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大轩道:“今天衙门里确实宣讲了这事,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等我将鱼送回去给浑家做饭,出来再与你们聊?”

  王铁柱挥手,“速去,速去。”

  洪大轩一笑走了。

  剩余几人看着他的背影议论起来。

  “老洪这几年是越混越好了,今天又吃鱼。”

  “现在上官就赏识他这种手艺好又踏实做事的匠人,他肯定混得好啊。”

  “话说回来,咱们的日子不也越来越好么。”

  “不知这回朝廷重新评定工匠等级是咋回事,可别又让咱们过几年前那种苦哈哈的日子。”

  “应该不会吧?”

  洪大轩是个很守信的人,没多大会儿就又来到了巷口。

  不用几人催问,他便道:“上面说这次改革是由天工院主持的,就是将咱大明工匠等级重新划分一下,然后大伙儿再重新评定。”

  “怎么个划分法儿?”急性子的王铁柱追问。

  “之前从匠徒到后增加的宗匠不才六级吗,而今分成了九级。”

  “九级?!”围听的几人纷纷咋舌。

  洪大轩道,“前面四个,匠徒、下匠、中匠、上匠不变,后面则改为匠师、大匠师、匠宗、大匠宗,还有个什么称号天工。”

  王铁柱等人听得一脸懵。

  随后王铁柱便问:“这匠师、匠宗啥的咱还能理解,称号天工是啥意思?”

  洪大轩挠了挠头,道:“这咱也说不清楚,待你们去上工时,可以自己问上面的官老爷。”

  “咱就记得,上面说将来匠师地位与秀才等同,大匠师则等于举人,匠宗等同进士,大匠宗则等同翰林学士。”

  “那称号天工既然等级更高,地位自然也更高,说是只能由天子亲自授予。”

  嘶~

  几人先是倒吸了口气,随即就有人怀疑道:“老洪,你莫不是听错了吧?咱们匠人还能跟那些文曲星地位等同?”

  洪大轩解释道,“不是所有匠人都跟读书人等同,是到了匠师级别才能跟秀才等同。”

  其余人还在反应呢,王铁柱便问:“既与秀才等同,那能免役不?”

  洪大轩笑道,“你这问题当时还真有人问了,上官说不能,但若被平定为匠师,上工时朝廷给的补贴会很高。”

  “另外,朝廷会颁发专门的匠师证书——有朝廷的证书,歇役时接活儿自然能赚得更多。”

  “还有,要是评定为匠宗、大匠宗,朝廷每年都会发放一定的薪俸,跟官员无异了。”

  几人听完又是一阵反应,随后才有人迟疑地问:“真有这么好的事儿?”

  洪大轩道:“朝廷都颁布了圣旨,天工院下发了文告,还能有假?不过听上官说,匠师几乎相当于以前的大匠,可不是那么好评定的。”

  相当于大匠?

  那确实不好评定。

  几人心里如此想,随即更加兴奋的讨论起来。

  “这评定啥时候开始?在哪儿评?如何评?”

  “咱觉得早就能评上匠了,可上面一直不给评,这次可是好机会,咱肯定能评个上匠!”

  “这可不见得,万一评定标准提高了呢?”

  “···”

  无白楼。

  这是近几年府学、贡院附近新开的一家茶楼,取“往来无白丁”之意,装潢得十分雅致,深得读书人喜爱。

  与杂造坊工匠们了解《大明工匠等级划分及评定新法》后的兴奋、欢喜不同,这茶楼里的读书人谈起这事来大多一片愤然。

  “朝廷要重定工匠等级,随意定便是,缘何要让那什么匠师与秀才地位等同?如此置我等士子于何地?”

  “内阁诸公当真是乱来!”

  周围听见这话的人神色皆有异,因为他们明白,这人口中说的是内阁诸公,可实际却是说朱元璋。

  毕竟如今人人都知道,内阁只有辅政之权,朝廷大权始终都牢牢抓在那位手中,不曾放松丝毫。

  一阵沉默后,又有一人叹道:“莫非今后我等举子遇到那匠宗、大匠宗,还要如遇到进士官员般,给他们行礼问好?”

  其余人想到今后需要向一个匠人行礼,大都觉得不自在,甚至难以接受。

  这时一人起身道:“诸位,我等绝不可这般任由朝廷胡来了——而今朝廷越发重科学轻儒学不说,就连工匠都被抬举得地位与士人并列。”

  “这般事别说隋唐开科举以来未有,便是在往上千年,也是未有之事。”

  “长此以往,只怕大明再无儒学地位,朝堂也会为工匠之流把持——彼辈不过会些奇技淫巧罢了,如何懂得治国之道?必生乱矣!”

  “姚兄这番话说得好,却不知有何对策?”

  原来这人叫姚善,湖广举人,自到京师后经常来无白楼饮茶,与其他士子高谈阔论,半个月来已颇有名气。

  姚善环视厅中众士子,道:“汉、魏、晋、唐、宋,皆有太学或国子监、国子学之士子谏政,我等虽非国子监学生,却皆为大明士子。”

  “因此在下建议,不妨趁此番春闱之后,诸生聚集于京师之际,互相联络,一起向朝廷进谏。”

  有人问:“为何要等春闱之后?”

  姚善道:“其一,须得待春闱之后,诸生未离京师之际,我等人数才最多。”

  “其二,自然是为了避免耽误春闱——毕竟我等寒窗苦读多年,都是为了科举入仕。”

  “其三,春闱之后,我等当中便有部分人拥有进士官身,再向朝廷进谏也更有分量些。”

  待姚善讲完,立即有人赞同道:“姚兄说得好——既然朝廷诸公对谬政熟视无睹,那我等士子便应该挺身而出,指正国事!”

  又有人道,“诸位,此事大有可为,但在春闱之前我们最好私底下行事,莫要声张,让人提前注意到了。”

  “唯有如此,才能在春闱之后一齐发力,叫天下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周兄说得对,此事重大,我等必须谋定而后动···”

  ···

  这些在无白楼议论的士子不知道,就在当晚,他们的这番对话便被锦衣卫送到了朱元璋手上。

  朱元璋将记录了这些对话的册子翻着看完后,冷哼道:“这些人还没步入仕途便妄图干涉朝政,若是将来真进入朝堂,岂不是要让咱按他们的想法做事?”

  下方尚未退走的毛骧听见这话不禁心中一凛,觉得那些妄图私下串连一起进谏的士子该倒霉了。

  谁知朱元璋收起那份册子后,却道:“继续派人盯着这些士子,切莫打草惊蛇。”

  莫打草惊蛇?

  难不成陛下是要等这些士子闹大了再收拾?

  心中如此猜测,毛骧便觉得那些士子下场更不妙了。

  不过作为穷苦人、武将出身的他,对这些吃饱了没事干妄图干涉朝政的士子并无多少同情心。

  他先应了声“是”,见朱元璋没其他吩咐,又道了声“末将告退”,这才退出在夜色中显得有些阴森的奉先殿。

  第二更。

  晚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