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镜头转到为首的太监身上,同时旁边出现两列小字——东厂提督太监,冯保。
冯保开口道,“最后问一句,今年腊月为什么不下雪呀?”
镜头又给到那官员,旁边亦出现两列介绍其身份的小字——钦天监监正,周云逸。
周云逸道,“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这时镜头忽然运动起来,转到周云逸背后,却是一名宦官举起木杖就朝周云逸脊背打了下去,将他打倒在地,亦打断了他的话。
看到这里,朱元璋眉头微皱。
因为他对开头这段剧情有种很强的既视感——臣子进谏,皇帝不听,反而当庭杖则觐见之人。
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书万言(过万字)陈述时弊。奏疏里的实际内容并不多,却非要夸用典故、堆砌辞藻,语句更是写得晦涩难懂。
那时茹太素本就因办事不利,从刑部侍郎降到主事职位上戴罪立功,结果没做出什么成绩来,反倒搞了这么一出。
朱元璋当时很不高兴,便将茹太素召来斥责,当庭杖打。
此后,如有臣子经训斥后仍不改错,或惹恼了他,便有可能挨打。
不过在马皇后的劝解下,他倒没有滥用此刑。亲军打人多是用藤条,至多用竹板,可不是像这剧中那么粗长的木杖。
虽说如此,可这剧开头的剧情仍让朱元璋有被讽刺了的感觉。
‘看来拍这剧的后世人对咱有些恶意啊。’
心里如此嘀咕,朱元璋继续看剧。
冯保来到倒地的周云逸头边儿,问:“是谁教你对皇上说这些话的?”
周云逸:“我是大明的官员,尽自己的职责,用不着别人教我。”
冯保听了叹道,“庭杖吧。”
镜头拉远,宦官们在午门前对周云逸施行庭杖。当镜头再次拉近时,周云逸已匍匐在地上一动不动,死活不知。
这时出现了旁白,应该是嘉靖帝的。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从新年初一到十五,朕一个人在玉煕宫,斋戒祈雪。”
虽然只看了个开头,朱元璋却忍不住暂停了电视剧,问:“标儿,你对这开头的剧情怎么看?”
朱标道,“多半是冬日无雪,来年不丰,这钦天监周云逸便借此天时觐见,劝嘉靖帝惩治贪腐。”
“不过,这周云逸若非自愿,而是如那太监所说受人指使,只怕多半暗藏着嘉靖朝清流与妹婿所讲的大贪官严嵩一伙的党争。”
朱元璋点点头,看向朱棣,“老四,你说说。”
朱棣道:“父皇,儿臣看法跟大哥差不多。”
“雄英,你有何看法?”
朱雄英想了想,道:“孙儿认为,就算这嘉靖帝像老师说的一般,纵容严嵩的贪腐集团,这周云逸也不该用天时来劝谏。”
“一则,天时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跟皇帝乃至天下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二则,若剧中儒家‘天人感应’之说被封为圭臬,周云逸以天时劝谏,就是在说嘉靖失德——嘉靖作为皇帝,肯定是不能承认的,所以这周云逸该打!”
老朱三人前面听朱雄英说天时是自然现象与任何人无关,先是神情一阵古怪——他们虽然也知道此事,可心里其实并未真正接受,潜意识仍有些认可“天人感应”之说。
不过听到第二条,老朱就满意的笑了,拍着朱雄英的肩膀道:“雄英说的不错,这周云逸该打。当然,却不必因此事就将其打死。”
“皇帝掌握的臣子的生死荣辱,以此加于臣子之身时,既要果断,又要慎重,记住了吗?”
三人当即应道:“儿臣(孙儿)谨记!”
