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你在太空俯瞰云南,会看到一条刀劈斧凿般的沟壑。”
“它如此巨大,如此醒目,似乎要将云南从中间崩裂。而它所处的位置,就是‘红河断裂’。”
“沿着这条断裂大致可以将云南一分二···”
随着视频的继续,朱元璋很快就察觉,那女子所叙述的云南地理内容,对大明来讲,珍贵程度不下于那幅三维地形图!
他作为大明皇帝,纵有从元廷那里缴获的一些云南行省的资料,甚至有一副舆图,可实际上,他脑海中云南的模样仍旧模糊。
而随着这个视频的播放,他脑海中云南的样子则越来越具体。
其地有诸多数千米的高峰,六条奔涌的江河,更有三江并流之壮景。
又有峰林、石林、溶洞、天坑等自然奇观;有绮丽的红土高原,有群星般的谷地,又有九大湖泊···
该视频才十几分钟。
哪怕朱元璋中间多次叫“暂停”,仔细观摩其中景物,一刻多钟后,视频也走到了末尾。
“···从山川到江河,从动物到植物,从民族到产业,中国再没有一个省份像云南这样,集中如此多样的元素,诞生如此多元的文化,孕育如此多彩的生灵!”
“而这就是彩云之南,一场时空大折叠的创造!”
当视频结束,一众观看者又是久久难以回神。
过了好几息,朱元璋才感慨道:“云南真是个好地方啊,怪不得段氏窝在那里近四百年都不愿意出来。”
“彼处虽蛮族众多,势力纷杂,可既有能够耕种的山间谷地,又有大木、药材及各种山珍,皮货也不少。”
“待咱大明拿下云南,定能向中原输来不少财货!”
听朱元璋这么说,刘宽有点忍不住了。
倒不是觉得朱元璋开发云南的想法不对——此时是十四世纪末,可不是讲究环境保护的二十一世纪,要开发云南自然得物尽其用。
朱元璋的问题是没抓住开发重点。
他当即拱手道,“陛下,其实云南对大明来讲,当下最有用的资源是铜矿。”
“据微臣所知,云南铜、锡等矿藏十分丰富。历史上四百多年后,全国九成的铜都是来自云南。”
“因此,若在云南大力开采铜矿、发展冶铜业,不仅可以加强云南与中原的联系,亦可大大缓解大明之铜荒。”
“待将来大明海军建成,东渡日本取其银矿、金矿,大明在一两百年内金银铜都不会匮乏。”
“而有这么长的时间,大明大航海必然早有成绩,开辟了通往美洲大陆的可靠航道,届时就更不会缺少金银铜了。”
朱元璋听了双目发亮,惊喜道:“九成铜都出自云南?竟有那般多?”
刘宽道,“云南铜矿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易开采的铜矿都差不多采完了。”
朱元璋先点头,随即不解道:“云南铜矿既多,为何等到四百多年后才被大力开采?难道咱大明近三百年都没能发现那些铜矿?”
他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心里清楚,历史上四百多年后是那满清,而非大明。
所以他就不理解了,为何这些铜矿会便宜了满清。
刘宽想了想,道:“或许是此前云南开发不足,铜矿太难开采,又难以运出去?”
“倒也有些道理。”朱元璋揪起了下巴上花白的胡须,又问:“云南地域广大,又多高山深谷,不说采矿、运矿,便是探矿都极难——你可记得哪处大矿的位置?”
刘宽苦笑,“陛下,微臣哪会记得这类具体信息?只知其铜矿在云南北部最多,其次西部,再次中部。”
“对了,其中又以东川、昭通的铜矿最为集中、产量最大。”
朱元璋道:“东川应是前元的云南行省东川路,可昭通又是哪里?”
刘宽摇头,“多半是后来改的名字,如今叫什么微臣也不知。”
听刘宽说不知道,朱元璋倒也没失望,而是判断道,“既然都在云南北部,想必离东川不远。”
说完,朱元璋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示意刘宽播放第三个视频。
在视频播放前,刘宽照例介绍。
“陛下,这个视频讲述的是后世一个超级工程——宁波舟山海港。”
朱元璋问:“何谓超级工程?”
