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虞(167年——232年),字济安。云中盛乐人(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祖上赵国上卿张孟谈,世代居住于晋阳(今太原)。四世祖张庆,出任西河太守,因犯法举家流放至云中郡。三世祖张泰,二世祖张法皆在云中郡出任郡吏。
到父亲张冀那一辈时,匈奴绝迹,鲜卑兴起于草原,常常南下大掠边境。张冀因精通骑射,于是从军效力。
永康元年(167年),张虞出生于云中郡盛乐,因母亲郦氏难产之故,张虞从小被舅舅郦瑛所养育。与表兄郦嵩一起读书,彼此交好。
张虞从相貌英伟,鼻梁高挺,眉骨立体,以相貌俊朗著称。从小便擅长弓马,尤其射术出奇。性情豁达,颇有度量,爱护左右,见解深远,乡人无不称奇。
光和六年(183年),张虞与表兄郦嵩至太原,随名士王宏治《孝经》《孙子兵法》等,略通大义,并结识孙资、郝昭等,二人后来皆名列“紫勋阁二十八功臣”。因资质聪慧,相貌出众,王宏将女儿王霁许配于张虞。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受豫州刺史王允征辟,张虞纠集乡人数百追随。时右中郎将朱儁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困守于长社(今河南高官葛县东北),被波才所包围。
时军情紧急,张虞受命送信,左右本欲随行,单骑冲突,左右开弓,冲破黄巾军营寨,如入无人之境,将情报送至城内。朱儁喜极而泣,与皇甫嵩联合用兵,趁夜纵火出击,使黄巾军大乱。
不久后,张虞因立下功勋,被郡守郭缊举为孝廉。除尚书郎中,因识胡语,台中多有纳其计,功绩被评为第一,于是调任郑县令。
先任县令,几年不理政事,政事堆积如山。而张虞一上任,治理严谨,与暂治县事的杜畿配合,将积弊清扫而空。
时郑县内,有数千难民,因土地稀少之故,难民得不到安置,县民不堪民受扰。张虞大力整饬,劝豪强出资赈济百姓,并发难民开垦山田。一时间,一县清平,百姓安乐,张虞深受称颂。
当时旧主王允受人构陷下狱,张虞私自入京为王允脱罪,汉灵帝怜悯张虞忠义,赦免了王允与他的罪责。因北疆骚乱,张虞应召戍边,于是被任命为护匈奴副校尉。
中平三年,张虞在平城立‘云中义从’营,张辽、郝昭、什翼、郦嵩纷纷前来投效,并招汉胡杂夷八百人。
时年冬,鲜卑大人轲比能袭边,张虞率骑大雪出塞二百里,利用伏兵,击破轲比能。轲比能投降,张虞斩俘众多,名声一时大噪,鲜卑、匈奴、乌桓等胡部无不深畏。凭斩首过当军功,受封亭侯。
四年,趁机鲜卑内斗,张虞出兵清扫边塞鲜卑,凭军功升迁为破鲜卑校尉。
五年,匈奴国人因远调东北生怨,休屠各胡叛乱,斩杀单于羌渠,共举须卜骨都侯为单于,时并州大惊。
张虞受并州刺史张懿的征调,隶属从军征讨。交战时,张虞差点取胜,因上党太守败逃,致使大军兵败,刺史张懿覆没于军中。
危难之中,张虞受众人推举为帅。张虞调度兵马,坚守营垒,杀伤匈奴众多。匈奴受挫而退,张虞趁势出击,雨夜大破匈奴,斩单于首级。汉灵帝大为欣赏,拜张虞为西园校尉,与曹操、袁绍、赵融等并列。
中平六年,豫州黄巾叛乱,州兵不能平,张虞率兵讨平。
