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她入夜扭伤了脚,又在帘外跪了半夜,真要叫她得了逞。
只是能在殿前侍奉的,哪里有愚笨的。
看守的两个婆子眼疾手快,一左一右,追扑上来。
左边的捂住了南平的嘴巴,捂得严严实实。
右边的扑通一下把南平摁压在地,压得南平呻吟一声,“呜.........”
那声未说完的“嬷”化成了一声“呜”,再就出不了什么声了。
燕王一行人还在晋阳,是不能就这么把晋宫的消息传出去的。不然昨夜有疠风,也许今夜就闹起了鼠疫。
燕人留在晋阳,到底不是个事儿。
初时还不觉得有什么,不过是造些舆论,如今才察觉出碍手碍脚的。
燕人能借机在晋宫布下细作,想必晋阳城里也早就插进了暗桩,闾里的事只需暗中调令,燕人在四方馆足不出户,就能做得不声不响,置身事外,留不下一点儿蛛丝马迹,真是不能细想。
身上的人颇觉扫兴,衣袍半敞坐起身来,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传。”
宽大的袍袖一甩,把阿磐的脸挡在了身后。
黄门侍郎一使眼色,这便赶紧招呼两个婆子押着南平去了屏风后头。
南平还拖拖拉拉地不愿走,被婆子扭着,拽着,推搡着摁在了屏风后头,口中塞满了粗布头,一点儿声响也出不得了。
吕婆子进了殿,在珠帘外先是跪地请安行了礼,一双眼睛却在暗中四下查看,“入夜拜见,叨扰大王和赵国夫人了。”
大殿的主人神情冷肃,犀利的凤目打量着来人,薄唇轻启,不咸不淡的,“燕人一向如此无礼么?”
吕婆子陪着笑道,“大王息怒,因了大明台椒房是王后娘娘的寝宫,赵国夫人留宿似乎有些不妥当。老奴受燕国娘娘的嘱咐,怕赵国夫人年轻不懂规矩,在大明台惹得大王与王后娘娘生气,这才腆着脸来问问,赵国夫人可还守礼?要是侍奉完了大王,老奴便接夫人回去了。”
大殿的主人笑了一声,手在阿磐臀上一拍,拍出了一声清脆的响,“赵国夫人已经睡下了,你,可要上前看一眼?”
吕婆子忙道,“老奴不敢。”
只是一边说着不敢,一边却暗暗抬眼朝着椒房内殿张望,似在确认红纱帐里卧着的到底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人。
这时候的南平就被押在屏风头后,透过屏风去看,还能看见淡淡的影子微微扭动,只不过吕婆子只顾着窥视红帐,没有朝屏风去瞧。
大殿的主人目色沉沉,“对孤的床帏如此好奇?”
黄门侍郎就在一旁,拂尘一甩,低声斥道,“放肆燕人,敢窥视椒房!”
吕婆子连忙垂头,“老奴不敢,老奴不敢,只是不知道赵国夫人侍奉得可还衬大王的意...........”
那人似笑非笑,“甚得孤心。”
吕婆子还想说什么,那人犀利的眼锋一扫,吕婆子连忙瑟瑟垂下头去,再不敢看,“那老奴就放心了,老奴告退,不扰大王与夫人了..........”
言罢起身就赶紧躬身要退了,哪知道屏风后的人,突然发了狠,拼尽全身的力气猛地一撞,后面两个婆子一不留神,竟有些摁不住,果真被她撞出声响来。
吕婆子脚步一顿,霍地回头,“是什么声音?”
十分警觉,动作麻利,这怎么会是个寻常的婆子呢。
不等南平发出声来,屏风后一婆子死死地将她压在地上,另一婆子连忙起身来到屏风前头,搓着惺忪睡眼,伏地跪下不敢抬头,“老奴犯困,撞上了屏风,请..........请大王赐罪。”
大殿主人手一抬,“退下领杖。”
婆子伏地应了,连忙起身瑟瑟退去了。
吕婆子惊疑不定,还立在原地微微侧耳听。
黄门侍郎笑着催道,“夜深了,吕嬷嬷,请吧。”
吕婆子又朝屏风后瞥了一眼,黄门侍郎盯着,不好再留,这才疑虑重重地走了。
殿门一阖,殿内复归于安静,南平在屏风后头哭出声来,“大王..........为什么...........为...........”
无人答她为什么,她还没有说完话,复又被婆子塞进布帛掩住了嘴巴。
掩住嘴巴还不算完,还要押到珠帘外,君令说的要“宠幸赵国夫人”,那就得等到“宠幸”结束才算完。
是,椒房里的宠幸又开始了,袍袖掀开,大殿的主人俯身下来,轻拢慢捻,握雨携云,谁还顾得上屏风后头呜咽不得出的哭声呢?
