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周王殿下来督办此事正好——历史上周王便以好医学著称,后来更是编纂了好几本医药著作。”

  “其中又以一本《救荒本草》最为有名,被后世誉为十五世初中国最有科学性的植物学著作。”

  “此外又有一部收录医方的《普济方》——据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便引用此书词条甚多。”

  说到这里,刘宽嘴动了动,终究没当众将后面一番话说出来。

  据他所知,历史上周王朱橚是朱元璋26个儿子中子孙后代最多的一个,却也是子孙中出败类最少的一个,周王嫡系一脉可以说一直颇有贤名,直至明末。

  如果从封建王朝的传承稳定性考虑,让周王一脉坐皇位兴许是最好的。

  可如今论嫡长论贤能,皇位都轮不到朱橚身上。

  所以这一想法刚出现就被刘宽驱除出脑海了——当下而言,不论从哪方面考虑,朱标继承皇位都是最好的。

  朱元璋并不知道刘宽脑海中转过的这些念头,听完刘宽的略微意外,随即就笑道:“老五不错——那督办撰写医药典籍之事就交给你了,定要用心去做。”

  朱橚先是略微感激地看了眼刘宽,随即便向朱元璋拱手道“儿臣一定办好此事,不负父皇所望!”

  朱元璋点头,随即示意刘宽播放下一个视频。

  视频被调出来,标题也出现在众人眼前,跟前一个视频标题风格类似。

  “一部《天工开物》析世间,一生颠沛流离寻自由——大明风华之科学巨匠,宋应星!”

  看到“科学巨匠”这一称号,老朱、朱标等人都精神一振。

  自刘宽到来,大明发展科学至今,可太清楚科学人材重要了。

  可以说,如今大明虽然拥有七千多万人口,可除了刘宽,至今也找不出哪个可以被称为“科学巨匠”的大才来。

  即便是以郭天问、陶成道之能,也只能算科学的某方面大才。

  于是老朱等人对这视频内容更加期待了。

  “他曾六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六次名落孙山。他编写《天工开物》,为中国农业、手工业做了百度百科,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他就是大明末年的科学巨匠——宋应星!”

  “宋应星出身江西奉新,其家族十分重视教育,宋应星曾祖曾靠科举入仕官至左都御史,宋家因此显赫一时。”

  “到了宋应星父亲这一辈,家中仍有数百亩田地,然而一场大火却令宋家损失惨重。”

  “等到宋应星出生时,宋家已大不如前,但也因此宋应星有了更多机会走进农田、作坊,实地体验,为他后来编写《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

  这个视频依旧是由几部宋应星相关的纪录片剪辑而成,找的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男演员饰演宋应星,让人看了就心生好感。

  通过视频的讲述,老朱等人知晓,宋应星自幼聪明,甚至有过目不忘之能。

  比如说,宋应星小时候有次赖床起晚了,忘了背书的作业,老师抽查时他却背了出来,老师一问,这才得知他是在半睡半醒之间听到兄长背书就记住了。

  宋应星从小就爱好广泛,只是迫于社会风气和家族需求才走上了科举之路。即便如此,他依旧读了很多杂书,并顺带着考上了举人。

  在儒家先贤中,宋应星最推崇张载,从张载的关学中汲取了一些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此外,他还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音乐、绘画也有所涉猎。

  不过宋应星考试运不太好,六试不第后,他先是回乡奉养老母,之后在崇祯年间出仕做官,为一县教谕。

  做教谕很轻松,他的创作进入了高产期,《天工开物》亦在此间逐渐成书。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一生成就最高的作品,堪称其学术巅峰。他解释道,‘天工开物’的意思‘模仿天工,进而开创万物’。”

  “他还以‘贵五谷而贱金玉’为主旨,以‘乃粒’开篇,以‘珠玉’结尾,体现了他对于农业、民生的重视。”

  “正如‘乃粒’一篇中写道: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粮食人与的关系相生相依。”

  “虽然《天工开物》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但在之后的日子里却带来一些奇效···”

  视频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天工开物》的各种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各种影响和重要意义。

  朱元璋等人看到明末竟然诞生宋应星这样一位科学巨匠,编写出《天工开物》这样的农、工等行业百科全书式巨著,再次为大明感到骄傲。

  然而下一分钟,让老朱等人愤怒的事就出现了。

  “由于明朝对于实用技术并不重视,且《天工开物》出版时又是明末,因此知道的人并不多,几乎被埋没。”

  “到了清朝,则有因为书中有不少‘东虏’、‘北虏’、‘鞑子’等字眼,且宋应星终身不愿仕清,因此被清朝列为禁书,惨遭焚毁!”

  “等到清朝灭亡后,中国人想要阅读《天工开物》,竟然需要重新从日国获取此书,属实可笑又可悲!”

  整个视频不算长,才十二分钟,朱元璋等人只觉得没多久就看完了。

  见视频结束,朱元璋便一拍座椅扶手,怒道:“那满清当真可恶,将《天工开物》列为禁书就算了,竟然还将其焚毁!”

  朱标叹道,“只怕满清不止是因为书中有‘东虏’等字眼,还以为此书可启迪民智,更有铸造火器的方法,才让清廷将其禁绝。”

  朱雄英则道:“可惜这宋应星是出生在明末,若是在此时,咱们便可以将他请来,培养成为咱大明的科学大家。”

  朱元璋此时想到视频末尾的内容,又道:“这宋应星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品行——他兄长为大明殉葬,而他为官时为民,明亡后隐居余生,坚决不仕清,难得啊。”

  就这样,老朱一家子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事议论、感慨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

  见此,无需朱元璋指示,刘宽便调出最后一个视频,准备播放。

  看到视频的标题,不论是老朱、朱标,还是其他人,都是一愣,颇感意外。

  “真正的封神不在电影院,而在殷墟!”【星球研究所】

  封神?殷墟?

  只看这个视频标题,内容未免古怪了些。但见是熟悉的【星球研究所】阿婆主制作的视频,老朱一家子还是期待的看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