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湖并非贝加尔湖,在后世内蒙东北呼伦湖的南边。
不过此时两大湖的名字都与后世不同,贝尔湖叫做捕鱼儿海。
在捕鱼儿海东北几十里的河畔,放眼望去是成片的蒙古包,犹如一朵朵脏了的白云,落到了初春的草地上,简直难以计数。
而在这一大片蒙古包周围,则是一群又一群的牛羊及马匹。
在众多蒙古包当中,有一个顶着偌大黄金顶饰的巨大蒙古包,外面有数百精锐元军环卫,正是如今北元天元帝的大帐。
这片蒙古包,亦是北元朝廷所在。
不过出于游牧及镇守地方的需要,北元朝廷势力并非尽在此处,而是分为了两处。
往西去的中部草原(漠北),还有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北元重臣,率领数万户军民镇守和林。
而在往南去的一些地方(漠南),则又有太师哈剌章(脱脱长子),率领两万多户军民镇守应昌。
至于西部草原,如今为瓦剌贵族所据,虽然名义上仍归北元朝廷统治,但实际上不论以该地为封地的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后裔也速迭儿,还是掌控当地实权的瓦剌贵族们,都已经不怎么将北元朝廷当回事了。
所以,如今北元朝廷真正进行有效统治的也就东部草原、中部草原及部分漠南草原。
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是天顺帝次子,皇位却是继承自其长兄,算是北元的第三任皇帝。
其即位时父兄留下的班底不差,然天元帝能力平庸,过去十年,不论是历史上的明军,还是如今的明军,都在积极为北伐备战,北元朝廷却没什么长进。
故而天元帝在位这近十年,北元朝廷由原本与大明相持对抗的状态,变成了防守,乃至在洪武十四年开始,连吃了两次大败仗。
再加上其他小规模的战斗中明军同样获得大多数胜利,如今北元君臣、军民已经有点“闻明军而色变”的感觉了。
金帐内。
四十多岁的天元帝坐在黄金打造的龙椅上,却一脸忧惧,惶惶不安。
“诸卿,明军竟又北上草原,该如何是好?”
天元帝说的是汉语,而非蒙语。便是其长相,也找不到几分蒙古人的影子。
其一,天元帝生母高丽人奇皇后;其二,天元帝生长在中原,饮食、生活等深受汉人文化影响,并不是逃到草原上就能轻易改掉的。
这一点,从金帐内的布局、装饰亦可见一斑——若只从内看,不去瞧穹顶,怕是多数人都以为这是在中原的哪座庭苑屋宇内呢。
丞相失烈门出列道,“陛下,捕鱼儿海终究离明国边境太近,不够安全,既知明军北上,臣请陛下速速移驾和林。”
听到这话,负责镇守此地且掌握兵马实权的太尉蛮子立马用蒙语大声道:“怎么不够安全?明军又不知道陛下在这里!再说了,圣驾去和林,明军就不会奔着和林去吗?!”
失烈门皱眉道,“和林在漠北,明军就算要去,也是劳师远征。到时候,我等不论是避走不战,还是以逸待劳,都比呆在捕鱼儿海这边要稳妥!”
蛮子哼道,“失烈门,我看你就是当年在南边呆得太久了,变得跟汉人一样懦弱、胆小。不然的话,怎么会连明军都没见到,只听他们要来,就吓得逃跑?!”
蛮子这一番话几乎把大帐内的人都得罪了。
因为如今天元帝身边重臣不少都是在中原生长的,更别说,如今元廷依旧任用了一些汉人——洪武十四年以前,汉人甚至能做到知院级别的重臣。
蛮子得罪人而不自知,颇为蛮横地道:“要走你们走,我是不会去和林的!”
天元帝、失烈门脸色都颇为难看。
这时知院捏怯来劝道,“太尉,据说此番明军至少出了三路大军,有二三十万兵马,若真寻到了此处,我们如何能挡得住?”
“明军如今火器可犀利得很,我们最好还是避开不战,待他们深入草原、徒劳无功、师老兵疲时,再发起反攻方是求胜之道啊。”
蛮子觉得捏怯来说的有些道理,但依旧反感不战而逃的做法,于是又道,“如今草原上可是有不少明军探子,你们要带着陛下匆匆移驾,若是正好撞上了明军埋伏呢?”
