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多处飘洒着绵密细雨,雒阳却沉浸在震耳欲聋的钟声中,听闻者无不惊慌失措。
当今天子早已长亲亡故,此刻宫中传出如此急促的撞钟声,怕是有大事发生。
随后没多久,中军进城接管雒阳,河南与河内各县戒严,所有官吏和百姓不准随意进出城,诏令下发至雒阳周边三百里的传舍、邮亭,不奉诏令而强过者,无论身份贵贱,立即擒拿下狱。
而雒阳里的诸多大臣在收到诏书,先是难以置信愣在原地,接着纷纷泪出痛肠。
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牵招哭得泣不成声,涕泗交下,过了好一会儿才醒悟过来,强忍着昏厥,准备披素袍进宫稳定朝堂。
如今当务之急还是如诏书所说那样,让太子迅速继位,然后稳定天下。
“兄长啊,兄长,大兄走了……大兄走了,我该怎么办?”
“兄长,我此时只想杀人,却不知该杀谁?!”
张飞在前往北宫的途中,遇见了须发皆白的关羽,犹如找到主心骨,立刻翻身下马重重搂住对方,任由雨水混杂着热泪。
他只想杀人泄愤,再问一问贼老天,天子意为上天之子,为何不能千秋万岁,哪怕百岁也行啊。
“益德……”关羽也双臂抱住张飞,此时他也是痛心泣血,悲恸欲绝。
过了许久,他才忍泪含悲道:“益德,人命有尽时,古今圣贤皆不可免,然大兄此生心血,莫过于中兴汉家,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值此之际,绝不能让宵小之辈,废汉家新制,快与我进宫为太子撑腰!”
关羽固然悲痛,他比张飞更看得懂天下的局势,大兄废止天人感应,又以天灾为由通西域,兴航海,拓南土,其间更是接连不断打压不服律令的豪族与士族。
这时天子驾崩的消息,一旦传遍天下,不知有多少地方将暗潮涌动。
……
关羽与张飞在外边耽搁片刻,北宫宫阙的广场之上,此时已是人头攒动。
闻讯赶来的群臣皆披素袍缟带,踣地呼天,声竭泣血,从者如堵,无不陨涕,泪似泉涌。
有些人哪怕在暗地里对先帝有非议,这时也要装出一副忠良模样。
否则让御史台官吏瞧见,奏给新天子知晓,不仅仕途完了,还有可能牵连宗族,不是流放千里,便是下狱问斩……
想到这些恐怖的后果,有些官吏哭得更伤心了。
“陛下啊!呜呼哀哉!”
数百步外的德阳殿内,太子刘永已于柩前即位,为汉家新君,同时身着素服跪在柩前为大行皇帝服丧。
太常崔琰正在与其余的九卿,以及六部尚书,尚书令诸葛亮,中书令法正,卫将军赵云等重臣商议关于拟定刘备的庙号与谥号一事。
“陛……大行皇帝德横天地,兴复宗统,褒德赏勋,亲睦九族,功臣咸蒙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
“建宗庙,扶社稷,重拨天下之乱,而反其正,又劝农行桑,抚恤爱民,可谓晏晏之政,功德巍巍也!”
