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洲各国还在因西班牙展示出的飞艇而震惊的时候,远离欧洲大陆中心的俄国此时可不平静。

  在西班牙国内举行大阅兵的时候,俄国国内可以说是乱成了一锅粥。一连串范围极广,主要以反政府为目的的社会动乱事件接连发生,包括但不限于罢工,恐怖袭击,农民起义,军队暴动和反沙皇专制宣传等等。

  这些社会事件并未有统一的组织者,他们甚至都没有统一的目标,更像是对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不满的积压导致的单纯发泄。

  俄国虽然拥有欧洲各国最多的人口,但俄国的人口却并非单一的民族。被主体民族压制的少数民族也想寻求独立的地位,他们趁着这次波及俄国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动乱,也发动了游行和起义,寻求更高的自治地位。

  要说这场波及整个俄国的大规模动乱发生的主要原因,那就不得不提到西班牙阅兵一周之前的1月22日,发生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的一次血腥暴力事件了。

  因为日俄战争的惨败,军队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是相当剧烈的。民众们希望沙皇尼古拉二世继续亚历山大三世的改革,只有彻彻底底的改革才能挽救俄国。

  而沙皇政府对民众的请愿是怎么做的呢?

  圣彼得堡的沙皇军警阻拦了这些想要前往沙皇居所冬宫的民众,并且和请愿的民众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

  如果只是冲突也就罢了,这些受沙皇命令的警察部队,居然在冲突发生后对这些请愿的民众举起了武器。

  面对着手无寸铁的民众,这些沙皇警察变得十分勇猛。他们轻而易举地就屠杀了上千名请愿的民众,还有数千人因此受伤,镇压现场可谓是惨不忍睹,远在几公里之外都能听到接连不断的枪响和民众的哀嚎。

  虽然事后沙皇政府对此表示,沙皇尼古拉二世并未向这些警察下达开枪的命令,沙皇也绝对不会武力镇压自己的子民。

  可俄国民众只相信目前的结果,受沙皇命令的警察部队没有丝毫犹豫地就选择向请愿的民众开枪,他们直接在大街上屠杀了上千人!这是无法被磨灭的事实。

  本就对沙皇政府不满的人们立刻行动了起来,在血腥事件发生的当天,就有数量不少的工人占领了圣彼得堡的军工厂和武器库,筑起了简易的街道堡垒和沙皇的警察部队发生了战斗。

  当这件事传遍俄国各地之后,各城市反对政府的人们也相继响应,这也是这场动乱波及整个俄国的原因。

  虽然这些动乱对俄国不会造成致命影响,但在遍及全国的动乱的影响之下,俄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势必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

  俄国作为法国最重要的盟友,当俄国国内爆发动乱之后,法国政府立刻进行了高度关注。

  他们先是确定这场动乱不会对俄国造成致命影响,随后这才向俄国运输了一批物资,帮助俄国更快地解决国内的不稳定因素。

  虽然暂时没有什么危险,但法国对于自己的盟友俄国,此时已经失去了信任。

  在法国看来,俄国的价值已经大幅度降低。一个能被远东国家打败的俄国,一个国内不断发生动乱,民众对政府已经失去信任的俄国,是无法成为法国的可靠盟友的。

  俄国的作用当然还有,至少上百万俄国军队能够成为抵抗德国的有效炮灰。但要想赢得战争的话,光靠俄国这个盟友显然是不可行的。

  思来想去,法国政府还是将目光放到了西班牙的身上。

  目前没有加入两大军事集团的列强国家也就只有英西美三个,美国远离欧洲不考虑,法国能够拉拢的列强国家就只有英国和西班牙两个。

  英国和法国长达数百年的恩怨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结束的,再加上英国和俄国之间也有着不小的矛盾,想要拉拢英国是难上加难的。

