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阻止法国同盟的想法并不是说说而已。为了防止法俄同盟这个远超德奥同盟的超级势力的诞生,1889年2月17日,英国首相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在接受路透社记者新闻采访时表达了对巴尔干战争的看法。

  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首相,先是呼吁参与战争的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和俄国应当冷静下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巴尔干半岛的冲突。

  随后,首相先生又表示,英国将不会介入到这场战争当中,将会以中立者的角色尽可能阻止这场战争的继续扩大。

  为了让巴尔干半岛和参战国家的民众免于战争的困扰,英国宣布将会尽全力阻止其他国家参与这场战争,并且呼吁欧洲其他国家杜绝将这场战争扩大化,并且尽可能调停这场战争。

  虽然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首相在采访中只是简单地呼吁欧洲各国不要让战争扩大化,但没有国家会轻视这位首相的言论。

  这可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权力最大的人,要是真的不听英国人的劝告让战争扩大化,谁敢保证英国人会继续如同他们所说的那般,保持着中立的角色呢?

  英国人的威胁是很有效果的,至少在明面上,法俄同盟的接触进度确实暂缓了许多。

  先不管法国人怕不怕英国,俄国人在此时此刻是真的怕英国。

  毕竟俄国和英国的竞争关系众所周知,要是再因为拉拢法国人从而得罪英国,让英国直接干涉这场战争,加入到德奥那方的话,那俄国人真的就没有什么活路了。

  而且对于俄国人来说,限制战争规模也并非是一件坏事。

  如果参战国家只有德奥vs俄塞的话,虽然俄国处于一定的劣势,但也并非无可救药。

  俄国人固然能够拉拢来法国,但奥匈帝国这边好像也能拉来许多盟友。与奥匈帝国有着不为人知的条约的意大利,以及在战争还未爆发之前就对奥匈帝国表达支持的西班牙,这两个可同样都是列强的级别。

  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综合实力虽然比不上法俄这样的超级列强,但要是多打一的局面那结果可就不一定了。

  再加上英国人似有似无的威胁,成功让俄国人决定将战争规模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不打算掀起一次覆盖整个欧洲的超级大战。

  和俄国有着同样决定的,还有德国以及奥匈帝国。

  说实在的,俄国和法国慢慢靠近的消息可是吓坏了奥匈帝国。哪怕是曾经击败法国的德意志帝国,在听到法俄有可能联合的消息的时候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虽然欧洲人常说五大列强,但实际上更被人认可的是四大列强的说法。四大列强分别是英法德俄,这四个国家在工业,人口,经济和军事实力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列强。

  要是让四大列强之中的两个结成同盟,除非剩下两个也结成同盟,否则单靠一个超级列强的力量是很难抵抗他们的。

  德奥同盟明显不是法俄同盟的对手。除非德国人还能拉拢来意大利和西班牙,靠着四打二的局面或许才能打赢。

  正因为参战双方都不想让战争变得不可控制,再加上英国人明里暗里的威胁,最终导致这场战争还真的就局限在四个国家的范围之内。

  虽然只有四个国家参与这场战争,但其中三个国家都是列强。战争的规模虽然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理论上来说这也完全算得上是一场大型战争。

  在战争爆发以来,奥匈帝国也是联系过西班牙的。不只是奥匈帝国政府在联系西班牙政府,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在联系着卡洛,询问西班牙能否加入战争帮助奥匈帝国。

  本来卡洛是采用拖字诀的,打算等到英国人表态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决断。既然英国政府已经有了态度,卡洛自然也不会再拖着了。

  英国政府表态的第2天,1889年2月18日,卡洛召见了奥匈帝国驻马德里大使,向其表达了西班牙方面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首先,西班牙王室和政府是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作战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西班牙并不能加入到这场战争当中,其中自然也包括英国首相在前一天表达的态度。

  不过因为西班牙和奥匈帝国的盟友关系,西班牙仍然愿意为奥匈帝国提供任何物资资源,并且是以战争之前的市场价提供。

  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虽然战争到目前为止也就爆发了几天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战略物资的价格是越来越高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粮食,医疗物资和武器装备,弹药等等,这些物资未来的价格绝对会不断攀升。西班牙能够以战前的市场价向奥匈帝国出售这些物资,这其实已经尽了盟友的本分了。

  毕竟在战争阶段,各种物资价格的增长是相当迅速的。这可不是平时几成几成的增长,战争阶段的物资价格增长很有可能是翻倍甚至数倍的增长,这其中的价格差距也是相当巨大的。

  当然,卡洛愿意以战前成本价的价格向奥匈帝国出售物资,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盟友关系。

  主要还是欧洲参战的列强并不多,英法这两个主要列强并没有参战,他们肯定也不会放过在战争中大赚一笔的好机会。

  这么一来,战争中物价虽然会上涨,但上涨的幅度也应该有限。西班牙保持战争前的市场价出售物资,虽然赚的会少一点,但却能获得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好感,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

  除了卡洛承诺向奥匈帝国以战前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物资之外,卡洛还让西班牙政府与奥匈帝国达成了一份军事协议。

  这份军事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西班牙国防部将会向巴尔干半岛的主战场派遣军事观察团,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这场战争,并且对各国的战争行动取长补短。

  军事观察团也不是陌生的词汇了,奥匈帝国方面对此也没有拒绝。

  卡洛派遣军事观察团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让西班牙军队好好的观察欧洲这场列强之间的战争,学习各国在军事方面比较优秀的思想和战略部署。

  虽然西班牙在与非洲土著的作战过程当中发挥了相当优秀的战斗力,但敌人毕竟是上不了台面的非洲土著,和欧洲列强是完全不一样的。

  西班牙军队并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这种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该派遣观察团的还是要派遣的。

