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233章 授勋

小说:帝秦设计师 作者:买土拨鼠的松鼠 更新时间:2025-04-24 00:37:1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听到始皇这句话,李念脑中立马蹦出一个念头:这话好像是西汉陈汤说的吧?陛下您借用别人的话,交使用费了吗?

  虽说这话是抄自西汉名将陈汤,但别说,始皇提着东胡王的人头说出这句话,相当有气势:东胡王又如何,其敢犯大秦威仪,那便要承受大秦之怒,虽远而必诛!

  而大秦将士和大秦百姓听到始皇这句话,无不神色激动,纷纷跟着喊了起来:“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整齐的喊声让百越人、孔雀人无不心惊忧虑,大秦作风如此霸道蛮横,那今后要是被大秦针对,日子只怕难熬。

  但心惊忧虑的同时,他们心中也不乏羡慕,这句话要是他们的王说出,该有多好,他们也会像这些秦人一般自豪激动。

  可惜,他们的部族、国家不如大秦!

  某些孔雀国僧侣和耆那教教徒甚至生出了异样的想法:难道他们的道路错了,正确的道路当和大秦一般?

  这在孔雀国时,他们不会怀疑他们有错,佛陀那般智慧,大雄如此圣贤,其等传下的“真理”怎会有错?

  可到了大秦,见识过大秦的人和物后,让他们产生迷惘、疑惑、不解,此国君主霸道,民众尚武,军队凶悍善战,而不像他们那样讲究不杀生,当以慈悲济世……

  此国并未按佛陀、大雄所言那般发展,可其发展却比他们孔雀国更好更强盛,震慑四方,使诸位生畏,秦人不信佛陀、不信大雄,却能发展得超过佛陀、大雄所述。

  这让他们很难不去怀疑自己所行的道路正确与否,自己国家所前进的方向正确与否。

  这也是本次凯旋典仪的另一重目的:在震慑这些人的同时,让他们怀疑自家的道路,对大秦的道路生出认同。

  这样可扭转这些人的思想观念,使其等抛弃自己道路而去借鉴学习大秦的道路,渐而变为大秦想要的形状。

  一群追捧认同大秦模式的佛教僧侣、耆那教教徒,待其等回返孔雀国,可想象其等将在孔雀国产生多大的影响,整个孔雀国的思想界只怕都将发生激烈动荡。

  这亦是给大秦日后进入孔雀国铺路,让这些人作为站在大秦一边的公知回去国内宣扬,使孔雀国人先知道大秦如何强大,像大秦的思想有多先进文明,而他们本国的观念又有多陈腐落后,营造出一个适合大秦进入治理的思想环境,以减少大秦进入时的反对和抵抗。

  当然,这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其等回去告知其他孔雀国人大秦有多强盛后,可能使得孔雀国为不被大秦入侵而加快发展。

  但李念认为这些影响很难发生,就孔雀国人那秉性,比合洲(非洲)和迎洲(南美洲)的土著好不了多少,即使知道了大秦对他们有威胁,也不会全力发展,况且大秦的进步更快。

  始皇将东胡王的人头放回木盒,蒙毅端来一盆水净过手,进入典仪的下一环节,亲手给在此战之中立功的众人颁发赏赐。

  首位被始皇亲自颁发赏赐的自然是王贲,以王贲所立下的功劳,在官职和爵位上已经很难再往上实封,只能加虚衔,多奖赏一些财货、田地、食邑。

  这次对王贲的奖赏基本也按这套,只是有些改变,只听始皇在宣布了一连串对王贲的赏赐,又道:“征北上将军王贲,领大秦将士平东胡、定月氏,有镇国安邦之功,特授大秦镇国勋章!”

  这自然也是来自李念的谏言,在此次凯旋典仪上,对有功的将士们进行授勋,以增加将士们的荣誉感。

  始皇这番话后,首相王绾手捧一托盘走上高台,盘内放着一做工精美、已打开的木盒,众人看到那木盒中有一金光闪闪的圆牌。

  若能凑近些看,将看到那金牌上雕有玄鸟苍龙图纹,还有两大秦篆书“镇国”。

  待王绾走上高台,始皇自木盒中取出金牌,笑着将之戴到王贲脖子上:“上将军为大秦栋梁,还请继续为大秦镇国安邦!”

