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虞的战略视野不可谓不远,在他降服陇右诸郡后,便考虑到后续孙坚会占据巴蜀的可能性,于是张虞为了令巴蜀分裂,有利于他南征讨巴蜀,故张虞选择与张鲁通好。
在汉中得失问题上,张虞看得非常清晰,汉中可以不为他所有,但绝不能被巴蜀政权所占据。毕竟看历史便知,失去汉中的四川政权几乎难逃被征服的命运。
此番孙策北伐汉中,张虞可以不求援,但在后期南征时,以及在一统天下的路上,孙策绝对会给张虞带来更多的麻烦,因此今时的救援则是在为后期省力。
且得亏张虞出征前让将士轮休,否则本就打了好几月的仗,今再经数千里奔波救援,到汉中时兵马恐已疲惫,更别说打仗了。
且不说军令下达之后,候骑持昼夜奔驰,望能尽早将书信送至徐晃、什翼二人手上。
今中原战场因张虞主动撤军缘故,除被围攻的渤海郡外,诸袁率先收兵。倒是兖州地区的吕布与张邈兵事未平,尤其纪灵受袁术之命征讨吕布。
吕布与张邈的战事,先是张邈借背刺之利,占据了济阴郡。但随着吕布率军回援,在定陶击溃张邈,不仅收复了定陶,还将战火烧至陈留郡内。若非纪灵北上及时,吕布恐会趁势杀至雍丘。
吕布为据纪灵,与之对峙于薄县。在得知张虞率军西进,吕布再遣陈群为使,请求张虞出兵,帮他击败纪灵。
东武阳,唐军营寨。
大帐内,陈群奉上吕布书信,说道:“吕将军兵少,而纪灵兵众。故吕将军命群为使,求君侯发兵南下。”
张虞浏览书信少许,之后看向陈群,笑道:“河南形势,我多有不知。长文为吕布主簿,熟知河南形势,今君以为我需遣军南下否?”
上次出使时,陈群便向张虞表以忠心,而今在河南事务上,张虞愿听陈群的意见。或是说张虞想借机,试探陈群是否是有心归服。
陈群沉吟良久,说道:“禀君侯,以群之见,君侯不应遣军南下!”
“为何?”
陈群拱手说道:“吕将军坐拥山阳、任城、沛国等郡,兵马盖有万余人。今君侯助吕将军破纪灵,则恐吕将军图谋陈留,或是豫州诸郡。若吕将军爪牙强劲,则恐难服君侯。”
“况君侯如破纪灵,恐会惹怒袁术。君侯初从青州撤军,再深陷兖州军事,岂不令袁尚得利?”
“今不南援吕布,那如何解吕布当下之难?”张虞再问道。
“纪灵本是为救援袁绍父子而来,今君侯从青州撤军,纪灵救援之任已成。纪灵如知君侯在东郡,必恐君侯率大军南下。故以群之拙见,君侯书信耀武一封,纪灵则会因势而撤,彼时吕布之围自解耳!”陈群说道。
张虞满意点头,陈群此番言语无疑是为张虞考虑,纪灵帐下兵马众多,张虞遣军南下与之交锋,即便能击败纪灵,但因疆域毗邻关系,所得领土怕不是要让归吕布所有。
况今张虞有意结束战争,欲先让二袁互相攻伐。若再涉足兖州兵事,恐短期内不好抽身。
张虞看向左右,问道:“长文之见,诸子以为何如?”
“禀君侯!”
郭嘉率先起身,说道:“陈君之言不无道理,吕布如虎狼,若让吕布得意,恐会与君侯反目。故今需助吕布退纪灵之围,而不能令吕布割据兖、豫!”
“今幽州、汉中滋生兵事,君侯需以休兵解围为上,不宜为吕布而南征袁术。”贾诩说道:“陈君之见可行,书信于纪灵,令纪灵识趣而撤军。”
“善!”
见众人无异议,张虞说道:“既然如此,那便依诸君之见。文和代我书信一封,令人送于吕布。”
说着,张虞看向陈群,说道:“回见吕布,劳长文传话,言公孙度纠合汉胡兵马五万进犯幽州,我今需率兵解围。另孙策兴众十万北伐汉中,张鲁军情岌岌可危。而今先退纪灵兵马,待我退汉中、辽东兵马,再征中原袁术。”
“为酬吕布出兵奔波之劳,我资马八百匹以为报酬!”
