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大概讲的是什么?”电影播放前,朱元璋问了句。
“回陛下,电影名《功夫》,仍是一部喜剧片,讲的是一个本性善良的街头混混改邪归正,最终变成一代大侠的故事。”
朱元璋听了微微皱眉,道:“街头混混就该送去充军,若犯了罪更是该按律法惩处,这种人就算改邪归正又哪里值得宣扬?”
“额···”刘宽听了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他想了想,才道:“陛下,若是洪武年间这般太平盛世、律法森严的光景,自该按陛下所说的办。”
“不过,这部电影背景是乱世,朝廷、官府威严不存,律法几如空文,帮派横行。”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本性善良之人迫于生计成为帮派混混,若是行事始终有底线,不曾真正犯过罪,那他迷途知返并最终改邪归正也是好事。”
朱元璋并没有被刘宽说服,哼了声,又想说什么,马皇后却先一步道:“重八,俗语有言,浪子回头金不换,又有‘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流传至今。”
“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能因为人犯过一次错,就不给改正的机会。”
“历朝历代的律法都是量刑而用,不曾说对任何罪犯都一律斩首的,这便是给犯小错之人改邪归正的机会。”
说完这番话,马皇后便对刘宽笑着道:“宽儿,直接播放电影吧。”
刘宽见朱元璋并没有说什么,便应了声是,触屏播放电影。
片头过后,《功夫》第一个经典剧情就来了。
冯裤子饰演的黑帮头目因姨太太被抓到警局,便大闹警局,将警局长官打得不成样子,甚至吐口水侮辱,可警局其他人都看着,竟无人敢插手,那长官更是一个劲儿的向冯裤子赔不是。
看到这里,朱元璋眉头大皱,忍不住道:“这种事便是在王朝末年都不可能发生吧?看电影中科技似乎已接近后世,怎会发生这种事?”
刘宽不得不暂停电影,解释道:“陛下,这电影拍摄的是略有点夸张,但绝非瞎编——陛下忘记之前那个介绍广东碉楼的视频了吗?”
“后世新朝建立前的历史中,曾有贼匪打入县城掳走知县的事,那么一个有背景乃至武力都超过警局的黑帮头目,视官府为无物自然也是可能的。”
朱元璋一时不说话了,但仍皱着眉头。
刘宽便继续播放电影。
第二个剧情:冯裤子刚出警察局,就被斧头帮好几百人堵住了,当街砍死。
这个剧情既充分展现了斧头帮老大的凶残与嚣张,也进一步解释了电影背景是怎样残酷的一个乱世。
此时朱元璋反倒眉头舒展了。
因为他想起了当年做游僧乞讨那几年见过的一些事——那时虽没有像电影中斧头帮这种挑战官府的帮会,可民间却有各种犯罪团体,比如开黑店杀人卖人肉包子的、拐卖妇孺的、采生折割的毒丐等。
至于赌坊设局让殷实人家倾家破产,更是见了好几次。所以,对于电影中斧头帮的凶残、嚣张,他并未觉得多么夸张。
当然,老朱一家子中这么理性观影和分析剧情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看个热闹,也能体会到里面的一些笑点。
比如冯裤子被围后大喊跟斧头帮拼了,实际却拉小弟挡枪自己逃跑,既突出了他这个鳄鱼帮老大的无耻,又有点搞笑。
冯裤子姨太太求饶,斧头帮老大说从不杀女人,放她走。结果姨太太才转身离开,扭起妖娆的步伐,就让斧头帮老大一喷子打飞出去。
这一幕可以说又挑战了老朱一家子对帮派人物的认知——此时帮派虽然各种犯罪,但行走江湖,不少人还讲一个“信”和“义”。
而这个斧头帮头目却言而无信,毫无疑问是个彻彻底底的恶人。
接着,电影以斧头帮众人舞蹈加他们账房不停数钱的画面,来表达斧头帮已称霸这个城市,并且日进斗金。
随后更是用一段文字,交待清楚了电影背景:
“这是一个社会动荡、黑帮横行的年代,其中又以‘斧头帮’最令人闻风丧胆。唯独一些连黑帮都不感兴趣的贫困社区,可享有暂时的安宁。”
画面一转,到了“猪龍城寨”。
看到里面破烂的场景,人们又旧又破的衣服,老朱等人便明白过来,这就是刚才字幕所说的“贫困社区”。
但只有朱元璋、朱标等少数人注意到这几分钟里展现的某些细节,如力夫一人扛几麻袋粮食、裁缝店内挂衣服的铁环、面馆老板用长棍擀面。
其他人则大多被最后酱爆露半拉屁股和洗头一般突然停水,以及包租公调戏龅牙珍的剧情所吸引,并逗笑了。
当包租公脸上印着红唇印跟包租婆说自己就是出去买早点,什么也没做,结果被包租婆暴揍时,就连马皇后都被逗笑了。
然而,当看到包租公被扔下来,头上还砸了花盆,流出鲜血,一动不动,老朱一家子都很诧异。
‘这个包租婆竟然杀害亲夫?’