朱元璋继续放剧。
却见在一个夜里,终于下起了雪来,几个中高层太监借用向嘉靖帝报喜的机会,明争暗斗,想方设法地邀功。
看到里面太监、宦官么父子相称,且还有太监坐轿的,朱元璋直摇头,心想:若这剧中表现的这些都是真的,说明当时大明宫廷真的是乌烟瘴气。
如此情况,也难怪会有宫人半夜趁嘉靖熟睡要将其勒死的奇葩事发生。
随后,在宫人们大声报祥瑞的过程中,一场精彩的御前会议开始了。
这时候插了一段旁白,却是说明那钦天监监正周云逸被庭杖打死了。
接着七老八十的严嵩出场。
不仅有随行的文官跑来奉承他,就连大太监都出来迎接、奉承。又有与严嵩不对付的官员在旁阴阳怪气。
到了一座宫苑内,一个穿着身宽松白袍,盘腿坐在一道台上的人若隐若现。
他敲了声玉磬,外面的几名大太监就跟一众阁臣、部臣便开始议事了。
看到这里,朱元璋眉头已经皱得老深,待看几人围着开支问题争辩了会儿后,他便再次暂停电视剧。
然后偏头瞪向朱棣,“居然让太监跟阁臣开会,决定国家大事,简直荒唐至极!咱不是说宦官不能用,但决不能令其参与国事决策!”
“宦官本就是天子身边人,容易获得天子信任,若在参与国事决策,只怕天下大事都要受到其影响!”
“到那时,也就跟唐末那些操控朝堂乃至废立皇帝的奸宦也不远了!”
朱棣知道老朱又在怪他这一脉重用宦官,立马表态,“父皇说的是,儿臣一定谨记,绝不让宦官参与国事决策!”
朱雄英则看了看朱元璋和朱棣,如有所思。
他本就觉得朱元璋对朱棣跟其他的皇叔有所不同,似乎更重视些,今日见朱棣也一起看那电视剧,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
‘四叔究竟与其他皇叔有何不同?莫非···’
看着朱棣那张脸,朱雄英心里产生几种颇为大胆的猜测,却又无法确定。
这时,朱元璋继续放电视剧。
只见在阁臣、部臣彼此争论时,镜头切换到那挂着帘子的道台里面,一个有几分仙风道骨的中年人出现在屏幕上。
同时旁边出现了介绍其身份的两列小字——大明嘉靖皇帝,朱厚熜!
果然是嘉靖帝啊。
朱雄英先如此想。
接着目光忽然重新移到“朱厚熜”三个字上,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下瞪大。
朱厚熜?!
若我没记错的话,这个字辈应是四叔一脉的吧?
也即是说,这嘉靖帝竟然是四叔的后代?!
第二更。
晚安~
冯保开口道,“最后问一句,今年腊月为什么不下雪呀?”
镜头又给到那官员,旁边亦出现两列介绍其身份的小字——钦天监监正,周云逸。
周云逸道,“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这时镜头忽然运动起来,转到周云逸背后,却是一名宦官举起木杖就朝周云逸脊背打了下去,将他打倒在地,亦打断了他的话。
看到这里,朱元璋眉头微皱。
因为他对开头这段剧情有种很强的既视感——臣子进谏,皇帝不听,反而当庭杖则觐见之人。
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书万言(过万字)陈述时弊。奏疏里的实际内容并不多,却非要夸用典故、堆砌辞藻,语句更是写得晦涩难懂。
那时茹太素本就因办事不利,从刑部侍郎降到主事职位上戴罪立功,结果没做出什么成绩来,反倒搞了这么一出。
朱元璋当时很不高兴,便将茹太素召来斥责,当庭杖打。
此后,如有臣子经训斥后仍不改错,或惹恼了他,便有可能挨打。
不过在马皇后的劝解下,他倒没有滥用此刑。亲军打人多是用藤条,至多用竹板,可不是像这剧中那么粗长的木杖。
虽说如此,可这剧开头的剧情仍让朱元璋有被讽刺了的感觉。
‘看来拍这剧的后世人对咱有些恶意啊。’
心里如此嘀咕,朱元璋继续看剧。
冯保来到倒地的周云逸头边儿,问:“是谁教你对皇上说这些话的?”
周云逸:“我是大明的官员,尽自己的职责,用不着别人教我。”
冯保听了叹道,“庭杖吧。”
镜头拉远,宦官们在午门前对周云逸施行庭杖。当镜头再次拉近时,周云逸已匍匐在地上一动不动,死活不知。
这时出现了旁白,应该是嘉靖帝的。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从新年初一到十五,朕一个人在玉煕宫,斋戒祈雪。”
虽然只看了个开头,朱元璋却忍不住暂停了电视剧,问:“标儿,你对这开头的剧情怎么看?”
