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京官鱼贯而入,走进赫连国师的起居之所。
里面,光线一暗,为首的方腊眼角微眯,看向前方,视线穿透门扉,幽暗的屋内另有玄机,一扇扇雕花木门应声滑开,如鳞甲次第舒展,将房间深处的景象缓缓展露。
百步之外,有桌案横陈,案后端坐一位将军,面生雷公相,细微的银色电弧环身,目如寒电,瞳若铜漆。
而案几上,右边堆放着下面呈报上面的军情奏报,右边放着一方黑色大印。
屋内光线昏沉,但此人周身有银色电弧游走,自带神光,看着众人进来,那张雷公脸上带着一丝叹息。
十多日前,赫连大人命他发信,朝天奏对,就蜀地兵权交接一事,问询陛下。
看来那时陛下就有所防范了!
而方腊则一眼认出了这位赫连国师身边的雷公族人。
他率众上前,眼泛精光,就像是闻到了腥味的猫,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愈发确认自己心中的猜测,声音低沉,当庭质问,
“本官奉陛下口谕,来见赫连国师。”
“雷山大人,缘何这坐位上是你,而不是赫连国师?国师何在?”
雷公一族,乃陛下私臣,个个本领强大,虽没什具体官级,却任何人小瞧不得。可此刻,御史台的方腊却显得几分咄咄逼人。
有陛下护身,他隐约抓到了什么,不肯放过。
而他身后的京官,见这里面,坐的是赫连大人身边的雷公使,不见国师本尊,心里泛起一丝不安的感觉。
特别是方腊如此咄咄逼人,里面看来藏着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令不知情的他们,心里隐约泛起不安。
案几后,雷山面对质问,眼皮一抬,眼中铜漆摄人,
“既是陛下口谕,那雷某也不瞒诸位了!”
“大人如今不在云顶山!”
这话一出,算是证实了众人心中的猜测,但赫连国师不在云顶山坐镇,去了哪里?
特别是跟上来的那位天行军统领,本来被这方腊气的脸色难看,再听此言,脸上变了数变。
“那敢问国师去了哪?”方腊追问,他也想知道答案。
雷山不言,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起身,侧身看向西边,眼中闪烁着敬意,语气壮怀,“西边前线魔潮汹涌,有妖王现世,屠我将士,大人满面鬓霜,奔赴国殇去了!”
这话一出,一众京官有些吃惊,随后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或点头,或摇头。
“既然国师亲身前去西线,为何前线没听闻到消息?”方腊确是不信,一脸狐疑,不肯放过任何疑点。
雷山侧头,看着揪着不放的这位御史中丞,面色微冷,
“魔潮汹汹,锦官谣言四起,有贼人趁势作乱,老国师此番秘密出行,不告诸位,就是要给妖魔迎头痛击,诛杀妖王,以免走漏消息。”
说到这,雷山冷哼一声,眼中铜漆一摄,盯着方腊,
“雷某见方大人执意要弄个明白,本只想告诉你一人,可方大人偏要仗着陛下口谕压人,闹得现在这种地步,一旦消息走漏,你可知道后果?”
方腊被雷山这般反击,脸色顿时一变。
但他坐到这个位置,自然不是蠢笨之人,陛下口谕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事,但国师还在云顶山时,他就收到了那封口谕,如此交代,定然不是这般简单,暗含隐秘。
他也没有退下气势,很快定住心神,目光不让,
“老国师为局势奔走,本官自然钦佩,可本官就想知道,此等大事,为何不上达天听,交由陛下知晓,反而是一封口谕发到本官这里?”
他决定诈一诈,陛下应该不知晓此事,越来越觉得有这种可能,态度凛然,继续沉声道:
“抚司无人坐镇,没有暗中通气,若有个损失,我等都是罪人!”
“麻烦雷大人给个解释!”