  虽然西班牙并未明确表态站队德国或者法国,但在法国政府看来,让英国成为自己的盟友的难度比让西班牙成为自己的盟友的难度更大,而且西班牙的战略价值也并不低于英国。

  在法国人看来,眼下就有一个拉拢西班牙的好机会,那就是西班牙和英国正在进行的和平谈判。

  西班牙在和平谈判中邀请法国人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至少在西班牙看来,德国可能会更加偏向英国。

  明白了这一点,法国政府也就有了拉拢西班牙的切入点。

  1905年2月17日,法国驻西班牙大使求见卡洛,希望西班牙和法国能够签署西非殖民地协定,约定好西班牙和法国两国的非洲殖民地范围,防止两国殖民地之间发生任何殖民冲突事件。

  为了表达诚意,法国政府表示法国的阿尔及利亚殖民地不会向西扩张一步,并且愿意承认摩洛哥到阿尔及利亚之间的未被西班牙纳入直接统治的地区属于西班牙。

  当法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卡洛也就立刻明白了法国政府的企图。虽然这么做法国政府并不会亏损太多,但主动的退让已经是一种清晰的态度了。

  法国政府在向西班牙表达明确的态度,他们无意得罪西班牙,甚至想和西班牙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

  当然,法国人最终的目的肯定是想和西班牙结盟,卡洛自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

  法国人的拉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当中,西班牙到底应该站到哪一方。

  站到法国这边就要直面德国军队,站到德国那边就要直面法国军队。不管西班牙选择站在哪一边,都需要在战争中承担巨大的压力,面临巨大的伤亡。

  卡洛并不在意战争导致的伤亡,但也不希望看到西班牙在付出大量伤亡的前提下,还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

  因此,关于战争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就成了卡洛选择站队的重要考量因素。

  如果说站队德国或者法国选择起来相当困难的话,那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思考打败德国或者法国到底能够获得什么。

  德国和他的两个盟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都是没有太多殖民地的,打败德奥意三国同盟能够获得的东西并不多,毕竟西班牙不可能吞并这三个国家的本土。

  但要是打败法国的话,西班牙能获得的好处可就太多了。法国和西班牙相邻,吞并法国的土地也未尝不可。

  就算不能吞并法国的本土,像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这样的殖民地,也是可以进行瓜分的。

  如果只考虑打败德国或者法国之后获得的利益,很明显与法国为敌更加划算。

  但要是考虑到打败德国或者法国之后的世界秩序,卡洛其实更倾向于选择和德国为敌。

  一旦让德国成功打败法国,德国将成为真正的欧洲霸主,再想要限制德国可就困难了。

  但要是让法国打败德国,就算法国能够取得胜利,肯定也是伤筋动骨的惨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元气大伤的法国对西班牙来说是没有那么大的威胁的。

  甚至还能继续按照历史上二战的剧本,让德国人始终对法国充满仇恨,从而策划第二次世界大战。

  与法国成为盟友对抗德国,将战场放在法国本土,这么做也不会对西班牙本土的工业和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英国这个游离于两大军事集团之外的国家,要是西班牙下场之后英国继续保持中立,很有可能会让英国人摘了桃子,成为最后的赢家。

  因此,在西班牙表达自己立场之前,必须要逼迫英国政府率先表达自己的立场。

  如何逼迫英国政府表达自己的立场呢?还得从英国政府最在乎的海军方面入手。

  英国政府对自己海军霸权的重视不用多说,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关系的恶化,实际上也是因为德国对英国海权的挑战。

  但要是挑战英国海权的国家从德国变成了法国和西班牙,是否会改变英国的选择呢?