朱标道,“多半是冬日无雪,来年不丰,这钦天监周云逸便借此天时觐见,劝嘉靖帝惩治贪腐。”
“不过,这周云逸若非自愿,而是如那太监所说受人指使,只怕多半暗藏着嘉靖朝清流与妹婿所讲的大贪官严嵩一伙的党争。”
朱元璋点点头,看向朱棣,“老四,你说说。”
朱棣道:“父皇,儿臣看法跟大哥差不多。”
“雄英,你有何看法?”
朱雄英想了想,道:“孙儿认为,就算这嘉靖帝像老师说的一般,纵容严嵩的贪腐集团,这周云逸也不该用天时来劝谏。”
“一则,天时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跟皇帝乃至天下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二则,若剧中儒家‘天人感应’之说被封为圭臬,周云逸以天时劝谏,就是在说嘉靖失德——嘉靖作为皇帝,肯定是不能承认的,所以这周云逸该打!”
老朱三人前面听朱雄英说天时是自然现象与任何人无关,先是神情一阵古怪——他们虽然也知道此事,可心里其实并未真正接受,潜意识仍有些认可“天人感应”之说。
不过听到第二条,老朱就满意的笑了,拍着朱雄英的肩膀道:“雄英说的不错,这周云逸该打。当然,却不必因此事就将其打死。”
“皇帝掌握的臣子的生死荣辱,以此加于臣子之身时,既要果断,又要慎重,记住了吗?”
三人当即应道:“儿臣(孙儿)谨记!”
朱元璋继续放剧。
却见在一个夜里,终于下起了雪来,几个中高层太监借用向嘉靖帝报喜的机会,明争暗斗,想方设法地邀功。
看到里面太监、宦官么父子相称,且还有太监坐轿的,朱元璋直摇头,心想:若这剧中表现的这些都是真的,说明当时大明宫廷真的是乌烟瘴气。
如此情况,也难怪会有宫人半夜趁嘉靖熟睡要将其勒死的奇葩事发生。
随后,在宫人们大声报祥瑞的过程中,一场精彩的御前会议开始了。
这时候插了一段旁白,却是说明那钦天监监正周云逸被庭杖打死了。
接着七老八十的严嵩出场。
不仅有随行的文官跑来奉承他,就连大太监都出来迎接、奉承。又有与严嵩不对付的官员在旁阴阳怪气。
到了一座宫苑内,一个穿着身宽松白袍,盘腿坐在一道台上的人若隐若现。
他敲了声玉磬,外面的几名大太监就跟一众阁臣、部臣便开始议事了。
看到这里,朱元璋眉头已经皱得老深,待看几人围着开支问题争辩了会儿后,他便再次暂停电视剧。
然后偏头瞪向朱棣,“居然让太监跟阁臣开会,决定国家大事,简直荒唐至极!咱不是说宦官不能用,但决不能令其参与国事决策!”
“宦官本就是天子身边人,容易获得天子信任,若在参与国事决策,只怕天下大事都要受到其影响!”
“到那时,也就跟唐末那些操控朝堂乃至废立皇帝的奸宦也不远了!”
朱棣知道老朱又在怪他这一脉重用宦官,立马表态,“父皇说的是,儿臣一定谨记,绝不让宦官参与国事决策!”
朱雄英则看了看朱元璋和朱棣,如有所思。
他本就觉得朱元璋对朱棣跟其他的皇叔有所不同,似乎更重视些,今日见朱棣也一起看那电视剧,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
‘四叔究竟与其他皇叔有何不同?莫非···’
看着朱棣那张脸,朱雄英心里产生几种颇为大胆的猜测,却又无法确定。
这时,朱元璋继续放电视剧。
只见在阁臣、部臣彼此争论时,镜头切换到那挂着帘子的道台里面,一个有几分仙风道骨的中年人出现在屏幕上。
同时旁边出现了介绍其身份的两列小字——大明嘉靖皇帝,朱厚熜!
果然是嘉靖帝啊。
朱雄英先如此想。
接着目光忽然重新移到“朱厚熜”三个字上,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下瞪大。
朱厚熜?!
若我没记错的话,这个字辈应是四叔一脉的吧?
也即是说,这嘉靖帝竟然是四叔的后代?!
第二更。
晚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