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什么时候到的?怎么没去我那里?”方言上去就和邓铁涛打起了招呼。
邓铁涛笑着回应道:
“昨天晚上十点才下飞机,到酒店已经凌晨了,就没有去打扰你。”
“您真是辛苦了。”方言对着他说道。
邓铁涛笑着摆摆手,对着方言说道:
“不辛苦,不辛苦,我还是吃了晚饭才出发的,要是换成坐火车那才叫辛苦呢。”
说罢他指了指身后:
“瞧瞧,我们这帮人都是一起过来的。”
方言看向他身后,有不少老熟人,黄耀燊、刘仕昌、赵思兢、司徒铃……还有他们的徒弟,同样邓铁涛带来的是方言的老熟人沈怀民。
去香江的那次,在上海飞广州的飞机上,两人一起救治了一个老爷子。
这帮岭南一派的中医药大家都过来了。
方言接着和他们也打了招呼。
同时介绍了下自己的师父陆东华。
今天他能过来也算是沾了方言这个徒弟的光。
这边的人现在都已经听过方言被国外诺奖得主提名的事儿了,他们现在也就都和方言聊起了这事儿。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里面的隐情,都认为方言能够把外国西医都打动,这绝对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儿。
毕竟这对于国内的中医来说,也是一件相当有历史性的事件。
现在他们西医起源的西方医生,提名了方言这么个中医,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这些人否定了一辈子的玄学,现在被他们发源地给认了。
今天他们遇到方言,难免提起当年的事儿。
邓铁涛说道:
“当年余云岫在《灵素商兑》里把《内经》批得一无是处,说咱们中医是占星术般的伪科学,那些年,咱们岭南派在广州办国医馆,他说咱们开的药是草菅人命的废料。可现在呢?西方最顶尖的医生给你提名诺奖,这巴掌打得响亮啊!”
说完他表示道:
“只是可惜,这人死了二十多年了,看不到今天这个场面了。”
方言听到这话,笑了笑,余云岫要是活着,他应该也不会有啥尴尬的,这个人可谓是变脸如喝水。
今天他要是活着,指不定还来参加大会呢。
这时候一旁的刘仕昌教授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沧桑:
“我年轻时跟着师父给人看病,人家背地里都叫江湖郎中。有次治好了个西医判死刑的病人,结果西医却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拿余云岫的话堵我们说什么‘中医无明确实验,无巩固证据’。”
他看向方言,说道:
“方主任,您这提名可不是个人的荣誉!这是西方医学界也承认:中医的辨证施治、扶正祛邪,不是玄之又玄的空话,是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学问!”
“当年那时候邓老带头联合两广中医,三天三夜没合眼写请愿书,就怕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断在我们手里。”
“现在好了,西医的权威给咱们作了证,以后谁再拿不科学说事,咱们就能挺直腰杆告诉他,连诺奖评委都认可的医术,能是迷信吗?”
就在他说着的时候,一旁已经有人过来搭话了:
“现在咱们中医能得到西方学界认可,想起来还真是有意思啊!”
方言一听是西南官话,也就是云贵川渝那一带的口音。
忙和众人一起看了过去。
搭话的是个穿着深蓝色对襟棉袄的老者,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拄着一根紫檀木拐杖,身后跟着两个年轻徒弟。
他走上前,对着邓铁涛拱手笑道:“邓老,许久不见,您这身子骨还是这么硬朗!”