“遵命!”陈群领命说道。
待陈群退下后,忽有候骑上报。
“捷报,张将军率军攻陷南皮,郡守沮鹄战死,今渤海诸县已降!”候骑说道。
“彩!”
张虞欣慰说道:“文远功绩显赫,今渤海郡下,河北由是承平。仅需留意二袁,看二人何时互相征伐。”
“传令于张辽,令幽州兵马先行回州,以防鲜于辅不敌公孙度。”
“遵命!”
收到张虞的书信,纪灵果如陈群所想,见自己任务完成,又畏惧张虞的兵锋,于是主动率军撤军。
吕布虽不满张虞不出兵,但得知张虞资马八百匹,吕布随即将不满抛之脑后。
须知他在中原混迹以来,因战事频发之故,马匹损失不少,而因中原难以获取战马,故今吕布帐下骑兵愈发的少。今张虞资助八百匹,这让吕布军力大大增强,吕布自是喜悦。
在中原兵事消弭之际,青州内袁谭、袁尚二人因失去外敌而矛盾渐起。
得知张虞撤军,袁谭为了夺回王位,欲先回临淄,之后再召集兵马。然袁尚早有防备,淳于琼在逢纪的授意下,率骑兵兼程赶回临淄,比袁谭更早占据临淄。
袁谭至临淄城外,要求淳于琼为大军开门。而淳于琼以临淄民多为由,仅允许袁谭入城,所率兵马不准入城。
袁谭猜疑淳于琼欲杀自己,于是放弃了回临淄,改屯兵至安平郡的寿光,召集北海、东莱二郡兵马。然因袁尚事先招抚,北海郡守刘恂拒绝从之,唯东莱郡守管统率兵前来。
寿光城,县府内。
袁谭与左右商议军事时,得知袁术选择册封袁尚为齐王,由是大怒。
“先王在世时,常言欲传大业于我。然今袁尚忽而继之,其中必有龌龊。况袁尚为继母所生,我为嫡长子却被诬为非先王之子,我今岂能甘心!”
袁谭愤愤不平,说道:“况自先王兵败以来,我迎奉至海滨,献上州牧之印,于齐国有大功。袁尚无能,依先王宠幸方才受人敬重,今他妄为齐王,必会败齐国之基业。”
左右见袁谭恼怒,皆不敢作声,他们作为袁谭心腹,同样是不满袁绍传位于袁尚。
孟岱避席而起,拱手说道:“殿下无需烦恼,如今张虞已是退兵,殿下无需忧张虞取利,可早作决断!”
袁谭收敛神情,问道:“先生有何计策教我?”
孟岱说道:“张虞退兵,袁尚回京,公子不如借安葬先王一事,邀袁尚赴宴,时暗伏兵马杀之,大事可定矣!”
此言一出,左右交头接耳,对孟岱之策有不同之见。
袁谭迟疑少许,说道:“我与袁尚为兄弟,借先王名义而杀兄弟,此有违兄弟之情,更有违礼法之事。”
孟岱冷笑说道:“殿下有所不知,令殿下过继于先王兄长为后,是为逢纪之策。今殿下不杀袁尚,恐袁尚欲杀殿下!”
袁谭面容狰狞,厉声说道:“原是逢纪进献谗言,令我为别出,好让袁尚为嫡长子。今二人既欲杀我,篡改先王遗令,无视骨肉情谊,那莫怪我无情了!”
袁谭最不满之事,便是他被袁绍过继给别人为儿子。而今孟岱提及这件事,袁谭不可能不怒。
“殿下息怒!”
旧青州别驾王修离座至席中间,施礼说道:“殿下且听我一言,兄弟者,为手足也。今兄弟相争,反伤齐国兵民,岂不令张虞得利,故殿下宜当谨之。”
苏由驳斥说道:“先王欲传位于殿下久矣,而今忽传位于袁尚,恐是袁尚密谋篡立。今为匡正国本,为不得已而行。”
王修劝道:“不如徐徐图之,伏杀如若不成,将有兵戈之乱。若被为张虞渔利,岂不令先王心寒!”