刘宽想了想,道:“就是规模很大、由国家高层直接主导建设的超大型工事。”
“其中大者类似于秦朝时的长城、直道,隋之大运河,便是小者,至少也是类似于陛下修建京师、中都这样的大工事。”
朱元璋听了惊讶,“你的意思是后世耗费举国之力建造去一个港口?”
刘宽颇为无语地一笑,解释道:“微臣方才以长城、大运河举例,纯粹是因为其规模宏大。”
“实际上建造这个港口耗费的钱财只占后世国家一年财政收入极微小一部分,甚至在建造完成之前,便可通过招商引资模式,从民间获取部分建造所需的费用。”
朱元璋立即察觉到了刘宽话语中的关键词,又问:“何谓招商引资?”
刘宽道,“招商引资是一种后世用来发展建设某地方的政策。微臣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朝廷想要整合江东门外的众多小码头,建立一个更加有序、安全,运作效率更高的大码头。”
“但朝廷没有充足的钱粮,于是便将重建该区域的事情公布出去,并拿出一个能够吸引众多富绅、商贾购买其中货栈、商铺的重建方案。”
“若富绅、商贾认为确实可以赚到钱,便可提前向官府购买某处货栈、商铺,或是购买地皮自己建造。”
“如果想要购买某处地皮的人太多,朝廷还可以是让他们竞标——也即是谁出的钱多,就卖给谁。”
“这样,朝廷可能不需要花一分钱,仅靠从富绅、商贾哪里筹集的钱,就将大码头给建造出来。”
朱元璋听了没多想,便疑惑着问:“如此倒真有可能让朝廷不花钱便建好码头,可除了新码头更好用外,朝廷还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老朱的经济意识果然不行啊。’
刘宽心里感慨了句,只能耐心解释:“首先,码头的地是朝廷的,有没有可能,当卖完了所有地,不仅重建码头的钱凑够了,还多出不小的一笔?”
“其次,这些富绅、商贾在码头做生意固然能赚钱,却也令码头区域商业更加繁荣,如此朝廷便能在此获得更多商税。”
“最后,新码头将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让百姓获得更多赚钱机会。”
“百姓能赚到钱,就跟种田有收获一样,能让一家人衣食无忧,甚至生活一日日变好,自然安稳度日,不会生乱,国家不就太平了么。”
听到这里,老朱终于露出恍然之色。
随即赞叹道:“此策属实是提升一地民生的良策,后人智慧当真令人叹服!”
朱标更是听得颇为兴奋,道:“父皇,若持此策,我大明许多地方的建设、工事便不愁钱粮了!”
“确实如此。”朱元璋点头笑道,随即又看向刘宽,“你这脑子里有用的东西属实不少,以后有时间,得多来宫里跟咱说说后世之事。”
“是。”刘宽乖巧答应。
心里则想的是:伴君如伴虎,我才不常来呢。
朱元璋则指向平板,兴趣勃勃地道:“播放吧,咱倒要看看这个能称之为超级工程的海港有多大。”
刘宽点开视频。
第一帧画面是一艘漂浮在画面上的红色矿砂船。
因为开始没有对照物,朱元璋等人只惊异于这船疑似铁造,无帆,很像是刘宽以前描述的蒸汽轮船。
可随着画面向天空拉伸,复又转到不远处一艘白色“小船”,以及船上的一个女子,众人皆露出震惊之色。
一些年纪小的皇子皇女甚至目瞪口呆。
只见这女子之于白色“小船”,比例就好像蝉之于人。而白色“小船”之于红色大船,则像猫之于人。
在老朱一家子震惊于这两艘船之巨大时,女子开口介绍起来。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矿砂船,它满载的40万吨铁矿石,足以生产出建造6座鸟巢的钢铁。”
接着画面一转到了白天,又是另一艘红底蓝边的超级大船。
“这是当前世界上在航的最大原油运输船···”
当分别装载矿砂、原油、集装箱的三艘大船在女子介绍中依次出现,并最终同框时,镜头拉高,一个依靠岛屿建造的巨大港口也印入众人眼帘。
“这里就是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浙江宁波舟山港!”