阿磐也顾不上。
这半夜欢好,虽断断续续,她却已明显察觉自己体力不支。他还是怀王三年时候的谢玄,有着用不尽的力气,可她却已经不再是那一年的阿磐了。
她惶恐地发现自己的身子已经承受不住强大的谢玄了。
这空当关伯昭又进殿禀报一回,禀的是最后的结果,“还没送到大司马帐前,燕人就已经服毒自尽了——手法利落,确定是细作。”
阿磐在恍惚中想,是了,必是,燕人之中必有细作。
她在昏昏沉沉中还想,她的身子还要再缓一缓,再养一养,熬过去,总会好起来的。
是夜也唯有咬牙强撑着,不被珠帘外跪着的人看出一点儿异样。
关伯昭退下没有多久,殿外又有脚步声疾疾,似有人拾级而上,从丹墀疾来,在廊下与安北侯窃窃说了什么,片刻后是安北侯进殿。
珠帘轻晃,微微撞出清脆的声响,安北侯就立在那里,“王兄,东边传信,已经动手了。”
不知道东边是哪个东边,也不知道要动手的是什么事。
只是身上的人一顿,道了一声,“好。”
也许在谋划什么,但不便殿内的人知道。
珠帘外有两人,一人华服加身立着禀事,一人狼狈跪着衣衫不整,不知是不是阿磐的错觉,在珠帘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外,仿佛有一声若有若无的笑。
恍然清醒过来,阿磐在锦衾之中转眸去瞧,见安北侯已经垂头往外退去了。
只余下南平,含着眼泪,堵着嘴巴,在婆子的看守下,孤单地跪在那里。
第四回,是大司马周褚人来。
周褚人没有进殿,是黄门侍郎来禀。
听说韩国的使者已经来了,送的是韩国的国书,是战是和,定国公请大王建章宫议事。
阿磐在恍惚中想,是,大婚前便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说是魏地与韩国接壤处打起来了,驻守的晋人杀了韩人有十几个,因此韩国派了使臣来,杀气腾腾的,也正是这个缘故,崔若愚力主要谢玄收了永嘉公主和南平。
新生的晋国有许多的不得已,若是没记错,崔若愚在六月五日殿前死谏,撞得连大婚都来不了了,这时候大抵也是强撑着起身吧。
是夜谢玄未能尽兴,然他向来是干大事的人,闻言便起了身,道了一声,“睡一觉,天亮了孤就回来。”
于她额间印了一吻,轻软的长袍信手一披,穿过珠帘并不曾在南平身边停留片刻,那颀长的腿迈着,这便走了。
只是能在殿前侍奉的,哪里有愚笨的。
看守的两个婆子眼疾手快,一左一右,追扑上来。
左边的捂住了南平的嘴巴,捂得严严实实。
右边的扑通一下把南平摁压在地,压得南平呻吟一声,“呜.........”
那声未说完的“嬷”化成了一声“呜”,再就出不了什么声了。
燕王一行人还在晋阳,是不能就这么把晋宫的消息传出去的。不然昨夜有疠风,也许今夜就闹起了鼠疫。
燕人留在晋阳,到底不是个事儿。
初时还不觉得有什么,不过是造些舆论,如今才察觉出碍手碍脚的。
燕人能借机在晋宫布下细作,想必晋阳城里也早就插进了暗桩,闾里的事只需暗中调令,燕人在四方馆足不出户,就能做得不声不响,置身事外,留不下一点儿蛛丝马迹,真是不能细想。
身上的人颇觉扫兴,衣袍半敞坐起身来,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传。”
宽大的袍袖一甩,把阿磐的脸挡在了身后。
黄门侍郎一使眼色,这便赶紧招呼两个婆子押着南平去了屏风后头。
南平还拖拖拉拉地不愿走,被婆子扭着,拽着,推搡着摁在了屏风后头,口中塞满了粗布头,一点儿声响也出不得了。
吕婆子进了殿,在珠帘外先是跪地请安行了礼,一双眼睛却在暗中四下查看,“入夜拜见,叨扰大王和赵国夫人了。”
大殿的主人神情冷肃,犀利的凤目打量着来人,薄唇轻启,不咸不淡的,“燕人一向如此无礼么?”
吕婆子陪着笑道,“大王息怒,因了大明台椒房是王后娘娘的寝宫,赵国夫人留宿似乎有些不妥当。老奴受燕国娘娘的嘱咐,怕赵国夫人年轻不懂规矩,在大明台惹得大王与王后娘娘生气,这才腆着脸来问问,赵国夫人可还守礼?要是侍奉完了大王,老奴便接夫人回去了。”
大殿的主人笑了一声,手在阿磐臀上一拍,拍出了一声清脆的响,“赵国夫人已经睡下了,你,可要上前看一眼?”