‘就算他丈夫在外调戏其他女子不对,他也不能杀害亲夫吧?’
‘不说喜剧么,难不成竟是破案的?或者是将官差追凶的故事?’
‘···’
就在老朱一家子感到不解时,贴在地上的包租公动了动手,用轻松的语气说没事。
这一下,众人都恍然明白,这大概又是一部如之前《唐伯虎点秋香》那种以夸张和无厘头剧情为主的喜剧了。
再之后,星爷和林子聪饰演的两个混混假冒斧头帮帮众来猪龍城寨勒索,进而引出真正的斧头帮,并让斧头帮盯上了猪龍城寨,电影也进入主线剧情···
一百多分钟后,《功夫》放完了,不论是朱元璋、朱标,还是刚懂事的皇子皇孙公主郡主,仍在回味剧情,并且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没错,就是满足。
这部电影从主线剧情到里面的各种无厘头搞笑以及细节、武打动作、特效、对白等等,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令人回味不已。
大概过了近一分钟,老朱一家子才嗡嗡地低声议论起来。
“这电影里搞笑的地方太多了——包租公居然连那个龅牙女都调戏,简直饥不择食。”
“主角被城寨街坊的团结所吓到,说要单挑,结果连挑三个居然都是很能打的,也太倒霉了。”
“我看这猪龍城寨可能人人都会功夫。”
“那个火云邪神太厉害了,居然可以空手接枪弹。”
“再厉害还不是被主角的如来神掌给拍死了?”
“要是真有如来神掌这种武功,让我学会就好了。”
“你想学来干嘛?”
“我···”
前排,朱元璋笑着道:“这部电影确实好看,可惜没什么现实意义,里面也没什么对咱大明有价值的内容。”
马皇后笑道,“好看你还不满足?”
“哈哈,妹子喜欢就行。”
刘宽听了却忍不住道:“陛下,其实电影背景世界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后世清朝末年乃至清亡新朝建立前那几十年间的上海。”
听此,朱元璋、朱标、朱雄英都看了过来,显然颇感兴趣。
刘宽接着道:“因为上海在清末是租界最大的城市···”
“老师,何为租界?”朱雄英忍不住问。
刘宽:“租界指的是两个国家通过签订协议,一个国家在另一个上获得的一块拥有行政自治权、治外法权的合法居住地。”
治外法权无需刘宽解释,因为朱棡与阿拉贡签订的条约中便有类似治外法权的条款。
“历史上,从晚清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北京、天津,也即是如今的海津,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乃至内地的武昌、重庆等沿江重要城市,获得了一块又一块的租界。”
“其中又以英租界、法租界、日租界最多,地盘最大。西夷、日寇在这些租界中驻军,想怎样就怎样,可以说建立了多个国中之国。”
“并且,没有得到租界管理方允许,中国人还不准进入其中——西夷最猖狂时,上海的法租界曾在外面立下一块牌子,上书: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砰!
听到这里,老朱直接红温,猛拍了下椅子扶手,怒道:“居然如此侮辱咱们,西夷当真该死!”