随着女子这句话,视频才进入“正片”。
而接下来,老朱一家子几乎是全程瞪眼、保持惊讶的状态。
孩子们甚至一直张大着嘴巴,忘了闭合。
很显然,相较于第一个视频中瑰丽壮观的星空星云、第二个视频中的壮美山河,这第三个视频中的种种人工造物给他们带来了另一种震撼。
这种震撼甚至超过了前两者。
因为前两者纵然再瑰丽壮美,也是自然造物。
可这第三个视频中的种种却跟那跨江大桥一般,是人工造物!
如此大的钢铁巨舟,如此大的码头港口,还有那高耸如峰的吊臂,当真是人能建造出来的?
他们不敢相信。
却不得不相信!
看了一会儿,朱元璋才略微醒过神。
他前面听刘宽说着港口花费后世国家极小,便以为只是比寻常港口大一些而已,算不得什么,也需论工事之浩大还赶不上中都凤阳。
可现在他却觉得,哪怕只是其中一艘钢铁巨舟,兴许就要大明耗费超过凤阳中都的时间与钱粮去建造。
但他又觉得,哪怕只是建造巨舟的壳子,也未必能建造出来。
以其中那艘运载什么原油40万吨巨舟为例——朱元璋不知什么是原油,也不知40万吨代表什么,但后面一句介绍他却听懂了。
这艘巨舟单是没于水下的部分,便高达二十米!
米这个后世的长度单位他在刘宽之前交上来的几分图纸中已有了解,知道三米约为一丈。
也就是说,这艘巨舟水下部分便接近七丈高!
七丈多高?
他这座皇城中最高的奉天殿,从地面算起,直到屋顶,也不过十一丈而已。
可以想见,这艘后世的巨舟,算上水面部分,哪怕不计上面隆起的高塔,也可能有奉天殿那么高。
若是有神仙将这巨舟挪到皇城中,其整体必然还高过奉天殿好几丈!
心里衡量出这些数据,朱元璋这才隐约明白,刘宽口中的后世国家超级工程代表着什么。
第三更。
(今天又是万字更新)
这章写完感觉身体有点扛不住了,,,
马上就是明天,10月1号,泣血向诸位读者朋友求张月票!
晚安~
“它如此巨大,如此醒目,似乎要将云南从中间崩裂。而它所处的位置,就是‘红河断裂’。”
“沿着这条断裂大致可以将云南一分二···”
随着视频的继续,朱元璋很快就察觉,那女子所叙述的云南地理内容,对大明来讲,珍贵程度不下于那幅三维地形图!
他作为大明皇帝,纵有从元廷那里缴获的一些云南行省的资料,甚至有一副舆图,可实际上,他脑海中云南的模样仍旧模糊。
而随着这个视频的播放,他脑海中云南的样子则越来越具体。
其地有诸多数千米的高峰,六条奔涌的江河,更有三江并流之壮景。
又有峰林、石林、溶洞、天坑等自然奇观;有绮丽的红土高原,有群星般的谷地,又有九大湖泊···
该视频才十几分钟。
哪怕朱元璋中间多次叫“暂停”,仔细观摩其中景物,一刻多钟后,视频也走到了末尾。
“···从山川到江河,从动物到植物,从民族到产业,中国再没有一个省份像云南这样,集中如此多样的元素,诞生如此多元的文化,孕育如此多彩的生灵!”
“而这就是彩云之南,一场时空大折叠的创造!”
当视频结束,一众观看者又是久久难以回神。
过了好几息,朱元璋才感慨道:“云南真是个好地方啊,怪不得段氏窝在那里近四百年都不愿意出来。”
“彼处虽蛮族众多,势力纷杂,可既有能够耕种的山间谷地,又有大木、药材及各种山珍,皮货也不少。”
“待咱大明拿下云南,定能向中原输来不少财货!”
