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理浩听完杨文东的安排后,道:“这样就足够了,一切按照商业规则来,只要不影响港灯日常的供电,那我港府是不会管的。”

  港府的“自由市场”原则可不是说笑的,港府是真的不管这些公司,即使违法了,那也交给法院去处理,主打的就是一个没有义务就没有责任,任由企业自己发展;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毕竟英国衰败的事情,或许还能瞒一下普通香港人,但港府可是深知肚明的,没那个实力要是硬插手太多事情,引起反弹压不住,那大英帝国都会在国际上闹笑话。

  “好,我保证这件事不会引起什么大的问题,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杨文东笑着说道;

  连原先历史上李嘉成都能搞定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有把握搞定;

  麦理浩点点头,随即沉吟片刻,问道:“杨生,有件事我一直想征询一下你的意见,正好今天有个这样的机会,你觉得香港的未来,该如何发展?”

  杨文东心中一动,有些明白麦理浩的意思,反问道:“总督先生问的是工业问题?”

  麦理浩摇摇头道:“不是,你长兴实业的产业转移,其实我也知道,但还是那句话,港府执行自由市场原则,本身低端产业迁移至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也是常态,早年的香港工业很多也是从日本迁移过来的,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我问的问题,并非商业,而是整个香港的管理问题,97年要到了,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总督先生,我也就是一个商人,政治上的事情,我还是不参与的好。”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果然与这件事有关,这个时间点,也差不多了,虽然中英谈判是在82年开始的,但这件事双方在79年就开始接触了,显然跟原先历史上一样,英国鬼佬太骄傲了,总以为自己还是曾经的无敌霸主;

  也是因为这件事,香港在内地眼中的统战地位变的非常高,李嘉成等人才能够靠着左右逢源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不然,汇丰也不可能给李嘉成面子,将和黄几乎是以半价卖给了他;

  麦理浩认真说道:“杨生,你谦虚了,你可是香港的顶级富豪,在香港的影响力恐怕还在我之上,一句话就能决定几万香港人的命运,这件事,你不想参与恐怕也不行啊。”

  这句话也不是完全假的,港督自然是明面上权利最大的,但这个权利也受到大英帝国、传媒、港府内部甚至财团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哪怕是古代的帝王,也得遵守一定的规则;

  而商业财团的掌门人,只要不违法,那很多方面就没什么限制了,在影响力这一块,不是涉及ZZ事件的,那杨文东很多时候比港督权利更大;

  杨文东道:“好吧,不过我对于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但我的观点,还是谁能够让香港500万市民的生活过的更好,就行,其他不重要。”

  这种事,他的确很难跑得掉,两边都是大佬,他目前还不方便明显的站在任何一边;

  不过以他今天的地位,是有资格不站队的,两边谁也不敢过多得罪;

  如此一来,只要自己在两边都投资,那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我安稳的待在香港就行了。

  商人虽然要参与zz,但最好不要与某一边绑定太深,不然另外一边当敌人,自己一边也未必会当你是自己人。

  麦理浩笑道:“杨生,香港能够从当初的一个渔村,成为今天亚洲的东方之珠,可是我大英帝国的功劳,只有让香港继续在大英帝国的管理下,才能越来越好,对吧?”

  “英国对香港的功劳的确也有,但问题就在于香港的经济也的确依赖于内地。”杨文东看着麦理浩,说道:“不说其他的,光是淡水一断,香港的经济会怎么样,不用我多说了吧?”

  水是生命之源,一旦没了淡水,任何城市都得崩溃,甚至连电也没了,因为发电也需要大量淡水;

  麦理浩听完后,眉头紧皱,摇头道:“其实我担任总督的时候,就想过在香港大修水库,只是因为已经与内地签了30年的协议,违约成本太高,已经没办法了。”

  “这件事我知道,上一任总督柏立基在任的时候,也为了这件事折腾了很久,但也行不通。”杨文东道。

  他可是过来人,早年旱灾的时候他还帮忙运过水呢;

  50-60年代的港府一直想摆脱对内地的淡水依赖,只是投资专门的水库,成本之高,估计几十年财政收入投进去都不够,而缓慢的购买淡水成本低多了;

  于是拖拖拉拉的工程,结果导致63年严重旱灾,最终只能与内地签署长期协议,然后内地那边修建水渠与管道,送水来香港,自此,香港这边的淡水自给自足的计划完全崩盘。

  麦理浩皱眉道:“内地应该做不出这种事。”

  “当然,就你们这群鬼佬才做的出来。”杨文东心中吐槽,随即道:“我也只是举个例子,香港对于内地的依赖太强,曾经能够发展起来,也是靠着内地;

  所以您所说的这件事,无论怎么样,都得协商着来,否则只会毁了香港的经济。”

  “是的,这就是协商,所以我们也需要类似杨生这样的人的帮助。”麦理浩再次追问道。

  杨文东眉头微皱,道:“总督先生,这件事跟我其实没什么关系,我不想参与过多。”

  麦理浩沉默片刻,道:“杨生,你就不担心当年发生在怡和汇丰身上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吗?

