;

  杨文东这边,因为知晓未来,加上自己能够一言堂,所以很多事情推动的很快,但也有一些问题,是需要对方负责的;

  比如道路,这一点杨文东不可能参与,虽然建一些路也花不了多少钱。

  至于有回报的高速公路方面投资,暂时还不急,目前国内的经济条件,建好了高速也亏,至少要等一段时间,等深海市发展起来了,再考虑这个问题。

  很多投资,太早了也不好,基建,是要符合当时的经济需求来决定,过早投资反而可能会亏损。

  当天的谈判谈到了5点左右才结束,好在深海市离香港近,夏天日子长,众人还是回香港休息,第二天继续;

  就这样,双方就各个问题进行了协商,进展的还不错;

  杨文东则是没有参与后续的一些小问题,而是坐着车,在深海市内到处转转,深海市也派了商务局一位林姓副局长陪同。

  看着前方很多正在建筑的楼房,杨文东询问:“林局长,这深海市的大楼,我们香港资本可以投资吗?”

  “当然可以,不过住宅不行,只能合资运营,商业大楼的话,您这边可以独资。”林局长解释道。

  杨文东又问道:“酒店呢?”

  “酒店自然也可以。”林局长回道。

  杨文东点点头道:“好,那等长兴实业的项目商讨完之后,我再考虑一下在这边的其他投资。”

  深海市的住宅项目,杨文东也知晓一点,得益于特殊的政策加上靠近香港,深海市的户口对于在香港有亲戚的内地人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他们想要入香港籍还是很难的,且即使进入了,也没几个香港人的家庭能够容得下自己的亲戚朋友;

  而深海市则推出买房送户口的策略,加上房价只有香港的10-20%,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香港人前来给亲戚买房,甚至还有买不起香港房子的香港人,就想在深海市买个大一点的房子居住的;

  只是,这个市场对于现在的杨文东来说,太小了点,已经有几家香港资本参与了,他也就不进场了,连李嘉成、李兆基这种级别的,都看不上这个小市场。

  而商业大楼,就无所谓了,现在建了,也是为了可以长期持有,跟他在香港的很多物业一样。

  林局长欣喜说道:“那我现在就安排人将我深海市未来的规划整理一份给您,您看看,哪些项目您想投资的,或者您有什么单独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只要不影响深海市的规划,都是可以商量的。”

  “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其实现在也可以决定下来,不过对于深海市的地产投资,不需要表现的这么急;

  未来几年,什么时候投资都是长期持有,在这个最早期的时候,还是要一步一步来的,一下子投资太多,反而会让别人产生一种投资不值钱的错觉,这不利于自己在内地的长期布局。

  第二天,杨文东的团队,留下了七八个人,专门再跟深海这边协商后续事宜,他们则是前往了厦门、汕头、珠海.

  在厦门,各方面的经历也是差不多的,一个是工厂,一个是投资供电厂,从明面上来看,就是为了工业投资,顺便杨文东也私下里问了下地产方面的政策,也都与深海市差不多。

  同样,杨文东也是下了钩子,为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做好准备,固然深海未来回报率最高,但他也不会只投资深海。

  9月15日,杨文东一行人返回了香港,这次在内地的四个城市,一共花了差不多10天时间。

  来到自己久违的办公室后,杨文东感叹一声:“还是香港好啊,内地的居住、办公环境真的是让我有些不适应。”

  这20年来,自从创业成功之后,他的生活不能说绝对奢侈,但一般也都是中上水平,这次去内地几天,在深海还好说,可以返回香港居住,但在其他三个城市,就只能住招待所了;

  虽然之前他也在粤州市、上沪市、燕京市住过招待所,但这三座大城市,也算是经常性的有国际友人来访,所以居住方面相对来说要好很多;

  而厦门等三特区城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然,比起当初他在寮屋还是要强多了,只是人会本能的忘掉过去贫苦的回忆,这也是为什么前世互联网上一堆人只记得80年小时候的好,而不记得痛苦;

  郑志杰笑道:“杨生,要不,咱们也在这几个特区城市,建酒店?”

