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

  朱檀正坐在一张树荫下的折叠躺椅上纳凉,惟一一位跟他落难的幕僚,参赞张廷寻了过来。

  “大王,邹邑号上携带的粮食并不多,这岛上土人则以渔猎为主,只少量散种一种类似山药、红薯的作物。”

  “再加上岛上天气炎热,咱们之前虽破了四个土人聚落,却并没有缴获到多少粮食。”

  “而今我等也不知要在这玄武岛上呆多久,为长久计,微臣请大王分出部分人手,寻合适之地,开垦田地,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

  朱檀并没有问出“海边鱼龟虾等很多,还怕大家饿肚子”这种话。

  因为在大本堂学习时,他便从刘宽那里学得相关知识——人长时间只吃荤是不行的,尤其是邹邑号上众人是习惯以稻麦为主食的。

  这一点,从岛上土人都要采集、种植一种类似山药、红薯的作物便可得知。

  所以,若他们会在玄武岛待上一年乃至几年,种植水稻等作物便很有必要了。

  念及此处,朱檀便道:“张参赞说的有理,那孤便调五十水手、一百土人青壮受你调遣,寻合适之地开垦土地。”

  “这岛上气候跟岭南、南洋差不多,可以先设法种植一批红薯,然后主种水稻,再种植一些玉米。”

  “至于其他蔬菜之类的,若邹邑号上有种子,你也可看着种植一些。”

  “微臣领命。”张廷先应下了,随即又道:“微臣观土著所种植的那种作物颇为适应此岛气候、土壤,也可加以种植,将来若是离岛,也算为了大明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杂粮类作物。”

  “此皆大王之功,还请大王为此作物命名。”

  朱檀听了露出满意之色,心道:这个张廷果然很懂事,不枉我最看重他,将他带在邹邑号上。

  随后他想了想,便道:“此物可食部分既然也是生长在土里的根茎,与红薯类似,可质感却又跟某些树根相似,木质纹理更多,便称之为木薯吧。”

  张廷又赞道:“木薯之名恰如其实,大王英明。”

  “哈哈哈,”朱檀开心地一顿笑,随即忽然想起一件事,道:“张参赞,你说咱们不知在这岛上待多久,甚至有几年乃至十年的可能,孤倒是想起一件更重要的事。”

  “王妃跟孤成婚两年了,却一直没能诞下子嗣,也不知道是她的问题,还是孤的问题。”

  “以前在京师,孤和王妃又年轻,也不好不顾及信国公的感受。可如今流落这海外岛屿,为鲁国长久之计,孤却不得不考虑这件事了。”

  张廷一听就明白了,问:“大王想纳侧妃?”

  朱檀道:“而今这岛上的女子,除了邹邑号上的十几个宫女,便是土人女子,哪有配直接做孤侧妃的?”

  “孤的意思,是先从宫女中挑两个,再从岛上土人女子中挑几个姿色出众的,让她们轮着来侍寝,若谁能为孤诞下子嗣,再封为侧妃也不迟。”

  张廷想了想,道:“大王所虑甚是···微臣会寻一个合适的机会,在王妃面前提起此事。”

  朱檀更满意了,点头道:“张参赞果然是诸位幕僚中最懂孤的,等将来跟船队联系上,孤定会对张参赞委以重任。”

  “谢大王。”张廷先作揖感谢,然后道:“大王,其实可以将此事与另一件事一起办。”

  “何事?”

  “自然是为将士们纳土人女子为妾——如今将士们与家人失联,时间一久,难免人心不安。如此,让他们在岛上有一个妾室乃至孩子,便很有必要啊。”

  朱檀听了怀疑地看了张廷一眼,心想:该不会是你见孤选妃,便想纳妾吧?

  但他知道张廷说得在理,于是点头道:“好,那便将两件事一起办。”

  张廷退了下去。

  虽然张廷在朱檀面前有些谄媚,但做事基本主次却分得清。他并没有急着去搞给朱檀选妃、给鲁藩众男子纳妾的事,而是先让人暗中搜集众人的想法,并散播一些话。

  被他当做首要事的,还是垦荒种田。

  在鲁藩登陆玄武岛北部往东去两三里的地方有一汪湖泊,周围地形也相对平坦,且恰好与海边有一道山岭相隔,可以遮挡海风,算是附近最适合垦荒种田的地方。

  他们所攻破的四个土人聚落中最大的一个,之前便定居在这湖边。

  因此,张廷便带着垦荒队伍修整了一番原土人聚落的棚屋,在湖边垦荒种田。

  三日后,呆在荒岛邹邑号上的汤秀珍正无聊地翻看一本看过的《海外风物》。

  便见贴身侍女娥儿进来,鬼鬼祟祟地道:“娘娘,娥儿这两日听到一些传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汤秀珍道:“你都这么说了,哪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娥儿俏脸微红,道:“听有些将士私下里议论,说咱们不知要在这里呆多久,甚至可能一直生活下去——如此情况,大王却连个孩子都没有,实在难以让人安心。”

