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将那本《祝由科辑要》小心揣进怀里。他对着海灯大师再次拱手:

  “多谢大师成全。”

  海灯大师微微颔首,老胡在一旁听得直咂嘴,刚才被方言按住的话又冒了出来:

  “大师,您看这祝由术都能教,那虎骨礼包……”

  海灯大师也被老胡整的哭笑不得,他说道:

  “行,虎骨一到位,我就帮胡施主制作。”

  方言倒是没想到老和尚居然真被老胡磨的答应了,他对着老胡说道:

  “虎骨我那边还有剩余的,大师既然答应了,那你就先拿去用吧,找安东拿虎骨时间上不知道还要多久呢。”

  听到方言这么说,老胡当然也是欣然答应了。

  上次的礼盒在香江反响不错。

  那边已经在催着做下一波了。

  限量款一出来,商品性质都产生了变化,与其说是药,不如说是是收藏品。

  方言倒是没有管老胡,他来到阳台,开始翻看起了老和尚给的祝由术。

  今天他是见过老和尚施展的,现在这方法也来了,他相信自己凭借身上的系统肯定可以快速的掌握这门手法。

  翻开书是开篇的总纲:

  “祝由非巫咒之术,实为借天地之律通人身之窍。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然若元气散尽,纵有真言亦难回天。”

  也是巧了,在这里也看到“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方言都要怀疑作者是不是一个人了。

  接下来是禁忌批注“三不用”——颅骨碎裂者不用、高热神昏者不用、脉微欲绝者不用。

  然后是音节对应脏腑。

  呵、呼、嘘、呬、吹、嘻。

  分别对应:

  心、脾、肝、肺、肾、三焦。

  功效分别对应:

  补心气,引火下行。

  运中焦,化湿浊。

  疏肝郁,熄内风。

  清肺金,肃痰浊。

  温肾水,滋髓海。

  通调水道,解郁热。

  倒是和方言练习的形意拳中的五行拳有些类似。

  接着就是练习要点。

  呵气如吐火,需借势推气血之力。

  呼声沉如土,贯带脉以固中州。

  嘘声轻若拂柳,缓泄木郁之滞。

  呬气似金鸣,破胶结之痰如裂帛。

  吹息寒泉涌,需以意引归涌泉。

  嘻音如溪涧,流转三焦化氤氲。

  然后还有一些前人的批注,比如“嘘”字旁有墨笔注“肝风鸱张时当轻若游丝,过则反激其势。”

  往后翻就是手诀和经络联动。

  配图十二式,线描图谱展示指诀。

  里面有如“清风拂柳式”(配太冲穴)、“托日贯顶式”(配百会穴)。

  “指诀非虚势,乃引气之锚。嘘字配太冲穴点压,如帆借风势;呵字合劳宫穴搓热,似火添薪柴。”

  接下来就是修习要旨。

  呼吸法则:

  吸气时存想清气自鼻入丹田

  吐字时以腹力催音,声震胸腔(如海灯念“呵”字时胸腔共鸣)

  末尾小字警示:“切忌心浮气躁,杂念一生,万法皆空”。

  此外还有一些后人增补的时间讲究比如:“寅时修习,气血归肝胆,易与音律共鸣”这类的东西。

  末章附《通窍器用篇》,就是借助一些工具发出的声音来增加效果,比如老和尚用的铜铃之类的。

  还有铜锣,琴,颂钵……

  方言仔仔细细的看完,翻到最后一页,随着系统【叮】的一声,这本书已经被他牢牢的记了下来。

  接下来他转过头,就打算找老和尚请教。

  然后发现海灯大师这会儿正在打坐,而且像是已经入定了。

  方言看了下时间,感觉这会儿确实不太适合讨论这事儿,夜深人静的讨论祝由术的动静还是不小的,房间里还有个病人呢。

  干脆他也找了个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用上陈抟的睡功观想法,不一会儿就睡了过去。

  等到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光已经从阳台照了进来。

  方言抬腕看表,时间到了早上六点半。

  卧室里传来老张和王慧媛讲话的声音,应该是正在喂米油粥。

  之前方言就交代过,两个小时给王慧媛喂一些。

  方言站起身来到卧室门口。

  卧室里,晨光正透过窗帘缝隙落在王慧媛脸上,她靠在床头,脸色比凌晨时又润了些,正由老张一勺一勺喂着米油,嘴角还沾着点米浆,眼神虽仍带倦意,却已能清晰地和老张说上几句话。

  “方大夫醒了?”老张抬头见是方言,连忙停下手里的动作,语气里满是感激,“慧媛说今早感觉身上松快多了,刚才还问我这米油是怎么熬的呢。”

  现在他也不叫方言了,改口叫方大夫了。

  王慧媛也看向方言,试着抬了抬手,声音虽轻却清晰:“方大夫,又让你费心了。”

  方言走到床边,先探了探她的脉搏,脉象比昨夜沉稳有力,不再是先前那种浮散无根的样子,但指尖仍能感受到一丝郁结之气,如同深潭底的暗礁,虽被水流覆盖,却未真正消失。他又翻看了下眼睑,眼底的瘀青淡了些,却仍有一抹不易察觉的青黑,那是胶质瘤盘踞的症结所在。