同年汉灵帝驾崩,雒阳政治动荡。何进招揽董卓进京,欲杀宦官以肃清朝政。而宦官抢先发难,诛杀何进,后又被袁绍、袁术所诛。
先时,张虞深知雒阳非久留之所,遂以讨贼之名,前往上党征讨白波兵。
果然,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张虞见董卓倒行逆施,明顺而暗违,不愿从其政令。
与此同时,袁术、袁术、曹操等关东士人不满董卓所为,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人一同举兵于关东,袁绍被众人推为盟主,屯兵于河内。
关东联军遣使者游说张虞起兵,张虞虽不满董卓倒行逆施,却也不愿见天下崩裂,遂以‘董卓忤逆专政,人人得而诛之。然卿应盟伐之,与叛乱何异?乱天下者,必袁氏兄弟矣!’驳之。使者羞愧而走,袁绍怒而恨之。
时并州贼乱四起,上党太守被贼劫杀,众迎张虞入上党。张虞以上党为基,以“清除贼乱,保境安民”为口号,招揽并州志士,与天下英豪。郭图、钟繇、辛毗先后来投。
天下大乱之时,白波贼欲与黑山军联合,欲掠上党东行。张虞率兵击之,约与匈奴单于呼厨泉为内应,遂大破白波贼,贼首郭泰被斩,徐晃、李乐归降,斩俘贼民五万余众,遂威震并州。
五月,上党遭遇蝗灾,张虞向太原求粮,太原郡守李峻拒予粮草,并封锁关隘。郡中寡粮,加上白波降虏数万,为取粮草以济上党,张虞领兵伐太原。
初平二年(191年),张虞受封为都督并州诸军事,定襄、雁门、西河三郡郡守受张虞节制。
五月十日,张虞受幽州牧刘虞相邀,与公孙瓒共击冀州。时黑山贼来降,张虞表张燕为常山太守。
韩馥深畏张虞、公孙瓒二人,遂将冀州让于袁绍。袁绍遣使与张虞商谈,以河内换张虞息兵。时并州受贼纷乱,张虞遂应袁绍所求。
三年,公孙瓒兵败界桥,形势岌岌可危。张虞受幽州牧刘虞相邀,出兵以援公孙瓒。因忧公孙瓒独霸冀州,张虞欲说和公孙瓒、袁绍二人。
袁绍闻张虞来援,不敢轻举妄动。张虞设宴,邀公孙瓒、袁绍二人。
张虞对袁绍等人说:“昔贾复、寇恂争相危害,遇世祖解仇,遂和睦共处。今天下纷争,董卓把持朝政,袁君出身名门,岂能争先为害?虞性和,不好兵,愿以弓而止戈。”
恰逢大雁飞过上空,约定一箭而射中双雁,遂张虞取弓而射,以箭射中两只大雁。众人大为震惊,袁绍不敢再提征讨公孙瓒之事。
同年三月,王允诛杀董卓,约与张虞为内应。董卓余孽散落关中各地,王允招揽有失,遂令董卓余部反叛,遣徐荣讨李傕、郭汜。
时女婿牛辅留镇河东,张虞率兵征讨牛辅,杨奉、韩暹二将于途中投降。牛辅生性胆小,得知帐下兵马出走,惊恐之下,深夜携金银出逃。随从胡赤儿贪图金银,杀牛辅,与董承归降张虞。
五月,因胡轸、杨正二人反叛,致使徐荣兵败身亡。李傕、郭汜进攻长安,吕布受命固守,张虞兵马未至,而城中叟兵叛乱,开城门迎李傕兵马。长安陷落,吕布、程普出逃张虞,王允不愿出走,被李傕所杀。
时张虞兵马初过蒲阪津,得知长安陷落,而郭、李拥十万精兵,遂转屯河东,以‘姬周东迁故事’为号,向天下发檄文以讨贼。
袁术、陶谦、刘虞、朱儁、刘备等诸州刺史、国相相继应盟,张虞将盟主之位谦让于袁术,并尊之大将军。张虞为北路军,屯兵河东;袁术为南路军,兵出武关道,;路军为车骑将军朱儁,屯兵雒阳。