他继续上前走了一步,言语犀利如刀,让房间里气氛如霜。
而雷山听到这话,眼中铜漆跳动,本来想摆足气势,逼的方腊等人知难而退,可现在,对方句句,都直指问题核心。
这话他答不上来,因为此事并没有通报陛下,一切都是老国师的自作主张,而他在经过一番纠结后,最终选择瞒而不报,支持了赫连山的决定。
本以为,能拖住几日,让老大人完成自己的盘算,没想到,方腊率领官员,带着陛下口谕,强闯了上来。
他现在不知道,陛下给方腊的口谕具体内容是什么,对方知道多少。
为此,雷山眼皮微垂,声音平静,“战事胶着,蜀地千疮百孔,不可能事事汇报陛下,国师所行之事,还未建功,等到有I捷报传来,才好一起呈报,以安圣心。”
这话显然糊弄不了眼前的御史中丞,方腊干御史台,察言观色久了,知晓雷山定是有话没说,
他直接瞄准这位,语气放缓,只是言辞却甚是凌厉,
“这种说法,说服不了方某,也说服不了陛下。“
说着,他踱步起来,
“我只知道雷大人一族,深受皇恩,乃是陛下耳目,所托甚重。雷大人未将此之大事上报,让陛下知晓,若是这个时候,抚司出了大事,谁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说到后面,他猛然站定,声音变大,把一顶硕大的帽子往雷山脑袋上扣,
“阁下这是欺君!”
这声震的整座房间空气都震荡了一下,也把气氛弄得满室肃杀。
其他京官,未曾料想局面弄成这副模样,心里惴惴,这个时候,怎么自己人乱了起来,这都是什么事啊。
站在桌案后的雷山,被方腊咄咄逼人,扣了好一顶大帽子,眼皮一跳,随后气笑起来,身上噼啪声起,银色电弧大跳,照的室内生光。
“雷某此事如何,不劳方大人操心,此事过后自会向陛下请罪!”
“只是阁下带着文武官员如此咄咄逼人,想做什么?”
“国师的事,事后自有论断,方大人还是跟诸位请回吧!”
他语气冰冷,毫不客气地赶人。
这言官的嘴太毒,一点事,巴不得扣你一顶帽子,让你九族诛连,当真是人言可畏,让人生恨,难怪朝廷里的那些大臣对言官这个群体是又恨又怕。
“走?”
方腊也是冷笑一声,“雷大人如何说得出这种话来的。”
“本官既是奉陛下口谕,发现过失,岂能眼睁睁看着放任,难道雷大人想一错再错下去?”
“如今国师西去前线,云顶山如群龙无首,四方军情又如雪花一般汇入云顶山。雷大人平日里就传传信,不通政务,难道还想代替国师,继续处置政令不成?”
“若是误了事,本官看,这仗都不用打了。”
“本官既身负圣谕,自要赶紧纠正补错,此中事从现在,当交由本官和诸位同僚,共同主理,稳住抚司上下不稳的人心。”方腊说着,朝着朝廷的方向朝上拱了拱手,大义凛然,声音铿锵,
“后面,再待到赫连国师回山,一切交由陛下公断!”
这话一出,身后的京官集团,嘈杂的窃窃私语声停了下来,原本有些不安的表情变得耐人寻味起来,将整个蜀地如今的大权交给他们处理?
他们大都是文臣,在这个武将为尊的地界,说不上太多话,又不能带兵打仗,在这个实力为重的地方,他们这些从神都出来的京官,在云顶山也慢慢被边缘化,纵使国师大人在此,在巡天大殿里,都是那些武将的的地儿,自己这些人都出不了什么面。
一开始还带着一股京官的心气,后来发现没什么用武之地,不少人私底下郁闷,没少抱怨。
听到方腊说的这些,这些不得志的京官,敏锐地从里面看到了机会。
而案后的雷山听到方腊公然要夺权,还踩他一脚,如刚刷的眉头竖了起来,眼角迸发出阴沉。
“方腊,你想做官想疯了不成?你一个御史台的,瞎掺和什么。”
“这里遍地是战场,不是你耍小心思的地方。”
“一切都等国师回来再说!”
