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标都没立即回应刘宽的话,是因为他们重视此事。

  稍顷。

  朱元璋才开口道,“依咱看,你所说的西方资本家与地主豪强其实是一丘之貉。”

  “元末礼崩乐坏、律法不行,再加上元廷对地主豪强没什么约束,此辈为了兼并土地或谋取钱财,也有不少人无所不用其极,心中全无道德仁义。”

  “咱已经决心压制此辈,并让大明后继之君贯彻该政策,再加一个资本家也没什么。”

  显然,朱元璋的想法很积极,或者说充满斗志。

  然而朱标却道:“父皇,按妹婿先前所说,历史上大明到了中晚期,便有不少地方士绅、豪强的利益代表进入朝堂,甚至最后通过内阁掌握朝廷大权。”

  “如今此辈再添资本之力,皇权真能驾驭得住么?”

  朱元璋听了不悦,道:“如今咱大明和后世历史上相同吗?后世历史上的此时雄英没了,你娘也没了,可如今你们却都还在。”

  “士绅豪强之辈纵增添了资本之力,可咱们有火炮、火枪、火车与铁路,有刘宽这后世来人相助!”

  “有这般大的助力,若还不敢面对那狗屁士绅豪强资本家,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逑!”

  老朱这是真生气了啊,脏话都出来了。

  朱标听了满脸羞愧,解释道:“儿臣并非不敢面对此辈,只是想思虑一万全之策,勿使大明百姓如西方人民那般受难。”

  说到这里,朱标面向刘宽,问:“妹婿,后世难道没有寻到彻底解决地主、资本家压榨百姓的办法?”

  在朱标期待的目光中,刘宽想了想,道:“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世已经不存在如今这种地主了。”

  后世不存在地主了?

  朱元璋、朱标乍听这话都颇为惊讶。

  刘宽继续道,“因为当工业大革命爆发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有钱有势之人通过种田赚钱的效率便会显得很低,远不如开办工厂和从商。”

  “到那时,聪明、有见识的地主就会将土地变卖,投资工业、商业,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家。”

  “而顽固守旧的地主不论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将一落千丈,在天下格局之中,不再占有重要地位。”

  听到这里,朱标一时呆愣。

  朱元璋则冷笑道,“果然如咱先前所说,这地主、资本家就是一丘之貉,搞到最后不分彼此了。”

  朱标回过神来,又不甘心地问:“那可有彻底解决资本家压榨百姓的办法?”

  刘宽心道:自然是有的,那就是彻底消灭资产阶级!

  但这话刘宽没说,也不敢说。

  因为在大明老朱家如今是最大的地主,不出意外以后还可能是最大的资本集团。

  老朱会向往压制天下其他所有地主、资本家,但绝不会想着连老朱家一起消灭掉。

  便是朱标,虽心忧百姓,可方才问的也是如何解决地主、资本家压榨百姓的问题,而非消灭这个社会群体。

  所以,消灭地主、资产阶级的话刘宽提都不能提。

  他于是摇头道,“只要百姓拥有私产,并可以进行生产、交易,便会诞生资本家。而资本趋利,资本家压榨民众几乎是一种本能,如何彻底解决?”

  “朝廷能做的,便是制定各种律法、政策,对此此辈进行引导、限制,乃至一定的打压。”

  “此辈纵然还想压榨百姓,也不可能如微臣先前所讲的西方资本家那般赤裸露骨、毫无底线了。”

  听到这里,朱元璋点头道,“刘宽这话说得不错——只要皇权足够强大,能掌握朝廷大权,不论是地主还是资本家,都得听咱的,何须畏惧?”

  “所以,标儿你与其去想如何让地主、资本家不压榨百姓,倒不如想想如何让朝廷大权一直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朱标听完一时沉思不语。

  朱元璋又对刘宽道:“虽说咱不惧地主、资本家之流,但那蒸汽纺织机器到底会对手工纺织业造成巨大冲击。”

  “将来机器制造局若有了成果,需立即上报,并先对此类机器进行保密管理,待朝廷计划周详,再开办相关的官营工厂。”

  “至于投放民间,可以放到最后——届时有官营工厂对工人薪酬、工时等问题做出示范,民间工厂便只能照做。”

  “便是有贪婪不仁之辈,也不敢罔顾律法,如西方资本家那般对工人极尽压榨之事了。”

  朱元璋的这番嘱咐,让刘宽想到了一句话。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大约高明的军事家都是懂得某些道理的。

  他当即应道:“微臣明白。”

  这话题聊到这里算是结束了。

  朱元璋最后又问:“剩余的五列火车什么时候才能制造完?”

