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卡洛在这次巴尔干危机上看到了一些新鲜感。如果这次巴尔干危机引发了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战争,甚至是引发了世界大战的话,卡洛还真的搞不清楚欧洲局势会如何发展。

  因为此时的俄国并没有和法国达成协约,奥匈帝国却有着德国这个最大的盟友。

  就算俄国在外交压力下急速向法国靠拢,孤立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也不可能加入法俄协约当中。

  这也代表着,如果战争爆发,欧洲局势将进入新的阶段。虽然按照历史的走向对卡洛来说更有优势,但如果欧洲局势有着新的发展,对于西班牙来说或许也会有更多的可能。

  说回这次的巴尔干危机。

  在奥匈帝国向自己下达最后通牒的第一时间,塞尔维亚就先联系了俄国驻塞尔维亚大使,得到俄国肯定的支持态度之后,这才拒绝了奥匈帝国的要求。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塞尔维亚政府并不傻。别看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口号喊的有多么响亮,塞尔维亚在单独面对到奥匈帝国这个强大的列强的时候,如果没有外来支援的话,注定是抵抗不了多久的。

  再弱的列强也是列强,再强的普通国家也终究不是列强。奥匈帝国在工业,人口,经济以及综合国力方面全面碾压塞尔维亚,如果俄国不愿支持自己,塞尔维亚也绝对不会坚决抵抗奥匈帝国。

  那么问题来了,俄国为什么愿意冒着战争的风险来支持塞尔维亚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两年前保加利亚的新任大公来自于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

  这个家族的名望自然不用多说,其影响力丝毫不弱于德国皇室霍亨索伦,是德意志地区乃至整个欧洲最有名的家族之一。

  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除了掌握着自身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之外,还掌控着比利时,葡萄牙和保加利亚的王位。

  因为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同样来自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原因,等到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之后,她的儿子一旦成为英国的国王,英国也即将进入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时代。

  对于俄国来说,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有多么辉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家族来自于哪儿,对哪个国家亲近。

  很明显,这个来自德意志地区的家族肯定是亲近德国的,这也代表着俄国将损失南斯拉夫国家中非常重要的保加利亚。

  要知道,罗马尼亚和希腊并不算南斯拉夫国家。真正比较主要的南斯拉夫国家就只有两个,那就是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

  保加利亚的王位已经被德国人抢走,要是俄国人再无法保住塞尔维亚这最后一个成规模的南斯拉夫国家,俄国所宣扬的大斯拉夫主义也将荡然无存。

  这也是俄国支持塞尔维亚的原因,他们不能抛弃塞尔维亚,这也将是俄国在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唯一希望。

  有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丝毫不怂,但有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支持的奥匈帝国同样也丝毫不怂。

  随着奥匈帝国设立的最后通牒的时间即将到来,各国都在猜测奥匈帝国是否会为此发动一场战争,以及俄国是否会在各国的压力下仍然不退后一步。

  1889年2月14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签署了动员令,局部动员匈牙利,克罗地亚地区的军队,并且将奥地利地区驻扎的军队部分调动到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地区。

  另一边的塞尔维亚也不甘示弱,塞尔维亚下达了全国动员令,双方在边境线上也频频爆发冲突,似乎战争即将到来。

  俄国这边,亚历山大三世正在命令外交部门征求法国的意见。

  亚历山大三世明白,一旦这场战争打响,想要什么时候结束这场战争就不是俄国能够说了算的了。

  事关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局势,英国人未必会保持中立。如果英国非要选择其中一方的话,那么英国人大概率会支持奥匈帝国。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奥匈帝国并没有任何海外领地。奥匈帝国几乎和英国没有任何冲突,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和中亚地区与英国的冲突大了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必须要获得另一个列强国家的支持,才能放心的参加到这场战争当中。

  因为欧洲的列强除了英法之外几乎全部表态的原因,亚历山大三世也只能将希望放到法国人的身上。

  其实从俄土战争失败之后,俄国和法国之间的联系就变得紧密了许多。

  不管是德国还是俄国都明白,三皇同盟已经没有了延续下去的可能。德国忌惮俄国不断的扩张,俄国同样也对德国不支持自己充满了怨恨。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三皇同盟的条约期限结束之后,德国和俄国并未选择续签条约,而是重新签订了一份类似于互不侵犯条约的保险条约。

  这份条约的主要目的就是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确保德俄双方的边境线获得短暂的和平。

  至于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争论,这份保险条约并未过多提及。这其实也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未来关于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德国将会坚定不移地站在奥匈帝国这边。

  俄国当然也明白这份保险条约代表着什么,在保险条约签订的同时,就和法国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有关条约。

  只不过当时的俄国并不想破坏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法国人想看到的法俄同盟并没有达成,但法国和俄国之间的关系也确实是靠近了。

  眼下法国成了唯一一个有可能支援俄国的国家,亚历山大三世也顾不得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了。

  甚至如果这场战争爆发的话,德国和俄国很有可能演变成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有可能支持俄国的法国明显更加重要。

  随着俄国大使联系上法国政府,欧洲局势的压力也来到了法国政府的肩上。

  此时的法国总理是夏尔·托马·弗洛凯,这是一位激进共和派分子。

  虽然在理念上相当激烈,但他对于这种国际大事的处理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果断的姿态。