“按照周礼制谥,谥者,为行之迹,号者,为功之表,古来有大功者,当以号谥称之。”
“依照谥法对先帝之功德,诸公可细听之……”
“周公旦有言:功格上下称光,能绍前业称光,居上能谦称光,功烈耿著称光。”
“经纬天地称文,道德博闻称文,慈惠爱民称文,赐民爵位称文。”
“汉家二兴为世祖光武皇帝,表先帝之功绩可号谥为‘光文’皇帝。”
崔琰说到这儿不禁停下来,稍微喘了口气,他如今也六旬有二,连说话也没办法全说完,看来不服老是不行了。
目光瞥见众臣皆在轻微点头,认同先帝之功,足以称得上“光文”。
他的心底亦是一喜,先帝对他有重恩,能够定下“文”为谥号,更胜过其他。
崔琰再度斟酌了一下言语,继续说道:“至于庙号,以周礼之制,有开创之功可称为祖,有德则谓之宗,先帝以布衣身提三尺剑平天下,功可追太祖高皇帝。”
“建兴三十一年以来,天下大治,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仁风遍布四海,且又拓地万里,穷尽西海与东海寻农作之物,用时一十七年编撰《汉记》,先帝功德远超历代天子。”
先帝真不是一般能打,民生文治之功,光是从海外寻回的农作种子所带来的粮产收成,就能死死压住汉家历代皇帝的文治,包括孝文皇帝……
何况还修了三万余卷的《汉记》,那可是古今天下之事,无所不囊括其中的巨作。
再加勤政爱民,体恤百姓之心,只需把先帝的功劳摆出来,便会觉得其余皇帝文治之举,也不过如此。
仔细想一想先帝的武功,实际也胜过了太祖与世祖,毕竟那时的二祖可没降服漠南与西域,还有东边的高句丽等蛮夷。
这些四夷君长如今皆诣阙拜先帝为天可汗单于,所有攻伐之事,俱要先问过汉家才能实行。
“依懿所见,先帝有开创中兴之功,足可庙号中祖,与太祖、世祖并列。”
司马懿在群臣里站出来,先伏身对柩前叩首,再接着对新君躬身行礼,最后朝着众臣肃然作揖道。
自打河内司马氏为先帝效命以来,司马八达先后为官为吏,尤其是他司马仲达最得天子信任,有些官吏竟然拿狼顾相,抨击他有异心,又心毒多妒,贪婪好淫。
唯有天子曾向群臣笑谓道:“仲达为汉室忠臣也,望诸君勿无疑。”
从那以后,他做事再也不作计较,只想一心为公,用言行举止驳回喜好虚词诡说的士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纵使有狼顾相,而司马懿此生就必为汉家忠臣!
既然先帝没将自己过继给光武一脉,那他司马仲达便要站出来,将先帝抬到中祖的庙号上,以此报答恩情。
诸葛亮闻言,忍不住望向司马懿,这本来是他想说的话,没想到被仲达抢先了。
“陛下知人善用,果非常人所能比拟啊!”诸葛孔明心中含着悲痛,感叹道。
就在这时,一道叫好声猛地响起。
“好!仲达说得甚善,我与兄长亦认为大行皇帝可庙中祖,以彰显中兴开创之功。”
张飞与关羽踏步进来,手按佩剑巡视群臣,然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柩前重拜磕头。
待到额头通红之际,方才起身对新君再拜。
刘永也立即拱手回礼,叫了一声二叔三叔。
关张二人不仅有开府之权,还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之殊荣。
被两人目光扫视,顿时让官吏不敢开口唱反调,车骑将军张益德搞不好真敢在宫殿杀人。
群臣纷纷拱手赞同道:“先帝有荡荡之勋,巍巍之业,古之帝王可闻而不可及,可号谥中祖光文皇帝。”
见宫殿内无人有不同之言,刘永这才缓缓开口说道:“众臣所言甚得朕心,先帝之功德可书于竹帛,令史官著《圣德颂》世有注记,武功书竹帛,文德教子孙,为万世所见耳!”
“此外,今岁不改年号,仍为建兴三十一年,然汉家之制亦不改也,所有官署照旧如常。”
“待到服丧完成,群臣再与朕共送先帝灵柩还葬于骊山惠陵!”
“此期间,凡有行事不轨者,检举者赏万金,被检举者查实无误后,立夷三族!”
刘永带着肃杀之气,面朝群臣。
“遵命!”
“岂敢违天子之命?!”
“臣定当遵命!”
宫殿内的数百众臣,以及北宫外没资格进来的官吏们,在通过宫人层层传报后,皆不约而同心底一悸,某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新君即位后,怎么有些像孝明帝啊……
这岂不是又要煎熬数十年?
可人生有几个数十年……苦也!
诸葛亮等心系社稷的重臣却没这般忧愁,见此情景反而面带喜意,俯身恭敬行礼道:“国家圣明,汉家万岁,天子万岁!”