  “这个不急,再等等,胡应相以及霍营东都在粤州市建酒店了,让他们先走一趟这个浑水再说吧。”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你让唐生去找他们两家,安排两个团队去他们在建的酒店了解一下,这样我们以后建酒店的时候,不要碰到同样的问题,或者至少要有解决方案。”

  要知道,他们二人投资的都是小酒店,而自己如果要投资,那必然是中大型、更高端豪华定位的,以目前四大特区的经济体量,过早投资并不合适,跟高速公路一样,太早建好只会空置,自己这边倒是知晓未来,但参与的其他银行可不会,且还容易影响集团在内地投资的信心问题;

  至于在燕京、上沪、粤州倒是足够了,但这三个城市需要合资,而80年代内地很多人还是不习惯西方的思维模式,所以就会有很多冲突观念。

  加上原先历史上,80年代初国内政策不稳定,特区之外的投资,不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工厂投资,都可能会受到剧烈影响。

  郑志杰又问道:“那杨生,就是准备在四个特区,建写字楼吗?”

  “对,暂时就建这个,写字楼的成本其实很低,特别是深海那边目前也不需要建大厦,十几二十层的就足够了。”杨文东接着说道:“深海那边的资料,已经送过来了,你也亲自看一下,然后派人去内地调查一下,看看哪些项目我们合适投资,做成一份资料汇总给我。”

  当地价低的时候,且知道未来房价大涨,那建普通楼层是最划算的;

  因为超高大厦的单位面积成本是非常高的,当高于地价的时候,那建摩天大厦反而亏损;

  所以对香港建筑有所了解的都会发现,在80年代之前,即使的中环,很多大厦也就二十几层,80年代之后房价暴涨,才使得各种50层以上的大厦层出不穷。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郑志杰答应下来:“那另外三个特区城市呢?”

  杨文东想了想道:“也查一下资料吧。”

  虽然另外几个特区未来发展比不上深海,但其内部的核心位置,也是值得自己投资的;

  至于工业,他也不会只投资深海市,第一是深海市的发展速度再快,估计几年内也是跟不上长兴集团的工业外迁需求的;第二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不会只投资深海。

  在内地的投资,会有很多,但也需要逐步的来,先搞定长兴实业这个最简单的产业再说;

  且大规模的投资,哪怕是在特区,也必然会产生很多意识、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那让技术含量最低的长兴实业先去试试水,了解总结一下,等长兴集团内部有了经验了,再逐步转移其他产业;

  就这样,长兴实业、港灯、长兴地产三大公司都派遣了不同的团队前往四大特区,同时总部也是一样。

  而这种大规模的投资,自然也惊动了内地的其他城市,燕京、上沪、粤州也都派人来到了香港,虽然他们没有特殊政策,可还是想争取一把;

  杨文东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也派人跟他们商谈,反正耗费一些人力而已,但能够给特区城市一定的压力,对他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甚至东南亚那边还有国家也一样在试图抢走项目。

  时间很快到了十月中旬,各方谈判最终也有了进展,这也是在杨文东的紧急催促下,不然,这么大的投资,慢慢谈,谈个一年半载都很正常。

  杨文东、郑志杰、魏泽涛以及港灯集团大班杰克逊聚在一起,商讨着各方面的细节;

  最终,魏泽涛说道:“杨生,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以及内部协商,我们最终决定在深海市投资长兴实业在内地的第一个基地,同时,为了保证稳定的供电需求,港灯集团也会在深海市投资一个3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

  “是的,这方面的设备,我们会从德国引进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杰克逊跟着说道:“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魏生是准备在深海市投资了,但珠海等城市还在与我这边沟通,希望我们能够过去单独建发电厂,杨生您看?”

  “发电厂?”杨文东想了想,道:“你们手上有足够资金吗?”

  杰克逊回道:“发电厂的主要资金还是来自于银行,我这边是可以从汇丰、渣打、恒生借款的,我们港灯内部资金也很充分,这几年,我们与郑生合作,开发了很多地产项目,套现了很多资金。”

  PS:求月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