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手?

  “父皇想要我如何收手?”

  “解散神武军,然后把火炮交出来,是这样吗。”

  李承乾面色平稳的反问道。

  李世民神情一滞,微微皱眉,道:“你是太子,这皇位日后,自当有你来继承。”

  “神武军不必解散,然火炮为国之利器,应当扩充大唐军队。”

  “有火炮之助,域外诸国何以抗衡。”

  “且等朕百年之后,这大唐军队,不也照样在你掌控之中吗。”

  李世民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问题,火炮这等利器,要是用于大唐军队内,北方突厥,如何不能轻易推平。

  大唐开疆扩土,不过等闲。

  李承乾回道:“父皇说的不错,若是父皇答应我一个条件,我自当同意父皇的要求。”

  李世民心神一震,他原本以为太子不会同意交出火炮,没想到太子竟然愿意,当即夸下海口道:“莫说一个,便是十个,也行。”

  李承乾冷冷一笑,道:“父皇还是请我说完,再来说这等话吧。”

  李世民自信道:“你说便是。”

  李承乾一字一句的说道:“我要青雀稚奴,外放藩地,永不回长安。”

  “父皇,能答应吗?”

  李世民的脸色,顿时就是一僵。

  稚奴还行,然而青雀。

  他是真舍不得。

  更何况是永不返回长安。

  那就是再也见不到青雀了?

  李世民沉默了。

  他考虑得更多,不仅是跟青雀之间的父子关系。

  要是青雀稚奴都离开长安,那这长安城内,就只有他跟太子了。

  皇帝跟太子的权力,是重合的。

  一方强,则一方弱。

  往后若有什么时候,跟太子之间也少了个缓冲,等于是直接对上。

  这是李世民不想看到的。

  况且,以如今太子的强势,日后的冲突定是难以避免。

  “除了这个,其他的朕都可以答应你。”

  良久,李世民缓缓回道。

  李承乾呵呵一笑:“除了这个,陛下觉得我还需要其他的什么吗。”

  “留着青雀跟稚奴在长安,父皇是想做什么呢,就是因为想念青雀?”

  “青雀不回,陛下可以去看他啊,陛下不是喜欢游猎吗,那就给青雀封个游猎的好去处,这样陛下每年都能过去游玩一番,岂非是一举两得。”

  李承乾的话让李世民有些难以回答,勉强道:“承乾,不是这样,你应该心中知晓,青雀不会,也不能跟你夺嫡的。”

  “在朕的心中,你才是最为大唐的太子,这一点,你知道的,对吗。”

  “如此可好,你先前谋反之事,拥兵洛阳,攻打潼关之事,朕既往不咎,咱们还是回到从前那样。”

  李承乾眸光一闪,道:“从前那样?”

  “我为什么谋反,父皇难道不知道吗,我是为了自保啊。”

  “难道我要眼睁睁的看着青雀压在我这个太子头上吗。”

  “芙蓉园,武德殿,可笑,可笑。”

  “陛下真是把我当小孩子一样去哄呢。”

  “可是,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随便就能骗到的孩子了。”

  李世民见此,细心说道:“承乾,不是你想那样,朝堂之事,也没这么简单。”

  “所谓帝王之道,在于平衡。”

  “没错,朕确实是对青雀喜爱有加,但对承乾你,朕也从来没有吝啬过。”

  “朝廷大臣,无论是谁,自是不可一家独大,若一家独大,再大的忠臣,也会变成奸臣。”

  “曾经司马懿,为曹魏出生入死,殚精竭虑,难道不忠,为何后来不忠,便是权势太大了。”

  “五姓七望,关陇门阀,自也不可能只是太过偏向一家。”

  “五姓七望势力过大,以你舅舅为首的关陇门阀自是有些比不上,因而扶持关陇门阀,打压五姓七望。”

  “但若五姓七望没了,关陇门阀是不是就是下一个五姓七望?”