他语气带着浓浓的火气,要是方腊趁着这机会夺权,他一是怕这家伙犯蠢,毕竟你一个御史台的,跟着瞎掺和什么,他没把话说的太绝了,不然他就骂人了,你懂什么叫打仗吗?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这家伙会打乱国师的盘算,让后面权利平稳交接,而这权利交接给谁,自然不言而喻。
方腊也被他骂的脸色青红,“这就不劳阁下操心了,本官一切遵从陛下口谕。”
他说着,直接朝着案几上的那方黑色大印一摄。
那是陛下赐下的虎符!
“你敢!”
雷山见他动手,大怒,直接一拍桌子,桌上飞起的黑色大印直接被虚空跳跃的雷霆包裹住,死死被定在原地,目光怒狰,眼睛里都迸发出骇人雷光。
接着,一股强大气机直接席卷而下,化作狂风压下去。
方腊迎风,身上的绯红官袍猎猎作响,手上却是不松,他丝毫不惧,他有陛下所托,便宜行事,就不相信对方真敢当着这么多人面前动手。
“雷大人,你这是要抗旨?”他声色惧厉,
“伍统领,还愣着做什么,你之前偏帮,已经错了一次,现在总知道该如何做。”
他又对那位天行军统领施压。
那位跟一旁站着的伍统领面色难看,眼神闪烁,但一直未有动作。
倒是那些京官,嘴上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却是气机纷纷一涌,
“雷山阁下,方大人所言并无不对,方大人也是听陛下行事,难道阁下连陛下的话也不听了?”
“没错,这是做什么,此时局势太乱,若是我们自己内部人起了内讧,那怎了得,还请雷大人不要执迷不悟。”
“还是就依方大人所言,我等在国师大人外出之时,理应挑起大梁,共同维持抚司运转,这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局。大家同朝为官,应该和光同尘才是。”
“.”
这些京官你一言,我一语,说话的同时,气机外放,口中呼声,同时发力,帮助方腊与雷山争夺大印。
一时,空气里充斥着剑拔弩张。
“嗡”
“嗡”
“嗡”
只见那方黑色大印在两方争夺中,不断嗡鸣震动。
桌案后,雷山眼中铜漆怒圆,内心盛怒,真想一巴掌拍死这些衣冠禽兽,话说的冠冕堂皇,嘴里却都是算计。
但理智在告诉他,不能做的太过分,不然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真敢抗旨,难保这些人不会添油加醋参自己和国师一本,陛下因此降下罪来,让局势更复杂。
想了想,他压下自己的怒火,手上雷霆噼啪消散。
那枚黑色大印就此失去控制,飞入到御史中丞方腊的手里。
方腊接过大印,眼中精光一闪,感觉手上大印的分量无比重,这代表着天子赐下,统辖节制整个剑南道兵马的权利。
他转手一翻,将大印收起,随后深深看了雷山一眼,
“雷大人能够想通,那是最好。”
“希望阁下还是尽快与陛下说明缘由,不要到时让本官在阁下前面汇报此事,那就不好了。”
说着,他袖子一甩,
“如今抚司上下一片乱糟糟,本官既然携圣谕得大印,就得立马整饬上下,就不多留了。”
虽然这位御史中丞说这话时语气低沉,但那眼角上翘的弧度,却怎么也藏不住。
他对这道抚司的情况已经不满久了,这里的兵马对朝廷的忠诚度不够高,如今大权旁落,他完全可以借着陛下口谕,整顿整顿,做些让陛下宽心的事。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开,走路带风,身后的京官自觉跟随其后。
这时,身后,雷山阴沉的声音传来,
“方大人,有些事,不是你能扛得住的,你不要后悔。”
“那就不劳雷大人操心了。”方腊头也没回,淡淡说了一句。
他不需要抗什么。
有陛下的便宜行事,反正不管结果怎么样,对陛下的忠心才是最重要的。
说着,他走到那位天行军统领的身边时,侧头看了对方一眼,用一种近乎命令的语气道:
“伍统领,等会去派人传信,召集其他大小官员去大殿,本官有事要说。“
“记得,第九山的人不能缺席。”
里面,光线一暗,为首的方腊眼角微眯,看向前方,视线穿透门扉,幽暗的屋内另有玄机,一扇扇雕花木门应声滑开,如鳞甲次第舒展,将房间深处的景象缓缓展露。
百步之外,有桌案横陈,案后端坐一位将军,面生雷公相,细微的银色电弧环身,目如寒电,瞳若铜漆。
而案几上,右边堆放着下面呈报上面的军情奏报,右边放着一方黑色大印。
屋内光线昏沉,但此人周身有银色电弧游走,自带神光,看着众人进来,那张雷公脸上带着一丝叹息。
十多日前,赫连大人命他发信,朝天奏对,就蜀地兵权交接一事,问询陛下。
看来那时陛下就有所防范了!
