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其实挺希望大明出现一些海外探险家的,若是这些探险家中有一二成名的,便可有效提升大明民间探索海外的积极性。

  “且先说说你认为海外采风的编辑该有什么样能力?”

  许臻略一沉吟,道:“属下认为,若要去海外采风,首先得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如此方能尽快通过当地人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其次,则需要较强的应变及生存能力——海外不比在大明,想必会遇到不少意外乃至危险,若无足够强的应变及生存能力,只怕很容易折损在海外。”

  “最后才是一定的写作能力——属下认为,此事最重要的是海外采风,写作在其次。若采访到好的内容,杂志社可以再找编辑润色其文章。”

  刘宽听了满意点头,“说的不错,就按你说的招募几名专司海外采风的记者,同时接受民间投稿。”

  “海外采风毕竟艰辛且有一定危险,他们的薪俸可以高些,若是采访得到的内容被《海外风物》录用,还将有一笔丰厚的奖金。”

  “至于奖金数额,三百贯起步吧。”

  三百贯起步?

  厅内其他编辑,不论是负责《自然科学》的,还是负责《海外风物》的,听了都呼吸一滞。

  进入杂志社当编辑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普通人家出身,三百贯抵得上他们两年薪俸了,如今只需一篇稿子就有可能获得,谁不心动?

  甚至有人都动了转职去当那海外采风记者的想法。

  刘宽将这些编辑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笑道:“诸位也好好做,年终奖金不会少的。”

  听此,一众杂志社员工都露出了笑容。

  不仅是为了刘宽的许诺,而是去年除夕放假前,他们确实领到了一笔不少的年终奖金。

  随后,刘宽在杂志社各处看了看,这才离开。

  小厮阿荣牵来了刘宽的马匹,问:“老爷接下来要去哪里?”

  刘宽熟练且轻松地上马,这才道:“去西郊陶瓷厂看看。”

  “是。”阿荣应了声,便牵着马走在前面。

  刘宽虽然能给随从、护卫都配上马匹,但在京师城内,他不可能带着这么多骑手一起跑街。别说他,便是皇子也不敢这么干。

  他出门骑马一是为了代步,二是为了有急事时可以骑马尽快赶去。

  看着前面阿荣的背影,刘宽问:“阿荣,你和阿虎今年有十九岁了吧?”

  “回老爷,阿虎十九,我其实都是二十了。”

  刘宽知道阿荣口中的年龄是按虚岁算的,实际一个十八、一个十九,在后世若是上学晚点或者复读,都还在上高中呢。

  但这到底是在大明。

  刘宽寻思了下,便道:“你这个年纪也该婚配了,心里可有中意之人?”

  阿荣脸红了下,刘宽在后面虽看不到,却听阿荣吱唔了下才回答,“阿荣都听老爷的安排。”

  刘宽笑道,“行,那回头我就将府里后院帮厨的虎妞指给你做娘子。”

  阿荣听此,脑海中浮现了虎妞的身影——几乎有他高,体重估计得有150斤,走起路来脸上跟胸前一样晃悠,平日里大多系着条沾了油污的围裙,一手拎着个长柄铁勺。

  而虎妞曾经追着一个做错事的杂役满院跑、抱头求饶的场景更是让他印象深刻。

  可偏偏这两年虎妞每次见了他都会羞涩一笑。

  想到虎妞的笑容,阿荣顿时打了个寒颤,忙道:“老爷,虎妞虽然不错,可她比我大了三岁。”

  刘宽听出阿荣不愿意,但还是故意打趣,“大三岁怕什么?你没听说么,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三千位列仙班。”

  阿荣挠头,他知道老爷又在说奇怪的梗了。

  他不懂,他也不想娶虎妞,只好硬着头皮道:“老爷,我其实有中意的人了。”

  “哈哈哈,”刘宽笑起来,“你小子不老实啊,有中意的人都不肯跟我说。说吧,哪位姑娘?”

  阿荣道:“是书屋顾掌柜的小女儿——我怕是配不上她。”

  顾思齐的小女儿?