  “帝王之道,在于平衡。”

  李世民苦口婆心的说着,想让太子能够理解自己这份苦衷。

  对于魏王李泰的事情,掌控长安城的李世民,又怎么能不知道,只是很多方面,李世民有自己的考虑。

  其实李世民也不希望,太子的成长太过顺利。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太子未来的肩膀上,要承担整个大唐,打磨一番,才是璞玉。

  说起来,李世民觉得自己也并没有错。

  毕竟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太子终究是磨砺出来了,已经是个合格的太子了。

  这说明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唯一有些误差,就是稍微早了点。

  在李世民的想法里,太子应该是到自己这个年纪刚刚好。

  李世民也不是说一直占着皇位不放手,等他到了当初父亲那个年纪,也是可以先行让位的。

  如今终究是早了些,那只能稍微委屈一下承乾了。

  “平衡?”

  李承乾反问道:“陛下这话,说得倒是轻巧。”

  “当年,芙蓉园赐宴,武德殿听政,青雀的风头,早就已经盖过我这个太子,这是哪门子的平衡?”

  “就是因为我占着太子名义,所以陛下要不断的提携青雀,来跟我打擂台吗。”

  “陛下难道看不到,满朝文武见了他,哪个不是阿谀奉承?”

  “你知道那些大臣们是怎么说的吗,说太子懦弱无能,说魏王才是陛下心中真正的储君!”

  “这也是陛下要的平衡?”

  “我就应该乖乖的当个懦夫,然后等着继承皇位。”

  “陛下,如果当初我没有去辽东,没有火药,没有火炮,陛下觉得我真的能等到那一天吗。”

  李世民的脸色顿时就阴沉下来:“承乾,你身为太子,大唐储君,不思如何治国安邦,却在这里斤斤计较这些虚名!”

  “朕提携青雀,是因为当年的事情,也能让你多些历练,何曾何时,有过废立之心?”

  “只要朕在,你永远都是太子,难道你连一些风言风语都无法承受吗,连这些都无法承受,那又如何承担社稷之重。”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声音变得低沉:“五姓七望势力盘根错节,关陇门阀又各怀心思。”

  “当年朕登基之初,这些世家大族表面上对朕俯首称臣,可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你舅舅长孙无忌虽然忠心耿耿,但关陇门阀的势力一旦坐大,同样会威胁到皇权。”

  “朕扶持青雀,就是想让各方势力相互制衡,不让任何一方独大。”

  “你应该明白,魏王党的势力再大,也影响不到朝廷决策。”

  “不过是雷声大罢了,你自己切身体会过。”

  李世民没说错,魏王党权势滔天,可这权势,仅仅只是相对于大臣百姓而言。

  对于李承乾这样的太子,完全没有丝毫用处。

  只需要稍微硬气一些,魏王那边就束手无策了。

  这一点,确实也没错。

  还没离开长安城前,李承乾只是稍稍发难,魏王那边就接连吃瘪。

  李泰除了去父皇那里告状,还真拿太子没有半点办法。

  从某些程度上说,相对于李承乾,李泰更像是个纸老虎。

  “五姓七望把持科举,关陇旧族垄断府兵。”

  李世民的声音逐渐有些感慨:“承乾,你以为是朕偏爱魏王,只是为了让他与你相争?”

  “你舅舅长孙无忌总领群臣,又有从龙之功,若不扶持魏王党制衡,满朝上下早成关陇门阀的一言堂!”

  对此,李承乾冷笑道:“东宫马厩都没有三百匹战马,魏王却有三百缇骑。”

  “难道陛下认为,若我一直忍耐,忍到登基那天,青雀他会眼睁睁的甘心看我登上皇位,还是学着父皇当年那样,来个玄武门次子夺嫡。”

  听到玄武门,李世民眉头一皱:“青雀他不会这样做的。”

  李承乾哈哈一笑:“难道祖父会想到陛下当年会如此做吗,陛下都能做得,青雀如何做不得。”

  “当年陛下还有八百人,我东宫才多少人,届时次子夺嫡,我靠什么去阻挡?”

  “靠着我这太子的名头?”

  李世民反驳道:“你舅舅长孙无忌,不会允许的。”

  李承乾笑道:“所以,我这太子的性命,还要靠别人施舍?”