而方腊则一眼认出了这位赫连国师身边的雷公族人。
他率众上前,眼泛精光,就像是闻到了腥味的猫,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愈发确认自己心中的猜测,声音低沉,当庭质问,
“本官奉陛下口谕,来见赫连国师。”
“雷山大人,缘何这坐位上是你,而不是赫连国师?国师何在?”
雷公一族,乃陛下私臣,个个本领强大,虽没什具体官级,却任何人小瞧不得。可此刻,御史台的方腊却显得几分咄咄逼人。
有陛下护身,他隐约抓到了什么,不肯放过。
而他身后的京官,见这里面,坐的是赫连大人身边的雷公使,不见国师本尊,心里泛起一丝不安的感觉。
特别是方腊如此咄咄逼人,里面看来藏着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令不知情的他们,心里隐约泛起不安。
案几后,雷山面对质问,眼皮一抬,眼中铜漆摄人,
“既是陛下口谕,那雷某也不瞒诸位了!”
“大人如今不在云顶山!”
这话一出,算是证实了众人心中的猜测,但赫连国师不在云顶山坐镇,去了哪里?
特别是跟上来的那位天行军统领,本来被这方腊气的脸色难看,再听此言,脸上变了数变。
“那敢问国师去了哪?”方腊追问,他也想知道答案。
雷山不言,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起身,侧身看向西边,眼中闪烁着敬意,语气壮怀,“西边前线魔潮汹涌,有妖王现世,屠我将士,大人满面鬓霜,奔赴国殇去了!”
这话一出,一众京官有些吃惊,随后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或点头,或摇头。
“既然国师亲身前去西线,为何前线没听闻到消息?”方腊确是不信,一脸狐疑,不肯放过任何疑点。
雷山侧头,看着揪着不放的这位御史中丞,面色微冷,
“魔潮汹汹,锦官谣言四起,有贼人趁势作乱,老国师此番秘密出行,不告诸位,就是要给妖魔迎头痛击,诛杀妖王,以免走漏消息。”
说到这,雷山冷哼一声,眼中铜漆一摄,盯着方腊,
“雷某见方大人执意要弄个明白,本只想告诉你一人,可方大人偏要仗着陛下口谕压人,闹得现在这种地步,一旦消息走漏,你可知道后果?”
方腊被雷山这般反击,脸色顿时一变。
但他坐到这个位置,自然不是蠢笨之人,陛下口谕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事,但国师还在云顶山时,他就收到了那封口谕,如此交代,定然不是这般简单,暗含隐秘。
他也没有退下气势,很快定住心神,目光不让,
“老国师为局势奔走,本官自然钦佩,可本官就想知道,此等大事,为何不上达天听,交由陛下知晓,反而是一封口谕发到本官这里?”
他决定诈一诈,陛下应该不知晓此事,越来越觉得有这种可能,态度凛然,继续沉声道:
“抚司无人坐镇,没有暗中通气,若有个损失,我等都是罪人!”
“麻烦雷大人给个解释!”