  除了派遣军事观察团之外,西班牙还免费向奥匈帝国赠送了一批步枪和火炮以及配套的子弹炮弹。

  赠送这批武器装备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奥匈帝国测试这批装备的实用性。还是那句话,非洲战场的环境和欧洲战场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土著的作战可以马虎大意,但对欧洲各国的作战必须小心谨慎。

  奥匈帝国方面自然也明白西班牙免费赠送这批武器装备的想法。但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这样一批免费的武器装备,不要白不要。

  在与奥匈帝国达成相关的合作协议之后,西班牙政府也向外界透露了自己的态度。和英国首相的态度差不多,西班牙政府也倡导战争双方冷静下来,

  不要徒增伤亡。

  没有参战的国家应当保持中立的角色,避免涉及到这场战争从而让战争的局面变得更加庞大。

  英国和西班牙的接连声明,实际上也是在给这场战争定一个基调。

  后续没有表态的法国和意大利也很难再加入这场战争了,毕竟他们也没有太多加入这场战争的借口。

  法国和俄国目前还没有任何同盟关系,法国如果想加入这场战争的话,就只能临时和俄国达成同盟。

  但这么做目的性有些太过明显,不仅会让法国在这场战争中丧失民意支持,同样也会让法国的外交处境变得更加尴尬。

  一个法俄同盟会让欧洲所有列强忌惮,到时候搞不好被孤立的就成了法俄同盟了。

  而对于意大利来说,只要他们不想公开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他们也就没有任何加入这场战争的借口。

  而且英国和西班牙都先后下场表明态度了,意大利就算再想参战也没有办法了。

  马德里皇宫内,在确定这场战争只有德奥俄三个列强参与之后,卡洛对于这场战争也降低了关注。

  对于卡洛来说,这场战争的输赢已经无所谓了。卡洛真正在乎的是这场战争能够打多久,以及西班牙在这场战争中到底能够收获些什么。

  从目前的欧洲局势来看,一旦德国和俄国陷入战争,西班牙将拥有更多赶超四大列强的机会。

  剩下的欧洲国家中在发展速度和经济繁荣方面唯一能超过西班牙的或许就只有英国了,法国人的发展速度在普法战争之后已经迟滞了太多。

  目前在西班牙政府内部已经有了赶超四大列强的口号,甚至最夸张的还有赶超英吉利的口号。

  只不过最被政府官员认可的还是“五年赶超法兰西,十年看齐德意志的口号。”

  至于赶超英国人,对于目前的西班牙来说,那确实只是一种幻想。

  先不说看齐德意志能不能实现,赶超法兰西对于目前的西班牙来说确实不只是一句口号。

  先看衡量工业规模比较重要的钢铁产量。

  整个1888年,西班牙的年钢产量能够达到50万吨左右,这一水平已经处于欧洲一流了。

  整个世界在钢产量方面能够超越西班牙的也就只有英美德法这四个国家,其中和西班牙有较大差距的也就只有英美德。

  法国的钢产量虽然超过西班牙,但也只有60多万吨,比西班牙多了10万吨出头。

  按照近几年法国工业的增速来看,在五年后西班牙工业就算不能赶超法国,也基本能和法国保持同一水平,也就是差距在五万吨以内了。

  当然,在生铁产量方面,法国还是略微领先西班牙的。只不过法国的领先靠的是更多的人口和殖民地,而且这种领先也在不断的被西班牙抹平差距。

  在化工业和其他工业方面,法国同样保持着略微的领先。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法国人已经明显落后于西班牙。

  西班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没有太多的工业基础,但这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第一次工业革命毕竟偏向基础,只要能够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就能够弥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缺陷不足。

  就目前来看,西班牙已经不能说是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引领国家之一。

  特别是在电力方面,不夜城是西班牙开创的,大型发电设备也是从西班牙传到欧洲各国的。

  虽然目前在发电和电力应用方面欧洲各国都算是多点开花,但作为曾经的奠基国家,西班牙在电力方面的成就也算是欧洲顶尖。

  哪怕西班牙的人口不如其他欧洲国家,但在发电量和人均用电量方面,西班牙目前仍然处于欧洲前列。

  目前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分别有超过六成的工厂和超过五成的工厂使用了电力设备。

  这两座西班牙工业最发达的城市,其实也能代表目前电力在西班牙工业行业的运用情况。

  相较于工业用电情况,民用用电情况要差一些。

  哪怕是西班牙最发达的两座城市,目前能够接入电力的家庭数量也只有两座城市总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还是发电设备不断更新,随着发电量的不断增长从而导致电力成本降低之后才取得的成就。

  与西班牙相比,其他国家的用电情况甚至还要更差。哪怕是欧洲列强的首都,也很少有国家能够做到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力普及程度。

  目前欧洲各国首都电力普及程度最低的有两座城市,第一座就是俄国的首都圣彼得堡,第二座城市就是法国的首都巴黎。

  圣彼得堡的电力普及程度低是很正常的,毕竟俄国政府也没有太多的钱去建设电力,目前的电力也不支持俄国如此广袤的国土。

  巴黎的电力普及程度较低也是有原因的。相较于柏林,维也纳和罗马,巴黎的人口更多,这也导致电力普及程度更加困难。

  哪怕有许多的巴黎富商和资本家纷纷享受了电力,还是有大量的平民和中产阶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接触到电力这种新型能源。

  再加上法国政府对于工业革命投入越来越少,法国的工厂也不愿意接入电力来增加自己的成本。

  这导致法国明明作为欧洲四大列强之一,在电力的使用和普及方面反而是落后许多欧洲列强的。

  喷了点药还是能坚持下来的,今天就不请假了,感谢大家支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崛起:西班牙,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帝国崛起:西班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