袁谭沉声说道:“非我不能容袁尚,而是他不能容我!”
在汉中得失问题上,张虞看得非常清晰,汉中可以不为他所有,但绝不能被巴蜀政权所占据。毕竟看历史便知,失去汉中的四川政权几乎难逃被征服的命运。
此番孙策北伐汉中,张虞可以不求援,但在后期南征时,以及在一统天下的路上,孙策绝对会给张虞带来更多的麻烦,因此今时的救援则是在为后期省力。
且得亏张虞出征前让将士轮休,否则本就打了好几月的仗,今再经数千里奔波救援,到汉中时兵马恐已疲惫,更别说打仗了。
且不说军令下达之后,候骑持昼夜奔驰,望能尽早将书信送至徐晃、什翼二人手上。
今中原战场因张虞主动撤军缘故,除被围攻的渤海郡外,诸袁率先收兵。倒是兖州地区的吕布与张邈兵事未平,尤其纪灵受袁术之命征讨吕布。
吕布与张邈的战事,先是张邈借背刺之利,占据了济阴郡。但随着吕布率军回援,在定陶击溃张邈,不仅收复了定陶,还将战火烧至陈留郡内。若非纪灵北上及时,吕布恐会趁势杀至雍丘。
吕布为据纪灵,与之对峙于薄县。在得知张虞率军西进,吕布再遣陈群为使,请求张虞出兵,帮他击败纪灵。
东武阳,唐军营寨。
大帐内,陈群奉上吕布书信,说道:“吕将军兵少,而纪灵兵众。故吕将军命群为使,求君侯发兵南下。”
张虞浏览书信少许,之后看向陈群,笑道:“河南形势,我多有不知。长文为吕布主簿,熟知河南形势,今君以为我需遣军南下否?”
上次出使时,陈群便向张虞表以忠心,而今在河南事务上,张虞愿听陈群的意见。或是说张虞想借机,试探陈群是否是有心归服。
陈群沉吟良久,说道:“禀君侯,以群之见,君侯不应遣军南下!”
“为何?”
陈群拱手说道:“吕将军坐拥山阳、任城、沛国等郡,兵马盖有万余人。今君侯助吕将军破纪灵,则恐吕将军图谋陈留,或是豫州诸郡。若吕将军爪牙强劲,则恐难服君侯。”
“况君侯如破纪灵,恐会惹怒袁术。君侯初从青州撤军,再深陷兖州军事,岂不令袁尚得利?”
“今不南援吕布,那如何解吕布当下之难?”张虞再问道。
“纪灵本是为救援袁绍父子而来,今君侯从青州撤军,纪灵救援之任已成。纪灵如知君侯在东郡,必恐君侯率大军南下。故以群之拙见,君侯书信耀武一封,纪灵则会因势而撤,彼时吕布之围自解耳!”陈群说道。
张虞满意点头,陈群此番言语无疑是为张虞考虑,纪灵帐下兵马众多,张虞遣军南下与之交锋,即便能击败纪灵,但因疆域毗邻关系,所得领土怕不是要让归吕布所有。
况今张虞有意结束战争,欲先让二袁互相攻伐。若再涉足兖州兵事,恐短期内不好抽身。
张虞看向左右,问道:“长文之见,诸子以为何如?”
“禀君侯!”
郭嘉率先起身,说道:“陈君之言不无道理,吕布如虎狼,若让吕布得意,恐会与君侯反目。故今需助吕布退纪灵之围,而不能令吕布割据兖、豫!”
“今幽州、汉中滋生兵事,君侯需以休兵解围为上,不宜为吕布而南征袁术。”贾诩说道:“陈君之见可行,书信于纪灵,令纪灵识趣而撤军。”
“善!”
见众人无异议,张虞说道:“既然如此,那便依诸君之见。文和代我书信一封,令人送于吕布。”
说着,张虞看向陈群,说道:“回见吕布,劳长文传话,言公孙度纠合汉胡兵马五万进犯幽州,我今需率兵解围。另孙策兴众十万北伐汉中,张鲁军情岌岌可危。而今先退纪灵兵马,待我退汉中、辽东兵马,再征中原袁术。”
“为酬吕布出兵奔波之劳,我资马八百匹以为报酬!”