  虽然将英国逼迫向德国那一方会让世界大战变得更加艰难,但如果能够战胜英德两国,西班牙将进一步抹平和欧洲超级列强之间的差距,从而问鼎欧洲霸主的宝座。

  如果在战争中俄国国内相安无事,那对西班牙来说就是最完美的剧本。法国,俄国和西班牙对抗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西班牙这边未必没有胜算。

  虽然德国那边列强国家数量更多,但意大利本来就是世界大战中的墙头草,想要让意大利倒向西班牙这边还是很容易的。

  倒不是说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王室之间的关系,而是意大利扩张方向和奥匈帝国扩张方向的冲突。

  意大利是一个半岛国家,连接欧洲大陆的部分只与三个国家相邻,分别是法国,瑞士和奥匈帝国。

  瑞士是中立国家,剩下的法国和奥匈帝国都是列强,这也让意大利丧失了向北扩张的希望。

  好在意大利也有替代方案,那就是向隔海相望的巴尔干半岛扩张。

  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隔海相望,最近处更是只有80公里的距离,可以说就在家门口。

  更重要的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规模都不大,对意大利的扩张几乎无法造成威胁。

  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对意大利来说应当是最完美的替代方案,比在非洲寻找殖民地要靠谱的多。

  毕竟非洲殖民地已经被列强瓜分大半,剩下的土地要么不是那么容易占领,要么就是人迹罕至的荒芜地带,占领了也没太大的作用。

  可这份完美的替代方案有了一个极大的漏洞,那就是与意大利的盟友,奥匈帝国的扩张方向产生了冲突。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布局自然不用多说,正是因为奥匈帝国占领了波黑地区,才导致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发生。

  虽然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同盟被称为三国同盟,但在大部分时候提到的却是德奥同盟,意大利往往是被忽略的那个。

  毕竟意大利的军事实力是三国同盟中最弱的,综合国力也是最弱的,这也让意大利不得不向自己的盟友退让。

  有着三国同盟老大哥德国的调停,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关系看起来还是相当和睦的。但实际上,意大利对于自己在同盟中的地位以及能够获得的好处还是相当不满的,这也是历史上意大利最终选择加入敌对方的原因。

  如果能够策反意大利,就算将英国逼到德国那边,欧洲大陆的对抗局势仍然是五五开的。

  德国那边的主力是英国和德国,法国这边的主力是法国和西班牙。俄国的实力又比奥匈帝国强一些,只要俄国足够坚挺,坚持打完世界大战,胜利始终会偏向西班牙和法国这边。

  想明白了这一切,卡洛对法国政府的示好也不再装聋作哑。

  2月18日,卡洛召见了法国驻西班牙大使,表示西班牙方面同意法国政府的要求,并且愿意与法国签署殖民地协定,确保两国殖民地未来的和平与稳定。

  两国的商谈相当迅速,在2月20日,西班牙和法国就签署了《西非殖民地协定》,划定了各自的殖民地范围,并且约定殖民地港口向对方开放,减少殖民地边境的军队等等合作。

  虽然这些合作只涉及到殖民地,但西班牙和法国的进一步加深合作,还是让密切关注欧洲局势的德国感到担忧。

  此时的西班牙非同一般,要是西班牙真的选择站队法国的话,德国很有可能会处于劣势方。

  这也代表着德国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分量的盟友,至少要和法俄西处于同一水平。

  实际上这样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刚刚在战争中失败的英国。

  恰巧此时英国也有对欧洲局势的担忧,法国和西班牙的合作对英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消息,毕竟这两个国家都是英国的心腹大患。

  要是让法国和西班牙联合到一起,那地中海局势还有英国什么事呢?光是西班牙的海军就足以威胁到英国海军,再加上法国的海军,英国的皇家舰队可以立即宣告自己就是缩头乌龟,没有任何胆量敢和法国以及西班牙的舰队正面交战了。

  目的一致的德国和英国虽然没有达成类似的合作,但两国政府却进行了多次的交谈,明显是在探讨些什么。

  德国逐渐偏向英国的态度也在和平谈判中体现了出来,好在西班牙这边也有法国支持,再加上英国国内混乱的局势,和平谈判的天平已经在向西班牙倾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崛起:西班牙,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帝国崛起:西班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