当今天子早已长亲亡故,此刻宫中传出如此急促的撞钟声,怕是有大事发生。
随后没多久,中军进城接管雒阳,河南与河内各县戒严,所有官吏和百姓不准随意进出城,诏令下发至雒阳周边三百里的传舍、邮亭,不奉诏令而强过者,无论身份贵贱,立即擒拿下狱。
而雒阳里的诸多大臣在收到诏书,先是难以置信愣在原地,接着纷纷泪出痛肠。
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牵招哭得泣不成声,涕泗交下,过了好一会儿才醒悟过来,强忍着昏厥,准备披素袍进宫稳定朝堂。
如今当务之急还是如诏书所说那样,让太子迅速继位,然后稳定天下。
“兄长啊,兄长,大兄走了……大兄走了,我该怎么办?”
“兄长,我此时只想杀人,却不知该杀谁?!”
张飞在前往北宫的途中,遇见了须发皆白的关羽,犹如找到主心骨,立刻翻身下马重重搂住对方,任由雨水混杂着热泪。
他只想杀人泄愤,再问一问贼老天,天子意为上天之子,为何不能千秋万岁,哪怕百岁也行啊。
“益德……”关羽也双臂抱住张飞,此时他也是痛心泣血,悲恸欲绝。
过了许久,他才忍泪含悲道:“益德,人命有尽时,古今圣贤皆不可免,然大兄此生心血,莫过于中兴汉家,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值此之际,绝不能让宵小之辈,废汉家新制,快与我进宫为太子撑腰!”
关羽固然悲痛,他比张飞更看得懂天下的局势,大兄废止天人感应,又以天灾为由通西域,兴航海,拓南土,其间更是接连不断打压不服律令的豪族与士族。
这时天子驾崩的消息,一旦传遍天下,不知有多少地方将暗潮涌动。
……
关羽与张飞在外边耽搁片刻,北宫宫阙的广场之上,此时已是人头攒动。
闻讯赶来的群臣皆披素袍缟带,踣地呼天,声竭泣血,从者如堵,无不陨涕,泪似泉涌。
有些人哪怕在暗地里对先帝有非议,这时也要装出一副忠良模样。
否则让御史台官吏瞧见,奏给新天子知晓,不仅仕途完了,还有可能牵连宗族,不是流放千里,便是下狱问斩……
想到这些恐怖的后果,有些官吏哭得更伤心了。
“陛下啊!呜呼哀哉!”
数百步外的德阳殿内,太子刘永已于柩前即位,为汉家新君,同时身着素服跪在柩前为大行皇帝服丧。
太常崔琰正在与其余的九卿,以及六部尚书,尚书令诸葛亮,中书令法正,卫将军赵云等重臣商议关于拟定刘备的庙号与谥号一事。
“陛……大行皇帝德横天地,兴复宗统,褒德赏勋,亲睦九族,功臣咸蒙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
“建宗庙,扶社稷,重拨天下之乱,而反其正,又劝农行桑,抚恤爱民,可谓晏晏之政,功德巍巍也!”
