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无暇去理会后面的呼声了,此刻他由太常官吏引着朝拜祭坛四角。

  走到这一步,众官吏已悄然转换了称呼。

  “陛下,此时应当领众臣伏拜昊天。”

  于是刘备领着群臣,站立在坛上焚烧的火堆前,举酒三拜昊天。

  太常的属官们在旁念念有词,嘴里似乎正在向上天介绍汉家新天子,构建君权神授之意。

  接着便要拜高祖,行三跪九叩礼,以彰显复高祖之业。

  “陛下,当置酒拜高祖了。”太常属官在旁细声,提醒道。

  刘备接过递来的酒樽,先是恭敬地放置在高祖的灵牌前,接着往后微退,掀起舆服跪拜高祖皇帝。

  礼毕后,原本应该由三公奉上玉玺与策文,如今换成了尚书令荀彧上前呈传国玉玺与祝文,然后再由新君宣读昭告,表明天命转移。

  坛上摆放的牲、玉,已被举火燔燎,升天浓烟象征与昊天上帝沟通。

  刘备背南向北而立,望着众多神像以及高祖的灵牌,再度恭敬行礼,打开告表,高声诵读道:“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备黎元,为人父母,备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董卓戮杀少帝,窃居神器,引天下祸乱,民不堪命,饿莩遍野,死者相枕,诸侯分裂社稷,汉家天命即将坠于地下。”

  “备于平原发愤兴兵,平黄巾、讨公孙度于东莱、慑刘岱、降张杨、诛匈奴於夫罗于河内、破袁绍于河北、斩袁术于淮南,又平黑山百万,定关中、收荆、益,遂荡平天下,四海归服,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

  “如今天下无主,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幸得高祖神灵以大风二授命,传国玺、斩蛇剑应而复现,备犹固辞,至于再三,群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

  “备敢不敬承,谨择元日与百僚登坛,受皇帝玺绶,燔燎告于昊天,惟神尚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今大赦天下,改元建兴!”

  就在刘备念完最后一个字,祭坛上焚烧柴木的浓烟被大风径直卷起数丈之高。

  似乎真有神灵在天上应承了此事,连周围竖立的旗帜也被风吹得哗啦作响。

  刘备抬头望向天空,只见蔚蓝的长空一洗无尘染,万里无有浮云。

  百官之中记忆甚好的郭嘉抬头仰望,不觉心底震撼道:“这应该是第三次刮起大风了罢,究竟高祖魂魄在此,还是昊天应承降命?!”

  难怪陛下才得天授,这又是高祖,又是皇天、后土,无怪席卷八荒,天下莫敌。

  就在众多官员胡思乱想之时,负责祭祀之事的太常官吏很快反应过来,高声说了一句:“礼毕。”

  紧接着给了尚书令荀彧,递过去一个眼色,百官在荀彧的带领下,立马伏拜在地,大声喊道:“天子千秋万岁!汉家千秋万岁!”

  “天子千秋万岁!!汉家千秋万岁!!”

  底下的数万军士立即跟着齐声呐喊,喊声震天。

  “天子千秋万岁!汉家千秋万岁!”

  附近赶来观礼的十余万百姓、士族、豪族子弟,还有士人儒者,皆跪拜齐呼共喊道。

  众人声音洪亮,响彻长安数十里。

  刘备望着跪拜的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等,微末之间便已生死相托的兄弟与挚友。

  又看了荀彧、荀攸、郭嘉等一众为治理汉家呕心沥血的心腹之臣,还有北海赶来的诸多儒士,不乏有出自康成公门下的弟子,以及平原的刘氏、管氏、言氏宗长。

  兖州东郡与济阴的薛氏、吴氏、魏氏,还有陈留的蔡氏,徐州糜氏、陈氏,涿郡诸刘,还有很多数不清的又熟悉的面孔。

  有军吏士卒,有黔首百姓,更有随他出征战殁疆场的袍泽,哪怕过了十年想起来也宛如昨日。

  这一刻,刘备不仅感受到了生人的目光,更感受到逝去之人的目光也在注视着他。

  让他忍不住想喊道:“你们看,备许诺的天下大定做到了,不仅如此,我还要将这份安定,尽毕生之力,维持下去。”

  “你们虽然来自青州,兖州,徐州,甚至豫州的袍泽,追随我舍命厮杀战死沙场,魂归西天,夜枕青山,却不仅只为刘氏而死。”

  “我刘玄德发奋而起,是为了天下再无纷争,百姓无需再埋百草,妇人无需再流泪。”

  “此时虽无法明言,但愿与诸位共享此功,备以汉家天子之名,请诸位魂魄归来,上坛伏维尚飨。”

  刘备在内心大声道。

  十年征战以来,他麾下已战死军吏、法吏、战兵、辅卒共计四万三千八百七十一人,死在了追随他统一天下的路上,别人忘记了这些人的姓名,但他还记得,且永远记得。

  一缕微风拂过各营所属的旗帜,轻轻拍动着旗杆,似乎像在对汉王点头。

  ……

  天子登坛称帝的仪式,极其繁琐又不得不为之,哪怕即位后,还要设郊坛择日祭祀五方上帝,(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完成天子礼制。

  不过眼下却不用再管这些了,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天子即位后,不仅需要在宫殿颁布新朝的行政纲领,定好将来数年要做的事,更要让百官清楚天子想要做什么事情,让天下能往一块使劲。

  绝不能天子搞天子的事,大臣做大臣的事。

  除此外,还要议好功臣册封之事,以及处理前汉诸侯王与陈留王刘协,还有梳理天下积累下来的侯爵和治理四方的事宜,改革的官制该如何运作。

  最重要的是,要来确定宗庙祭祀之事,不能学光武把这件事一拖再拖,拖了整整十九年,让天下人对此吵得不可开交,光武实在没办法,才将自己过继给了孝元皇帝。

  光武帝按照族谱追溯,父亲刘钦与孝元帝属于同一辈分,因此将自己过继给孝元合乎礼法,但此时天子的辈分,却让太常官吏几乎要挠破头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