  王贲正色回道:“臣王贲定为大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被始皇给授勋后,王贲随王绾一同退下高台。

  看着王贲挂在胸前的那枚金色勋章,许多人眼神火热,“大秦镇国勋章”,听着便知这是种至高的荣誉。

  其次被授勋的是蒙恬,为蒙恬送上勋章礼盒的是王翦,蒙恬所得勋章并非和王贲同样的镇国勋章,而是安国勋章。

  两枚勋章名字不同,样式也不一样,众人立马便知这勋章也是分级别的,镇国勋章的级别应在安国勋章之上。

  但在蒙恬后,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第三位得到授勋的人不是此番征讨东胡、月氏的大秦诸将,而是一位叫“刘季”的人。

  始皇站于高台上,向台下众人道:“秦使刘季,奉朕之令出使乌孙友邦,缔大秦乌孙之好,破月氏之谋,振大秦之国威于异土,扬大秦之友谊于四方,功劳莫大,特授大秦玄鸟勋章……”

  许多人这才明白过来:哦,原来就是这位率领大秦使团抵达乌孙,让大秦和乌孙结了盟,让乌孙人愿意和大秦一同对付月氏,若没有乌孙人提供的支持,即使大秦最后仍能击败月氏,恐怕也不会容易。

  至少没有乌孙人供给的粮草,大秦会更困难不少,正是乌孙人提供粮草,减轻了大秦的后勤供给压力,让大秦能将更多精力用在和月氏作战之上。

  如此一想,这刘季确实可认为功劳很大,即便不太懂兵法,也知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理。

  众人看到一年龄三十多,着大秦使节服的老帅哥出列,朝高台走去,这就是那位刘季?

  此刻的刘季意气风发,尽管先前也受皇帝陛下看重,不然也不会让他率领使团出使乌孙,但他刘季之名并不为许多人知晓。

  可现在,皇帝陛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宣讲他的功绩,给他颁发奖赏,还授予了他一枚玄鸟勋章,他刘季从今日起也将名扬天下。

  将刘季排在第三位授勋,一是确实其功劳足够,二是始皇和李念出于刘季在原本历史上汉高祖的身份,三是为日后之事考量。

  在李念和始皇的规划当中,刘季将被作为大秦驻西域的第一任都护,那么在现在提升刘季的名望,使天下人知其名,可方便其日后为大秦都护西域,维护大秦在西域的利益。

  其在乌孙出使时发生的事,曾陈于始皇和李念案上,让两人皆认为以刘季的才能,当能为大秦都护好西域。

  刘季走上高台,向始皇行礼:“臣刘季拜见陛下!”

  始皇亲手将之扶起,从李斯送上的木盘中取过一枚勋章,给刘季戴上,又勉励道:“卿此番出使乌孙,功劳莫大,望再接再励,大秦也需要如卿这般贤才!”

  刘季道:“臣定不负陛下之言,必为大秦、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番话不是刘季虚言,而是他发自肺腑,他三十多岁还没成什么大事,虽在沛县有所名声,可于整个大秦属实寂寂无名,是秦皇陛下将他发掘出来,让他有机会名动天下。

  这般知遇提拔之恩,刘季自然深深铭记于心,从本该在历史上推翻大秦的汉高祖变成了始皇帝的忠臣。

  这让知情的几位都觉得有趣,这也是刘季为何能被排在第三位授勋的原因之一,王翦、王贲、蒙恬等都通过了这提议。

  建立大汉的汉高祖成为了大秦的忠臣,日后将为大秦驻守西域,在那竭智用力,挺好……

  在刘季之后,又有多人被授勋,不仅是上阵杀敌的大秦将士,还有在这一战中,为大秦奔走的多位有功之臣,甚至连匈奴人和乌孙人也被始皇授勋。

  头曼和乌孙王未到场,但两人都派来了特使,始皇将匈奴特使和乌孙特使齐齐召上高台,道:“若无友邦相助,此战便是能胜,大秦也将耗损极大。因而,此战之胜,非大秦一家之胜,乃大秦与两位友邦一同之胜!此胜,大秦不可独占,此功,大秦不可独居!”