他继续上前走了一步,言语犀利如刀,让房间里气氛如霜。
而雷山听到这话,眼中铜漆跳动,本来想摆足气势,逼的方腊等人知难而退,可现在,对方句句,都直指问题核心。
这话他答不上来,因为此事并没有通报陛下,一切都是老国师的自作主张,而他在经过一番纠结后,最终选择瞒而不报,支持了赫连山的决定。
本以为,能拖住几日,让老大人完成自己的盘算,没想到,方腊率领官员,带着陛下口谕,强闯了上来。
他现在不知道,陛下给方腊的口谕具体内容是什么,对方知道多少。
为此,雷山眼皮微垂,声音平静,“战事胶着,蜀地千疮百孔,不可能事事汇报陛下,国师所行之事,还未建功,等到有I捷报传来,才好一起呈报,以安圣心。”
这话显然糊弄不了眼前的御史中丞,方腊干御史台,察言观色久了,知晓雷山定是有话没说,
他直接瞄准这位,语气放缓,只是言辞却甚是凌厉,
“这种说法,说服不了方某,也说服不了陛下。“
说着,他踱步起来,
“我只知道雷大人一族,深受皇恩,乃是陛下耳目,所托甚重。雷大人未将此之大事上报,让陛下知晓,若是这个时候,抚司出了大事,谁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说到后面,他猛然站定,声音变大,把一顶硕大的帽子往雷山脑袋上扣,
“阁下这是欺君!”
这声震的整座房间空气都震荡了一下,也把气氛弄得满室肃杀。
其他京官,未曾料想局面弄成这副模样,心里惴惴,这个时候,怎么自己人乱了起来,这都是什么事啊。
站在桌案后的雷山,被方腊咄咄逼人,扣了好一顶大帽子,眼皮一跳,随后气笑起来,身上噼啪声起,银色电弧大跳,照的室内生光。
“雷某此事如何,不劳方大人操心,此事过后自会向陛下请罪!”
“只是阁下带着文武官员如此咄咄逼人,想做什么?”
“国师的事,事后自有论断,方大人还是跟诸位请回吧!”
他语气冰冷,毫不客气地赶人。
这言官的嘴太毒,一点事,巴不得扣你一顶帽子,让你九族诛连,当真是人言可畏,让人生恨,难怪朝廷里的那些大臣对言官这个群体是又恨又怕。
“走?”
方腊也是冷笑一声,“雷大人如何说得出这种话来的。”
“本官既是奉陛下口谕,发现过失,岂能眼睁睁看着放任,难道雷大人想一错再错下去?”
“如今国师西去前线,云顶山如群龙无首,四方军情又如雪花一般汇入云顶山。雷大人平日里就传传信,不通政务,难道还想代替国师,继续处置政令不成?”
“若是误了事,本官看,这仗都不用打了。”
“本官既身负圣谕,自要赶紧纠正补错,此中事从现在,当交由本官和诸位同僚,共同主理,稳住抚司上下不稳的人心。”方腊说着,朝着朝廷的方向朝上拱了拱手,大义凛然,声音铿锵,
“后面,再待到赫连国师回山,一切交由陛下公断!”
这话一出,身后的京官集团,嘈杂的窃窃私语声停了下来,原本有些不安的表情变得耐人寻味起来,将整个蜀地如今的大权交给他们处理?
他们大都是文臣,在这个武将为尊的地界,说不上太多话,又不能带兵打仗,在这个实力为重的地方,他们这些从神都出来的京官,在云顶山也慢慢被边缘化,纵使国师大人在此,在巡天大殿里,都是那些武将的的地儿,自己这些人都出不了什么面。
一开始还带着一股京官的心气,后来发现没什么用武之地,不少人私底下郁闷,没少抱怨。
听到方腊说的这些,这些不得志的京官,敏锐地从里面看到了机会。
而案后的雷山听到方腊公然要夺权,还踩他一脚,如刚刷的眉头竖了起来,眼角迸发出阴沉。
“方腊,你想做官想疯了不成?你一个御史台的,瞎掺和什么。”
“这里遍地是战场,不是你耍小心思的地方。”
“一切都等国师回来再说!”