  当俄国大使联系上法国政府之后,夏尔·托马·弗洛凯也陷入了相当艰难的选择。

  虽然同意俄国人的要求很有可能促成法俄同盟,这将彻底打破自普法战争以来法国被孤立的外交局面。

  但问题是,这么做很有可能引发一场规模极其庞大的战争。法俄同盟的军事力量固然强大,但这个同盟要面对的是德国,奥匈帝国甚至是西班牙这三个敌人。

  意大利与德国,奥匈帝国之间的亲密关系众所周知,这也代表着意大利也很有可能加入其中。

  更要命的是,法国和俄国与英国的关系都不怎么样,英国也很有可能为了制衡法国和俄国,加入到德奥同盟当中。

  要是真的因为法国支持俄国从而引发欧洲更大规模的变动,这对于法国来说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在法国政府还在犹豫的时间段,奥匈帝国这边已经在进行着战争的准备了。

  在同一时间,奥匈帝国分别联系了德国和意大利,要求双方在战争期间对奥匈帝国进行军事支持。

  根据三国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一旦俄国向奥匈帝国宣战,德国和意大利应当立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并且派出军队支援奥匈帝国。

  面对着自己盟友的要求,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立刻下令政府同意奥匈帝国方面的要求。

  只不过意大利方面也不是没有野心的。意大利也想要在巴尔干半岛地区进行扩张,他们不打算和奥匈帝国争夺波黑地区,而是将目光放到了波黑南部的黑山以及阿尔巴尼亚。

  这两个地区与意大利隔海相望,最近处更是只有70多公里的间隔。对于意大利来说,如果能够获得这两个地区,将会对本土有着极其重要的补充。

  在签订同盟条约的时候,奥匈帝国就和意大利商讨过有关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划分。黑山和阿尔巴尼亚的土地虽然不错,但对于奥匈帝国来说间隔的太远,根本无力去吞并。

  如果能用这两块自己无法获得的土地来吸引意大利支持自己的战争,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因此在意大利方面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很快就同意了意大利方面的要求。

  相较于意大利的干脆,德国方面的态度就没有那么果断了。

  此时的德国皇帝是威廉二世,德国首相是俾斯麦。这两位的行政理念有着较大的冲突和矛盾,两人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更是天差地别。

  对于俾斯麦来说,这场战争不仅会加剧德国和俄国之间的矛盾,更有可能逼迫俄国快速倒向法国。

  对于德国来说,这不仅会破坏俾斯麦之前建立的孤立法国的外交环境,同样也会让法俄同盟成为德国的心腹大患。

  理论上来说,法俄同盟的综合实力是要超过德奥意同盟的。德国的军事实力是可以打败法国和俄国其中的一个,但德奥的军事实力无法打败法俄加起来的军队。

  至于意大利,就意大利目前的军事实力来看,虽然它是一个列强,但在这种规模的战争中终究只是配角。

  俾斯麦并不看好意大利的军事能力,更不觉得意大利能在这样规模的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欧洲大陆真的形成法俄同盟对抗德奥同盟的局面,对于德国这个处于法俄同盟正中间的国家来说,这将会是地狱般的结局。

  一旦爆发战争,法国和俄国肯定会优先进攻德国。一旦德国的工业和农业被摧毁,德奥同盟也就没有了抵抗的力量。

  别看奥匈帝国的国土面积丝毫不弱于德国,要是德国率先被法俄同盟击溃,奥匈帝国面对法俄两个超级列强是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的。

  毕竟奥匈帝国之前也是德国的敌人,对于这个已经被打败的敌人,俾斯麦还是非常了解的。

  但凡奥匈帝国只有奥地利和波西米亚这两个地区,俾斯麦愿意将其看作一个中等规模的列强。

  但要是再加上匈牙利,加利西亚以及克罗地亚,波黑等地区,这样完全体的奥匈帝国综合实力反而弱了很多。

  国内最大的邦国匈牙利对于奥地利帝国本来就不太感冒,再加上国内其他民族众多,核心的德意志民族并不占优势的原因,极大程度地削弱了这个强大列强的实力。

  相较于俾斯麦并不看好这场战争,刚刚成为皇帝的威廉二世对于这场战争十分看好。

  威廉二世认为,目前这场战争还是德奥意面对俄国一个敌人。况且西班牙也表达了对奥匈帝国的支持,如果四个列强能够联合起来率先消灭俄国,比斯麦所说的地狱结局自然不可能存在。

  就算法俄同盟最终成立,对德国来说也并不一定代表着地狱般的结局。

  没错,德国确实被法国和俄国东西两面夹击。但问题是,如果能够拉拢西班牙加入同盟的话,法国也将同样处于被两面夹击的姿态。

  德国虽然被两面夹击,但北面和南面的安全还是可以保证的。只要优先消灭法国和俄国其中的一个,这场战争仍然可以很快结束。

  如果能够再次打败法国,或者打败俄国的话,对德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打败法国能够获得大量的赔款,甚至还能抢夺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打败俄国能够抢夺俄国占领的波兰地区,波兰平原同样也是价值极高的土地。

  因为新任皇帝和原来掌权者的理念冲突,导致德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态度。

  维也纳的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目光深邃,在确定德国方面没有消息之后,他长时间将目光放在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图上,最终还是向政府下达了自己的命令:“开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崛起:西班牙,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帝国崛起:西班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