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五百五十八章、安庆沦陷

小说:复山河 作者:新海月1 更新时间:2025-11-08 21:52:1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内阁瞻前顾后,江北战事先出现了问题。

  面对北虏和叛军的联手,军心士气低迷的虞军,在战场上打的相当吃力。

  朝廷抽调的各路援军,一个个都在磨洋工,未能按期抵达前线。

  寄予厚望的边军残部,退往山东和京营残部汇合后,就直接当起了吃瓜群众。

  任由朝廷再三催促,各部依旧岿然不动。

  缺乏支援的江淮防线,在苦苦坚持了两个月之后,最终还是走向了崩溃。

  永安城,汉水侯府。

  “哎!”

  看着从大虞传来的情报,李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他都做好了背刺大虞的准备,结果还没等自己发力,朝廷就快要把自己给玩死了。

  单纯从表面数据看,战场局势濒临崩溃,主要是朝廷丧失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各部在战场上争先保存实力。

  抛开迷雾看本质,诸将保存实力的背后,还是朝廷资源分配不公。

  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南京朝廷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组建的新军上。

  以至于勋贵系各部,在平定辽东镇叛乱之后,并没有获得有效补充。

  不光资源分配上吃了亏,就连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因为李牧的离开损失殆尽。

  作为了平叛的主要力量,在战后遭到这样的冷遇,自然引发了一众将领的不满。

  偏偏南京朝廷见新军训练成功,觉得自己腰杆子硬了,并未及时安抚军中诸将。

  等到后面新军战场上大败,又赶上北虏入侵,再想收拢军心已经晚了。

  “夫君,今日为何唉声叹气?”

  景雅晴疑惑的问道。

  作为安南都护兼两广总督,手握重兵数十万,治下人口数千万,疆域能赶上半个大虞帝国。

  有这样的家底在,能够让李牧揪心的事情可不多。

  “刚刚收到消息,徐州城被北虏攻破,江淮防线上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蜀地那边也不安生,白莲教死灰复燃,席卷了多个州府。

  估摸着其他地方,也要跟着乱起来。”

  李牧坦言道。

  突如其来的天下大乱,加速了大虞的崩溃,可同样也打破了他的战略布局。

  相较于腐朽的大虞朝廷,明显是新崛起的诸侯们更难缠。

  原本计划北伐击败鞑靼人之后,就逼迫他们西迁搅乱中亚和欧洲的局势,现在也需要重新谋划。

  “可是朝廷召您勤王?”

  景雅晴忍不住猜测道。

  天下大乱,对地方诸侯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

  站在安南都护府的立场上,大虞国内越乱,就越有利于他们收拢移民。

  在吞并缅甸王国之后,安南都护府治下的人口数量,直接突破了四千万大关。

  正需要大量的移民填充,稀释当地的土著数量。

  如果主体民族数量不足,纵使把当地土著拆分打散安置,融合起来也存在问题。

  除了朝廷下令征召出兵勤王外,她想不到还有什么棘手的事。

  “没有!”

  “前段时间闹的那么凶,在外界人眼中,为夫这会儿正在气头上,谁敢召我过去勤王啊!”

  李牧笑着回答道。

  对大虞朝有感情不假,但不等于为了这份感情,就能无休止的付出。

  一个烂到根子里的政权,不是个人的努力,能够逆转回来的。

  有时候适当的冷漠,才是最好的选择。

  “连年征战不休,这大虞真走到了尽头么?”

  景雅晴略显伤感的吐槽道。

  地方督抚和朝廷离心离德,军方和朝廷离心离德。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明眼人都知道大虞帝国是要凉。

  最关键的是大虞帝国衰落,并不是奸臣当道,也不是昏君作祟,纯粹是社会矛盾集体爆发引发的自然衰竭。

  看似南京内阁要为国势衰落负责,可仔细分析他们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操作,居然全部都是为了加强皇权。

  许多计划在制定初期是好的,偏偏到了具体执行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给搞砸了。

  估摸着他们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为何自己制定的计划,会一次又一次失败。

  这样的失败,比昏君祸国、奸臣当道,更令人绝望。

  原本还指望大虞能和宋一样,依托江南半壁江山苟延残喘延续社稷,这会儿大家也丧失了信心。

  “自两汉之后,三百年的王朝周期率,就成一个巨大的魔咒,扼杀了所有大统一王朝。

  相对来说,大虞帝国还算好的。算算日子的话,应该能够坐满三百年江山!”

