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三百七十四章、定江南

小说:复山河 作者:新海月1 更新时间:2025-05-09 23:58:4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哈哈……”

  “老子纵横天下,从广西一路打进南京城,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

  这种小儿科的把戏,也想来糊弄你爷爷,简直是做梦。

  诸位兄弟,我就先走一步了!”

  说完,傅皓轩当场倒地开始口吐白沫。

  显然,这是提前准备了毒药,在战斗进行中就已经服用。

  “陛下!”

  残余的吴国士卒,一声呼喊之后,纷纷选择了自刎。

  “快拦住他们!”

  施靖忠急忙喊道。

  为了围剿这股残兵,辽东军付出了数百骑兵的伤亡。

  这是他们入关平叛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

  以往的战斗,伤亡人数虽然更多,但折损的多是步兵。

  相比训练几个月,就能上战场的步兵,这些精锐骑兵的培养成本无疑要高得多。

  活鱼和死鱼,可不是一个价。

  死伤这么大,捞起来的鱼全死了,这如何能忍。

  “算了,成全他们的忠义吧!”

  施靖林开口阻止道。

  “五哥,就这么放过他们,我们的人不是白死了么?”

  施靖忠愤愤不平的说道。

  杀了伪帝,固然是大功一件。

  可明明他们的功劳,还能更大一些。

  眼睁睁的看着功劳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他着实不甘心。

  “把贼首傅皓轩斩杀当场,我们的人就不会白死。

  这些人都是忠义之士,没必要让他们遭受皮肉之苦。

  斩下傅逆的头颅,送往京师报功,其余人挖个坑埋了吧!”

  施靖林摇了摇头,随即下令道。

  不是他心慈手软,纯粹是没必要。

  反贼头子傅皓轩死了,叛军的一众高层也死了,就剩下这十余名士卒根本不值钱。

  在长江南岸,官军的抓到的俘虏,数以十万计。

  除非是有名有姓的反贼,其他人就算抓了活的,朝廷也不会在意。

  无关身份立场,“忠义之人”总是值得受人尊重。

  没有好处可捞,不如遵从本心,放任这些人自杀算了。

  “五哥,这份功劳是不是来的太顺了。

  闽浙水师只要速度快一点儿,傅皓轩所部根本无法顺利渡江。

  连安庆的守军都能策反,不至于差那点儿时间吧?

  就算恰好没有赶上,安庆守军都能及时背刺傅逆,总不能堵截的军队又恰好延误了吧?”

  冷静下来后,施靖忠疑惑的问道。

  一次意外可能是巧合,多次意外叠加在一起,那就绝不是意外。

  辽东系和勋贵系的关系,虽然不能说势如水火,但肯定不值得人家白送一场大功。

  “发现问题就对了。

  能让我们捡便宜,无非是成国公和舞阳侯怕功高震主。

  在这场平叛大战中,勋贵系的表现太过亮眼,需要有人帮忙分摊压力。

  纵观整个大虞,能够和他们抢风头的,也就我们辽东镇。

  这是阳谋,送上门的战功,我们不能不要。

  相较于勋贵系,我们辽东镇在军功方面,已经被拉开了距离。

  长此以往下去,未来朝堂上我们说话都没法硬气。”

  施靖林皱着眉头回答道。

  实际情况,比他说的更加严重。

  双方被拉开的,不光是战功,还有军事实力。

  受平叛战争的影响,两广、湖广、闽浙、江西、南直隶七省的官军,全部换成了勋贵系的人。

  无论手中掌控的资源,还是军队数量,都不是辽东镇能够比的。

  朝廷刚刚下令,让镇远侯入蜀平叛。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蜀地的军官,也要打上勋贵系的标签。