  刘宽道:“目前机车制造局正在组建相关生产线,不出意外,冬月底便可完成。”

  “届时制造火车的速度会比之前提升不少,顺利的话,三个月内便可以生产出六列火车。”

  朱元璋听了道:“也就是说半个月便可生产一列?”

  ‘看来老朱对工业生产的模式还是不够了解啊。’

  刘宽心里嘀咕了句,解释道:“是三个月同时生产六列火车,而非半个月一列。”

  “原来如此。”朱元璋终于明白了。

  随后刘宽告退。

  待刘宽离开奉先殿后,朱元璋问朱标,“之前刘宽所言西方工业大革命后的情景,你还有何想法?”

  朱标略一沉吟,道:“儿臣其实之前还想问刘宽一个问题——被资本家如此压迫,西方百姓可有揭竿而起的?又是否有成功的?”

  朱元璋笑道,“此事咱其实也挺好奇的,回头你可以问问刘宽。咱倒是通过这西方资本家的表现,改变了对另一件事的想法。”

  “刘宽来到大明后,向咱说明了科学的重要性,因此前天下独尊儒学,要发展科学,必然要削弱儒学影响力,乃至打压儒学。”

  “因此,咱此前曾想过,一步步地将儒学影响力削弱到科学之下,届时以科学为咱家统治天下的第一助力。”

  “可今日听刘宽讲了西方资本家压榨百姓时赤裸露骨、毫无底线的样子,咱忽然觉得儒学教导百姓忠孝仁义的作用也很重要,甚至从思想教化方面讲,其重要性还要超过科学。”

  “咱虽然对科学之道只了解了个皮毛,却也发现,此道似乎并无教导百姓忠孝仁义、明三纲五常、晓道德廉耻的内容。”

  “如此一来,对百姓的思想道德教化,就必须由儒学来做了。”

  “且在过去上千年中,儒学能被汉、唐、宋等朝代当做治国显学,也足以说明其于治理天下确有一定作用。”

  “标儿,你认为咱想的可对?”

  朱标本就受儒学思想影响较深,此前朱元璋虽用儒学,可骨子里并不尊崇儒学,且对以儒学聚集的文人群体心怀警惕,甚至因朱标过于亲近儒生而训斥。

  后来刘宽到来,宣扬科学的重要性,再加上儒学确实有些挡了科学发展的路,朱标便认为儒学多半要就此衰落了。

  每每思及此事,他都有点郁郁。

  如今听朱元璋转变想法,认为儒学对于国家而言依旧重要,甚至不下于科学,他可以说是惊喜不已。

  当即展颜笑道,“父皇所思对极!儒学虽不似科学可以直接提升国家财富、军力,却能教百姓知晓忠孝仁义、道德廉耻、三纲五常,确为治国不可或缺之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颇为感慨地道:“咱如今算是明白了,科学、儒学乃至法家、兵家、帝王之术等,于掌握天下而言,就好像人之四肢五官,各有各的作用。”

  “若缺少哪一个,人或许还能活着,但必然不如四肢五官健全者厉害,就连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咱准备留下祖训,让大明后继之君都谨记这个道理,如此必能让咱老朱家的江山传续得更久远。”

  朱标由衷赞道,“父皇英明!”

  ···

  ···

  根据后世学者研究,从北宋中段到清朝初年可以看做近现代以前最后一个冰期。

  在这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中,只有南宋末年到元初的一百来年,气温有所回暖。

  因为元朝不足百年,所以,实际上元末气温便开始下降,这一降会持续到清初。

  虽然在洪武年间,气温不像大明中晚期那么寒冷,可到了冬季,京师的雪从不会缺席。

  而今年的雪,比往年更大一些。

  槐树里。

  朱樉躺在铺着厚稻草的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在暖烘烘的被窝里左拥右抱——左边靠墙的是邓氏,右边则是观音奴。

  邓氏、观音奴都称得上佳丽,朱樉这般艳福,过去近一年中不知惹得槐树里多少单身穷汉羡慕。

  说起来,邓氏起初是不准观音奴上床的,而是让其睡厨房柴堆。

  结果被老朱派人警告一通,不得不与观音奴同床共枕。

  此时天还没亮,三人睡得正香呢,忽然听见轰的一声,然后便感觉被猛砸了一下,让什么重物压住了。

  三人都惊醒过来。

  “什么情况?”依旧有点迷糊的朱樉嘟囔。

  “好像是积雪把房顶压塌了。”观音奴在被子里道,声音闷闷的。

  “啊啊!”邓氏后知后觉,听闻房顶塌了,吓得哇哇大叫,在被子里胡乱折腾。

  “别乱折腾!”朱樉怒喝,“踢到我大腿根儿了!”

  邓氏顿时吓一跳,不敢动了,问:“你没事吧?”

  第一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