“遵命!”陈群领命说道。
待陈群退下后,忽有候骑上报。
“捷报,张将军率军攻陷南皮,郡守沮鹄战死,今渤海诸县已降!”候骑说道。
“彩!”
张虞欣慰说道:“文远功绩显赫,今渤海郡下,河北由是承平。仅需留意二袁,看二人何时互相征伐。”
“传令于张辽,令幽州兵马先行回州,以防鲜于辅不敌公孙度。”
“遵命!”
收到张虞的书信,纪灵果如陈群所想,见自己任务完成,又畏惧张虞的兵锋,于是主动率军撤军。
吕布虽不满张虞不出兵,但得知张虞资马八百匹,吕布随即将不满抛之脑后。
须知他在中原混迹以来,因战事频发之故,马匹损失不少,而因中原难以获取战马,故今吕布帐下骑兵愈发的少。今张虞资助八百匹,这让吕布军力大大增强,吕布自是喜悦。
在中原兵事消弭之际,青州内袁谭、袁尚二人因失去外敌而矛盾渐起。
得知张虞撤军,袁谭为了夺回王位,欲先回临淄,之后再召集兵马。然袁尚早有防备,淳于琼在逢纪的授意下,率骑兵兼程赶回临淄,比袁谭更早占据临淄。
袁谭至临淄城外,要求淳于琼为大军开门。而淳于琼以临淄民多为由,仅允许袁谭入城,所率兵马不准入城。
袁谭猜疑淳于琼欲杀自己,于是放弃了回临淄,改屯兵至安平郡的寿光,召集北海、东莱二郡兵马。然因袁尚事先招抚,北海郡守刘恂拒绝从之,唯东莱郡守管统率兵前来。
寿光城,县府内。
袁谭与左右商议军事时,得知袁术选择册封袁尚为齐王,由是大怒。
“先王在世时,常言欲传大业于我。然今袁尚忽而继之,其中必有龌龊。况袁尚为继母所生,我为嫡长子却被诬为非先王之子,我今岂能甘心!”
袁谭愤愤不平,说道:“况自先王兵败以来,我迎奉至海滨,献上州牧之印,于齐国有大功。袁尚无能,依先王宠幸方才受人敬重,今他妄为齐王,必会败齐国之基业。”
左右见袁谭恼怒,皆不敢作声,他们作为袁谭心腹,同样是不满袁绍传位于袁尚。
孟岱避席而起,拱手说道:“殿下无需烦恼,如今张虞已是退兵,殿下无需忧张虞取利,可早作决断!”
袁谭收敛神情,问道:“先生有何计策教我?”
孟岱说道:“张虞退兵,袁尚回京,公子不如借安葬先王一事,邀袁尚赴宴,时暗伏兵马杀之,大事可定矣!”
此言一出,左右交头接耳,对孟岱之策有不同之见。
袁谭迟疑少许,说道:“我与袁尚为兄弟,借先王名义而杀兄弟,此有违兄弟之情,更有违礼法之事。”
孟岱冷笑说道:“殿下有所不知,令殿下过继于先王兄长为后,是为逢纪之策。今殿下不杀袁尚,恐袁尚欲杀殿下!”
袁谭面容狰狞,厉声说道:“原是逢纪进献谗言,令我为别出,好让袁尚为嫡长子。今二人既欲杀我,篡改先王遗令,无视骨肉情谊,那莫怪我无情了!”
袁谭最不满之事,便是他被袁绍过继给别人为儿子。而今孟岱提及这件事,袁谭不可能不怒。
“殿下息怒!”
旧青州别驾王修离座至席中间,施礼说道:“殿下且听我一言,兄弟者,为手足也。今兄弟相争,反伤齐国兵民,岂不令张虞得利,故殿下宜当谨之。”
苏由驳斥说道:“先王欲传位于殿下久矣,而今忽传位于袁尚,恐是袁尚密谋篡立。今为匡正国本,为不得已而行。”
王修劝道:“不如徐徐图之,伏杀如若不成,将有兵戈之乱。若被为张虞渔利,岂不令先王心寒!”
袁谭沉声说道:“非我不能容袁尚,而是他不能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