…………
自汉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张虞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是“十有二存”。
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张虞“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交、营平后,非兵急,未尝复言军旅”。
神武八年(206年),四月,太上皇张冀驾崩,谥号武昭皇帝,葬于安陵;五月,恢复陵邑制,迁关东豪强、大族十万人以实安陵;七月,太子张洛因违背礼制,遂被废除太子,改封灵武王;二十日,三皇子张漳‘过继’于皇后王霁。
八月十一日,因北地王张漳聪慧,被册封为太子。
十月,高句丽王高优延犯边,营州刺史郭淮率兵击之,唐军势如破竹,攻陷王都丸都山城,高优延仓皇远遁。
次年三月,郭淮穷追高优延,将收留、协助过高句丽王的邑落攻破、清算,兵锋直至肃慎南界,临海滨问岛,并立碑文(今俄罗斯滨海地区)。
至此,在郭淮的征讨下,唐军威震辽东。高句丽领土悉数并入玄菟郡,朝鲜、沧海二郡设立,朝鲜半岛并入版图之中。
神武十年(208年),正月,满宠、张辽上书:请乘胡人分裂,恢复河朔郡县,以为关中屏障。张虞遣兵将招抚河朔,远迁韩人万户以实灵武、云中、朔方、五原四郡。
二月,招募驻防河朔的兵户,免赋税,唯服兵役。原犯流放罪、死罪而逃亡者任往河朔应募。三月初三,交州复设珠崖郡。五月,迁全国死罪囚犯充实河朔。
神武十二年(210年)二月十三日,遣什翼深入羌中,在西海设南疆都护府,开丝绸南路,招揽羌中诸部。七月初三,张辽、张弼、徐晃率并、凉、幽兵马出疆,征讨漠南诸部。
神武十三年(211年),三军斩虏过当,漠南诸部乞降。张虞在漠南设三大受降城,并立漠南将军,治理漠南鲜卑。
十月,张虞选御史二十二人,赴全国诸州、府,专门负责司法督办,官曰‘巡抚使’,施行政、司、军三权分离。十一月,天下凡判死刑者,悉数上呈至中央推判。
神武十五年(213年),三月初五,为加强对漠南鲜卑诸部控制,张虞至同乌桓、鲜卑诸部汇于平城,史称“平城会盟”。此次会盟,唐朝与鲜卑、乌桓达成共识,诸部划分牧场范围,供奉佛教,献上图册,推举张虞为鲜卑单于,号‘撑犁孤涂单于’。
五月,张虞下令改北院为理藩院,修编《理藩院律法》,以巩固对漠南的统治。十月,漠南鲜卑、乌桓上疏请遣子嗣入朝侍奉,张虞设‘帐下军’以驻宫城。
神武十七年(215年),张虞下诏书:“凡举行祭祀,表章奏疏、藩国来宾、调动兵马、宫中值宿警卫人员用鱼符要求供给驿马,授予五品以上官职及其任命、解职、判处死罪,均须奏明朕外,其他事务托付皇太子处置。”
神武二十年(218年),四月,乌孙弥将军贪图财货,遂伏杀唐商,商品与骆驼。西域都护庞德遣使责备乌孙昆莫,勒令处死弥将军,以赔唐商性命。昆莫自以路途艰远,唐人难以来犯,拒绝交出弥将军,并剃光使者胡须,驱逐出国。
五月,庞德大怒,上疏请求讨伐乌孙。时众人以汉武帝远征大宛为鉴,不同意庞德远征。张虞愤曰:‘朕统御漠南、中国,国土东西万里,不能灭乌孙,何以称天子?’
