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四百七十八章 、慌乱

小说:复山河 作者:新海月1 更新时间:2025-08-19 23:49:2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巡抚衙门。

  大量士子赶赴南京路上,遭遇神秘绑匪“绑票”,地方官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不光第一时间组织人手营救,还把消息反馈了上去。

  一连串的噩耗,汇总到庄元嘉手中,他整个人都蒙了。

  大虞的山贼土匪多不假,可这些人大都和地方大族有联系,并且知道什么人能抢,什么人不能碰。

  不懂规矩的愣头青,通常活不过一年,就会被官府剿灭。

  这些士子到南京请愿,本就是士绅大族策划的,路上早就打好了招呼。

  没有好酒好肉的伺候,那是士子不屑于和他们来往。

  谁敢冒天之大不韪,绑票这群祖宗啊!

  “查!”

  “责令各地衙门,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庄元嘉第一时间下令道。

  尽管他这个巡抚,不想看到这群士子过来捣乱。

  可从各地汇总的数据来看,失踪的士子已经有数百人之多,属于捅破天的群体事件。

  治下出现这么牛逼的悍匪,他这个父母官难辞其咎。

  命令刚下达,一个急切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

  “巡抚大人,大事不好!”

  “有人在长江中,发现大量的死尸。

  从服饰上看,死者的身份,应该是有功名的读书人。

  ……”

  不等来人把话说完,庄元嘉当场瘫软下来。

  如果不是一旁的属官反应快,及时把他的身体给拖住,搞不好人都被当场送走了。

  没有办法,前后两个消息凑到一起,串联起来很容易得到真相。

  劫匪“绑票”是假,有预谋的杀人,才是事件真相。

  光天化日之下,敢这么干的人,整个大虞朝都没几个。

  恰好他的麾下,就存在这么一位狠人。

  尽管没有任何证据,但庄元嘉还是认定了自己的判断。

  好嘛,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只要杀的足够快,就永远不会出现江南士子围堵衙门抗议的闹剧。

  外地过来的士子,在半路上遭到伏击,那么应天府本地的又岂能幸免。

  正规军跑去劫杀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难度不比杀鸡高多少。

  难怪史书上,把“武夫当国”描绘成了魔鬼,这帮家伙是真敢下手啊!

  洞悉了真相,庄元嘉无奈的闭上了眼睛。

  眼不见为净,这件事情上,他必须装聋作哑。

  甭管云向文做了什么,现在他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只能期待云向文做的天衣无缝,没有留下任何证据。

  ……

  松江,严府。

  自从在南京体验了牢狱生活之后,被吓怕了的严铭宇,一下子变得低调了起来。

  就连抗税运动,他参加的都不积极了。

  别人怎么干,严家就怎么干,坚决不冒头。

  “老爷,出大事了!”

  远远就听到管家慌乱的声音,严铭宇眉头微微一皱。

  “你家老爷,好着呢!”

  “有话慢慢说,天塌不下来。”

  严铭宇没好气的说道。

  外面的局势,确实乱了一点,但远没有到捅破天的地步。

  吃过白莲教之乱的亏,他们也吸取了教训。

  抗税归抗税,但江南地区的局势不能乱。

  北方大乱,大家可以看朝廷的热闹,但自家地盘不允许乱。

  各家默契的组织民团,除了对抗朝廷的强征外,也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

  只要出现动乱的苗头,大家就会联手镇压。

  “老爷,天已经塌了!”

  “从松江府出发,赶往南京城的一百多名士子,全部被劫匪绑票,现在生死不知。

  据回来报信的小厮交代,劫匪士子家属每人准备一万两白银的赎金,在次日送到绑票点赎人。”

  听了管家的解释,严铭宇被惊的目瞪口呆。

  什么劫匪,居然如此牛逼!

  紧接着,就暗道情况不妙。

  上百名士子,那就是上百万两的赎金。

  地方衙门再怎么重视,也不可能答应这么无理要求。

  纵使有人敢答应,衙门也垫付不起这笔巨款。

  通知家属赎人,纯粹就是扯淡。

  以这年头的通讯速度,等家属收到消息,时间早就过了约定赎人的一天。

  哪里是什么绑票,分明就是打定主意要杀人,绑票只是糊弄人的借口。

  正常的山贼土匪绑票,都会给家属留下充足的筹钱时间。

  “后续衙门怎么处理的?”