就连朱雄英也露出了杀气,道:“老师,建立法租界的国家应该就是如今西欧的法兰西王国吧?”
刘宽点头。
朱雄英道:“这个世界不会有法兰西了。”
代王朱桂大声道:“等我在西欧建藩,不仅要灭了法兰西,什么英格兰、荷兰、西班牙都要灭!”
宁王朱权忍不住提醒道:“十三哥,西班牙这个国家如今还没有呢。”
朱桂道:“那就灭了西班牙那片土地上的国家!”
刘宽没想到一句“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竟然让老朱一家子这么气愤,变得杀气腾腾。
趁着没人再说话,他赶紧道:“上海因地理位置优越,在那几十年间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同时上海租界区域也是最大的。”
“除了各国租界外,还有公共租界——也即是各国都可以在里面定居、经商的地方,而公共租界则是由各国派人与中国共治。”
“这种情况,便让公共租界乃至其他各国租界,成为了乱世时一种另类的‘庇护所’。不仅犯事的官员、逃亡的罪犯、失势的军阀会到租界寻求庇护,就连普通百姓也会。”
“当时军阀混战,兵灾连连,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到上海,在上海及公共租界讨生活——上海当时已算是国际知名的港口城市,商业十分繁华,因而可以提供许多工作岗位。”
“其中又以码头扛包的力夫、街上拉车的车夫最多,而这两种工作都简单,很适合刚进城什么都不会的穷苦百姓干。”
“上海在1843年成为通商港口时有五十多万人口,待六七十年后清亡时人口已激增至一百四十多万。又过二十多年,至日寇侵华时,上海人口更是增加到了三百多万!”
三百多万?!
朱元璋等人听了皆感震惊。
他们虽知后世超一线大城市有上千万人口,数百万人口的更比比皆是。
可刘宽所说的上海毕竟离清灭亡没多少年,就拥有三百多万人口,是如今京师人口的四五倍,他们想不震撼都不行。
刘宽则接着道:“当时清亡不久,科技也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再加上官场腐败,夷人和日寇如太上皇般压在上面,上海又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收纳,陛下可以想象下,彼时上海有多么混乱。”
“回陛下,电影名《功夫》,仍是一部喜剧片,讲的是一个本性善良的街头混混改邪归正,最终变成一代大侠的故事。”
朱元璋听了微微皱眉,道:“街头混混就该送去充军,若犯了罪更是该按律法惩处,这种人就算改邪归正又哪里值得宣扬?”
“额···”刘宽听了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他想了想,才道:“陛下,若是洪武年间这般太平盛世、律法森严的光景,自该按陛下所说的办。”
“不过,这部电影背景是乱世,朝廷、官府威严不存,律法几如空文,帮派横行。”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本性善良之人迫于生计成为帮派混混,若是行事始终有底线,不曾真正犯过罪,那他迷途知返并最终改邪归正也是好事。”
朱元璋并没有被刘宽说服,哼了声,又想说什么,马皇后却先一步道:“重八,俗语有言,浪子回头金不换,又有‘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流传至今。”
“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能因为人犯过一次错,就不给改正的机会。”
“历朝历代的律法都是量刑而用,不曾说对任何罪犯都一律斩首的,这便是给犯小错之人改邪归正的机会。”
说完这番话,马皇后便对刘宽笑着道:“宽儿,直接播放电影吧。”
刘宽见朱元璋并没有说什么,便应了声是,触屏播放电影。
片头过后,《功夫》第一个经典剧情就来了。
冯裤子饰演的黑帮头目因姨太太被抓到警局,便大闹警局,将警局长官打得不成样子,甚至吐口水侮辱,可警局其他人都看着,竟无人敢插手,那长官更是一个劲儿的向冯裤子赔不是。
看到这里,朱元璋眉头大皱,忍不住道:“这种事便是在王朝末年都不可能发生吧?看电影中科技似乎已接近后世,怎会发生这种事?”
刘宽不得不暂停电影,解释道:“陛下,这电影拍摄的是略有点夸张,但绝非瞎编——陛下忘记之前那个介绍广东碉楼的视频了吗?”