  听见这话,汤秀珍脸色就一白。

  这事一直是她的心病——她和朱檀都是年轻人,结婚三年却无所出,心里早有疙瘩了。

  最主要的是,她之前确实身体不太好,嫁给朱檀前曾生了一场大病,幸亏京师医院有名医出手,她才大病痊愈。

  倒是两年前开始准备随朱檀到海外建藩,她让朱檀请来的教师训练了一年多,身体才好了些。

  可她身体底子终究是不好的。

  因此,汤秀珍也认为怀不上怪她。

  她还知道,陪嫁的侍女娥儿、雪柳比她还急——这两人比她大两三岁,是从小跟她一起长大的,如同姐姐,更是当做陪嫁侍女一起入了鲁王府。

  朱檀屡次有意动她们,可两人担心先一步怀上,让汤秀珍脸上不好看,便各种借故推脱了。

  然而,如今两人都二十几了,再拖下去会惹朱檀不满不说,还有可能因年老色衰让朱檀瞧不上,以后再无侍寝的机会。

  可以说,这两位贴身侍女口中不提,却急在心里。

  回过神,汤秀珍见娥儿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道:“还有其他传言?一并说了吧。”

  娥儿叹了口气,道:“还有将士在议论,说如今大伙儿流落此地,和家人失散,身边没个知冷热的,日子很不好过。”

  “可大王都没选侧妃,他们便也不好再找一个···”

  说到后面,娥儿说不下去了。

  因为这话狗屁不通——什么叫朱檀不选侧妃他们就不好找?二者有必然的联系么?

  所以,即便以娥儿的见识,都意识到这话可能就是朱檀让人传出来的。

  汤秀珍不笨,稍稍一想也明白了,认为朱檀嫌弃她,顿时脸色更加苍白。

  娥儿见状连忙宽慰道:“娘娘莫要多想,都是些嫌碎议论,当不得真的。”

  汤秀珍摇摇头,苦笑着道:“我又不傻···无风不起浪啊。娥儿,让人备船,我要去大岛上。”

  “啊?是。”

  王妃第一次登上大岛,小鲁国虽然物资稀缺,可朱檀还是让人搞了一场露天宴席庆祝。

  宴席之上,汤秀珍主动提出让朱檀选纳侧妃之事。

  朱檀自是半真半假地推脱,最后佯作勉强地让了一步,说先选几个侍寝的。

  朱檀到底对汤秀珍有些感情,也想着要依仗信国公的势力,因此宫女这边让汤秀珍选,他自己则从几十个土人少女中选了两个姿色最出众的。

  汤秀珍则是趁机给了娥儿、雪柳侍寝的名义。

  就这样,朱檀一边在岛上建设他的小鲁国,一边过上了左拥右抱的快活日子。又因小鲁国需要他处理的事太少,竟不知不觉的越发沉迷女色了。

  他不满足于之前选的两个土人少女,便以鲁国建设需要更多劳力为由,让成风率领护军不断搜寻、攻破岛上的土人聚落,抓捕土人为苦役。

  而每次有土人女子被抓入俘虏营,他都要去逛一逛,看有没有更好看的,或者说能引起他兴趣的土人女子···

  ···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初三。

  刘宽带着朱标等人再次于上午八点之前登上跨江大桥,耐心等待。可惜等到日近中天时,也没能等来怪雾,只能遗憾回府。

  转眼入秋,到了十月份。

  大明大江南北几乎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再加上工商业经过去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大明各行省重要州府呈开花之态,百姓赚钱的机会也更多了。

  粮食丰收,赚钱容易,吏治也颇为清明,治安同样很好,大明可以说真正迈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之中!

  值此之际,南洋曾向大明朝贡的藩属国三佛齐,派出使团,递交舆图、国家黄册等资料,上表请求内附!

  却是三佛齐在满者伯夷地一再进逼下,连国都占碑都快要守不住了。

  再加上国内心向大明者众多,连国王都因各种大明商人卖来的好东西,以及描述京师景象的文章、画本,对京师生活心生向往。

  所以,在经过多番争议之后,最终决定内附大明——你满者伯夷不是很强吗?我不跟你玩儿了,让我大明爸爸来跟你玩儿,行不?

  “得知”此事,朱元璋自然是很高兴。

  他先假意推脱了一番,最终在群臣及作为内附先例的原高丽国王王遐和李成栋的再三劝说下,接受了三佛齐的内附请求。

  然后便派出大明天使,前往南洋,训斥满者伯夷国国王,并让满者伯夷国归还所有侵占的三佛齐国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