神武二十一年(219年),二月,张虞下诏免除隶属漠南诸部鲜卑、乌桓部落,西海诸部生羌,朔、陇诸杂胡等徭役十年。三月,拜丘郎为漠南将军,拣选鲜卑万帐;南疆大都护什翼选羌人三千家远征,都督西域都护庞德兵马。
四月初三,什翼、丘郎分别从漠南、河西出兵,远征七、八千里外的乌孙国。时漠南、西海胡兵远征,逐水草而居,行军长达一年,至次年春天,远征军忽然杀至乌孙国都赤谷(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伊什提克)。
乌孙国王领数万兵马迎战,被远征军奋力大破,国都赤谷陷落,弥将军被斩,国王昆莫远遁,欲求姻亲之国康居庇护。丘郎领军远追,沿途屠戮乌孙国人,远征康居国。
康居为西域大国,国中五王各有都城,离长安一万两千多里,旧因依附贵霜,曾抗拒班超,兵力远胜乌孙。窳匿王庇护昆莫,拒绝向唐军交出昆莫,与苏薤王、附墨王共遣兵马数万欲为昆莫复国。
丘郎自知寡众悬殊,故意向康居示弱,诱康居深入险要。康居大将靡度中计追击,唐军以铁骑冲之,大破康居,斩俘上万,陷窳匿、苏薤二城。三王远遁罽城,求罽王庇护。
三王与昆莫招募兵士,并请求罽王与奥鞬王一同出兵。时六王集结十万兵马,进驻附墨城,欲一举击溃远征唐军。
丘郎兵马略少,自知不敌六王联军,遂等候什翼帐下兵马。时察联军之矛盾,丘郎遣使以重金游说奥鞬王,承诺取胜之后,由他一人独霸康居,奥鞬王应诺之。
十一月,天降大雪,两军大战于窳匿。丘郎诈败,诱联军追击,什翼、庞德伏击追兵,奥鞬王倒戈击之,遂大破联军。四王败走,斩昆莫以求和,丘郎佯装同意,却与奥鞬王追破四王,四王二死二降。丘郎置三王,共治康居。
至此,远征唐军历经两年,攻陷乌孙,侵入康居,西域诸国闻唐色变。乌孙原有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经远征军屠戮,国中失口大半。
神武二十三年(221年),四月,太子张漳出阳关以迎王师,犒劳将士,远祭死伤将士。五月,设西域将军,治所于赤谷城,由丘郎出任。乌孙以东诸国改郡国,归属凉州管辖。
神武二十六年(224年),春,林邑犯日南,张虞拜陆逊为伏波将军南征,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万余人讨之。唐军势如破竹,在七月攻入林邑国都,斩国王范熊,重申马援之铜柱,迁两千家至南阳。
神武二十八年(226年)正月,张虞撰《国策》十二篇赐予太子张漳,告诫:“开国时,地广人稀,无人地之忧。而今开国二十余年,人口滋生繁衍,狭乡已有人地之患,宜当迁狭乡之民以实宽乡。”
“朕在任二十余年,所犯过失众多,兵马兴发不停,宫室台榭屡有兴作,得赖钟繇、杜畿二相辅国,方令天下安康。故太子欲治国事,不可专擅行事,宜当以朕为鉴。”
神武二十九年(227年),皇后王霁驾崩,张虞下诏免全国赋税,以为皇后祈福。
神武三十年(228年),张辽病逝,张虞令太子为其治丧,追谥‘武’。五月,龟兹国叛,马超远征讨之,因擅占珍宝,强娶王后,被免职留爵。
十二月,归国途中,马超口出怨言,凉州刺史孟建上疏告发,马超惶恐,吞金自杀。张虞怜惜旧功,以马超有功不予追究,由子马秋继承爵位。
神武三十一年(229年),武妃郦素衣去世,张虞再次下诏免税一年。因旧城残破,官民难居,井水苦涩等原因,太子求建长安新城。