“后世新朝建立前的历史中,曾有贼匪打入县城掳走知县的事,那么一个有背景乃至武力都超过警局的黑帮头目,视官府为无物自然也是可能的。”
朱元璋一时不说话了,但仍皱着眉头。
刘宽便继续播放电影。
第二个剧情:冯裤子刚出警察局,就被斧头帮好几百人堵住了,当街砍死。
这个剧情既充分展现了斧头帮老大的凶残与嚣张,也进一步解释了电影背景是怎样残酷的一个乱世。
此时朱元璋反倒眉头舒展了。
因为他想起了当年做游僧乞讨那几年见过的一些事——那时虽没有像电影中斧头帮这种挑战官府的帮会,可民间却有各种犯罪团体,比如开黑店杀人卖人肉包子的、拐卖妇孺的、采生折割的毒丐等。
至于赌坊设局让殷实人家倾家破产,更是见了好几次。所以,对于电影中斧头帮的凶残、嚣张,他并未觉得多么夸张。
当然,老朱一家子中这么理性观影和分析剧情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看个热闹,也能体会到里面的一些笑点。
比如冯裤子被围后大喊跟斧头帮拼了,实际却拉小弟挡枪自己逃跑,既突出了他这个鳄鱼帮老大的无耻,又有点搞笑。
冯裤子姨太太求饶,斧头帮老大说从不杀女人,放她走。结果姨太太才转身离开,扭起妖娆的步伐,就让斧头帮老大一喷子打飞出去。
这一幕可以说又挑战了老朱一家子对帮派人物的认知——此时帮派虽然各种犯罪,但行走江湖,不少人还讲一个“信”和“义”。
而这个斧头帮头目却言而无信,毫无疑问是个彻彻底底的恶人。
接着,电影以斧头帮众人舞蹈加他们账房不停数钱的画面,来表达斧头帮已称霸这个城市,并且日进斗金。
随后更是用一段文字,交待清楚了电影背景:
“这是一个社会动荡、黑帮横行的年代,其中又以‘斧头帮’最令人闻风丧胆。唯独一些连黑帮都不感兴趣的贫困社区,可享有暂时的安宁。”
画面一转,到了“猪龍城寨”。
看到里面破烂的场景,人们又旧又破的衣服,老朱等人便明白过来,这就是刚才字幕所说的“贫困社区”。
但只有朱元璋、朱标等少数人注意到这几分钟里展现的某些细节,如力夫一人扛几麻袋粮食、裁缝店内挂衣服的铁环、面馆老板用长棍擀面。
其他人则大多被最后酱爆露半拉屁股和洗头一般突然停水,以及包租公调戏龅牙珍的剧情所吸引,并逗笑了。
当包租公脸上印着红唇印跟包租婆说自己就是出去买早点,什么也没做,结果被包租婆暴揍时,就连马皇后都被逗笑了。
然而,当看到包租公被扔下来,头上还砸了花盆,流出鲜血,一动不动,老朱一家子都很诧异。
‘这个包租婆竟然杀害亲夫?’
‘就算他丈夫在外调戏其他女子不对,他也不能杀害亲夫吧?’
‘不说喜剧么,难不成竟是破案的?或者是将官差追凶的故事?’
‘···’
就在老朱一家子感到不解时,贴在地上的包租公动了动手,用轻松的语气说没事。
这一下,众人都恍然明白,这大概又是一部如之前《唐伯虎点秋香》那种以夸张和无厘头剧情为主的喜剧了。
再之后,星爷和林子聪饰演的两个混混假冒斧头帮帮众来猪龍城寨勒索,进而引出真正的斧头帮,并让斧头帮盯上了猪龍城寨,电影也进入主线剧情···
一百多分钟后,《功夫》放完了,不论是朱元璋、朱标,还是刚懂事的皇子皇孙公主郡主,仍在回味剧情,并且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没错,就是满足。
这部电影从主线剧情到里面的各种无厘头搞笑以及细节、武打动作、特效、对白等等,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令人回味不已。
大概过了近一分钟,老朱一家子才嗡嗡地低声议论起来。
“这电影里搞笑的地方太多了——包租公居然连那个龅牙女都调戏,简直饥不择食。”
“主角被城寨街坊的团结所吓到,说要单挑,结果连挑三个居然都是很能打的,也太倒霉了。”
“我看这猪龍城寨可能人人都会功夫。”
“那个火云邪神太厉害了,居然可以空手接枪弹。”
“再厉害还不是被主角的如来神掌给拍死了?”
