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军座,应县内残敌已经肃清!”

  “好!”李默庵兴奋不已:“立即向郭总司令、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以及统帅部汇报战况。”

  “前总指那边?”

  李默庵眉头紧皱,沉默着摆了摆手。

  楚云飞对他这位黄埔一期的学长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恭敬。

  命令下达到十四集团军总部之后。

  也不会直接向他下命令。

  这种感觉就很让李默庵难受。

  就好像应该受到的照顾没有被照顾到。

  他这个黄埔出身的嫡系将领和其他的将领之间似乎并无太大区别。

  并没有被区别对待让李默庵心中有些不满。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

  李默庵自持身份,一个黄埔一期的向黄埔五期的汇报个什么?

  作战参谋心领神会。

  当即转身草拟电报。

  没过几分钟。

  陈武(83师师长,同样是黄埔一期学员,曾参加过东征、北伐,也是老资历)迈步走了过来:“钧座、炮三十团刚才来了一通电话,他们接到命令要向朔县方向运动。”

  李默庵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想走就让他们走吧。”

  陈武有些犹豫,甚至觉得有些可惜。

  他知道李默庵拉不下来这个脸。

  有重炮部队帮助的情况下。

  他们少牺牲了三百名战士。

  甚至还大大的增加了攻击的速度。

  日军方面很是擅长构筑防御工事。

  三个小时便足以构筑出合格的野战防御工事,抵挡数倍兵力的围攻。

  猛攻个三五天,还不如一炮省事。

  没有重炮支援,单单凭借他们的75毫米山炮。

  别说攻坚了,就是野战,很有可能也会落入到下风之中。

  迟疑了片刻之后的陈武接着小声道:“如果没有重炮部队的支援,我们接下来的进攻恐怕不会这么轻松了。”

  李默庵的声音瞬间冷了几分:“没有他们的重炮支援,我们一样能打胜仗。”

  想要让李默庵张嘴去请求楚云飞,本身就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情。

  陈武心里面自然也清楚,索性默不作声的转身离开。

  繁峙,十四集团军总部。

  来自十四军的战报很快被送到了郭寄峤的手上。

  “毙敌1500余名,获长短枪250枝、轻重机枪28挺,迫炮7门、载重汽车19辆,装甲车4辆,小汽车7辆及其他军用品无算,蔚为大胜。”

  放下了手中这封来自前线的电报。

  此时的郭寄峤心情非常的不错。

  足足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终于将应县周边地区的日军肃清了个干净。

  此前。

  他们的攻势屡屡挫败。

  若非得到炮三十团的那八门105毫米榴弹炮的支援。

  他甚至都怀疑能否真正意义上的将这群日军歼灭干净。

  “拟一封电报,向统帅部详细汇报此战之战果。”

  “是!”

  “总座,应县之战结束之后,如按照战前拟定的作战方案,接下来我军可就要向大同方向共计前进了。”

  郭寄峤想起来战前楚云飞的叮嘱。

  摇了摇头:“现如今的战局和之前的作战计划产生了较大的出入。”

  “可是那边一直都没有更改相应的作战计划,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拟定”

  郭寄峤闻言思索了片刻。

  好像还有这个可能。

  楚云飞的作战风格向来如此。

  此前钱伯均在临汾担任战术教官的时候就曾经透露过相关的情报。

  楚云飞指挥作战之时。

  非常喜欢随机应变,用钱伯均的话来说。

  计划永远赶不上战场形势的变化。

  楚云飞对各部队之间通讯要求非常之高。

  每一支部队抵达位置、甚至发起攻击的时间都要精确到十分钟以内。

  颇为严苛。

  但截止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支部队出现过相应的问题。

  这代表着楚云飞下的作战命令。

  极大概率是通过短时间内的头脑风暴,以达到深思熟虑的效果才下达的作战命令。

  这就很可怕了。

  人的脑袋能有这么高的效率

  郭寄峤想到这里随后开口安排道:“先请示一下总前指,确认是否向敌军防线继续发起攻击。”

  “是!”