神武三十二年(330年),张虞命太子负责建设新城,并营造新宫,征调三十万百姓。
神武三十三年(331年),冬十月,张虞忽发疾病,急迁丞相孙资为司空,拜尚书令诸葛亮为丞相,命太子张漳至金掖门代理国事。
神武三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张虞驾崩于骊山骊宫思春殿,年六十六岁,谥号文皇帝,庙号唐高祖,与王皇后、郦妃,葬于穆陵。
祖上赵国上卿张孟谈,世代居住于晋阳(今太原)。四世祖张庆,出任西河太守,因犯法举家流放至云中郡。三世祖张泰,二世祖张法皆在云中郡出任郡吏。
到父亲张冀那一辈时,匈奴绝迹,鲜卑兴起于草原,常常南下大掠边境。张冀因精通骑射,于是从军效力。
永康元年(167年),张虞出生于云中郡盛乐,因母亲郦氏难产之故,张虞从小被舅舅郦瑛所养育。与表兄郦嵩一起读书,彼此交好。
张虞从相貌英伟,鼻梁高挺,眉骨立体,以相貌俊朗著称。从小便擅长弓马,尤其射术出奇。性情豁达,颇有度量,爱护左右,见解深远,乡人无不称奇。
光和六年(183年),张虞与表兄郦嵩至太原,随名士王宏治《孝经》《孙子兵法》等,略通大义,并结识孙资、郝昭等,二人后来皆名列“紫勋阁二十八功臣”。因资质聪慧,相貌出众,王宏将女儿王霁许配于张虞。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受豫州刺史王允征辟,张虞纠集乡人数百追随。时右中郎将朱儁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困守于长社(今河南高官葛县东北),被波才所包围。
时军情紧急,张虞受命送信,左右本欲随行,单骑冲突,左右开弓,冲破黄巾军营寨,如入无人之境,将情报送至城内。朱儁喜极而泣,与皇甫嵩联合用兵,趁夜纵火出击,使黄巾军大乱。
不久后,张虞因立下功勋,被郡守郭缊举为孝廉。除尚书郎中,因识胡语,台中多有纳其计,功绩被评为第一,于是调任郑县令。
先任县令,几年不理政事,政事堆积如山。而张虞一上任,治理严谨,与暂治县事的杜畿配合,将积弊清扫而空。
时郑县内,有数千难民,因土地稀少之故,难民得不到安置,县民不堪民受扰。张虞大力整饬,劝豪强出资赈济百姓,并发难民开垦山田。一时间,一县清平,百姓安乐,张虞深受称颂。
当时旧主王允受人构陷下狱,张虞私自入京为王允脱罪,汉灵帝怜悯张虞忠义,赦免了王允与他的罪责。因北疆骚乱,张虞应召戍边,于是被任命为护匈奴副校尉。
中平三年,张虞在平城立‘云中义从’营,张辽、郝昭、什翼、郦嵩纷纷前来投效,并招汉胡杂夷八百人。
时年冬,鲜卑大人轲比能袭边,张虞率骑大雪出塞二百里,利用伏兵,击破轲比能。轲比能投降,张虞斩俘众多,名声一时大噪,鲜卑、匈奴、乌桓等胡部无不深畏。凭斩首过当军功,受封亭侯。
四年,趁机鲜卑内斗,张虞出兵清扫边塞鲜卑,凭军功升迁为破鲜卑校尉。
五年,匈奴国人因远调东北生怨,休屠各胡叛乱,斩杀单于羌渠,共举须卜骨都侯为单于,时并州大惊。
张虞受并州刺史张懿的征调,隶属从军征讨。交战时,张虞差点取胜,因上党太守败逃,致使大军兵败,刺史张懿覆没于军中。
危难之中,张虞受众人推举为帅。张虞调度兵马,坚守营垒,杀伤匈奴众多。匈奴受挫而退,张虞趁势出击,雨夜大破匈奴,斩单于首级。汉灵帝大为欣赏,拜张虞为西园校尉,与曹操、袁绍、赵融等并列。