失烈门气恼,“大草原上哪儿有那么容易中伏?”
天元帝虽平庸,但还有那么点魄力,见几人都劝说不动蛮子,便道:“太尉既然不愿走,便继续留在东边吧——只望你能在这里牵制一下辽东来的明军兵马。”
“丞相、知院,你等速去安排,朕要移驾和林!”
“遵旨!”
天元帝来捕鱼儿海这边,带了好几万户军民,且是在春天积雪稍稍融化后来的,在捕鱼儿海一带待的并不久。
如今饿了一整个冬天的牛羊马匹都还没养起膘儿呢,听闻天元帝又下旨迁回和林,不论是底层牧民,还是上层贵族,皆抱怨起来,怨气之下,迁徙的准备工作自然也就大大拖慢了···
···
大兴安岭东麓,潢河之北,蓝玉率领着从辽阳带来的五万余兵马,汇合了朵颜、福余、泰宁三卫臣服于大明的蒙古兵,麾下兵马终于达到了六万。
随后他便带着大军向北行军,直奔捕鱼儿海——在年后元廷决定移帐捕鱼儿海一带时,光明卫便将消息传到了大明。
而蓝玉所领这一路兵马此番北伐的任务,便是以最快的速度攻破元廷,乃至拿下元廷君臣。
不过四五日,蓝玉便领着大军赶了近千里路,到了捕鱼儿海南岸。
若无光明卫,蓝玉此时便该广派探子(一般是投效大明的蒙古人),寻找元廷踪迹了。
至于能否有收获,全看运气。
然而以光明卫之能,明军不仅可以很早就知道元廷移驻捕鱼儿海一带,甚至有机会获知元帝金帐具体所在地!
果不其然,就在蓝玉部抵达捕鱼儿海南岸的这天下午,军中光明卫千户带了个貌似普通的蒙古牧民进了中军大帐。
简单抱拳行礼后,这千户便道:“蓝将军,这位是来自残元太尉蛮子麾下的光明卫暗探,他带来了重要情报。”
蓝玉相较于几年前明年成熟了不少,不过此番他是头回为一路大军主将,倒是比年轻时更加的意气风发。
只见他站在蒙着虎皮的交椅前,一手叉腰一手握着刀柄,道:“说吧,什么情报?”
暗探抱拳道,“回将军,元帝金帐就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里处,但元廷似乎已经知悉我军北上的消息,两日前便下令移帐和林。”
蓝玉道,“咱大明此番四路大军北伐,动静很大,残元朝廷知晓这事倒不奇怪。不过,那元帝怎就晓得我们已知晓他在捕鱼儿海一带?”
暗探摇头,“小的不知。”
千户此时道,“蓝将军,根据我们光明卫此前获得的诸多情报,残元朝廷君臣如今对咱大明军队已是畏惧如虎。”
“元廷既知咱们北上,必然会打着避而不战,让咱们徒劳无功的目的。”
蓝玉摸着下巴上的短须,点头道:“说的有道理——你是何时离开元廷营地的?彼时元帝金帐可已经迁走了?”
后两句话却是问光明卫暗探的。
暗探道:“回将军,在下是一日半前离开的营地,因军民皆埋怨短短时间又要迁回和林,故在下走时金帐还未动。若无意外,估摸元廷还需两三日才能完成迁徙的准备。”
“元廷所在距离此处多远?”蓝玉又问。
“大概三百多里。”
“三百多里,若急行军,不过一两日便可赶到。”蓝玉眼中掠过一抹精光,心中已有了决定。
他随后让亲兵召集诸将议事,并强行定下“急行军北上袭击元廷”的作战方案。
这次军事会议,蓝玉一个小时没用到就开完了。
随后所部明军又在一个小时内拔营,向北连夜急行军。
到了次日下午,蓝玉所部便到了距离元廷所在百余里的地方。
在大草原上,这个距离已经相当近了。
明军停下歇息时,二月初的天竟然刮起了寒风,下起了小雪!
见此,蓝玉骑在马上大笑:“哈哈哈!真是老天爷都帮咱呐!传令下去,休息半个时辰,全军出击,攻打元廷大营!”