  李牧平静的说道。

  三百年王朝谢幕,这是他这位汉水侯,能留给大虞的最后体面。

  安南都护府上下,此刻已经进入战时状态。数十万大军整装待发,就等着他一声令下。

  鞑靼人南侵一路高歌猛进,看似牛逼哄哄,实际上江南大地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等着他们往里面跳。

  江南富甲天下不假,但不等于这些财富,他们就能够动用。

  纵使夺取了南京,占领了南直隶,整合地方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有带路党都没用,李牧不会给他们留下掌控地方的时间。南京城破之日,就是大军北上之时。

  以他的名望,只要扛起了驱逐鞑虏的大旗,不愁没人跟团。

  带着大军晃悠一圈,就能顺势把沿途一众州府纳入手中。

  “夫君,可是决定要逐鹿天下?”

  景雅晴沉声问道。

  随着大虞帝国的日益衰落,北上夺取天下的呼声,在安南都护府内也越发的高涨。

  哪怕在后宅之中,景雅晴也没少听到劝进的声音。暗地里鼓动她吹枕边风的,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她和李牧是相当默契,都是避而不谈。

  这种回避的做法,对有心人来说,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世上从不缺乏聪明人,确定大虞要凉之后,为了家族存续许多人都暗自向都护府靠拢。

  在悄然无息中,在大虞帝国内部已经聚拢了一个“创业”团队,就等着他挥师北上。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李牧神色复杂的回答道。

  一路走到现在,他代表的不光是自己,而是身后的庞大创业团队。

  选择在此时发动,不光是因为时机合适,同样也是下面的人实在是等不及了。

  当老大的可以压制小弟们的想法,但不能一直强行压着。

  安南都护府喊出的“再造华夏”,不光是一个政治口号,而是真正变成了现实。

  在开疆扩土的过程,文武百官立下显赫功劳的不在少数。

  按照传统,许多人早该封侯拜相。

  大家迟迟没能上位,最主要原因就是李牧这个当老大的,才是一个侯爵。

  现在的局面是李牧不进步,下面的小弟都没法进步。

  有功不赏,自古都是大忌。

  前面大家能够忍着,那是正处于开拓的关键时期,暂时无法分心国内。

  随着缅甸战事的落幕,整个东南亚地区除了几处欧洲人的零散殖民地,剩下的全是安南都护府疆域。

  外敌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唯一接壤的邻居莫卧儿帝国,又因为体量太大,不是一口能够吞下的。

  想要发动全面战争,要等到铁路建设完成后,在此之前都是小打小闹。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布拉马普特拉河将会成为双方的分界线。

  安南都护府最闲的时候,大虞帝国恰好出现了崩盘的讯号,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天命”。

  谁拦着北上夺取天下,谁就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夫君,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事。

  既然必须迈出这一步,那就要尽可能的增加胜算。

  除了军事上的准备外,以往的人脉关系网,也得发动起来。

  有人里应外合,夺取天下的难度,无疑会大大降低。

  至于其他问题,等平定了天下再考虑也不迟。”

  景雅晴委婉劝说道。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李牧没得选择,她同样没得选择。

  为了增加胜算,她不惜把亲朋好友全拉进来。

  当然眼下这种局势,也不算是为难人。

  只要他们打出了旗帜,估摸着大部分人都想上安南都护府这艘大船。

  “嗯!”

  “为夫现在不便出面,劳烦夫人通过后宅先从旁侧击,弄清各家的立场。

  不过这种事,终归是抄家灭门的买卖,主要以自愿为原则。

  如果有人不想参与,那么也无需勉强。”

  沉思了片刻之后,李牧随即做出了决定。

  为了降低影响,世家豪门之间的人脉关系,大都是通过后宅维护的。

  李牧虽然也在操持,但主要集中在安南都护府内部。

  外部的亲朋故旧,景李两家在军政两界的人脉,都是景雅晴在负责维护。

  逢年过节的交际,看似是日常人情往来,实际上也是圈子内的感情交流。

  靠血脉亲情和朋友交情维系的人脉,在逆风局的时候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但进入顺风局的时候就宛如天助。