听朱元璋这么说,刘宽有点忍不住了。
倒不是觉得朱元璋开发云南的想法不对——此时是十四世纪末,可不是讲究环境保护的二十一世纪,要开发云南自然得物尽其用。
朱元璋的问题是没抓住开发重点。
他当即拱手道,“陛下,其实云南对大明来讲,当下最有用的资源是铜矿。”
“据微臣所知,云南铜、锡等矿藏十分丰富。历史上四百多年后,全国九成的铜都是来自云南。”
“因此,若在云南大力开采铜矿、发展冶铜业,不仅可以加强云南与中原的联系,亦可大大缓解大明之铜荒。”
“待将来大明海军建成,东渡日本取其银矿、金矿,大明在一两百年内金银铜都不会匮乏。”
“而有这么长的时间,大明大航海必然早有成绩,开辟了通往美洲大陆的可靠航道,届时就更不会缺少金银铜了。”
朱元璋听了双目发亮,惊喜道:“九成铜都出自云南?竟有那般多?”
刘宽道,“云南铜矿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易开采的铜矿都差不多采完了。”
朱元璋先点头,随即不解道:“云南铜矿既多,为何等到四百多年后才被大力开采?难道咱大明近三百年都没能发现那些铜矿?”
他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心里清楚,历史上四百多年后是那满清,而非大明。
所以他就不理解了,为何这些铜矿会便宜了满清。
刘宽想了想,道:“或许是此前云南开发不足,铜矿太难开采,又难以运出去?”
“倒也有些道理。”朱元璋揪起了下巴上花白的胡须,又问:“云南地域广大,又多高山深谷,不说采矿、运矿,便是探矿都极难——你可记得哪处大矿的位置?”
刘宽苦笑,“陛下,微臣哪会记得这类具体信息?只知其铜矿在云南北部最多,其次西部,再次中部。”
“对了,其中又以东川、昭通的铜矿最为集中、产量最大。”
朱元璋道:“东川应是前元的云南行省东川路,可昭通又是哪里?”
刘宽摇头,“多半是后来改的名字,如今叫什么微臣也不知。”
听刘宽说不知道,朱元璋倒也没失望,而是判断道,“既然都在云南北部,想必离东川不远。”
说完,朱元璋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示意刘宽播放第三个视频。
在视频播放前,刘宽照例介绍。
“陛下,这个视频讲述的是后世一个超级工程——宁波舟山海港。”
朱元璋问:“何谓超级工程?”
刘宽想了想,道:“就是规模很大、由国家高层直接主导建设的超大型工事。”
“其中大者类似于秦朝时的长城、直道,隋之大运河,便是小者,至少也是类似于陛下修建京师、中都这样的大工事。”
朱元璋听了惊讶,“你的意思是后世耗费举国之力建造去一个港口?”
刘宽颇为无语地一笑,解释道:“微臣方才以长城、大运河举例,纯粹是因为其规模宏大。”
“实际上建造这个港口耗费的钱财只占后世国家一年财政收入极微小一部分,甚至在建造完成之前,便可通过招商引资模式,从民间获取部分建造所需的费用。”
朱元璋立即察觉到了刘宽话语中的关键词,又问:“何谓招商引资?”
刘宽道,“招商引资是一种后世用来发展建设某地方的政策。微臣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朝廷想要整合江东门外的众多小码头,建立一个更加有序、安全,运作效率更高的大码头。”
“但朝廷没有充足的钱粮,于是便将重建该区域的事情公布出去,并拿出一个能够吸引众多富绅、商贾购买其中货栈、商铺的重建方案。”
“若富绅、商贾认为确实可以赚到钱,便可提前向官府购买某处货栈、商铺,或是购买地皮自己建造。”
“如果想要购买某处地皮的人太多,朝廷还可以是让他们竞标——也即是谁出的钱多,就卖给谁。”
“这样,朝廷可能不需要花一分钱,仅靠从富绅、商贾哪里筹集的钱,就将大码头给建造出来。”
朱元璋听了没多想,便疑惑着问:“如此倒真有可能让朝廷不花钱便建好码头,可除了新码头更好用外,朝廷还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老朱的经济意识果然不行啊。’
刘宽心里感慨了句,只能耐心解释:“首先,码头的地是朝廷的,有没有可能,当卖完了所有地,不仅重建码头的钱凑够了,还多出不小的一笔?”