中平六年,豫州黄巾叛乱,州兵不能平,张虞率兵讨平。
同年汉灵帝驾崩,雒阳政治动荡。何进招揽董卓进京,欲杀宦官以肃清朝政。而宦官抢先发难,诛杀何进,后又被袁绍、袁术所诛。
先时,张虞深知雒阳非久留之所,遂以讨贼之名,前往上党征讨白波兵。
果然,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张虞见董卓倒行逆施,明顺而暗违,不愿从其政令。
与此同时,袁术、袁术、曹操等关东士人不满董卓所为,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人一同举兵于关东,袁绍被众人推为盟主,屯兵于河内。
关东联军遣使者游说张虞起兵,张虞虽不满董卓倒行逆施,却也不愿见天下崩裂,遂以‘董卓忤逆专政,人人得而诛之。然卿应盟伐之,与叛乱何异?乱天下者,必袁氏兄弟矣!’驳之。使者羞愧而走,袁绍怒而恨之。
时并州贼乱四起,上党太守被贼劫杀,众迎张虞入上党。张虞以上党为基,以“清除贼乱,保境安民”为口号,招揽并州志士,与天下英豪。郭图、钟繇、辛毗先后来投。
天下大乱之时,白波贼欲与黑山军联合,欲掠上党东行。张虞率兵击之,约与匈奴单于呼厨泉为内应,遂大破白波贼,贼首郭泰被斩,徐晃、李乐归降,斩俘贼民五万余众,遂威震并州。
五月,上党遭遇蝗灾,张虞向太原求粮,太原郡守李峻拒予粮草,并封锁关隘。郡中寡粮,加上白波降虏数万,为取粮草以济上党,张虞领兵伐太原。
初平二年(191年),张虞受封为都督并州诸军事,定襄、雁门、西河三郡郡守受张虞节制。
五月十日,张虞受幽州牧刘虞相邀,与公孙瓒共击冀州。时黑山贼来降,张虞表张燕为常山太守。
韩馥深畏张虞、公孙瓒二人,遂将冀州让于袁绍。袁绍遣使与张虞商谈,以河内换张虞息兵。时并州受贼纷乱,张虞遂应袁绍所求。
三年,公孙瓒兵败界桥,形势岌岌可危。张虞受幽州牧刘虞相邀,出兵以援公孙瓒。因忧公孙瓒独霸冀州,张虞欲说和公孙瓒、袁绍二人。
袁绍闻张虞来援,不敢轻举妄动。张虞设宴,邀公孙瓒、袁绍二人。
张虞对袁绍等人说:“昔贾复、寇恂争相危害,遇世祖解仇,遂和睦共处。今天下纷争,董卓把持朝政,袁君出身名门,岂能争先为害?虞性和,不好兵,愿以弓而止戈。”
恰逢大雁飞过上空,约定一箭而射中双雁,遂张虞取弓而射,以箭射中两只大雁。众人大为震惊,袁绍不敢再提征讨公孙瓒之事。
同年三月,王允诛杀董卓,约与张虞为内应。董卓余孽散落关中各地,王允招揽有失,遂令董卓余部反叛,遣徐荣讨李傕、郭汜。
时女婿牛辅留镇河东,张虞率兵征讨牛辅,杨奉、韩暹二将于途中投降。牛辅生性胆小,得知帐下兵马出走,惊恐之下,深夜携金银出逃。随从胡赤儿贪图金银,杀牛辅,与董承归降张虞。
五月,因胡轸、杨正二人反叛,致使徐荣兵败身亡。李傕、郭汜进攻长安,吕布受命固守,张虞兵马未至,而城中叟兵叛乱,开城门迎李傕兵马。长安陷落,吕布、程普出逃张虞,王允不愿出走,被李傕所杀。
时张虞兵马初过蒲阪津,得知长安陷落,而郭、李拥十万精兵,遂转屯河东,以‘姬周东迁故事’为号,向天下发檄文以讨贼。
袁术、陶谦、刘虞、朱儁、刘备等诸州刺史、国相相继应盟,张虞将盟主之位谦让于袁术,并尊之大将军。张虞为北路军,屯兵河东;袁术为南路军,兵出武关道,;路军为车骑将军朱儁,屯兵雒阳。
