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四百三十三章、悬崖边上的帝国

小说:复山河 作者:新海月1 更新时间:2025-07-06 00:26:3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回关中的话,这一路可不好走啊!”

  威武王略显迟疑的说道。

  前面他们能进出关中,那是地方官员没有防备,给了他们可趁之机。

  现在情况不一样,攻克开封的时候,他就打响了知名度,成为了大虞朝数一数二的反王。

  听到他的名头,陕西的官僚们势必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想要靠武力打进关中,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王爷,光靠我们的力量,确实有所不足。

  可这中原大地上,活跃的义军不只我们一家。

  面对官军的围剿,我们顶不住,他们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何况前些日子,从关中传来消息,据说是有白莲教残部在兰州地界作乱。

  当年官军围剿蜀地白莲教叛军的时候,没有能够建全功,有不少白莲教义军突围出去。

  其中最大的一支义军,就进入了朵甘都司,暂避官军的锋芒。

  那地方虽说没去过,但我也听说过。

  就是一片穷乡僻壤,根本养活不了大军。

  为了生存下去,这些白莲教残部,肯定会打出来。

  有他们分散陕西官军的注意力,再联合其他几路义军,杀回关中不成问题。”

  刘念安故作淡定的分析道。

  关于白莲教义军的消息,他完全是道听途说。

  不过这不影响,他拿出来装逼。

  就算白莲教残部,现在没有祸乱兰州。

  只要他们杀回关中,这些白莲教残部为了更好的生存,也会加入战斗。

  同样是造反,义军在陕西的群众基础,可比在蜀地强的多。

  百姓都饿的吃土了,只要手头有粮,就会有兵。

  振臂一呼,群起相应,那是常态。

  尽管陕西巡抚衙门,也在尽力施粥救灾,架不住下面的人太贪婪。

  层层克扣之后,到了百姓嘴中,就剩下混杂着泥土木屑的糟糠。

  就连这种赈灾的粥,都是限量供应,许多百姓十天半个月都分不到一碗。

  明明朝廷从蜀地调粮入了关,在奸商和官员的勾结下,关中的粮价,还是飙到了天上去。

  “王爷,军师说的不错,现在正是入关的最佳时机。

  等夺取了关中大地,我们再顺势拿下蜀地,王侯霸业就成了!”

  崔老六开口附和道。

  入关是不是好选择,他也不知道,但留在原地肯定要凉。

  官军的围剿力度,比预想中要猛烈的多。

  前面和官军交战,差点儿全军覆没。

  如果不是他们反应快,及时卖掉了队友,现在人头都挂在城门楼子上示众了。

  见崔老六带头后,一众武将纷纷附和。

  虞军精锐,真不是人打的。

  哪怕坐拥数十倍的兵力优势,还是经常被敌人正面打穿,双方战斗力差距悬殊。

  纵使义军中老营,遇上官军精锐,一样只能给敌人送战绩。

  “罢了!”

  “既然诸位兄弟,都有意打回关中,那么本王就应下了。

  接下来劳烦师爷安排人,联络中原各路义军,本王要再干一票大的!”

  威武王一拍桌子说道。

  手下的人惧怕虞军精锐,他这个老大,同样也不例外。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草台班子遇上正规军,就很少有胜利的。

  历史上那么多农民起义军,在前期阶段,基本上都是被官军吊打。

  一直到王朝内部出现问题,才逐渐扭转局势。

  只不过到了那一步,舞台上的主角,已经不再是农民军。

  而是获得了世家大族,或者是地主士大夫支持的各路诸侯,在中原战场上群雄逐鹿。

  ……

  京师,文渊阁。

  “李兄,下面的人,学会了养寇自重。

  看来我们的命令,也没那么管用啦!”

  看着从中原战场汇聚上来的战报,景国良皱着眉头说道。

  自己带出来的部队,有多少战斗力,他是一清二楚。

  围剿一帮叛军,完全不在话下。

  单纯从战报上看,官军一直在高歌猛进,可具体战绩又是另一种情况。

  动不动就斩获上千首级,看似战功彪悍,实际上每一次大战都没有尽全力。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连续十几次大破叛军,居然没有斩杀一名反王。

  甚至连叛军中的高层将领,也全部都跑了。

  有时候都拉起了包围圈,还是让这些家伙找到薄弱点,恰到好处的突围出去。

  一连巧合这么多次,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都知道,前线的战事不正常。

  “预料之中的事情,自舞阳侯率领的勤王大军覆灭那一天开始,景兄就应该有这种思想准备。

  恶劣的政治影响,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消除的。

  即便是清算了文官首脑,下面的人还是不满意。”