  严铭宇关心的问道。

  如果地方衙门能把人揪出来,那么一切好说。

  倘若被人撕了票,那就事情大发了。

  朝廷问责下来,锦衣卫肯定会过来调查。

  他们在里面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大概率会被揪出来。

  纵使暂时不处理,他们在朝廷做官的那些子弟,也会“前途无亮”。

  大虞的政治制度成熟,在打压地方大族的问题上,早就形成了一套体系。

  明着不好动手,但暗中压制却非常简单。

  只要按住在朝为官子弟的升迁,要不了二十年,就会在世家圈子里掉队。

  持续打击两代人,再怎么强盛的家族,都会衰败下去。

  “县太爷,下令严查此案,全力救援被绑票的士子。

  不过老爷,您是知道的。

  因为特殊原因,现在各地衙门都处于停摆状态,根本没法正常运转。

  这命令能不能出县城都不知道,更别说查案救人了。”

  管家的回答,让严铭宇哑口无言。

  本来是给衙门施压的手段,万万没想到,回旋镖这么快就射了回来。

  衙门的停摆,为地方官提供了推卸责任的绝佳借口。

  尽管还是少不了担责,但起码一半的责任,能够甩锅给负责维护治安的一众差役。

  因为他们的罢工不作为,才是导致绑票案发生的关键。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涉事的一应吏员帮闲,事后都会被朝廷治罪。

  别看这些人不起眼,里面充斥着世家大族的影子。

  朝廷处理掉这些人,相当于斩断了士绅们在衙门中的触手。

  尽管要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回归原样,但短期的失控也是存在风险的。

  两广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初官军收复两广后,趁着衙门空编的时候,李牧就塞了一帮退役士兵进去占位置。

  等士绅们从外地返回时,早就造成了既定事实,大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江南抗税运动这么热闹,南方各省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苗头,唯独两广风平浪静。

  不是两广士绅道德节操更高,主要是他们丧失了对地方衙门的影响力。

  朝廷派去的地方官,也必须看李大总督的脸色,不然就是一块橡皮章。

  有了成功遏制士绅权势的案例,谁也无法保证,朝廷不会跟着学样。

  或许操作上,难度大了一点儿,但成功后的收益也非常诱人。

  没有两广的具体税务数据,但从流传出来的讯息,大致可以判断其财政收入不会比南直隶差多少。

  两个省加起来的收入赶上一个大省,看似没啥毛病,实际上代表的意义大了。

  同南直隶相比,两广就是犄角旮旯。

  哪怕情况略好的广东,在税制改革前,财政收入也不到南直隶的四分之一。

  广西的情况更糟糕,随便一个大府的财政收入,都比他们高。

  哪怕到了现在,两广的经济体量,也只有南直隶的一半左右。

  以一半的经济体量,获得了近乎相当的税款。

  对缺钱的朝廷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知道了。

  传令下去,告诉族人最外面乱,近期不要轻易外出。

  另外把下面的雇户动员起来,趁着农忙结束了。

  把宅子的院墙加固一番,门前的那条河,也得扩宽一些。”

  严铭宇神色凝重的下令道。

  世家大族能够长盛不衰,自然有一套生存法门。

  除了灵活的政治立场外,对老巢的建造,也是下了功夫的。

  论起防御力,比一般的县城,都要强上不少。

  哪怕白莲教最猖狂的时候,都有一些地方大族,扛住了叛军的进攻。

  ……

  南京六部。

  “足足六百多名士子,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劫匪击杀,各地衙门是干什么吃的?”

  刑部尚书安敬之率先发飙道。

  南京刑部的职权有限,重大问题都是京城刑部决定,他这个尚书属于半养老的岗位。

  本以为咸鱼下去,干上十年八年,等下一代成长起来,就可以致仕安享晚年。

  对朝中的纷争,他大多数时间都冷眼旁观,充当吃瓜看客。

  偏偏天不遂人愿,在他的业务范围内,发生了惊世大案。

  六百多名士子集体遇害,如果不查个明白,根本没法给天下人交代。

  “安大人,最近这段日子发生了什么,想来您应该知道。

  在某些人的阴谋操纵下,大量的差役罢工,各地衙门早就已经瘫痪,地方上处于无序状态。

  没有官府管理,隐藏起来的山贼土匪、叛军余孽,能不猖狂么!”