“其次,这些富绅、商贾在码头做生意固然能赚钱,却也令码头区域商业更加繁荣,如此朝廷便能在此获得更多商税。”
“最后,新码头将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让百姓获得更多赚钱机会。”
“百姓能赚到钱,就跟种田有收获一样,能让一家人衣食无忧,甚至生活一日日变好,自然安稳度日,不会生乱,国家不就太平了么。”
听到这里,老朱终于露出恍然之色。
随即赞叹道:“此策属实是提升一地民生的良策,后人智慧当真令人叹服!”
朱标更是听得颇为兴奋,道:“父皇,若持此策,我大明许多地方的建设、工事便不愁钱粮了!”
“确实如此。”朱元璋点头笑道,随即又看向刘宽,“你这脑子里有用的东西属实不少,以后有时间,得多来宫里跟咱说说后世之事。”
“是。”刘宽乖巧答应。
心里则想的是:伴君如伴虎,我才不常来呢。
朱元璋则指向平板,兴趣勃勃地道:“播放吧,咱倒要看看这个能称之为超级工程的海港有多大。”
刘宽点开视频。
第一帧画面是一艘漂浮在画面上的红色矿砂船。
因为开始没有对照物,朱元璋等人只惊异于这船疑似铁造,无帆,很像是刘宽以前描述的蒸汽轮船。
可随着画面向天空拉伸,复又转到不远处一艘白色“小船”,以及船上的一个女子,众人皆露出震惊之色。
一些年纪小的皇子皇女甚至目瞪口呆。
只见这女子之于白色“小船”,比例就好像蝉之于人。而白色“小船”之于红色大船,则像猫之于人。
在老朱一家子震惊于这两艘船之巨大时,女子开口介绍起来。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矿砂船,它满载的40万吨铁矿石,足以生产出建造6座鸟巢的钢铁。”
接着画面一转到了白天,又是另一艘红底蓝边的超级大船。
“这是当前世界上在航的最大原油运输船···”
当分别装载矿砂、原油、集装箱的三艘大船在女子介绍中依次出现,并最终同框时,镜头拉高,一个依靠岛屿建造的巨大港口也印入众人眼帘。
“这里就是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浙江宁波舟山港!”
随着女子这句话,视频才进入“正片”。
而接下来,老朱一家子几乎是全程瞪眼、保持惊讶的状态。
孩子们甚至一直张大着嘴巴,忘了闭合。
很显然,相较于第一个视频中瑰丽壮观的星空星云、第二个视频中的壮美山河,这第三个视频中的种种人工造物给他们带来了另一种震撼。
这种震撼甚至超过了前两者。
因为前两者纵然再瑰丽壮美,也是自然造物。
可这第三个视频中的种种却跟那跨江大桥一般,是人工造物!
如此大的钢铁巨舟,如此大的码头港口,还有那高耸如峰的吊臂,当真是人能建造出来的?
他们不敢相信。
却不得不相信!
看了一会儿,朱元璋才略微醒过神。
他前面听刘宽说着港口花费后世国家极小,便以为只是比寻常港口大一些而已,算不得什么,也需论工事之浩大还赶不上中都凤阳。
可现在他却觉得,哪怕只是其中一艘钢铁巨舟,兴许就要大明耗费超过凤阳中都的时间与钱粮去建造。
但他又觉得,哪怕只是建造巨舟的壳子,也未必能建造出来。
以其中那艘运载什么原油40万吨巨舟为例——朱元璋不知什么是原油,也不知40万吨代表什么,但后面一句介绍他却听懂了。
这艘巨舟单是没于水下的部分,便高达二十米!
米这个后世的长度单位他在刘宽之前交上来的几分图纸中已有了解,知道三米约为一丈。
也就是说,这艘巨舟水下部分便接近七丈高!
七丈多高?
他这座皇城中最高的奉天殿,从地面算起,直到屋顶,也不过十一丈而已。
可以想见,这艘后世的巨舟,算上水面部分,哪怕不计上面隆起的高塔,也可能有奉天殿那么高。
若是有神仙将这巨舟挪到皇城中,其整体必然还高过奉天殿好几丈!
心里衡量出这些数据,朱元璋这才隐约明白,刘宽口中的后世国家超级工程代表着什么。
第三更。
(今天又是万字更新)
这章写完感觉身体有点扛不住了,,,
马上就是明天,10月1号,泣血向诸位读者朋友求张月票!
晚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