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濒临绝望的气氛。距离东区项目最终投标截止只剩四十八小时,而税务成本问题依然像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矗立在所有人面前。

  “我们又失败了。”毕氏的税务总监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新加坡的控股架构无法适用,荷兰的融资模式也因本地政策限制而流产。”

  长桌对面,沈氏的财务团队同样面色凝重。过去两周,他们尝试了七种国际通用的税务筹划方案,每一种都在本地法规的铜墙铁壁前败下阵来。

  毕晨站在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箭头组成了一幅失败的路线图。他的衬衫袖口随意挽起,领带松垮,这是沈白婕从未见过的狼狈。

  “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的声音沙哑。

  回应他的是满室沉默。

  就在这片死寂中,沈白婕轻轻推开了会议室的门。她手中只拿着一个普通的黑色文件夹,与她平日携带的厚重文件相比,显得异常单薄。

  “我有一份方案。”她的声音平静,却像在平静湖面投下一颗石子。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毕晨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很快被谨慎取代:“我们已经试过所有常规方案了,白婕。”

  “这不是常规方案。”沈白婕走到白板前,轻轻擦去一角,留出空白,“这是一份基于本地政策细节和项目特殊性的定制方案。”

  她打开文件夹,取出寥寥数页文件。纸上没有复杂的图表,只有简洁的文字和几个关键数字。

  “请给我十五分钟。”她说。

  毕晨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但眼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

  沈白婕转向团队,目光扫过每一张疲惫的脸:“我们一直试图将国际经验生搬硬套到本地项目,却忽略了这个城市独有的政策红利。”

  她首先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关键词:**文化传承、老旧改造、创新试验**。

  “东区项目符合这三个标签,而本市对这三个领域分别有税收优惠政策。”她停顿一下,让信息沉淀,“问题在于,我们一直将它们视为独立板块,分别申请优惠。”

  团队成员纷纷点头,这是他们之前尝试过的路径。

  “但政策中有一条不起眼的补充规定,”沈白婕翻开文件夹的一页,“允许符合多个标签的项目,以‘叠加而非累加’的方式享受优惠。”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叠加而非累加?”毕晨重复这个术语,眼神锐利起来。

  “意思是,不是简单地将三个优惠比例相加,而是构建一个全新的计算体系。”沈白婕在白板上画出一个三角结构,“我们不需要分别申请文化项目、改造项目和试验项目的税收优惠,而是将整个东区项目申报为‘文化创新改造试验区’。”

  税务总监猛地坐直身体:“这可能吗?政策允许这样解读?”

  沈白婕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文件的复印件:“这是三年前发布的《促进城市更新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附件三第七条明确规定了跨领域项目的认定标准。”

  文件在众人手中传阅,那确实是一份被人遗忘的政策文件,连毕氏经验丰富的法务团队都忽略了它的存在。

  “即使如此,”毕晨谨慎地提问,“这种认定能带来多大的税收优惠?”

  沈白婕在白板上写下了一个数字:**41%**。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抽气声。

  “这是综合减免幅度?”有人不敢相信地问。

  “不,”沈白婕摇头,“这是有效税负率降低的幅度。”

  她开始详细解释方案的架构:

  首先,将项目重新定位为“城市文化创新试验区”,适用特殊税收体制;

  其次,通过设立项目内部的文化产业孵化基金,将部分开发成本转化为可抵扣的文化投资;

  最后,利用政策允许的加速折旧和亏损结转机制,优化前期的税负压力。

  “但这需要极其复杂的法律架构支持。”毕晨的律师本能让他立即看到执行难点。

  沈白婕从文件夹中取出第二份文件:“这是相应的法律架构草案,包括三层控股关系和内部交易定价机制。”

  草案在律师手中传阅,他们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为震惊。

  “这个架构...完美避开了反避税条款的监管范围。”首席法务顾问喃喃道,“它是如何做到的?”

  沈白婕平静地回答:“因为它不是单纯的避税架构,而是符合政策导向的产业发展架构。区别在于,前者试图钻法律空子,后者则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毕晨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终于开口:“节省规模?”

  沈白婕与他目光相接,清晰地说出那个数字:“按项目全周期计算,直接税收成本减少一亿三千万。如果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再投资回报,实际效益接近两亿。”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这个数字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为什么现在才拿出来?”毕晨的问题直指核心。

  沈白婕没有回避他的目光:“因为我需要确定,这个方案不会被滥用。直到我看到团队确实竭尽全力寻找合法解决方案,而不是寻求捷径,我才确信它可以交付。”

  她轻轻放下手中的笔:“税务筹划不是技巧游戏,而是对政策和商业的深度理解。我父亲曾经告诉我,最好的税务方案不是省最多钱的方案,而是最符合政策初衷的方案。”

  这番话让会议室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毕晨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仔细审视那个三角架构。良久,他转身面向沈白婕,郑重地点头:“我认为这个方案可行。”

  接下来的三十六小时,项目组全力投入到新方案的完善中。沈白婕作为方案的设计者,指挥着两支团队协同工作。令人惊讶的是,原本各自为政的沈氏和毕氏成员,在这个突破性的方案面前,终于打破了壁垒,真正融为一体。

  毕晨看着在会议室中央从容指挥的沈白婕,眼神复杂。这一刻的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保护和指导的孤女,而是一个真正与他平起平坐的商业伙伴。

  最终方案提交前夜,两人再次单独留在办公室。桌上放着厚厚的投标文件,其中税务方案部分格外醒目。

  “这份方案,是你一个人完成的?”毕晨终于问出心中疑惑。

  沈白婕望向窗外,夜色中的城市灯火璀璨:“大部分是。但灵感来源于我父亲生前未完成的研究。他早就看到了政策背后的这种可能性,只是没来得及完善。”

  “所以你早就知道有解决方案?”

  “我知道方向,但直到与你的团队合作,接触到毕氏的国际经验,才找到实现的路径。”她转身面对他,“单独任何一方都无法完成这个方案。沈氏深谙本地政策,毕氏精通国际架构,只有结合双方优势,才能突破困局。”

  毕晨若有所思:“这就是强制合作的意义?”

  “也许。”沈白婕微微一笑,“或者这只是开始。”

  最终方案按时提交。一周后,评审结果公布:沈氏与毕氏的联合体以绝对优势中标。评审委员会特别表扬了他们的税务方案,称其为“政策与商业结合的典范”。

  中标当晚,项目组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会。沈白婕却独自站在走廊上,看着手机屏保上父母的照片。

  “他们一定会为你骄傲。”毕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沈白婕没有回头,只是轻声说:“今天节省的一亿三千万,将用于设立文化传承基金,这是方案的一部分,也是我父亲的夙愿。”

  毕晨沉默片刻,然后举起酒杯:“敬未来。”

  沈白婕终于转身,与他碰杯:“敬理解。”

  在璀璨的城市灯火映照下,两份酒杯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如同一场新合作的开场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爱与权涅槃:冷艳女总裁,爱与权涅槃:冷艳女总裁最新章节,爱与权涅槃:冷艳女总裁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