邓铁涛抬头一看,当即认出对方,笑着回礼:“原来是蒲老!您怎么也来了?我还以为您这几年深居简出,不参加这类会议了呢。”
接着邓铁涛就对着众人介绍。
方言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这位被称作“蒲老”的老者,正是四川中医界的泰斗蒲辅周的弟子蒲志孝。
蒲辅周在中医急症、温病领域造诣极深,蒲志孝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在西南地区声望极高。
蒲志孝叹了口气,目光落在方言身上,眼里满是欣赏,语气感慨:
“听说方主任被西方医生提名诺奖,还要主导全国肝病防治行动,我就是再忙也得来!当年我跟着师父给人治肝病,也常被人说不科学,说我们凭经验看病,没章法。余云岫那套废止中医的论调,在西南地区也影响不小,有次我治好了个乙脑重症患者,还有西医说是患者自己扛过来的,跟中药没关系。”
“方主任这一下可算是让他们以后找不到说的了。”
方言连忙拱手。
这时候又有人在一旁说道:
“我还听说方主任前段时间还找到个治疗狂犬病的中医方,已经开始推广了?”
方言转头看去,发现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仔细一回想,这位可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北针王郑魁山嘛,当年被刘祖德整去甘肃当医生的那位。
邓铁涛一眼就认出了他,笑着拍了拍方言的胳膊:“方主任,这位可是西北中医界的活招牌,甘肃的郑魁山郑老!人称‘西北针王’,他的针法可厉害了!”
“说起来,当年他在你这年龄也是名动京城啊!”
“建国第二年在京城开办郑氏针灸诊所,针到病除,名声大振,每天找他治病的人多到门前堵车。”
郑魁山赶紧拱手:
“邓老您太夸奖了!说起来您是岭南中医魁首,我算什么啊?”
方言这时候还补充道:
“您还在1954年加入了中医研究所的创建,担任部门具体负责人,研究传统针法。”
郑魁山听到这话,当即看向方言,有些惊讶。
方言已经笑着说道:
“我听过您的事迹!是我师父说的。”
说完指了指一旁的师父陆东华。
郑魁山看到陆东华也是一怔,旋即试探性的问道:
“您是……陆老?”
“客气!客气!我们也是好久没见了。”陆东华笑着对郑魁山拱了拱手。
这时候跟着一起过来的西北中医都好奇的看向陆东华,能够教出方言这号年轻人,他们居然没听过名头。
现在才发现郑魁山居然还和他认识。
于是有人让郑魁山介绍下。
郑魁山赶紧给众人介绍:
“这位,陆东华先生,当年京城最能打的中医!”
“能打?”众人有些懵逼。
“能打是指的治疗骨科跌打?”有人问。
“不是,就是字面意思,最能打,我们中医多少都要学学功夫,他是这里面学功夫最厉害的,形意拳打遍当时京城武术界无敌手。”郑魁山说道。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样。
顿时不少人就失去了兴趣,能打算个什么?
中医还是得看医术。
这时候郑魁山却来了兴致,对着众人问道:
“你们看他现在多少岁?”
众人纳闷:
“也就是六十多吧?”
郑魁山问道:
“是不是和我差不多?”
“对啊。”众人点头。
郑魁山讲道:
“其实人家已经八十好几了。”
陆东华对着郑魁山拱手,他没想到这人还记得这么清楚。
听到郑魁山这话,大家再看陆东华眼神就不一样了。
纷纷赞叹:
“嚯!这养生功夫,厉害了!”
“高人啊!”
“陆老失敬失敬,您这手养生功夫出神入化了。”
“厉害!不愧是能教出方言这样高徒的高人呐!”
老陆比郑魁山还大二十岁,两人外表看起来年龄其实相差不大,这就已经可以说明一件事儿了,陆东华肯定是有东西的!
这样能教出方言这种徒弟就合理了。
于是跟着郑魁山一起过来的西北众人都对着陆东华求认识。
而广州这边的人也仿佛重新认识了陆东华。
这师徒两人都挺牛啊!
“好热闹啊!”这时候方言的肩膀被拍了下。
方言转过头去一看,发现居然是孟济民。
再看他背后,站着的是朱良春以及好几个有些脸熟的人。
不光是有王玉川,程莘农,好像还有报纸上见过的邋遢医生陈照,还有蛇侠季德胜,他们都是江苏那边的医生。
方言赶紧和朱良春打招呼叫了一声:
“叔公!”