  大虞朝最精华的地区,全部在人家的掌控范围中,实力想不增长都难。

  类似的操作,他们学不了。

  且不说朝廷那边不会答应,光他们自己内部,也不允许分散力量。

  勋贵系是一众勋贵共同缔造的,但辽东镇却是以施家为核心。

  皇帝能容忍勋贵系扩张力量,那是勋贵系内部,还有大大小小若干个山头。

  这些势力,都是大虞身上的既得利益集团者,不可能一起去掀桌子。

  任何一镇募兵中,都充斥着多个勋贵家族的子弟,相互之间形成了制衡。

  互相牵制之下,单独一名勋贵将领,很难完全控制军队。

  只要皇帝不损害勋贵集团的核心利益,这个和大虞与国同休的武装团体,就不会扯旗造反。

  纵使其中个别人有野心,其他人也会把他拽回来。

  如果不是在制度上,对武将完成了权力制衡,前些年也不会出现以文御武的局面。

  原本辽东镇也该是如此的,怎奈上一任辽东督师是蠢货。

  为了谋取私利,无视了制度上的权力制衡,配合施家在军中清除异己。

  制度一旦被破坏,再稳定的权力构架,都是扯淡。

  一个在掌控范围内,一个在掌控范围外,谁更容易被猜忌不言而喻。

  稍微把他们往前面一推,永宁帝和朝中百官的目光,就会投到辽东镇身上。

  “真够卑鄙的!

  这帮王八蛋,要玩心眼,有能耐找那帮文官去。

  欺负我们这些老实人,算什么事!”

  施靖忠的吐槽,没有引起众人的共鸣。

  他们如果是老实人,施家也没法一家独大。

  要知道在五年前,辽东地界上还有多支武装,甚至连辽东总兵都不是施家人。

  到了现在,那些竞争对手,坟头上的草都长了好几茬。

  论起发展壮大的速度,他们丝毫不比勋贵系慢。

  只不过辽东的盘子不够大,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大虞朝廷能够投入辽东前线的,每年也就那么几百万两。

  现在的辽东镇,已经是有限资源内,能够发展的极限。

  想要更进一步,要么让朝廷加大投入,要么干翻鞑靼人。

  至于跳出辽东,那是不可能的。

  真要是迈出这一步,朝廷的资源,他们一分也别想拿到。

  南方经济相对富裕,勋贵系可以靠自筹经费,解决军费问题。

  北方天灾人祸不断,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很难养活辽东镇。

  何况他们手中,还没有掌控地方政权。

  皇帝和百官,只要脑子正常,就不可能让施家插手各省的地方政务。

  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辽东镇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源,就必须向朝廷展示实力。

  然后展示出来的实力之后,施家又会遭到朝廷更大的猜忌。

  ……

  一江之隔的南岸,大战同样进入了尾声。

  只是相比北岸的拼死一战,南岸的叛军士卒,大都选择了放下武器投降。

  皇帝都跑了,军心士气早就凉透了。

  南方平叛的几支大虞官军都没有杀俘的习惯,他们投降之后,无非是流放充军。

  叛军中的不少人,本身就是广西出身,流放相当于回家。

  纵使日子凄苦,那也是回家,总好过客死他乡。

  同样是投降,吴国的一众文官却是面如死灰。

  在大虞朝,普通草民造反还有一线生机,但读书人造反却会被严惩。

  参考标准就是功名。

  获得了功名,享受了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这就属于食了大虞的俸禄。

  食君俸禄,不为君分忧,反而跑去造反,妥妥的罪加一等。

  尤其是那些降官,有一个算一个,直接享受株连九族套餐。

  牵扯的人数太多,没法子全部都杀了,但近支肯定跑不掉。

  远支旁系一样会受到清算,抄家流放是必然的。

  以往的人脉关系,此时都丧失了作用。

  没有谁会傻乎乎的,在这种时候站出来,为反贼求情。

  正是后果严重,前面湖广、江西那些世家才会不惜代价,砸钱给自家买命。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叛军被镇压了下去,他们想要倒戈,也没有机会。

  最后留在叛军战车上的,直接被认定为顽固分子,必须受到最严厉的清算。

  “到现在还没派人过来,看样子我送出去的大礼,施家人应该很满意。”

  看着一排排被押送的战俘,舞阳侯笑呵呵的说道。

  一切尘埃落定,谁抢到的军功归谁。

  双方的争议没了,关系也恢复了正常化。

  再次坐到一起,大家都是勋贵系的一员,需要共同维护团体的利益。

  “不管是否满意,这份大礼他们都必须收着。

  总不能为了赌气,连到手的军功都不要了。

  辽东系最近几年的表现,同他们拥有的实力,完全不匹配。

  长此以往下去,朝中百官就要重新审视,在辽东镇身上花那么多钱是否值得。”