“遵命!”
第一更。
不过此时两大湖的名字都与后世不同,贝尔湖叫做捕鱼儿海。
在捕鱼儿海东北几十里的河畔,放眼望去是成片的蒙古包,犹如一朵朵脏了的白云,落到了初春的草地上,简直难以计数。
而在这一大片蒙古包周围,则是一群又一群的牛羊及马匹。
在众多蒙古包当中,有一个顶着偌大黄金顶饰的巨大蒙古包,外面有数百精锐元军环卫,正是如今北元天元帝的大帐。
这片蒙古包,亦是北元朝廷所在。
不过出于游牧及镇守地方的需要,北元朝廷势力并非尽在此处,而是分为了两处。
往西去的中部草原(漠北),还有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北元重臣,率领数万户军民镇守和林。
而在往南去的一些地方(漠南),则又有太师哈剌章(脱脱长子),率领两万多户军民镇守应昌。
至于西部草原,如今为瓦剌贵族所据,虽然名义上仍归北元朝廷统治,但实际上不论以该地为封地的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后裔也速迭儿,还是掌控当地实权的瓦剌贵族们,都已经不怎么将北元朝廷当回事了。
所以,如今北元朝廷真正进行有效统治的也就东部草原、中部草原及部分漠南草原。
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是天顺帝次子,皇位却是继承自其长兄,算是北元的第三任皇帝。
其即位时父兄留下的班底不差,然天元帝能力平庸,过去十年,不论是历史上的明军,还是如今的明军,都在积极为北伐备战,北元朝廷却没什么长进。
故而天元帝在位这近十年,北元朝廷由原本与大明相持对抗的状态,变成了防守,乃至在洪武十四年开始,连吃了两次大败仗。
再加上其他小规模的战斗中明军同样获得大多数胜利,如今北元君臣、军民已经有点“闻明军而色变”的感觉了。
金帐内。
四十多岁的天元帝坐在黄金打造的龙椅上,却一脸忧惧,惶惶不安。
“诸卿,明军竟又北上草原,该如何是好?”
天元帝说的是汉语,而非蒙语。便是其长相,也找不到几分蒙古人的影子。
其一,天元帝生母高丽人奇皇后;其二,天元帝生长在中原,饮食、生活等深受汉人文化影响,并不是逃到草原上就能轻易改掉的。
这一点,从金帐内的布局、装饰亦可见一斑——若只从内看,不去瞧穹顶,怕是多数人都以为这是在中原的哪座庭苑屋宇内呢。
丞相失烈门出列道,“陛下,捕鱼儿海终究离明国边境太近,不够安全,既知明军北上,臣请陛下速速移驾和林。”
听到这话,负责镇守此地且掌握兵马实权的太尉蛮子立马用蒙语大声道:“怎么不够安全?明军又不知道陛下在这里!再说了,圣驾去和林,明军就不会奔着和林去吗?!”
失烈门皱眉道,“和林在漠北,明军就算要去,也是劳师远征。到时候,我等不论是避走不战,还是以逸待劳,都比呆在捕鱼儿海这边要稳妥!”
蛮子哼道,“失烈门,我看你就是当年在南边呆得太久了,变得跟汉人一样懦弱、胆小。不然的话,怎么会连明军都没见到,只听他们要来,就吓得逃跑?!”
蛮子这一番话几乎把大帐内的人都得罪了。
因为如今天元帝身边重臣不少都是在中原生长的,更别说,如今元廷依旧任用了一些汉人——洪武十四年以前,汉人甚至能做到知院级别的重臣。
蛮子得罪人而不自知,颇为蛮横地道:“要走你们走,我是不会去和林的!”
天元帝、失烈门脸色都颇为难看。
这时知院捏怯来劝道,“太尉,据说此番明军至少出了三路大军,有二三十万兵马,若真寻到了此处,我们如何能挡得住?”
“明军如今火器可犀利得很,我们最好还是避开不战,待他们深入草原、徒劳无功、师老兵疲时,再发起反攻方是求胜之道啊。”
蛮子觉得捏怯来说的有些道理,但依旧反感不战而逃的做法,于是又道,“如今草原上可是有不少明军探子,你们要带着陛下匆匆移驾,若是正好撞上了明军埋伏呢?”