“五毒医生朱良春?!”这时候郑魁山那边得人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新出现的朱良春身上。
他们刚才听到方言叫朱良春叔公?
朱良春对着众人拱手打招呼。
顿时又吸引了好几个地方的人过来。
方言这一下就认识了好些人。
就在有人询问方言为啥叫朱良春叔公的时候。
这时候门口又传来一阵骚动。
众人全都看了过去,发现居然是焦树德带着一班中央保健组的人来了。
“今天这大会规格有点高啊,这帮人都来了?”有人压低声在一旁议论道。
“是啊,中央保健组……这么多人好像是全来了?太医院全体出动啊!”
“焦树德、方和谦、秦伯未、王绵之、关幼波、刘弼臣、申芝塘、刘奉五……”
就在这时候,他们看到一群人直接奔着他们聚集的点走了过来。
大家的议论声也渐渐平息,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朝着人群走来的焦树德一行人身上。
中央保健组的诸位名家一个个气度沉稳,身着整洁的中山装,步履从容,本就是全场瞩目的焦点。
而当他们越过人群,径直朝着这边走来时,连郑魁山这些见惯了场面的老中医,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身子,脸上露出几分惊讶,焦树德可是中央保健组的核心人物,一般来说和他们是没啥交集的。
难道是奔着朱良春来的?
毕竟用虫药的两位,人称“南朱北焦”嘛。
这时候站在人群中的方言,看着走过来为首的焦树德,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他已经迈步迎了上去,对着焦树德拱手,声音清晰而恭敬:
“师父!您来了!”
“师父?!”
这两个字像一道惊雷,在人群中炸开。
众人脸上的惊讶毫不掩饰。
郑魁山张了张嘴,他知道焦树德眼光极高,从不轻易收徒,门下的几个徒弟,全都是自己好友的儿孙,都是那种从小就认识的,方言居然也是这种人?
对了,还没听方言家里谁是中医呢?
他刚才叫朱良春叔公?这又是咋回事?
蒲志孝捋着胡须的手停在半空,看向方言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他发现朱良春,笑着对焦树德点了点头,像是早已知晓内情。
周围的中医名家的徒弟们更是炸开了锅,低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我的天!这方言居然还是焦老的徒弟?”
“难怪这么年轻就这么厉害!原来是焦老的门生!”
“焦老可是中央保健组的领头人,治内科疑难杂症的一把好手,能得他真传,难怪能拿下诺奖提名!”
“这师徒俩,一个是中央保健组的泰斗,一个是中医界的后起之秀,真是厉害啊!”
这时候方言看了看全体出动的太医院众人,有些惊讶他们居然不留人值班?
压低声对着焦树德询问了下。
焦树德看着面前的徒弟,伸手拍了拍方言的肩膀,说道:
“你现在可是咱们中医界的大名人了,今天我是接到通知,无论如何都要过来一趟的。”
方言恍然,原来这样,那肯定是李副部长或者廖主任要求的。
刚说完,众人又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群人走了过来。
人群的目光还没从焦树德一行人身上挪开,门口又传来一阵不同以往的骚动,没有前番的沉稳规整,却带着一种自带气场的热闹,像是有股无形的力量,让喧闹的会场瞬间安静了大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的老太太,穿着一身绿军装,脚下踩着一双黑布鞋,精神头足得很。
她身后跟着几个年轻人,手里提着简单的布包,一看就是徒弟或晚辈。
“这不是双桥老太太吗?!”有人压低声音惊呼,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
“罗有名罗老?她居然也来了!”郑魁山眼睛一亮,语气里带着几分敬佩,“这位可是真正的骨科圣手!双桥正骨的传人,一辈子专治跌打损伤、骨折脱位,手法出神入化,好多西医都治不好的疑难骨病,她一出手就管用!”