  万怀瑾开口说道。

  甭管真相是什么,反正先给对手泼脏水准没错。

  顺便还能借机,收拢地方官的人心。

  在征税问题上,除了他这个催缴钦差要承担责任,地方官同样是主要负责人。

  今天的谈话传了出去,要不了多久,一众地方官就会被动向他靠拢。

  尤其是几个案发地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官帽子,也会附和他的意见,把责任给推出去。

  “万大人,现在说这些没用,关键是要看证据。

  刑部办案,唯证据论!”

  安敬之理性的回应道。

  为了催缴税款,户部和江南士绅算是对上了,万怀瑾这位钦差没有退路。

  可他这位刑部尚书不一样。

  江南士绅的做法,他确实看不顺眼,但不代表他要和江南士绅死磕。

  士子被杀案影响恶劣,可他终归不是直接责任人,刑部需要做的是调查真相,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背后发生的故事,不属于他的关心范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眼前这位万尚书,还是此案的重大嫌疑人。

  一众士绅赶往南京,摆明是过来寻万怀瑾晦气的。

  在大虞官场上混的都知道,遭遇士子围堵,最容易引发恶性政治事件。

  同这些人讲道理没有意义,很多士子都是死读书的迂腐蠢货,脑袋就一根筋。

  真正的聪明人,根本不会掺和这种活动。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只要打上了刺儿头的标签,未来官场上的仕途都提前锁死了。

  皇帝不喜欢这种官员,朝堂上的一众大佬,同样不会喜欢。

  为了解决自己的麻烦,提前安排人下黑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完全符合情理。

  并且获得了军方支持的万怀瑾,也有这个动机和实力。

  “安大人说的对,此案必须要彻查清楚。

  不过江南局势持续失控,也不是一个办法。

  为了恢复地方秩序,稳定地方民心。

  我提议六部联合上书朝廷,从北疆或者是两广调兵过来稳定局势!”

  万怀瑾顺势抛出了目的。

  想要借助一场大案,把刑部尚书拉过来,基本上没有可能。

  不过局势的混乱,正好为从外地调兵入南直隶,创造了绝佳机会。

  为了让朝廷答应,从北疆调兵过来,他甚至还抛出了从两广调兵。

  对勋贵系来说,无论从南边调兵,还是从北边调兵都可以接受。

  只要肉烂在锅里,大家迟早都会成为受益者。

  后续运作一下,就有机会过来,谋上一个好位置。

  不过对朝廷各派来说,汉水侯和勋贵系还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外封的诸侯,在南边开疆扩土玩的不亦乐乎,一看就知道不是安分的主。

  倘若再让对方的手伸到了南直隶,顺势联络上了之前的旧部,权势就大的没边了。

  勋贵系同样势大,但这是一个内部分化的松散团体。

  两个当家人都没有多少野心,自身能力也非常有限,连小弟都管不着。

  纵使勋贵系做大,朝廷也能从内部分化,总好过出现一位不可控的权臣。

  “从北疆调兵南下,勉强可以考虑,两广就算了。

  汉水侯正在南方用兵,两广的军队没准此时正在远征,远水解不了近渴。”

  兵部史清尘率先回应道。

  有了更坏的选择,再去考虑稍好一点的选择,一下子就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站在文官的角度上,在场的众人都不想让武将做大。

  可江南地区的混乱局势,完全脱离了控制。

  那帮士绅在发动抗税运动前,也向他们探了口风,并且做出承诺保证不会引发乱子。

  结果行动才开始,就接二连三的出乱子。

  前面的商人罢市,南京城杀的人头滚滚,也就罢了。

  死的都是一群奸商,甭管背后的人地位多么显赫,摆在前台的商贾都是不入流的货。

  死上再多,大家也不会往心里去。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死的全部都是士子。

  里面功名最低的都是秀才,还有大量的举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复山河,复山河最新章节,复山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