  匈奴特使用还不太纯熟的雅言恭敬道:“陛下容禀,此战之中,我等只从旁相辅,能击溃东胡、月氏,实乃大秦天兵出力,我等委实不敢居功!”

  一旁的乌孙特使也出声附和,说他们在这一战里基本只是负责了粮草运输,指引方向,实际作战还是靠大秦击溃了敌军,怎敢居功?

  见两名特使的态度,始皇心中很满意,可嘴上却不能如此说,他道:“两位使者谬矣,有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运送粮草乃兵战之要事,若无足够粮草,大秦众将士岂能安心作战?”

  “指引方向亦为要紧之事,若非有两位友邦领路,我大秦兵峰再盛,可无法找到敌军所在,又如何得此大胜?此战之胜,为我等三家之胜,缺一而不可!”

  说到此处,始皇帝话锋一转:“朕欲授两位友邦大秦友好勋章,以彰大秦与两位友邦之好。”

  话很客气,好像在跟他们平等讲说,询问他们的意见:为彰显你们和我大秦间的友谊,朕决定授予你们友谊勋章,你们意下如何?

  实则他们哪有其他的选择啊,难道还能当着这位秦皇陛下的面说:陛下,我们不愿意接受那友谊勋章!

  这位可在不久前还提着东胡王的人头,说出了那句“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那他们敢驳了秦皇之意,会不会也会被当作冒犯了大秦的威严,然后给他们来一个“虽远必诛”?

  他们可亲眼在战场上见过秦人如何击溃东胡、月氏,东胡、月氏挡不住秦人的火炮,他们也一样不能。

  秦皇给他们授勋,他们只能接受,不能反对,然而这勋章一旦被秦皇授予,也代表着他们彻底给打上了大秦的烙印,想跳离大秦这艘大船,会变得极难。

  匈奴特使几乎没有心理负担,反正他们早就上了大秦的船,留下的大秦烙印数不胜数,就是想撇清和大秦的关系,也不会有人信。

  哈基奴,你这家伙都快被大秦腌入味了,还说你跟大秦是清白的?

  乌孙特使有心理负担,但也不多,大秦帮他们赶走了月氏人,月氏的牧场以后都是他们的,还得到了月氏人大量的牲畜财货。

  所以,听秦人的话又咋了,有好处拿为啥不听?

  这一战胜利的荣光,大秦并未一国独享,反而分润给了他们,如此慷慨的义父,岂能不认?

  何况这位义父还如此强大,出来混是要靠背景的,而大秦便是当今这片大地上最强的背景。

  匈奴特使和乌孙特使向始皇行礼:“谢陛下隆恩,愿大秦与我匈奴(乌孙)永结万世之好!”

  始皇也道:“此勋章正是大秦与两位友邦友谊之见证,愿大秦与两位友邦友谊长存,万世不移!”

  始皇帝将两枚做工精致、大体呈银色,纹刻有大秦玄鸟图腾和匈奴、乌孙所崇奉图腾的漂亮勋章颁发给了两名特使。

  给两名特使授完勋,凯旋典仪也到了末尾,始皇看向台下众人,慷慨激昂道:“此战为大秦立朝第一胜,可谓立朝之胜,若非众卿于朝堂尽心,将士在外用命,我大秦子民缴税纳赋,友邦勤勉相助,焉有此胜?”

  大秦立朝第一胜?

  可第一胜不是王贲将军领兵平定六国旧贵掀起的叛乱?

  许多人很快反应过来,那场虽取得了胜利,但那是在大秦境内的平叛,可这一战却是大秦出兵向外。

  皇帝陛下不认为在内的那场平叛是立朝第一胜,而认为对外取得胜利才是大秦立朝后第一次大胜。

  “因而,此胜是众卿之胜,众位将士之胜,大秦子民之胜,亦是友邦之胜!然……”

  始皇话锋一转,“然此战已结,大秦之路未尽,天地广袤,沧海无穷,朕希望能与诸位让大秦长胜不败,诸位可有信心?”

  在始皇的问话中,此处又响起响彻天地的整齐呼声,而高台上,始皇帝目视前方,望向那天与地相接的尽头,从那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正滚滚而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秦设计师,帝秦设计师最新章节,帝秦设计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