“我听说她看病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当年有人骨折错位,西医说要开刀,结果她三两下就复位了,恢复得比手术还好!”岭南派的一位年轻徒弟忍不住插话。
“就是她性子直,不喜欢参加这些大场面,今天怎么会来?”蒲志孝捋着胡须,眼里满是好奇。
说话间,罗有名已经穿过人群,径直朝着方言这边走来。
她步子不快,目光扫过在场的名家们,最后落在了方言身上,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所有人都以为她是来找焦树德或者陆东华打招呼,毕竟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
可没等众人反应过来,方言已经快步迎了上去,搀扶住罗有名,声音比刚才喊焦树德时更添了几分亲近:
“师父!您怎么也来了?天这么冷,路上没冻着吧?”
“师父?!”
又是一声“师父”,直接让会场彻底炸开了锅!
刚才方言喊焦树德师父,众人已经够震惊了,焦树德是内科泰斗,中央保健组核心,收徒严苛是出了名的。
可现在,这位以正骨手法闻名天下、性子孤僻不爱应酬的双桥老太太,居然也是方言的师父?!
要知道罗有名虽然开了好几次班推广罗氏正骨法,但是大家都知道,她是不承认这些人是她徒弟的。
只能算是她的学生。
徒弟她要么收罗家人,要么就收和她沾亲的人。
方言姓方和她也有关系?
而且看罗老太太和方言的样子,好像还真是亲传弟子!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一时间也有些懵逼了。
就连郑魁山都忍不住嘴里喃喃道:“这……这方言到底有多少师父啊?”
就在这时候,方言已经带着人到了众人面前。
顺便给老太太介绍现场的熟人。
当然了,特别是要介绍自己另外两个师父,他们今天还是第一次见面呢。
老太太是离城最远的,一般情况她也不会到城里来。
方言今天见到她,赶紧给她汇报下最近的情况,特别是自己还当爹了,得给老太太讲讲。
这都是之前没和她说的消息。
PS:5000字更新完毕,明天继续。
邓铁涛笑着回应道:
“昨天晚上十点才下飞机,到酒店已经凌晨了,就没有去打扰你。”
“您真是辛苦了。”方言对着他说道。
邓铁涛笑着摆摆手,对着方言说道:
“不辛苦,不辛苦,我还是吃了晚饭才出发的,要是换成坐火车那才叫辛苦呢。”
说罢他指了指身后:
“瞧瞧,我们这帮人都是一起过来的。”
方言看向他身后,有不少老熟人,黄耀燊、刘仕昌、赵思兢、司徒铃……还有他们的徒弟,同样邓铁涛带来的是方言的老熟人沈怀民。
去香江的那次,在上海飞广州的飞机上,两人一起救治了一个老爷子。
这帮岭南一派的中医药大家都过来了。
方言接着和他们也打了招呼。
同时介绍了下自己的师父陆东华。
今天他能过来也算是沾了方言这个徒弟的光。
这边的人现在都已经听过方言被国外诺奖得主提名的事儿了,他们现在也就都和方言聊起了这事儿。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里面的隐情,都认为方言能够把外国西医都打动,这绝对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儿。
毕竟这对于国内的中医来说,也是一件相当有历史性的事件。
现在他们西医起源的西方医生,提名了方言这么个中医,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这些人否定了一辈子的玄学,现在被他们发源地给认了。
今天他们遇到方言,难免提起当年的事儿。
邓铁涛说道:
“当年余云岫在《灵素商兑》里把《内经》批得一无是处,说咱们中医是占星术般的伪科学,那些年,咱们岭南派在广州办国医馆,他说咱们开的药是草菅人命的废料。可现在呢?西方最顶尖的医生给你提名诺奖,这巴掌打得响亮啊!”