  刘宽没见过,也没印象——顾思齐作为“刘府集团”下属公司三味书屋的“总经理”,每年春节都会来给他拜年,但一般是带着儿子来。

  不过他倒是知道,顾思齐有一妻一妾——他是娶了正妻多年没儿子,又到了年龄,这才纳的妾。结果纳妾没多久,妻子就怀上,并给他生个儿子,反倒是小妾怀上后给他生了个女儿,也即是他的小女儿。

  顾思齐毕竟是读书人,过去几年三味书屋生意又在刘宽的指点下蒸蒸日上,已经在多座省治城市开了分店,顾思齐拿着三味书屋的一点股份,如今身家也颇为不菲。

  阿荣虽是他的小厮,可到底是官奴婢,哪怕是顾思齐的庶女,彼此间也有一定身份差距。

  “你与顾掌柜小女儿怎么认识的?她可对你有情?”刘宽问。

  “老爷您常让我去书屋跑腿拿东西,有次正好遇上湘兰在店里看书,一来二去就认识了。湘兰对我是有情义的,只是我担心顾掌柜责怪她,才没让她说。”

  明初风气受胡风影响较重,原本就比后来开放些,而今京师受刘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风气较历史上就更为开放些。

  所以,不论是顾湘兰在书屋看书,还是其与阿荣偷偷谈感情,都是可能发生的事。

  刘宽略微沉吟了下,道:“你过去几年跟在我身边也算是办了不少事,回头我便消了你的身契,再派人去帮你向顾掌柜说和,看能否成全了你和顾湘兰。”

  阿荣听了却是一惊,忙站到一边,躬身作揖道:“阿荣不该有非分之想,还请老爷莫要赶阿荣走!”

  刘宽道,“你这是做什么?我帮你除了奴籍并非是赶你走,而是只有如此,顾掌柜才可能把女儿嫁给你。”

  “另外,你即便没了奴籍,也可继续留在府中做事。若不愿意,还可去书屋帮顾掌柜的忙,或是去咱家下面其他需要用人的地方,总之少不了你的差事。”

  阿荣这才知道他误会了,但还是道:“我想留在府中。”

  “那便留在府中,不过婚后便不能再做我的亲随了,去跟着来福、来友学做管事吧。”

  阿荣再次深深鞠躬,“谢老爷恩德,阿荣定好好做事,不给老爷丢脸。”

  刘宽笑了笑,“好了,继续赶路吧,陶瓷厂还远着呢。”

  随着时间过去,当初刘宽初到大明时老朱赏赐的那一匹官奴婢中年纪最小的阿荣、阿虎都已经长大了,其他人更不必说。

  四位侍女中年纪最大的夏荷都已经二十四五岁了,三四年前,朱蕙兰便要做主消了她的奴籍,给她指一位锦衣卫将官嫁了——夏荷知道的秘密太多,只能嫁给锦衣卫等老朱手下的特务人员。

  可夏荷不愿,说想一直留在府中伺候刘宽、朱蕙兰。

  朱蕙兰不想让人觉得她妒忌或介意一个婢女,便没强行此事。

  结果后面春兰、秋月有样学样,都不想嫁人,也就冬梅态度不坚决,也许再过两年,会想通也说不定。

  至于给朱蕙兰陪嫁的桃夭、灼华,却是已先后许给了锦衣卫将官,但仍在府中做事——她们本非奴婢之身,算是刘府长期(终身)雇佣的仆人。

  刘宽想着府中事,只觉得没过多久,就到了西郊。

  “老爷,陶瓷厂到了。”

  刘宽及一众随从停在了一片拥有陶瓷窑的建筑群前。

  这座陶瓷厂规模不大,目前只有陶窑三座、瓷窑两座,是去年刘宽让府中收购的一处产业。

  以刘宽如今的身份地位和家财,置产自然不会是纯为赚钱,更多时候是为了兴趣。

  比如这座陶瓷厂,以前跟其他民间作坊一样,生产一些陶器、瓷器,没什么特色,只能给普通老百姓用。

  被刘府收购后,便按照刘宽的指示,开始研究烧制陶瓷管道、瓷砖以及抽水马桶。

  前两者对技术要求不高,已经研制出来并投产了,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宣传、销售了——这对人脉关系广大的刘府来讲不是问题。

  刘宽今天来,却是听闻厂里研制出了实用且价格也不算贵的抽水马桶,便想趁着休沐日过来看看,顺便视察下陶瓷厂。

  第一更。

  【今天还是要去拜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