  成国公淡定的回应道。

  傅逆被镇压之后,病危的大虞朝,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只需剿灭蜀地、山西的叛军,内部的隐患就算解决的七七八八了。

  剩下的外患问题,已经威胁不到这个古老帝国的生命。

  多了勋贵系组建的军队后,朝廷有了更多的选择。

  他们这些勋贵系大佬,在平叛大战中表现太过亮眼,后续大概率不会让他们。

  可年轻一代勋贵子弟不同,他们刚刚崭露头角,还不足以让皇帝和百官忌惮。

  只要皇帝脑子正常,肯定会扶持这些年轻将领,让他们成为稳定帝国的基石。

  一旦朝廷有了更好用的武将,辽东系的处境,就会变得越发尴尬起来。

  “哈哈……”

  “国公爷说的不错,辽东镇那帮家伙一向眼高于顶,也该让他们吃点苦头。

  现在江南战事结束,不如我们上一道折子,把他们调往山西平叛。

  倘若他们继续保存实力,陛下那边怕是交代不过去。”

  舞阳侯大笑一阵后说道。

  对大虞朝来说,白莲教叛军带来的伤害,差点儿要了命。

  可是对舞阳侯来说,这些叛军却是他迈向青云路的阶梯。

  在白莲教之乱爆发前,他只是京中普普通通的一外戚,顶多有一个知兵的名头。

  朝中文武百官,都没把他放在眼里。

  大家给面子,也只是给皇帝、太后的面子,而不是他自己本身。

  随着白莲教之乱的结束,他的身份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了勋贵系的核心人物。

  满朝文武,不管是面对谁,他都能挺直了腰杆。

  强如辽东镇这种强藩,一样可以操纵其命运。

  “侯爷既然开了口,那就这么办吧!

  打了这么长时间,我们的部下,也到了该休整的时候。

  辽东系那帮家伙,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热闹,也该他们出力了。

  不过其他人可以休息,侯爷你却不能闲着。

  安南战争正处于关键时刻,那边传来的消息不多,怕是还要你多费心。”

  成国公缓缓说道。

  李牧选择跳出朝堂,李家和景家的利益冲突不复存在,那就是他的好女婿。

  该支持的时候,自然要进行支持。

  不过他是闽浙总督,距离战场还远着,就算派兵参战也是两广六镇更加合适。

  身兼两广总督的舞阳侯,在这上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此事简单,等部队休整几日之后,我打发三镇军队回去增援。

  主要是南直隶的部队,尚未组建起来,不然两广六镇一并打发回去也无妨。”

  舞阳侯一口答应道。

  这些都是事先谈好的,大家又是自己人,没必要中途违约。

  相比大战爆发前,现在的两广六镇,实力还是被削弱了不少。

  战场上的损兵折将,不算太严重,主要是从里面抽调了大量的官兵。

  现在南方各省的部队,基本上都是从六镇中,抽调骨干力量组建起来的。

  总兵力高达七万余人的两广六镇,现在只剩下不到四万人,其中还补充了不少新兵。

  不光两广六镇不满编,其他各省的军镇,也大都存在缺额。

  想要恢复战斗力,没有一年半载很难做到。

  “光靠一些卫所部队,就能把敌军挡住。

  多了这些援兵,想来也是够用的。

  如果战事吃紧,我们再增派部队便是。

  如果不是走不开,收复交趾布政司的伟业,我真想亲自参与进去!”

  成国公略显伤感的说道。

  交趾布政司,对成国公府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当年交趾发生叛乱爆发时,第三代成国公就是大军的主帅。

  好不容易稳定了局势,因为朝廷的命令,被迫从交趾撤军。

  自己的名字,同丢城失地联系到了一起。

  第三代成国公回国之后,直接郁郁而终,到死都在念叨着交趾。

  此事被成国公一脉,视为最大的耻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复山河,复山河最新章节,复山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