“按照周礼制谥,谥者,为行之迹,号者,为功之表,古来有大功者,当以号谥称之。”
“依照谥法对先帝之功德,诸公可细听之……”
“周公旦有言:功格上下称光,能绍前业称光,居上能谦称光,功烈耿著称光。”
“经纬天地称文,道德博闻称文,慈惠爱民称文,赐民爵位称文。”
“汉家二兴为世祖光武皇帝,表先帝之功绩可号谥为‘光文’皇帝。”
崔琰说到这儿不禁停下来,稍微喘了口气,他如今也六旬有二,连说话也没办法全说完,看来不服老是不行了。
目光瞥见众臣皆在轻微点头,认同先帝之功,足以称得上“光文”。
他的心底亦是一喜,先帝对他有重恩,能够定下“文”为谥号,更胜过其他。
崔琰再度斟酌了一下言语,继续说道:“至于庙号,以周礼之制,有开创之功可称为祖,有德则谓之宗,先帝以布衣身提三尺剑平天下,功可追太祖高皇帝。”
“建兴三十一年以来,天下大治,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仁风遍布四海,且又拓地万里,穷尽西海与东海寻农作之物,用时一十七年编撰《汉记》,先帝功德远超历代天子。”
先帝真不是一般能打,民生文治之功,光是从海外寻回的农作种子所带来的粮产收成,就能死死压住汉家历代皇帝的文治,包括孝文皇帝……
何况还修了三万余卷的《汉记》,那可是古今天下之事,无所不囊括其中的巨作。
再加勤政爱民,体恤百姓之心,只需把先帝的功劳摆出来,便会觉得其余皇帝文治之举,也不过如此。
仔细想一想先帝的武功,实际也胜过了太祖与世祖,毕竟那时的二祖可没降服漠南与西域,还有东边的高句丽等蛮夷。
这些四夷君长如今皆诣阙拜先帝为天可汗单于,所有攻伐之事,俱要先问过汉家才能实行。
“依懿所见,先帝有开创中兴之功,足可庙号中祖,与太祖、世祖并列。”
司马懿在群臣里站出来,先伏身对柩前叩首,再接着对新君躬身行礼,最后朝着众臣肃然作揖道。
自打河内司马氏为先帝效命以来,司马八达先后为官为吏,尤其是他司马仲达最得天子信任,有些官吏竟然拿狼顾相,抨击他有异心,又心毒多妒,贪婪好淫。
唯有天子曾向群臣笑谓道:“仲达为汉室忠臣也,望诸君勿无疑。”
从那以后,他做事再也不作计较,只想一心为公,用言行举止驳回喜好虚词诡说的士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纵使有狼顾相,而司马懿此生就必为汉家忠臣!
既然先帝没将自己过继给光武一脉,那他司马仲达便要站出来,将先帝抬到中祖的庙号上,以此报答恩情。
诸葛亮闻言,忍不住望向司马懿,这本来是他想说的话,没想到被仲达抢先了。
“陛下知人善用,果非常人所能比拟啊!”诸葛孔明心中含着悲痛,感叹道。
就在这时,一道叫好声猛地响起。
“好!仲达说得甚善,我与兄长亦认为大行皇帝可庙中祖,以彰显中兴开创之功。”
张飞与关羽踏步进来,手按佩剑巡视群臣,然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柩前重拜磕头。
待到额头通红之际,方才起身对新君再拜。
刘永也立即拱手回礼,叫了一声二叔三叔。
关张二人不仅有开府之权,还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之殊荣。
被两人目光扫视,顿时让官吏不敢开口唱反调,车骑将军张益德搞不好真敢在宫殿杀人。
群臣纷纷拱手赞同道:“先帝有荡荡之勋,巍巍之业,古之帝王可闻而不可及,可号谥中祖光文皇帝。”
见宫殿内无人有不同之言,刘永这才缓缓开口说道:“众臣所言甚得朕心,先帝之功德可书于竹帛,令史官著《圣德颂》世有注记,武功书竹帛,文德教子孙,为万世所见耳!”
“此外,今岁不改年号,仍为建兴三十一年,然汉家之制亦不改也,所有官署照旧如常。”
“待到服丧完成,群臣再与朕共送先帝灵柩还葬于骊山惠陵!”
“此期间,凡有行事不轨者,检举者赏万金,被检举者查实无误后,立夷三族!”
刘永带着肃杀之气,面朝群臣。
“遵命!”
“岂敢违天子之命?!”
“臣定当遵命!”
宫殿内的数百众臣,以及北宫外没资格进来的官吏们,在通过宫人层层传报后,皆不约而同心底一悸,某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新君即位后,怎么有些像孝明帝啊……
这岂不是又要煎熬数十年?
可人生有几个数十年……苦也!
诸葛亮等心系社稷的重臣却没这般忧愁,见此情景反而面带喜意,俯身恭敬行礼道:“国家圣明,汉家万岁,天子万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