说完他表示道:
“只是可惜,这人死了二十多年了,看不到今天这个场面了。”
方言听到这话,笑了笑,余云岫要是活着,他应该也不会有啥尴尬的,这个人可谓是变脸如喝水。
今天他要是活着,指不定还来参加大会呢。
这时候一旁的刘仕昌教授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沧桑:
“我年轻时跟着师父给人看病,人家背地里都叫江湖郎中。有次治好了个西医判死刑的病人,结果西医却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拿余云岫的话堵我们说什么‘中医无明确实验,无巩固证据’。”
他看向方言,说道:
“方主任,您这提名可不是个人的荣誉!这是西方医学界也承认:中医的辨证施治、扶正祛邪,不是玄之又玄的空话,是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学问!”
“当年那时候邓老带头联合两广中医,三天三夜没合眼写请愿书,就怕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断在我们手里。”
“现在好了,西医的权威给咱们作了证,以后谁再拿不科学说事,咱们就能挺直腰杆告诉他,连诺奖评委都认可的医术,能是迷信吗?”
就在他说着的时候,一旁已经有人过来搭话了:
“现在咱们中医能得到西方学界认可,想起来还真是有意思啊!”
方言一听是西南官话,也就是云贵川渝那一带的口音。
忙和众人一起看了过去。
搭话的是个穿着深蓝色对襟棉袄的老者,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拄着一根紫檀木拐杖,身后跟着两个年轻徒弟。
他走上前,对着邓铁涛拱手笑道:“邓老,许久不见,您这身子骨还是这么硬朗!”
邓铁涛抬头一看,当即认出对方,笑着回礼:“原来是蒲老!您怎么也来了?我还以为您这几年深居简出,不参加这类会议了呢。”
接着邓铁涛就对着众人介绍。
方言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这位被称作“蒲老”的老者,正是四川中医界的泰斗蒲辅周的弟子蒲志孝。
蒲辅周在中医急症、温病领域造诣极深,蒲志孝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在西南地区声望极高。
蒲志孝叹了口气,目光落在方言身上,眼里满是欣赏,语气感慨:
“听说方主任被西方医生提名诺奖,还要主导全国肝病防治行动,我就是再忙也得来!当年我跟着师父给人治肝病,也常被人说不科学,说我们凭经验看病,没章法。余云岫那套废止中医的论调,在西南地区也影响不小,有次我治好了个乙脑重症患者,还有西医说是患者自己扛过来的,跟中药没关系。”
“方主任这一下可算是让他们以后找不到说的了。”
方言连忙拱手。
这时候又有人在一旁说道:
“我还听说方主任前段时间还找到个治疗狂犬病的中医方,已经开始推广了?”
方言转头看去,发现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仔细一回想,这位可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北针王郑魁山嘛,当年被刘祖德整去甘肃当医生的那位。
邓铁涛一眼就认出了他,笑着拍了拍方言的胳膊:“方主任,这位可是西北中医界的活招牌,甘肃的郑魁山郑老!人称‘西北针王’,他的针法可厉害了!”
“说起来,当年他在你这年龄也是名动京城啊!”
“建国第二年在京城开办郑氏针灸诊所,针到病除,名声大振,每天找他治病的人多到门前堵车。”
郑魁山赶紧拱手:
“邓老您太夸奖了!说起来您是岭南中医魁首,我算什么啊?”
方言这时候还补充道:
“您还在1954年加入了中医研究所的创建,担任部门具体负责人,研究传统针法。”
郑魁山听到这话,当即看向方言,有些惊讶。
方言已经笑着说道:
“我听过您的事迹!是我师父说的。”
说完指了指一旁的师父陆东华。
郑魁山看到陆东华也是一怔,旋即试探性的问道:
“您是……陆老?”
“客气!客气!我们也是好久没见了。”陆东华笑着对郑魁山拱了拱手。
这时候跟着一起过来的西北中医都好奇的看向陆东华,能够教出方言这号年轻人,他们居然没听过名头。
现在才发现郑魁山居然还和他认识。
于是有人让郑魁山介绍下。
郑魁山赶紧给众人介绍:
“这位,陆东华先生,当年京城最能打的中医!”