…………
自汉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张虞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是“十有二存”。
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张虞“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交、营平后,非兵急,未尝复言军旅”。
神武八年(206年),四月,太上皇张冀驾崩,谥号武昭皇帝,葬于安陵;五月,恢复陵邑制,迁关东豪强、大族十万人以实安陵;七月,太子张洛因违背礼制,遂被废除太子,改封灵武王;二十日,三皇子张漳‘过继’于皇后王霁。
八月十一日,因北地王张漳聪慧,被册封为太子。
十月,高句丽王高优延犯边,营州刺史郭淮率兵击之,唐军势如破竹,攻陷王都丸都山城,高优延仓皇远遁。
次年三月,郭淮穷追高优延,将收留、协助过高句丽王的邑落攻破、清算,兵锋直至肃慎南界,临海滨问岛,并立碑文(今俄罗斯滨海地区)。
至此,在郭淮的征讨下,唐军威震辽东。高句丽领土悉数并入玄菟郡,朝鲜、沧海二郡设立,朝鲜半岛并入版图之中。
神武十年(208年),正月,满宠、张辽上书:请乘胡人分裂,恢复河朔郡县,以为关中屏障。张虞遣兵将招抚河朔,远迁韩人万户以实灵武、云中、朔方、五原四郡。
二月,招募驻防河朔的兵户,免赋税,唯服兵役。原犯流放罪、死罪而逃亡者任往河朔应募。三月初三,交州复设珠崖郡。五月,迁全国死罪囚犯充实河朔。
神武十二年(210年)二月十三日,遣什翼深入羌中,在西海设南疆都护府,开丝绸南路,招揽羌中诸部。七月初三,张辽、张弼、徐晃率并、凉、幽兵马出疆,征讨漠南诸部。
神武十三年(211年),三军斩虏过当,漠南诸部乞降。张虞在漠南设三大受降城,并立漠南将军,治理漠南鲜卑。
十月,张虞选御史二十二人,赴全国诸州、府,专门负责司法督办,官曰‘巡抚使’,施行政、司、军三权分离。十一月,天下凡判死刑者,悉数上呈至中央推判。
神武十五年(213年),三月初五,为加强对漠南鲜卑诸部控制,张虞至同乌桓、鲜卑诸部汇于平城,史称“平城会盟”。此次会盟,唐朝与鲜卑、乌桓达成共识,诸部划分牧场范围,供奉佛教,献上图册,推举张虞为鲜卑单于,号‘撑犁孤涂单于’。
五月,张虞下令改北院为理藩院,修编《理藩院律法》,以巩固对漠南的统治。十月,漠南鲜卑、乌桓上疏请遣子嗣入朝侍奉,张虞设‘帐下军’以驻宫城。
神武十七年(215年),张虞下诏书:“凡举行祭祀,表章奏疏、藩国来宾、调动兵马、宫中值宿警卫人员用鱼符要求供给驿马,授予五品以上官职及其任命、解职、判处死罪,均须奏明朕外,其他事务托付皇太子处置。”
神武二十年(218年),四月,乌孙弥将军贪图财货,遂伏杀唐商,商品与骆驼。西域都护庞德遣使责备乌孙昆莫,勒令处死弥将军,以赔唐商性命。昆莫自以路途艰远,唐人难以来犯,拒绝交出弥将军,并剃光使者胡须,驱逐出国。
五月,庞德大怒,上疏请求讨伐乌孙。时众人以汉武帝远征大宛为鉴,不同意庞德远征。张虞愤曰:‘朕统御漠南、中国,国土东西万里,不能灭乌孙,何以称天子?’