  “恢复得不错。”方言收回手,语气肯定,带着鼓励:

  “但根基还虚,尤其是脑部的瘀结,就像田里没除净的草根,得靠汤药慢慢化。今天这药得按时喝,不能断。”

  王慧媛点点头,经历过生死边缘的挣扎,她此刻对医嘱再无半分犹豫:

  “我听你的,方大夫。”

  这时候方言还是要给他们希望才行,又说了一些鼓励宽心的话。

  正说着,门外传来黄秘书的声音:

  “方主任,药和早饭都送来了。”

  他推门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工作人员,手里提着食盒和保温桶。

  打开保温桶,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黑褐色的药汁盛在瓷碗里,还冒着热气。

  另一个食盒里则是清淡的早饭:白粥、小菜、煮鸡蛋,显然是考虑到王慧媛的身体状况特意准备的。

  “药是按您开的方子熬的,用的砂锅,文火慢煎了一个半时辰。”黄秘书把药碗递给张莉,又补充道:

  “李副部长早上打电话问过情况,说要是这边需要什么,直接跟他说就行。”

  方言点头。

  老张则是赶紧道谢。

  接着众人看着张莉小心地吹凉药汁,一点点喂给王慧媛。

  王慧媛皱着眉喝下,虽觉苦口,却没像寻常病人那样抗拒,喝完还主动喝了口温水漱口。

  等她吃过早饭,精神又好了些,方言便开始交代后续事宜:

  “张叔,药一天三次,饭后半个时辰喝。米油继续熬,中午加顿山药粥,下午可以弄点苹果泥,别太凉。海灯大师的徒弟会留下教你们经络导引术,每天按点做,比光吃药管用。”

  他又看向海灯大师的两个徒弟:

  “有劳二位多费心,三天后我再来看看,有什么情况随时让黄秘书联系我。”

  两个僧人合十应下:

  “方施主放心。”

  老张拿着本子把每一条都记下来,生怕漏了半个字,张莉则在一旁给母亲掖好被角,眼里的红血丝还没消,却已没了先前的惶恐。

  交代完毕,众人出门吃了早饭。

  然后方言安东,还有老胡老崔,海灯大师便准备离开。

  老胡先下楼,他的助理小林已经开车过来接人了,见方言他们下来,老胡连忙招呼:

  “我车都备好了,咱们走吧?”

  “行,大师先上车。”方言转头对着老和尚招呼。

  海灯大师上车,小林当司机,老崔开另外一辆和安东在一起,方言和老和尚坐在后排。副驾驶是老胡。

  车子刚驶出家属院,方言就从怀里掏出那本《祝由科辑要》,看向海灯大师说道:

  “大师,昨晚我看完这本书,有些问题想问。”

  老和尚一怔,惊讶道:

  “嗯?方小友……看完了?”

  方言点头:

  “我看书比较快。”

  老和尚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比较快,也太快了吧?

  他还没说试试方言的记性,就听方言迫不及待的问道:

  “晚辈还试了试六字诀,按书上说的吸气入丹田,吐‘嘘’字时配合太冲穴按压,感觉左肋下有股气在动,不知道有没有找对了门路?”

  说完方言还补充到:

  “当时应该是寅时。”

  海灯大师闻言眼睛都瞪大了,更是惊讶:

  “你只看了一遍,就找到气感了?”

  “是。”方言点头,又补充道,“晚辈练过形意拳的五行拳,或许是和呼吸法门有相通之处。”

  海灯瞳孔地震。

  方言则是一心想赶紧学会,继续说道:

  “书上说‘嘘’字对应肝,疏肝郁,刚才给王阿姨把脉时,就想着能不能用‘嘘’字诀配合导引术,帮她散散瘀结,不知道可行吗?”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书上的“清风拂柳式”手诀,指尖虚点,动作虽生涩,却把要点都做出来了。

  海灯大师眼中的惊讶更甚,捻珠的手都停了下来:

  “方小友这悟性……老衲还是头回见。寻常人练这六字诀,能在三个月内找到气感就算不错,你竟一夜就摸到门道,还能举一反三。”

  他年轻时为求一句“呵”字诀的气感,在四川那边的山洞里枯坐了三个月,每日寅时对着朝阳吐纳,直到某天喉间涌上一股热流,才勉强摸到门道。

  可眼前这年轻人,不过一夜功夫,竟连字诀的气感都找到了,这哪是“看书快”?

  简直就是怪物!

  他定了定神才接受眼前这个情况,对着方言说道:

  “方小友你不仅看进去了,还悟透了。”

  “所谓‘轻若拂柳’,是怕用力过猛激起肝火,就像治水,堵不如疏。”

  “你这指诀看似随意,实则指尖含着一股沉劲,正是‘锚定气血’的要旨。”

  方言听到老和尚肯定了自己思路,于是继续追问起来。

  PS:月票多了100,这里是3000字加更,更完这章,目前还欠大家3000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1977大时代,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重生1977大时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