  李原略显苦涩的说道。

  勤王大军覆灭,固然是文官的责任,可同样也是皇帝的责任。

  事发之后,永宁帝又没有及时进行补救。

  一直拖到勋贵系在政治斗争中获胜,才不情愿的出来表态,对事件进行定性。

  最直接后果就是下面的将领,同皇帝离心离德。

  按理来说,发生了这种变故,皇帝应该全力拉拢勋贵集团才对。

  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只要皇帝私下里肯低头认错,重新收买人心不难。

  别的不说,舞阳侯的葬礼就是机会。

  永宁帝只要在灵堂上哭上几嗓子,就能够挽回不少人心。

  如果更进一步,直接跑去披麻戴孝,那么前面的事情都可以揭过。

  可惜永宁帝什么都没做,只是按照惯例,打发太子前去吊孝。

  皇帝表现的这般冷漠,下面的人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大家都是学过的。

  在执行平叛任务的过程中,大家首先想的是怎么保障自身利益。

  一次性把叛军剿灭,战功就是一次性的。

  养寇自重,不断在战场上获得胜利,那就是源源不断的战功。

  涉及到利益,勋贵系大佬打招呼,同样也不好使。

  肯执行命令,那都是给他们面子。

  如果不是抹不开面子,估摸着大家都会跟辽东系将领学样,每一次出征都要先和朝廷谈条件。

  “思想准备是有,可这一天真的发生了,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如果大家这么干,大虞朝该怎么办啊!”

  景国良一脸伤感的说道。

  对大虞他给予了很深的感情,如果不是对这个国家爱的深沉,也不会在面临皇帝猜忌的背景下,接下首辅这个烂摊子。

  正是因为热爱,才无法接受大虞走向衰落。

  一个王朝想要延续下去,必须要有一帮人为之奋斗、付出、牺牲。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愿意为大虞朝奋斗、付出、牺牲的人,正在急剧减少。

  “大势如此,你我又能为之奈何!

  且先勉力维系,收拾好眼前这个烂摊子再说。”

  李原一脸疲惫的说道。

  次辅的位置,工作不算太累,但架不住心累。

  强行压制朝中各大派系,让大家为大虞的事业添砖添瓦,可不是什么轻松活。

  各种斗智斗勇,就从来没停下过。

  入阁不足一年,就仿佛苍老了十岁。

  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在急剧消耗中。

  “大厦将倾”,没有人比他们感受的最清楚。

  如果没有理想抱负,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那么还好说。

  跟着随波逐流,尽享荣华富贵即可。

  偏偏他们是有追求的人,还对大虞充满了感情,这就让自己的日子变得苦逼起来。

  “罢了,老夫亲自给他们写信,责令他们迅速完成平叛任务。”

  景国良沉声说道。

  朝廷的命令不好使,要靠个人感情推动,想想就觉得憋屈。

  偏偏在大虞朝,人情的效力大于公事。

  前线的勋贵系将领,大部分都在他们手中获得了提拔,有着提拔之恩。

  按照惯例,恩主的面子,大家必须要给。

  只不过人情,总会有耗尽的时候。

  一次两次有用,次数多了之后,再大的恩情都会消耗殆尽。

  “行,你的旧部你安排,我的旧部我去联系。

  无论如何,中原之乱都要在年内平定。”

  李原神色凝重的说道。

  在其位,谋其政。

  出将入相,固然是荣耀,可同样需要做出成绩来。

  大虞朝的烂摊子,他们没有能力全部收拾完,但自己任期内必须让天下回归太平。

  “恩,就这么办!”

  “这些反王多是从关中出来的,谨防他们打回老家去。

  在关中地区,你的面子更大,那边就交给你去协调了。”

  景国良笑着调侃道。

  做出了决定,他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放心好了,关中不会出乱子的!”

  李原没好气的说道。

  从李牧被册封为汉水侯后,一门双侯的李家,就成了关中第一大族。

  外界传言,虽然夸张了一点儿,但基本上属于事实。

  整个李氏宗族,在朝为官的足有百余人。

  宗族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往的时候,李家也是世家大族,只不过受限于文武之妨,子弟科举入仕之后发展上限普遍不高。

  最近几年,文武界限逐步被打破,原来的限制自然也随之放松。

  加上从军子弟,逐步身居要职,让李家的名头越发响亮。

  不光李家在壮大,景家在朝中力量,同样壮大了不少。

  勋贵外戚大都在北方扎根,成为了北方士绅集团的一员。

  所谓的文武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北方世家大族和江南世家大族的利益之争。

  在北方压制住南方的时候,南方各省能够为朝廷提供财源,朝廷运转基本上不会出现大问题。

  一旦局势逆转,江南世家大族在朝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南方士绅不再愿意为朝廷出钱。

  那么北方各省出命,南方士绅出钱,共同维系王朝统治的政治格局,就会被打破。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复山河,复山河最新章节,复山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