  倘若有人想为大虞尽忠,他也不会强人所难。只是踏错这一步,往后权力洗牌就出了局。

  事实上,这样的操作已经相当保守。如果扩大活动范围,还能拉上更多的带路党。

  不过这么一来的话,前朝旧臣的数量占比就会太大。既得利益集团没有清洗干净,不利于后续的政策推进。

  这种外界眼中的幸福烦恼,说出来都会被骂“矫情”。

  放眼全天下,有志于逐鹿天下的,都在嫌跟团队友太少,从未有过嫌弃队友多的。

  前朝旧臣占比重,完全可以一统天下之后,再找机会慢慢清洗。

  ……

  在李牧忙着进行起兵前最后准备时,安庆府的攻防战,也逐步进入了尾声。

  在义军前赴后继的人海战术攻势下,城池已经变得摇摇欲坠。

  “王将军,安庆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守住安庆府!”

  看着一脸疲惫的守将,杜宇瀚一脸严肃的说道。

  从源源不断抬下来的尸体,可以看出来这场守城战打的非常辛苦。然而打的再辛苦,也必须坚持下去。

  安庆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地处皖、鄂、赣三地交界处,是连通吴越、荆楚和中原的关键节点。

  从地图上看就知道,安庆恰好卡在武昌和南京之间的咽喉位置,是古都南京的上游门户,控制着长江水道的要冲。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安庆有了“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说法。

  对叛军来说,拿下了安庆府,渡江战役就成功了一半。

  如此重要的位置,朝廷自然要交给嫡系部队驻守,才能够令人放心。

  可惜内阁的放心,却把安庆置于了危险境地。

  朝廷新编练出来的几镇部队,确实非常听话。可惜部队战斗力,着实有些拿不出手。

  没有办法,练兵将领是从边军中抽调的不假,可内阁选出来的都是一群听从命令的乖孩子。

  所有的军事训练,全部都是按照兵书要求,一板一眼的进行。

  名义上是武将在练兵,实际上从头到尾,都在灌输文官们的意志。

  训练上老套机械,到了战场上也没好多少。选派的文官督师,又是半桶水的家伙。

  在文官的统筹指挥下,本该是轻松模式的守城战,应是被打成了地狱模式。

  “杜大人,战争进行到现在,各部均伤亡惨重,援兵什么时候能到啊?”

  王子骞关心的问道。

  看的军中资历,最近十几二十年的大战,他几乎都参与了进去,并且还取得了不小的战功。

  在勋贵系掌权的时代,没有能够成长起来,主要在于参加这些大战,他都是命令的执行者,没有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这种缺乏主见的武将,让他充当执行者,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尚可。

  让他担任主将,那就是对大军的不负责。

  “放心好了,朝廷的援兵已经出发,要不了几日就会抵达安庆府。

  你们只要撑过最艰难的几天,就会迎来全线大反攻!”

  杜宇瀚一本正经的忽悠道。

  安庆府缺少援兵,江淮一线同样缺少援兵。

  徐州府的沦陷,让江淮防线出现了巨大的豁口,急需大量的部队补充战线。

  各地都缺兵,各地督抚又阳奉阴违,朝廷这会儿能够动员的机动兵力也非常有限。

  说是援兵,实际上派过来的部队,很有可能就是一群刚放下锄头的民夫。

  连最基础的军事训练,都没有来得及完成,能够发挥出多少战斗力可想而知。

  不过这样的机密讯息,他这个督师知道就行了,没必要让武将们跟着操心。

  “末将得令!”

  王子骞硬着头皮回答道。

  没有获得想要的讯息,让他很是不满。可长期养成的服从习惯,还是让他选择了执行命令。

  ……

  深夜,带着人巡视营地,士兵们连绵不绝的哀嚎声,听的他很不是滋味。

  怎奈战争是残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伤兵们的哀嚎,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城中郎中全部动员起来,能够用的药都安排用上了,结果依旧收效甚微。

  伤兵的哀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守军的士气。明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王子骞依旧不敢轻举妄动。

  士兵们听到伤兵哀嚎动摇了军心,如果突然听不到伤兵的哀嚎声,那么后果还会更加严重。

  “轰隆隆……”

  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划破了绚丽的夜空,也浇灭了王子骞的守城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复山河,复山河最新章节,复山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