神武二十一年(219年),二月,张虞下诏免除隶属漠南诸部鲜卑、乌桓部落,西海诸部生羌,朔、陇诸杂胡等徭役十年。三月,拜丘郎为漠南将军,拣选鲜卑万帐;南疆大都护什翼选羌人三千家远征,都督西域都护庞德兵马。
四月初三,什翼、丘郎分别从漠南、河西出兵,远征七、八千里外的乌孙国。时漠南、西海胡兵远征,逐水草而居,行军长达一年,至次年春天,远征军忽然杀至乌孙国都赤谷(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伊什提克)。
乌孙国王领数万兵马迎战,被远征军奋力大破,国都赤谷陷落,弥将军被斩,国王昆莫远遁,欲求姻亲之国康居庇护。丘郎领军远追,沿途屠戮乌孙国人,远征康居国。
康居为西域大国,国中五王各有都城,离长安一万两千多里,旧因依附贵霜,曾抗拒班超,兵力远胜乌孙。窳匿王庇护昆莫,拒绝向唐军交出昆莫,与苏薤王、附墨王共遣兵马数万欲为昆莫复国。
丘郎自知寡众悬殊,故意向康居示弱,诱康居深入险要。康居大将靡度中计追击,唐军以铁骑冲之,大破康居,斩俘上万,陷窳匿、苏薤二城。三王远遁罽城,求罽王庇护。
三王与昆莫招募兵士,并请求罽王与奥鞬王一同出兵。时六王集结十万兵马,进驻附墨城,欲一举击溃远征唐军。
丘郎兵马略少,自知不敌六王联军,遂等候什翼帐下兵马。时察联军之矛盾,丘郎遣使以重金游说奥鞬王,承诺取胜之后,由他一人独霸康居,奥鞬王应诺之。
十一月,天降大雪,两军大战于窳匿。丘郎诈败,诱联军追击,什翼、庞德伏击追兵,奥鞬王倒戈击之,遂大破联军。四王败走,斩昆莫以求和,丘郎佯装同意,却与奥鞬王追破四王,四王二死二降。丘郎置三王,共治康居。
至此,远征唐军历经两年,攻陷乌孙,侵入康居,西域诸国闻唐色变。乌孙原有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经远征军屠戮,国中失口大半。
神武二十三年(221年),四月,太子张漳出阳关以迎王师,犒劳将士,远祭死伤将士。五月,设西域将军,治所于赤谷城,由丘郎出任。乌孙以东诸国改郡国,归属凉州管辖。
神武二十六年(224年),春,林邑犯日南,张虞拜陆逊为伏波将军南征,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万余人讨之。唐军势如破竹,在七月攻入林邑国都,斩国王范熊,重申马援之铜柱,迁两千家至南阳。
神武二十八年(226年)正月,张虞撰《国策》十二篇赐予太子张漳,告诫:“开国时,地广人稀,无人地之忧。而今开国二十余年,人口滋生繁衍,狭乡已有人地之患,宜当迁狭乡之民以实宽乡。”
“朕在任二十余年,所犯过失众多,兵马兴发不停,宫室台榭屡有兴作,得赖钟繇、杜畿二相辅国,方令天下安康。故太子欲治国事,不可专擅行事,宜当以朕为鉴。”
神武二十九年(227年),皇后王霁驾崩,张虞下诏免全国赋税,以为皇后祈福。
神武三十年(228年),张辽病逝,张虞令太子为其治丧,追谥‘武’。五月,龟兹国叛,马超远征讨之,因擅占珍宝,强娶王后,被免职留爵。
十二月,归国途中,马超口出怨言,凉州刺史孟建上疏告发,马超惶恐,吞金自杀。张虞怜惜旧功,以马超有功不予追究,由子马秋继承爵位。
神武三十一年(229年),武妃郦素衣去世,张虞再次下诏免税一年。因旧城残破,官民难居,井水苦涩等原因,太子求建长安新城。
神武三十二年(330年),张虞命太子负责建设新城,并营造新宫,征调三十万百姓。
神武三十三年(331年),冬十月,张虞忽发疾病,急迁丞相孙资为司空,拜尚书令诸葛亮为丞相,命太子张漳至金掖门代理国事。
神武三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张虞驾崩于骊山骊宫思春殿,年六十六岁,谥号文皇帝,庙号唐高祖,与王皇后、郦妃,葬于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