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斯正使之前说让晋国退兵,归还的黎波里,其实只是谈判技巧。

  国王吉布给他的谈判底线是让晋国不要再进兵,给哈夫斯争取调兵遣将和游说奥斯曼的时间。

  哈夫斯正使原本想着跟朱棡讨价还价几次,就将这个底线撂出来,好完成这次出使任务。

  却没想到,朱棡先是痛快答应讲和的事,结果却提出了三个那么贪婪的要求。

  其中第一条、第三条还好说,关键是第二条——国王吉布就算舍得送女儿,也舍不得给那么多嫁妆啊!

  回过神后,他心思一转,道:“尊敬的陛下,您提的三件事都太大了,并不是我所能决定的。我需要回国禀告,由我们伟大的国王做出决定。”

  朱棡看出使团是想用这一来一回的功夫为哈夫斯备战争取时间。

  虽然他并没有一战灭掉哈夫斯的想法,却不防吓唬哈夫斯国王一下。兴许对方不经吓,给他一个惊喜呢?

  念及此处,朱棡故作恼怒,“这么简单的三个条件,贵使都不敢做主答应,还说是诚心来与我晋国缔结友好?”

  “你回去告诉吉布,如果一个月内不将他最美丽的女儿和孤所提的嫁妆都送过来,孤便要发十万大军,灭了哈夫斯!”

  听了译者翻译,正使吓得腿一软。

  十万大军?

  五万大军都能轻易攻破的黎波里,如果晋国真的发动十万大军,只怕突尼斯都守不住啊。

  带着这种担忧,哈夫斯正使赶紧道:“一个月实在是太短暂了,还请陛下多给些时间。”

  “你是什么身份?有什么资格跟孤讨价还价?”朱棡佯装大怒,一拍桌子,喝道:“将他们赶出城去,赶出晋国!”

  几名护军立马过来,粗鲁地将哈夫斯正使、副使都拖了出去。

  没多久,整个使团便被赶出了晋阳城,由一队士兵押往港口,交给水师驱离出境。

  一转眼过去二十多天,时间将进入十二月。

  哈夫斯国王竟真的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朱棡所提的嫁妆,让使团送到了晋阳(开罗)!

  ···

  ···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大明京师,皇宫奉先殿内。

  朱标看过朱棡发来的电报译文后,不禁感慨的背诵了一段《六国论》中的内容。

  朱元璋听了哈哈笑道,“蛮夷若是懂得《六国论》,那就不叫蛮夷了。”

  朱标道:“看三弟在电报中所讲,这哈夫斯国所在之地,两千年前便有强国迦太基,曾与那罗马帝国争锋,最后为罗马所灭。”

  “在被罗马统治多年后,又被阿拉伯帝国统治数百年,绝非没有文化的蛮夷。按理讲,纵然其国中无《六国论》,也该懂得这类道理才对。”

  朱元璋道,“老三不是说了吗,那哈夫斯多半是想拖延时间备战,甚至是找帮手。可哈夫斯却不知,有他们送给晋藩的钱粮,晋藩便可以更快的速度壮大。”

  “等到明年,就算哈夫斯准备充足,甚至找到了一二帮手,也未必是晋藩对手。”

  “更何况,等到明年,朝廷新增的一卫卫所军便将送至西海都司,晋藩若打不过敌人,也可花些钱粮请西海都司帮忙嘛。”

  朱标觉得朱元璋、朱棡都太轻视敌人了,有可能会出事。

  他于是道:“父皇,据儿臣了解,那地中海沿岸两三千年来都是战事高发之地,诸国不乏善战之将与善战之兵。”

  “若是那哈夫斯真的找了好几个帮手,又或是拉了一位强援,以晋藩、西海都司之兵力,只怕未必敌得过啊。”

  晋藩与西海都司处境关乎大明朝廷开辟地中海丝绸之路的大计,所以听朱标这么一说,朱元璋也重新审视起此事来。

  不过他对地中海周边情况了解的也就跟朱标差不多,甚至有所不足,实在难以进行判断。

  于是道:“这样,把刘宽叫过来,听听他是什么想法。”

  说完,朱元璋便让宦官去唤人。

  因为如今刘宽可以骑马、骑自行车入皇宫,因此不过一刻多钟,他便来到了奉先殿。

  行礼之后,听朱标讲述了晋藩与哈夫斯王国之事,刘宽不禁苦笑道:“陛下、太子殿下实在高看微臣了——在此之前,微臣都不知道地中海南岸如今有个哈夫斯王国。”

  “既不知那里的情况,微臣又如何能做出靠谱的判断呢?”

  朱元璋道,“既如此,咱就将光明卫所探得的地中海周边诸国局势相关情报给你看看,你再做判断。”(大明有不少色目人,可以培养为中亚、欧洲地区的谍探。)

  随后朱元璋吩咐人拿来一摞文件。

  地中海周边的国家并不算少,可相关情报文件却并不多,足以说明光明卫在那里的情报工作开展没几年。

  在朱标的协助下,刘宽用相当快的速度将这些情报内容了解了。

  略一沉吟后,他道:“陛下,在微臣看来,目前地中海周边这些国家中也就奥斯曼对晋藩和西海都司有些威胁,其他的国家都不足为虑。”

  “为何这么说?”朱元璋问。

  刘宽笑了笑,道:“其一,自然是这些情报中显示的,目前地中海周边国家中就属奥斯曼最强。”

  “再次,微臣记得奥斯曼在原历史上一直存在到了二十世纪初,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都是横跨欧亚大陆,乃至非洲大陆的强大帝国。”

  在光明卫传回的情报中,奥斯曼如今只是个侯国——其国主算是侯爵一级,连国王都不是。再加上其领土在欧洲看来虽大,可跟几个东方国家比就不算什么了。

  所以朱元璋之前对奥斯曼的重视程度不算太高。

  如今听闻奥斯曼居然传到了二十世纪初,也即是拥有六七百年的国祚,朱元璋顿时对这个国家重视起来——在他想来,一个国家国祚能这么久,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而如今奥斯曼又正处在国势上升期,军事实力肯定是颇强的。

  回过神后,朱元璋便问:“刘宽,若奥斯曼攻打西海都司和晋藩,你认为胜负如何?”

  刘宽无奈,“陛下,微臣对军事懂得很少——何况战场上影响胜负的因素很多,这叫微臣如何判断?”

  “不过,为以防万一,陛下多往西海都司派些兵马过去总是好的。”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头,“咱知道了。”

  ······

  刘宽离开皇宫时,已经过了上午下职时间,他于是骑着自行车回刘府。

  讲实话,穿着明代的衣服,骑自行车在刘宽看来很违和——好在如今皇城中干这种违和之事的大有人在,于是他也就不怎么觉得违和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骑自行车方便,再加上朝廷对衣服样式管制的放松,如今京师穿短衫、半长衫的人越来越多,裤子裤腿也变得更细。

  不过那些权贵、豪富人家穿着反倒变化不大,毕竟这些人不需要骑自行车,生活上很多事都有人伺候,无需自己动手,穿着宽袍大袖也就不影响什么。

  吃过午饭,小憩之后,刘宽来到天工院,带着几名属员、小吏及护卫们出城,往栖霞山而去。

  三酸两碱的工业化生产研究这两年在断断续续地突破,除了盐酸、烧碱,硝酸、硫酸、纯碱距离实现工业化生产已经不远了。

  不过,刘宽今天来栖霞山“化工实验区”(由三酸两碱研究所升格成的)视察三酸两碱相关研究所只是顺带。

  主要原因却是同样设立于该实验区的“感光材料研究所”有了重大突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