  我也知道你开始在内地大规模投资,这个风险,我可得提前告知你了。”

  “风险我自然知道,但我觉得可以赌一把。”杨文东淡笑说道。

  其实很多香港人的确有这种想法,要不然83/84年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移民了。

  但他可是知道历史的,自然不担心,甚至李嘉成、包玉冈这些人都不担心。

  麦理浩点点头道:“那行吧,我希望杨生你再认真考虑一下。”

  “好。”杨文东也没有否决,答应下来;

  随即,二人寒暄一会后,杨文东便离开了港督府;

  麦理浩也叫来了布政司罗弼时,将之前的对话告知了他;

  罗弼时听完后,道:“看来杨文东还是不肯站在我们这边啊,他这段时间在内地的投资几个亿港元,可能就说明一切了。”

  “他在内地的投资其实都是小事,你别忘了他在香港的投资更大,在香港的产业也更多,这种级别的富豪,几亿港元对他算不了什么,”麦理浩摇摇头说道。

  罗弼时接着问道:“那他在英国也投资了不少,明明知道两国即将交锋,他还在两边投资,这是为什么?”

  麦理浩想了想,道:“我不清楚,但有个猜测,可能,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里,认为不管是哪一方,都不会随便得罪他,所以他也不肯战队,甚至根本就不在意。”

  罗弼时皱眉道:“这么嚣张?”

  “像他这种顶级的商人,资产遍布全球,恐怕有这个资格了。”麦理浩叹息道:“我在美国的一些朋友,也知道杨文东,他在美国的财富,恐怕还要高于香港;

  且这些年来,在欧洲、东南亚甚至日本都有大量资产,说句夸张的话,即使香港这边的资产全没了,对他的影响恐怕也不是很大。”

  “这么厉害?”罗弼时倒是惊讶了,他身为布政司,一般都是埋头处理香港内部事务,对于外国发生的事情,倒是不怎么关注,除非跟他工作有关的。

  而他自然也知晓杨文东在香港的财富是何等的惊人,工业跨越式的领先,甚至可以说是香港很多工业领域的霸主,地产方面,也丝毫不输于曾经的霸主置地,还有着航运业务。

  如果他的海外还有几倍于香港的资产,这想想也太恐怖了。

  麦理浩点头道:“对,他的财富,在海外也是滚雪球式的发展,要不然怎么敢收购英国mini的,你我都知道,那可是一个一直在放血的伤口。”

  罗弼时点头道:‘如果真这样的话,那这个杨文东的确有资格不理会我们了。那他会不会站在内地一边?’

  “应该不会,他与撒切尔政府的关系还不错,这些年也在英国加大投资了。”麦理浩道:“我估计,他会两不相帮,不管这件事,对于他来说,站队,反而会有损失,不站队,他反而可以左右逢源。”

  “那这样也好,至少杨文东是出现我们大英管理下的香港,我们宣传一下,他应该也不会反对,这样对我们也是有利的。”罗弼时点点头说道。

  麦理浩笑道:“嗯,现在这个事情,真的有点繁琐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罗弼时道:“是啊,不过这跟我们其实关系也不大了,毕竟,我们的任期,也是要到了啊。”

  麦理浩道:“对,但还是做好本职工作吧,至少前期准备要做好。”

  “好。”罗弼时答应道;

  杨文东回去后,直接回到了家里,也将事情告知了苏依依;

  苏依依问道:“这样会不会得罪两边?”

  杨文东笑道:“不会的,站队一边才会得罪另一方,而且从我商业来说,现在内地与西方都是我的战略投资目的地,都不能得罪,这样不闻不问就是最好的。”

  原先历史上,很多商人就是不站队的观望,最终等到事情结束,也没什么异常,内地这边,基本上不会在意这个,只要没有公开与内地作对即可;

  甚至关于湾湾的问题,也是一样。

  当然,明显站队内地的,未来也会在内地有一些好处,但这些人能够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在海外没什么资产与收益,自己可不行;

  且以自己的雄厚投资规模,以及先知能力,有没有内地刻意给的一点好处,也无所谓;

  这件事上,他自然心向内地,但自己出不出面,并不影响结果,那还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为这样自己能在海外更方便的赚钱,从而将这些钱投入国内,形成正向的经济循环;

  对比耍嘴皮,这样岂不是更好。

  苏依依点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只是我担心等以后事态严重了,就不能这样什么都不管。”

  “无所谓,真的到了这种情况,我们就去海外度假,反正我们在海外也有业务。”杨文东不在意的说道;

  这些事情,他早就想好了。

  苏依依笑道:‘那就好,看来你也是有所准备啊。’

  “当然,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杨文东笑了笑,道:“好了,别管了,等事情发生再说吧,这种事,还没发生就开始担忧,就属于焦虑了,没意义。”

  “嗯,好。”苏依依点点头,随即道:“对了,有一件事,我想与你说一下,香港这边很多的纺织厂已经开始迁移了,很多工厂去了湾湾与东南亚,你觉得我这边也需要吗?”

  杨文东想了想道:“也差不多了,你可以考虑转移,但我建议你去内地,旁边的深海市就不错。”

  纺织产业,是最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经欧美日等国家工业第一个转移的,就是纺织业,其本身技术含量也特别低,小作坊就能做一点。

  原先历史上,在0几年,国内还不是很富裕,很多人工资还不到1000人民币的时候,国内的纺织、制衣厂就开始转移去东南亚了;

  香港现在的平均工资已经1000多港元了,房价暴涨以及长兴集团的因素,导致低端产业很难存活了,

  “好,我安排人去深海市看看。”苏依依答应道。

  杨文东道:“嗯,我也安排几个人跟着你去,考虑到,耐克与伯克希尔也可能会转移,我得先做好前期准备。”

  耐克、伯克希尔这种走高端路线的,可能能够撑住香港的人工,但他们也不是傻子,资本是逐利的,即使能够抗住,恐怕也不会久待了,毕竟有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

  PS:求月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