他语气带着浓浓的火气,要是方腊趁着这机会夺权,他一是怕这家伙犯蠢,毕竟你一个御史台的,跟着瞎掺和什么,他没把话说的太绝了,不然他就骂人了,你懂什么叫打仗吗?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这家伙会打乱国师的盘算,让后面权利平稳交接,而这权利交接给谁,自然不言而喻。
方腊也被他骂的脸色青红,“这就不劳阁下操心了,本官一切遵从陛下口谕。”
他说着,直接朝着案几上的那方黑色大印一摄。
那是陛下赐下的虎符!
“你敢!”
雷山见他动手,大怒,直接一拍桌子,桌上飞起的黑色大印直接被虚空跳跃的雷霆包裹住,死死被定在原地,目光怒狰,眼睛里都迸发出骇人雷光。
接着,一股强大气机直接席卷而下,化作狂风压下去。
方腊迎风,身上的绯红官袍猎猎作响,手上却是不松,他丝毫不惧,他有陛下所托,便宜行事,就不相信对方真敢当着这么多人面前动手。
“雷大人,你这是要抗旨?”他声色惧厉,
“伍统领,还愣着做什么,你之前偏帮,已经错了一次,现在总知道该如何做。”
他又对那位天行军统领施压。
那位跟一旁站着的伍统领面色难看,眼神闪烁,但一直未有动作。
倒是那些京官,嘴上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却是气机纷纷一涌,
“雷山阁下,方大人所言并无不对,方大人也是听陛下行事,难道阁下连陛下的话也不听了?”
“没错,这是做什么,此时局势太乱,若是我们自己内部人起了内讧,那怎了得,还请雷大人不要执迷不悟。”
“还是就依方大人所言,我等在国师大人外出之时,理应挑起大梁,共同维持抚司运转,这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局。大家同朝为官,应该和光同尘才是。”
“.”
这些京官你一言,我一语,说话的同时,气机外放,口中呼声,同时发力,帮助方腊与雷山争夺大印。
一时,空气里充斥着剑拔弩张。
“嗡”
“嗡”
“嗡”
只见那方黑色大印在两方争夺中,不断嗡鸣震动。
桌案后,雷山眼中铜漆怒圆,内心盛怒,真想一巴掌拍死这些衣冠禽兽,话说的冠冕堂皇,嘴里却都是算计。
但理智在告诉他,不能做的太过分,不然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真敢抗旨,难保这些人不会添油加醋参自己和国师一本,陛下因此降下罪来,让局势更复杂。
想了想,他压下自己的怒火,手上雷霆噼啪消散。
那枚黑色大印就此失去控制,飞入到御史中丞方腊的手里。
方腊接过大印,眼中精光一闪,感觉手上大印的分量无比重,这代表着天子赐下,统辖节制整个剑南道兵马的权利。
他转手一翻,将大印收起,随后深深看了雷山一眼,
“雷大人能够想通,那是最好。”
“希望阁下还是尽快与陛下说明缘由,不要到时让本官在阁下前面汇报此事,那就不好了。”
说着,他袖子一甩,
“如今抚司上下一片乱糟糟,本官既然携圣谕得大印,就得立马整饬上下,就不多留了。”
虽然这位御史中丞说这话时语气低沉,但那眼角上翘的弧度,却怎么也藏不住。
他对这道抚司的情况已经不满久了,这里的兵马对朝廷的忠诚度不够高,如今大权旁落,他完全可以借着陛下口谕,整顿整顿,做些让陛下宽心的事。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开,走路带风,身后的京官自觉跟随其后。
这时,身后,雷山阴沉的声音传来,
“方大人,有些事,不是你能扛得住的,你不要后悔。”
“那就不劳雷大人操心了。”方腊头也没回,淡淡说了一句。
他不需要抗什么。
有陛下的便宜行事,反正不管结果怎么样,对陛下的忠心才是最重要的。
说着,他走到那位天行军统领的身边时,侧头看了对方一眼,用一种近乎命令的语气道:
“伍统领,等会去派人传信,召集其他大小官员去大殿,本官有事要说。“
“记得,第九山的人不能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