失烈门气恼,“大草原上哪儿有那么容易中伏?”
天元帝虽平庸,但还有那么点魄力,见几人都劝说不动蛮子,便道:“太尉既然不愿走,便继续留在东边吧——只望你能在这里牵制一下辽东来的明军兵马。”
“丞相、知院,你等速去安排,朕要移驾和林!”
“遵旨!”
天元帝来捕鱼儿海这边,带了好几万户军民,且是在春天积雪稍稍融化后来的,在捕鱼儿海一带待的并不久。
如今饿了一整个冬天的牛羊马匹都还没养起膘儿呢,听闻天元帝又下旨迁回和林,不论是底层牧民,还是上层贵族,皆抱怨起来,怨气之下,迁徙的准备工作自然也就大大拖慢了···
···
大兴安岭东麓,潢河之北,蓝玉率领着从辽阳带来的五万余兵马,汇合了朵颜、福余、泰宁三卫臣服于大明的蒙古兵,麾下兵马终于达到了六万。
随后他便带着大军向北行军,直奔捕鱼儿海——在年后元廷决定移帐捕鱼儿海一带时,光明卫便将消息传到了大明。
而蓝玉所领这一路兵马此番北伐的任务,便是以最快的速度攻破元廷,乃至拿下元廷君臣。
不过四五日,蓝玉便领着大军赶了近千里路,到了捕鱼儿海南岸。
若无光明卫,蓝玉此时便该广派探子(一般是投效大明的蒙古人),寻找元廷踪迹了。
至于能否有收获,全看运气。
然而以光明卫之能,明军不仅可以很早就知道元廷移驻捕鱼儿海一带,甚至有机会获知元帝金帐具体所在地!
果不其然,就在蓝玉部抵达捕鱼儿海南岸的这天下午,军中光明卫千户带了个貌似普通的蒙古牧民进了中军大帐。
简单抱拳行礼后,这千户便道:“蓝将军,这位是来自残元太尉蛮子麾下的光明卫暗探,他带来了重要情报。”
蓝玉相较于几年前明年成熟了不少,不过此番他是头回为一路大军主将,倒是比年轻时更加的意气风发。
只见他站在蒙着虎皮的交椅前,一手叉腰一手握着刀柄,道:“说吧,什么情报?”
暗探抱拳道,“回将军,元帝金帐就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里处,但元廷似乎已经知悉我军北上的消息,两日前便下令移帐和林。”
蓝玉道,“咱大明此番四路大军北伐,动静很大,残元朝廷知晓这事倒不奇怪。不过,那元帝怎就晓得我们已知晓他在捕鱼儿海一带?”
暗探摇头,“小的不知。”
千户此时道,“蓝将军,根据我们光明卫此前获得的诸多情报,残元朝廷君臣如今对咱大明军队已是畏惧如虎。”
“元廷既知咱们北上,必然会打着避而不战,让咱们徒劳无功的目的。”
蓝玉摸着下巴上的短须,点头道:“说的有道理——你是何时离开元廷营地的?彼时元帝金帐可已经迁走了?”
后两句话却是问光明卫暗探的。
暗探道:“回将军,在下是一日半前离开的营地,因军民皆埋怨短短时间又要迁回和林,故在下走时金帐还未动。若无意外,估摸元廷还需两三日才能完成迁徙的准备。”
“元廷所在距离此处多远?”蓝玉又问。
“大概三百多里。”
“三百多里,若急行军,不过一两日便可赶到。”蓝玉眼中掠过一抹精光,心中已有了决定。
他随后让亲兵召集诸将议事,并强行定下“急行军北上袭击元廷”的作战方案。
这次军事会议,蓝玉一个小时没用到就开完了。
随后所部明军又在一个小时内拔营,向北连夜急行军。
到了次日下午,蓝玉所部便到了距离元廷所在百余里的地方。
在大草原上,这个距离已经相当近了。
明军停下歇息时,二月初的天竟然刮起了寒风,下起了小雪!
见此,蓝玉骑在马上大笑:“哈哈哈!真是老天爷都帮咱呐!传令下去,休息半个时辰,全军出击,攻打元廷大营!”
“遵命!”
第一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