  李默庵所期许的嘉奖终究是没能够等到。

  统帅部方面甚至都没有精力关注晋北地区的大战。

  冈村宁次频频调整部署,一副准备与第九战区战略决战的架势让一众高级将领颇为不安。

  第九战区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作战原则。

  节节抵抗、诱敌深入、保持外线,后退决战。

  即利用现有的阵地。

  尤其是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三条河流、逐步抵抗、消耗敌军。

  保持主力部队于外线。

  等日军推进到我军控制区域之后。

  全力总攻、左右夹击,包围并且歼灭之。

  本应该是战略反攻战区。

  现如今只能够被动防守,以后退决战的时候与日军死拼。

  作为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薛岳。

  自身也是很难接受现如今的敌我态势。

  但没有办法。

  薛岳以及九战区的一众作战参谋、高级军官们实际上非常了解日军的战术战略思想的。

  甚至陆军大学在双方开战之前,其内的日军教官也确实是实打实的教学生。

  “攻击第一、包围第一。”

  实际上是日军的战术战略准则之一。

  抗战时期的国军部队也有着类似的攻击精神。

  有敌无我,有我无敌!

  统帅部很快做出了相应的判断。

  最后一众国军将领们一致认为。

  冈村宁次的目标,就是为了攻占长沙,打开进攻山城的门户。

  作战之地点在于湖南。

  九战区境内,指挥此战的,自然还是薛岳。

  常瑞元为此发去了数封电报。

  确认战况。

  在常瑞元看来。

  虽然日军兵锋正盛、作战兵力充足。

  但位于长江以南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的江西、湖北和湖南两三省交界处。

  山川湖泊纵横、星罗棋布。

  大部队根本就难以展开。

  日军最好的进攻方向是沿着粤汉铁路和两湖的湖滨地区南下。

  但作战区域颇为狭窄,大部队无法展开。

  而且为了阻挡日军南下。

  当地军民提前做出了相应的决断。

  他们破坏了乡村之中的小路、没有路的稻田地里面已经灌满了水。

  百姓们牺牲了一季度的收成,就是为了打鬼子。

  这里面还被埋设了大量的地雷。

  别说是机械化部队展开进攻了,就是步兵想要发起攻击。

  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小命够不够硬。

  有了这些准备,有了常瑞元等统帅部高级将领的支持。

  薛岳对于此战信心十足,踌躇满志。

  他在常瑞元等一众高级将领们的面前表态:“将战地公、铁、驿彻底破坏。”

  “使敌机械化部队不能运用。”

  薛岳之所以能够成为抗日名将,而且名气这么大。

  也和其善于总结有一定的关系。

  华北抗战,日军机械化部队给各部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随枣会战,也是机械化部队撕开的防线。

  “将战地民众物资疏散藏于公铁路三十里外安全地带,使敌无食可用。”

  提前进行疏散工作。

  是淞沪、金陵、徐州、豫东、乃至武汉会战以来的血泪经验。

  很可笑的是,仗打了一年、直到武汉会战结束。

  国民政府才意识到提前疏散民众是一件多么正确的事情。

  “平时准备周道,战时自然应对自如。”

  而这一次,薛岳提前进行了准备,并且进行了充分动员。

  所以百姓们才会愿意帮助九战区、帮助国军部队作战。

  “不呆守阵地、不死用方案,彻底集中兵力使用兵力,采取绝对优势,以反包围破敌包围。”

  这同样也是武汉会战的经验。

  说起来,这还是史迪威当初面见常瑞元提出的建议。

  不过在此之前。

  白健生便已经有过类似主张。

  只是在其指挥之下。

  作战部队并非发挥出想象之中的战术能力。

  当然了。

  薛岳现如今自信的本质不仅仅是因为判断出了冈村宁次的战术选择,其实也和前面几批的美国援助。

  以及苏联援助有一定的关系。

  现如今的第九战区。

  不仅仅有六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2徐州会战剩余+2原本就有+2原本划拨楚云飞指挥的两门德式重炮),

  还有大量的高射机枪、高射炮,迫击炮。

  南昌会战让九战区的将士们面对日寇依旧保持信心,士气也相对高昂。

  另外因为大量部署高射炮和机枪的原因。

  日军轰炸难度增加。

  导致他们能够按照原定的轰炸机会摧毁情报之中的兵站、仓库,甚至是中转据点。

  九战区各部队相对而言元气保存的还算不错。

  即便是没有这些东西。

  薛岳也一样会选择与日军进行决战。

  在薛岳的观念里面。

  长沙绝不能够轻易放弃。

  甚至预设阵地,都不应该轻易的交给日本人。

  因为湖南地区是中国盛产大米的粮仓,为国民政府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和兵源。

  若是丢了这个地方。

  不仅仅战时经济体制会受到影响。

  就连供给都会日趋苦难。

  持久抗战该怎么进行下去?