“能打?”众人有些懵逼。
“能打是指的治疗骨科跌打?”有人问。
“不是,就是字面意思,最能打,我们中医多少都要学学功夫,他是这里面学功夫最厉害的,形意拳打遍当时京城武术界无敌手。”郑魁山说道。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样。
顿时不少人就失去了兴趣,能打算个什么?
中医还是得看医术。
这时候郑魁山却来了兴致,对着众人问道:
“你们看他现在多少岁?”
众人纳闷:
“也就是六十多吧?”
郑魁山问道:
“是不是和我差不多?”
“对啊。”众人点头。
郑魁山讲道:
“其实人家已经八十好几了。”
陆东华对着郑魁山拱手,他没想到这人还记得这么清楚。
听到郑魁山这话,大家再看陆东华眼神就不一样了。
纷纷赞叹:
“嚯!这养生功夫,厉害了!”
“高人啊!”
“陆老失敬失敬,您这手养生功夫出神入化了。”
“厉害!不愧是能教出方言这样高徒的高人呐!”
老陆比郑魁山还大二十岁,两人外表看起来年龄其实相差不大,这就已经可以说明一件事儿了,陆东华肯定是有东西的!
这样能教出方言这种徒弟就合理了。
于是跟着郑魁山一起过来的西北众人都对着陆东华求认识。
而广州这边的人也仿佛重新认识了陆东华。
这师徒两人都挺牛啊!
“好热闹啊!”这时候方言的肩膀被拍了下。
方言转过头去一看,发现居然是孟济民。
再看他背后,站着的是朱良春以及好几个有些脸熟的人。
不光是有王玉川,程莘农,好像还有报纸上见过的邋遢医生陈照,还有蛇侠季德胜,他们都是江苏那边的医生。
方言赶紧和朱良春打招呼叫了一声:
“叔公!”
“五毒医生朱良春?!”这时候郑魁山那边得人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新出现的朱良春身上。
他们刚才听到方言叫朱良春叔公?
朱良春对着众人拱手打招呼。
顿时又吸引了好几个地方的人过来。
方言这一下就认识了好些人。
就在有人询问方言为啥叫朱良春叔公的时候。
这时候门口又传来一阵骚动。
众人全都看了过去,发现居然是焦树德带着一班中央保健组的人来了。
“今天这大会规格有点高啊,这帮人都来了?”有人压低声在一旁议论道。
“是啊,中央保健组……这么多人好像是全来了?太医院全体出动啊!”
“焦树德、方和谦、秦伯未、王绵之、关幼波、刘弼臣、申芝塘、刘奉五……”
就在这时候,他们看到一群人直接奔着他们聚集的点走了过来。
大家的议论声也渐渐平息,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朝着人群走来的焦树德一行人身上。
中央保健组的诸位名家一个个气度沉稳,身着整洁的中山装,步履从容,本就是全场瞩目的焦点。
而当他们越过人群,径直朝着这边走来时,连郑魁山这些见惯了场面的老中医,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身子,脸上露出几分惊讶,焦树德可是中央保健组的核心人物,一般来说和他们是没啥交集的。
难道是奔着朱良春来的?
毕竟用虫药的两位,人称“南朱北焦”嘛。
这时候站在人群中的方言,看着走过来为首的焦树德,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他已经迈步迎了上去,对着焦树德拱手,声音清晰而恭敬:
“师父!您来了!”
“师父?!”
这两个字像一道惊雷,在人群中炸开。
众人脸上的惊讶毫不掩饰。
郑魁山张了张嘴,他知道焦树德眼光极高,从不轻易收徒,门下的几个徒弟,全都是自己好友的儿孙,都是那种从小就认识的,方言居然也是这种人?
对了,还没听方言家里谁是中医呢?
他刚才叫朱良春叔公?这又是咋回事?
