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在信都安营扎寨半年的中军终于撤营开拔。

  听闻此消息的冀州士族与豪族皆忍不住松了一口气,不用每日再提心吊胆。

  由于把部曲与僮客交出给朝廷,导致家中只有奴婢和僮仆,不说面对最精锐的骑军,就是郡县里持刀盾的役夫,竟然也成了不好招惹的对象。

  对方虽然不能披甲,可他们同样也没有甲胄,甚至连大盾与长枪都不能私自锻造。

  普通的刀与弓箭倒足以吓唬役夫,奈何郡县身后还站着军府的那一群粗鄙武夫。

  这些人杀戮成性,时刻想着提人家头颅立功。

  况且军府退役的士卒,因在军中习了数百字,退役后便成了县乡小吏,代替不合作的乡里豪族。

  特别是冀州经过袁氏作乱,以及度田引发的豪强反叛,使得军府士卒更加抱团,凡参与分发耕田的战兵和辅卒,都有些担心有宗族再度掀起反叛,影响到他们如今的日子。

  从青州、兖州分军田而来冀州定居的士卒和流民,还有黑山百姓。

  皆时刻注意各地宗族动向,军士生怕被对方打得措手不及,不仅连多年厮杀获得的土地没了,就连命也要葬送在豪族手里。

  而流民百姓则更害怕,手中土地被人夺走,自己又要重新躲回山里。

  好在迁移而来的数十万人的身后有汉家天子撑腰,而冀州的士族与豪族当年又站错队,大部分投了袁绍,现在又遭迁惠陵令的迫害。

  作为大汉最先在地方被连根拔起的士族和豪族,许多士人都不由肠子悔青,早知如此就不该对抗天子定下的科考制度。

  为何天子会直冲冀州而来,还不是数年时间里,冀州的士人带头议论不休,认为汉家应该重新用回举孝廉制,而不是所谓的科考。

  由此引得天下各州你言我语,议论纷纭,高谈阔论参与的名士无数。

  等到朝堂的迁陵令一出,冀州士人已然顾不上科考这件事了,注意力全放在了举族迁走的事情上,什么科考,什么为官为吏,已变得无足轻重了。

  许多士人做梦也没想到,刘备深知一件事情,推行政令不要想着让步,给出折中的方式。

  不如直接把屋顶掀开,让他们的注意力不放在开窗事情上便好了。

  河北豪族辅佐袁绍攻打青州都没得到的东西,还想通过游说士人,拉起舆论的方法给他施压。

  不过四五年没在天下兴起兵戈,就忘了他与高祖一样,是名副其实的马上天子。

  都建兴年间了,还想拿出对付桓帝、灵帝的那一套办法来对付他刘玄德。

  那就让参与此事的士族与豪族,好好了解什么叫雷霆之怒,万乘之重。

  马车内的刘备想到在信都拜别时,各家宗长眼底闪过的悔色,还有隐藏再好,也藏不住颓丧的眉眼,便感到好笑。

  此刻能打翻天下桌子的人,可不是豪族、士族,而是他刘备本人。

  “你们欲争权夺利在前,朕不过轻微抬手罢了,怎么就如此难受?”

  “桓、灵二帝兴起党锢之祸,也不见汝等冀州士人这般愁眉苦脸,反而更追求名声,以此誉享天下。”

  “如今,朕又不禁锢士人,还开拓了为官之路,不报效以恩德,竟还啧有烦言,那就只好请你们举族前往汉家陵园附近定居,以此感恩图报吧。”

  刘备嘴角扬起一缕笑意,瞧向驰道不远处的几棵大树,树底下铺满了黄透的树叶,也许不用多久就能肥沃地面的泥土。

  秋风乍起,既是萧瑟肃杀的季节,也是养地肥天下,等待将来收获的时节。

  ……

  九月十五日,大军缓缓抵达平原县,而当地黔首百姓和刘氏、管氏、言氏、乙氏、华氏等宗族子弟,早已翘首以待。

  各家宗族僮仆推着一辆辆满载美酒与肉食的牛车马车一早在郊外等候。

  平原百姓则纷纷拿出家中珍藏的粟米、小麦,还有用柴草熏过的肉食,还有种植自酿的蒲陶酒,酒和肉的陶罐用杂草裹好,再用麻袋装好背行十数里,走到迎接天子的郊外,才放下检查有无损坏。

  自从陛下登坛即位后,便经常免除平原县的各种税赋,加青州无需征召辅卒随军出征,更能留在家中耕田或打猎,因此百姓皆有存粮,靠着狩猎的野兽皮毛,贩卖给过往的行商,每年也能多赚三四千钱。

  能日子过得这么好,多亏了当年天子来平原为县令,否则有不少人早死在青州黄巾之乱里,又岂会见到天下太平。

  百姓们都心知肚明,知道以前的苦日子,才明白现在有田地耕种,又无官吏强征暴敛,还能免赋税,朝廷征发徭役还包衣食,发放役钱,这是有多难得。

  “如今玄德公贵为天子,遥想玄德公刚来平原剿灭贼寇时,还在我家院住过一宿,时间一晃将近十三年了,那时老朽便已垂垂老矣,若黄巾贼军杀来将必殁毙……”

  “没想到承蒙玄德公恩泽,让我又白捡了十余年。”

  想到此处,已然皓首苍颜,年逾古稀的七旬老丈,不由咧嘴而笑,露出仅有的数颗牙。

  “大父,陛下已为天子,依照礼节不可再称呼为公,此为不敬也,莫要为我家惹来大祸啊!”

  旁边扶他的弱冠青年听见此言,顿时脸色一变,赶紧四处探看,见无人狠狠剜过来。

  立即松了口气,幸好大父年事已高,说话声音也小了许多,不然必被他人听见。

  届时别说在著县为佐吏的阿翁,就连在军府为武官的仲父,都吃不了兜着走。

  “孺子你说什么,我听不清!”

  “玄德公究竟来平原没有,你眼神好快看看。”

  不料青年刚放下担忧,身旁的祖父却皱着眉头,大声朝他问道。

  干他娘的,周围的人太吵了,邻近各县也跑来平原沾光,操着那一口熟悉又陌生的乡里话,犹如嗡嗡叫。

  最近又有些耳背,听不清啊。

  老丈低头拍了拍耳朵,却发现原来嘈杂的人群,此刻陡然鸦雀无声,不少人皆目瞪口呆地张望过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