  若日军主攻湘北地区。

  那么决战地点就预设在长沙以北的捞刀河下游地区,只有这样的战场才能够展开大量的兵力。

  (图为第一次长沙会战敌我双方交战示意图)

  同样的。

  如果日军的主攻方向在赣北的话,决战区域同样进行调整。

  那么就在长沙、上高一线与日寇进行决战。

  而如果主攻方向是常德,那就在常德与日军决战。

  主打一个一步不退,退就是输,退就是败的理念。

  常瑞元最怕的就是薛岳这个性子。

  主打一个死战不退。

  薛岳还尤其喜欢用中央军主力。

  打的基本上也都是常瑞元的心血。

  可不管怎么样。

  薛岳绝不可能向日本人投降,不会和日本人媾和的基本立场非常明显。

  相当于支持常瑞元的领袖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双方经常闹矛盾,但常瑞元又不得不用薛岳的本质原因。

  至于日军方面。

  冈村宁次指挥的襄东作战目前大本营已经盖棺定论。

  此前针对第五战区主力汤恩伯所部的第三十一集团军的战斗。

  虽然未能够将其全歼,但也算是完成了基本的预定任务。

  毕竟。

  在日军方面看来。

  他们已经给予了汤恩伯重大打击。

  所部已经基本上丧失了进攻能力。

  第五战区的国军部队。

  现如今的状态。

  在冈村宁次等一众高级指挥官看来。

  实际上就是不堪一击的。

  二十多万的军队,十六万的杂牌地方军。

  一触即溃都是好听的。

  望风而逃才是这个时期五战区军队的常态。

  冈村宁次很清醒。

  他清楚的知道他们现如今的目标是隔着岳州以南的新墙河与他们进行对峙的关麟征第十五集团军。

  名将,真正意义上的对手。

  平汉路之战。

  临沂反击战。

  徐州反击战。

  武汉会战都给他们造成过极大的杀伤。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

  关麟征所部从来没有出现没有完成既定战略任务的情况。

  更没有出现过溃败的情况。

  即便没有入选统帅部直属战役攻击军序列。

  也没有一个小鬼子胆敢小瞧了这支部队。

  第十一军总指挥部。

  冈村宁次此时正站在一众高级将领们的面前。

  他自信满满,有着挥斥方遒一般的豪气:“从地形及敌军阵地构筑情况观察,除西面洞庭湖畔局部地区之外,我军不得不向凭借山地据守的敌军阵地进攻。”

  “这恰日俄战争时期,我第一军渡过鸭绿江向山地进击的情况。”

  “在这样的地形之中,我们没有取巧的办法。”

  “唯一可行的方略便是,用一支有力部队,利用水路向粤汉路沿线的敌军阵地背后突击上岸。”

  冈村宁次的具体设想其实很简单。

  就是以主力一部正面发起攻击,吸引第九战区的注意力。

  牵制罗卓英所部的第十九集团军,随后向湘北地区转进。

  第六师团则是承担正面进攻的任务,目标是突破新墙河、湖南北部.

  其实还是日军的老套路。

  中央突破,两侧迂回。

  战术颇为寻常。

  但配置兵力,调兵遣将这方面稍微有点讲究。

  到了冈村宁次这个资历和位置之后。

  自然也就无需顾虑太多

  而随着作战物资的倾斜、大量原定补充给华北方面军的作战物资被用于了华中方面军。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对此颇为不满。

  数次发电希望大本营能够更改此前的命令。

  但。

  得到的都是拒绝。

  他们拒绝的原因也颇为简单。

  根据现如今的情报判断。

  晋北地区的国军主力部队因为后勤补给等各方面原因。

  他们发起总攻的时间应当是一个月之后。

  在此之前,他们需要优先保障第十一军的供给,以确保此次作战能够顺利摧毁中国军队主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最新章节,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