吕婆子忙道,“老奴不敢。”
只是一边说着不敢,一边却暗暗抬眼朝着椒房内殿张望,似在确认红纱帐里卧着的到底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人。
这时候的南平就被押在屏风头后,透过屏风去看,还能看见淡淡的影子微微扭动,只不过吕婆子只顾着窥视红帐,没有朝屏风去瞧。
大殿的主人目色沉沉,“对孤的床帏如此好奇?”
黄门侍郎就在一旁,拂尘一甩,低声斥道,“放肆燕人,敢窥视椒房!”
吕婆子连忙垂头,“老奴不敢,老奴不敢,只是不知道赵国夫人侍奉得可还衬大王的意...........”
那人似笑非笑,“甚得孤心。”
吕婆子还想说什么,那人犀利的眼锋一扫,吕婆子连忙瑟瑟垂下头去,再不敢看,“那老奴就放心了,老奴告退,不扰大王与夫人了..........”
言罢起身就赶紧躬身要退了,哪知道屏风后的人,突然发了狠,拼尽全身的力气猛地一撞,后面两个婆子一不留神,竟有些摁不住,果真被她撞出声响来。
吕婆子脚步一顿,霍地回头,“是什么声音?”
十分警觉,动作麻利,这怎么会是个寻常的婆子呢。
不等南平发出声来,屏风后一婆子死死地将她压在地上,另一婆子连忙起身来到屏风前头,搓着惺忪睡眼,伏地跪下不敢抬头,“老奴犯困,撞上了屏风,请..........请大王赐罪。”
大殿主人手一抬,“退下领杖。”
婆子伏地应了,连忙起身瑟瑟退去了。
吕婆子惊疑不定,还立在原地微微侧耳听。
黄门侍郎笑着催道,“夜深了,吕嬷嬷,请吧。”
吕婆子又朝屏风后瞥了一眼,黄门侍郎盯着,不好再留,这才疑虑重重地走了。
殿门一阖,殿内复归于安静,南平在屏风后头哭出声来,“大王..........为什么...........为...........”
无人答她为什么,她还没有说完话,复又被婆子塞进布帛掩住了嘴巴。
掩住嘴巴还不算完,还要押到珠帘外,君令说的要“宠幸赵国夫人”,那就得等到“宠幸”结束才算完。
是,椒房里的宠幸又开始了,袍袖掀开,大殿的主人俯身下来,轻拢慢捻,握雨携云,谁还顾得上屏风后头呜咽不得出的哭声呢?
阿磐也顾不上。
这半夜欢好,虽断断续续,她却已明显察觉自己体力不支。他还是怀王三年时候的谢玄,有着用不尽的力气,可她却已经不再是那一年的阿磐了。
她惶恐地发现自己的身子已经承受不住强大的谢玄了。
这空当关伯昭又进殿禀报一回,禀的是最后的结果,“还没送到大司马帐前,燕人就已经服毒自尽了——手法利落,确定是细作。”
阿磐在恍惚中想,是了,必是,燕人之中必有细作。
她在昏昏沉沉中还想,她的身子还要再缓一缓,再养一养,熬过去,总会好起来的。
是夜也唯有咬牙强撑着,不被珠帘外跪着的人看出一点儿异样。
关伯昭退下没有多久,殿外又有脚步声疾疾,似有人拾级而上,从丹墀疾来,在廊下与安北侯窃窃说了什么,片刻后是安北侯进殿。
珠帘轻晃,微微撞出清脆的声响,安北侯就立在那里,“王兄,东边传信,已经动手了。”
不知道东边是哪个东边,也不知道要动手的是什么事。
只是身上的人一顿,道了一声,“好。”
也许在谋划什么,但不便殿内的人知道。
珠帘外有两人,一人华服加身立着禀事,一人狼狈跪着衣衫不整,不知是不是阿磐的错觉,在珠帘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外,仿佛有一声若有若无的笑。
恍然清醒过来,阿磐在锦衾之中转眸去瞧,见安北侯已经垂头往外退去了。
只余下南平,含着眼泪,堵着嘴巴,在婆子的看守下,孤单地跪在那里。
第四回,是大司马周褚人来。
周褚人没有进殿,是黄门侍郎来禀。
听说韩国的使者已经来了,送的是韩国的国书,是战是和,定国公请大王建章宫议事。
阿磐在恍惚中想,是,大婚前便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说是魏地与韩国接壤处打起来了,驻守的晋人杀了韩人有十几个,因此韩国派了使臣来,杀气腾腾的,也正是这个缘故,崔若愚力主要谢玄收了永嘉公主和南平。
新生的晋国有许多的不得已,若是没记错,崔若愚在六月五日殿前死谏,撞得连大婚都来不了了,这时候大抵也是强撑着起身吧。
是夜谢玄未能尽兴,然他向来是干大事的人,闻言便起了身,道了一声,“睡一觉,天亮了孤就回来。”
于她额间印了一吻,轻软的长袍信手一披,穿过珠帘并不曾在南平身边停留片刻,那颀长的腿迈着,这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