蒲志孝捋着胡须的手停在半空,看向方言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他发现朱良春,笑着对焦树德点了点头,像是早已知晓内情。
周围的中医名家的徒弟们更是炸开了锅,低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我的天!这方言居然还是焦老的徒弟?”
“难怪这么年轻就这么厉害!原来是焦老的门生!”
“焦老可是中央保健组的领头人,治内科疑难杂症的一把好手,能得他真传,难怪能拿下诺奖提名!”
“这师徒俩,一个是中央保健组的泰斗,一个是中医界的后起之秀,真是厉害啊!”
这时候方言看了看全体出动的太医院众人,有些惊讶他们居然不留人值班?
压低声对着焦树德询问了下。
焦树德看着面前的徒弟,伸手拍了拍方言的肩膀,说道:
“你现在可是咱们中医界的大名人了,今天我是接到通知,无论如何都要过来一趟的。”
方言恍然,原来这样,那肯定是李副部长或者廖主任要求的。
刚说完,众人又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群人走了过来。
人群的目光还没从焦树德一行人身上挪开,门口又传来一阵不同以往的骚动,没有前番的沉稳规整,却带着一种自带气场的热闹,像是有股无形的力量,让喧闹的会场瞬间安静了大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的老太太,穿着一身绿军装,脚下踩着一双黑布鞋,精神头足得很。
她身后跟着几个年轻人,手里提着简单的布包,一看就是徒弟或晚辈。
“这不是双桥老太太吗?!”有人压低声音惊呼,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
“罗有名罗老?她居然也来了!”郑魁山眼睛一亮,语气里带着几分敬佩,“这位可是真正的骨科圣手!双桥正骨的传人,一辈子专治跌打损伤、骨折脱位,手法出神入化,好多西医都治不好的疑难骨病,她一出手就管用!”
“我听说她看病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当年有人骨折错位,西医说要开刀,结果她三两下就复位了,恢复得比手术还好!”岭南派的一位年轻徒弟忍不住插话。
“就是她性子直,不喜欢参加这些大场面,今天怎么会来?”蒲志孝捋着胡须,眼里满是好奇。
说话间,罗有名已经穿过人群,径直朝着方言这边走来。
她步子不快,目光扫过在场的名家们,最后落在了方言身上,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所有人都以为她是来找焦树德或者陆东华打招呼,毕竟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
可没等众人反应过来,方言已经快步迎了上去,搀扶住罗有名,声音比刚才喊焦树德时更添了几分亲近:
“师父!您怎么也来了?天这么冷,路上没冻着吧?”
“师父?!”
又是一声“师父”,直接让会场彻底炸开了锅!
刚才方言喊焦树德师父,众人已经够震惊了,焦树德是内科泰斗,中央保健组核心,收徒严苛是出了名的。
可现在,这位以正骨手法闻名天下、性子孤僻不爱应酬的双桥老太太,居然也是方言的师父?!
要知道罗有名虽然开了好几次班推广罗氏正骨法,但是大家都知道,她是不承认这些人是她徒弟的。
只能算是她的学生。
徒弟她要么收罗家人,要么就收和她沾亲的人。
方言姓方和她也有关系?
而且看罗老太太和方言的样子,好像还真是亲传弟子!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一时间也有些懵逼了。
就连郑魁山都忍不住嘴里喃喃道:“这……这方言到底有多少师父啊?”
就在这时候,方言已经带着人到了众人面前。
顺便给老太太介绍现场的熟人。
当然了,特别是要介绍自己另外两个师父,他们今天还是第一次见面呢。
老太太是离城最远的,一般情况她也不会到城里来。
方言今天见到她,赶紧给她汇报下最近的情况,特别是自己还当爹了,得给老太太讲讲。
这都是之前没和她说的消息。
PS:5000字更新完毕,明天继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1977大时代,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重生1977大时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1977大时代,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重生1977大时代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