  李世民解释道:“不是这样的,承乾。”

  “朕自会安排好一切。”

  “只是你太急了。”

  李承乾微微摇头:“可我看不到任何希望。”

  “走到今天这一步,难道就是我想要的?”

  李世民眉头紧锁,他感受到了太子坚定的想法。

  但让青雀跟稚奴外出就藩这个事情,自然是不能应下的。

  父子之间,陷入了沉默,双方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李世民需要平衡,可李承乾需要的是保障。

  到了今天,还怎么回头,麾下的将士们都跟着入长安了。

  这可不是玩过家家,一旦兵权火炮交出来,真的能像二凤说的那样。

  李承乾自然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哪怕是李世民真的把魏王跟晋王都外放藩地了,李承乾也不可能交出兵权火炮。

  这是他的底牌,保障。

  就在这僵局之际,门外突然一阵喧闹。

  “殿下。”

  是苏定方的声音。

  在这个时候,苏定方请求拜见,显然是有事发生。

  看了眼李世民,李承乾回道:“进。”

  门开,苏定方走了进来。

  并没有多看陛下一眼,而是对着李承乾作揖道:“殿下,来庭坊西门,有人冲击,约莫数千兵马,尽皆是金吾卫,大喊救驾之名。”

  “另已探查到,来庭坊四周,禁军林立,由李卫公领兵。”

  李承乾目光一闪:“李靖带兵围住来庭坊?”

  随后转头看向二凤:“这就是陛下说的,已经安排好一切,让我不要急?”

  “是不是等我的头颅挂在玄武门下的时候,也不要着急?”

  李世民顿时感觉到自己被打脸了。

  当即喝道:“谁给李靖的胆子,没朕诏敕,也敢私自调动禁军?”

  “张阿难!”

  门外张阿难赶忙进来:“陛下。”

  李世民吩咐道:“传朕诏敕,命李靖立即退兵。”

  张阿难躬身作揖:“是,陛下。”

  来庭坊西门。

  动手的,自然就是晋王李治。

  这次,李治可没有自己领头,而是悄咪咪的躲在后边。

  “义府,这五姓七望当真是不能小瞧。”

  “先前我哪里能调动这般多人,现下不过一句话,却有这般多金吾卫随之而动。”

  “这可比我先前还要威风。”

  李治看着前方人头攒动的金吾卫,对身边的李义府说道。

  还真就是借个名头,这些金吾卫,都是五姓七望那边动的。

  即便是先前李治已经通过陆仝清扫过了一次,可五姓七望的底蕴太深厚了。

  这让李治感慨的同时,又有些警惕。

  李义府点头道:“晋王可得多加小心,那崔盛玉看似诚心,实则另有算计,一不小心,就会着了他们的道。”

  李义府对五姓七望没啥好感,他自认为自己才是晋王第一心腹。

  要是被崔盛玉抢了功劳,这往后如何提升。

  李治点点头,看向前方情况。

  坊门并不跟城门那样坚固,突破起来并不复杂,金吾卫的突然袭击,已经占据了不少优势。

  只是要在短时间内破门,也没那么简单。

  等了一会,李治还没等到消息,有些烦躁。

  “去问问,李卫公那边,怎么还没有动静。”

  李治只是想开个头,真要动手,还是要看李靖那边。

  朝廷禁军跟太子的神武军打起来,这往后,就好办了。

  父皇可是在来庭坊呢。

  李义府回道:“我这就去问。”

  另一边。

  来庭坊西门被攻打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靖耳朵里。

  “谁敢擅自行动?”

  李靖当即喝问道。

  麾下副将回道:“卫公,并非是我们的人,来庭坊西门那边,有数千金吾卫。”

  顿了顿,副将道:“兄弟们看了,是右金吾卫。”

  右金吾卫?

  听到这个,李靖哪里还不明白,这是晋王要火上浇油。

  李靖当即命令道:“速带人去,阻止金吾卫,不可乱来。”

  “陛下可还是在来庭坊里。”

  然而副将还没出门,又有消息传来。

  “禀大将军,来庭坊东门,有禁军擅自攻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