“要是真有如来神掌这种武功,让我学会就好了。”
“你想学来干嘛?”
“我···”
前排,朱元璋笑着道:“这部电影确实好看,可惜没什么现实意义,里面也没什么对咱大明有价值的内容。”
马皇后笑道,“好看你还不满足?”
“哈哈,妹子喜欢就行。”
刘宽听了却忍不住道:“陛下,其实电影背景世界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后世清朝末年乃至清亡新朝建立前那几十年间的上海。”
听此,朱元璋、朱标、朱雄英都看了过来,显然颇感兴趣。
刘宽接着道:“因为上海在清末是租界最大的城市···”
“老师,何为租界?”朱雄英忍不住问。
刘宽:“租界指的是两个国家通过签订协议,一个国家在另一个上获得的一块拥有行政自治权、治外法权的合法居住地。”
治外法权无需刘宽解释,因为朱棡与阿拉贡签订的条约中便有类似治外法权的条款。
“历史上,从晚清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北京、天津,也即是如今的海津,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乃至内地的武昌、重庆等沿江重要城市,获得了一块又一块的租界。”
“其中又以英租界、法租界、日租界最多,地盘最大。西夷、日寇在这些租界中驻军,想怎样就怎样,可以说建立了多个国中之国。”
“并且,没有得到租界管理方允许,中国人还不准进入其中——西夷最猖狂时,上海的法租界曾在外面立下一块牌子,上书: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砰!
听到这里,老朱直接红温,猛拍了下椅子扶手,怒道:“居然如此侮辱咱们,西夷当真该死!”
就连朱雄英也露出了杀气,道:“老师,建立法租界的国家应该就是如今西欧的法兰西王国吧?”
刘宽点头。
朱雄英道:“这个世界不会有法兰西了。”
代王朱桂大声道:“等我在西欧建藩,不仅要灭了法兰西,什么英格兰、荷兰、西班牙都要灭!”
宁王朱权忍不住提醒道:“十三哥,西班牙这个国家如今还没有呢。”
朱桂道:“那就灭了西班牙那片土地上的国家!”
刘宽没想到一句“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竟然让老朱一家子这么气愤,变得杀气腾腾。
趁着没人再说话,他赶紧道:“上海因地理位置优越,在那几十年间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同时上海租界区域也是最大的。”
“除了各国租界外,还有公共租界——也即是各国都可以在里面定居、经商的地方,而公共租界则是由各国派人与中国共治。”
“这种情况,便让公共租界乃至其他各国租界,成为了乱世时一种另类的‘庇护所’。不仅犯事的官员、逃亡的罪犯、失势的军阀会到租界寻求庇护,就连普通百姓也会。”
“当时军阀混战,兵灾连连,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到上海,在上海及公共租界讨生活——上海当时已算是国际知名的港口城市,商业十分繁华,因而可以提供许多工作岗位。”
“其中又以码头扛包的力夫、街上拉车的车夫最多,而这两种工作都简单,很适合刚进城什么都不会的穷苦百姓干。”
“上海在1843年成为通商港口时有五十多万人口,待六七十年后清亡时人口已激增至一百四十多万。又过二十多年,至日寇侵华时,上海人口更是增加到了三百多万!”
三百多万?!
朱元璋等人听了皆感震惊。
他们虽知后世超一线大城市有上千万人口,数百万人口的更比比皆是。
可刘宽所说的上海毕竟离清灭亡没多少年,就拥有三百多万人口,是如今京师人口的四五倍,他们想不震撼都不行。
刘宽则接着道:“当时清亡不久,科技也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再加上官场腐败,夷人和日寇如太上皇般压在上面,上海又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收纳,陛下可以想象下,彼时上海有多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