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少……”
闹心的李校长刚回学校,谢威就找上门来了。
听到他问自己利用一次性单兵火箭筒项目从部队要了多少经费,眼看没法否认,只能尴尬地表示没多少。
“没多少是多少?校长同志,您这样搞,会让手下很寒心啊。”
谢威懒得跟李瑞扯犊子。
“一次性火箭筒项目是校企办投资,准备出口创汇的。您这拿着项目去从部队搞经费,还不给我们分……”
“部队就给了120万……”
“这么点?”
谢威皱起眉头。
PF89式火箭筒虽然是一次性的,之前不管是70式还是74改进的70-1式,都失败了,部队连使用都不愿意。
难道部队不知道难度?
怎么可能就给120万的经费。
还有,学校根本就没有研究单兵火箭筒的经验,凭什么能从有着基础的北方工业以及江北机械厂这些专业厂的手里抢到这项目?
“你是不是又给部队承诺啥了?”
熟知李瑞性格的谢威顾不得李瑞是校长,直接怒声质问。
“没有,真没有!”
李瑞急忙摇头表示否认。
看到他这态度,谢威心中叹气,满是无力感。再加上意识到李瑞是一个校长,自己这样质问他,也是仗着对方对自己好。
换成其他领导,后果……
“校长,国家基础差、技术落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谁都想尽快补足基础,可问题是现在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一旦补不上,整个学校的资金链全部都得断裂,到时候别说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学校所有项目生存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谢威并不知道学校有多少秘密项目。
更不知道有多少自筹资金项目。
可李瑞这样搞,对学校发展没有丝毫好处。
李瑞掏出烟,丢了一支给谢威。
好家伙,居然是特供的小熊猫。
“老首长那顺的,还有一条,我给你留着的。”
“不了,不了,还是您留着自己抽。”
谢威急忙摇头。
李瑞并没有在这事情上纠结,深吸了一口烟,喷出一团烟雾,才无奈地开口:
“谢威啊,你说的都是事实,并非我或是学校领导不知道……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一切都向经济基础建设让路,在这方面,咱们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生存了。很多的项目,搞了多年,没有经费,如果直接停止,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说到这里,李瑞停了下来。
见谢威也点燃烟,默默地低着头,认为谢威是在考虑自己说的。
“学校有项目自主权,自筹经费的难度确实很大,可只要让这些项目能继续保留着,大家过得苦一些,至少还能缓慢地推进……”
谢威听到这话,正要开口反驳。
李瑞却直接阻止了他开口:“你不要说之前的那些理由,正常情况下,你说的都没错。可现在什么时间?如果我们不继续,再等几十年,等国家有钱了,从头开始搞,还能找到原来的团队跟技术基础么?不然,你以为部里明知道难度大,为什么会给一些支持?真的只是因为我不要脸,没脸没皮地去耍无赖要钱才给的?”
“……”
谢威愕然,不知道如何反驳。
此刻他才发现,即使国家取消了一些项目,对于下面各单位负责人来说,即使没有经费,也会坚持着缓慢地搞下去。
“校长,我不是反对或是阻止,有些时候,暂时停停是好事,至少经费不那么紧张。”
良久,谢威才说出这句话。
“学校每年在各方面的技术投入上超过8000万,你真以为是靠着你校企办搞的利润?”
李瑞的一句话,瞬间让谢威因为震惊而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哈工大现在每年科研投入超过8000万!
这是谢威根本就不曾想到的。
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多少?
只是一瞬间谢威就明白了:这不只是李瑞一个人能决定的!
难怪,李瑞本应该高升,离开哈工大校长的位置,到部里去,结果依然留在这里。
“如果不是因为你把一些基础问题解决,现在学校对经费消耗没这么大……谢威啊,有些时候,即使明知道当前的选择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有些人依然会坚持,并不是他们傻……”
说到这里,李瑞把已经燃尽的烟头丢到地上,狠狠地踩灭,满脸严肃。
谢威只是默默叹了口气,看着李瑞,一脸严肃地说道:“以后,校企办每年30%利润上交学校。”
“是不是少了点?”
出乎谢威意料,李校长依然是打蛇随棍上的性格。
刚刚在谢威眼中的伟岸形象,瞬间消失。
谢威话都懒得说,转身就走。
学校里除了6马赫超音速风洞之外还有哪些项目,谢威并没有问。
当初自己是看到了坦克的。
战机相关技术应该真的是因为自己才搞的。
管他呢。
反正自己尽力,学校的项目有着其他相关单位大佬托底,自己可不会揽在自己身上。
“怎么了?”
看到谢威情绪不对,梁红斌有些诧异,“对你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太过困难的事情吧?你提出程控交换机,基础已经有了,难度不会太大吧?”
“不是这问题。”
谢威摇头。
“经费?”
梁红斌根本就没想过谢威从李瑞的话中听出了一些什么。
如果谢威不是从几十年后穿越回来,了解一些东西,对李瑞说的一些话不会有太深的感触。
进入八十年代,因为改革开放,太多重点项目因为技术难度太大、经费不足而搁置。
一个最明显的就是运-10飞机的下马。
配套不足,经费不足,运-10的设计没有问题,而生产制造等配套跟不上,这就导致在国家重启大飞机计划时,空中飞的全都是外国制造的飞机。
再去找运-10的研究资料,啥都找不到。
一切,都是从头开始。
如果持续下去,国家再搞大飞机的时候,进度至少会快很多。
“不是。”
“不用担心,虽然路广亮有时候比较谨慎,但是人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搞技术研发方面……”
梁红斌以为谢威是担心路广亮不配合。
几人之前讨论,谢威提出要搞程控交换机时候,路广亮是提出了反对意见的。
“也不是。”
谢威摇头,“梁老师,超音速风洞项目很重要,这点本应该国家投钱,至少部里应该给经费吧……”
面对梁红斌,谢威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国家明知道超音速风洞的重要,在这上面并没有给经费。
“给了,要不然你觉得以学校的情况,能支撑下去?”
“……”
谢威愕然。
不是说没给?
“只是给的经费不那么充足而已。之前就说了,如果不是你搞出了HZ80这种性能非常优异的通用芯片,这项目的进度不会加快的。”
梁红斌很认真地告诉谢威,“只要有可能,即使知道会亏损,甚至影响很多研究,学校依然必须投入!咱们跟国际上差距太大了!为什么国家在明知道可能失败,依然会大手笔投资超级计算机的建造?”
“……”
谢威不知道如何反驳。
他自认为已经非常了解这个时代的人的想法。
眼前看来,依然不了解。
“你不用去操心那些。校企办的路子其实非常不错,一些军用技术项目,只是靠着你校企办的那点经费,能干什么?但凡你了解一下,就知道不管是唐道贤的一次性火箭筒项目,还是方鹏举的远程火箭炮,消耗的经费都不是目前校企办能提供的……”
“啊?”
谢威这下是真的傻眼了。
李瑞不是把一次性火箭筒的经费给挪用了?
部队可是给了120万!
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那120万不一定用到了一次性火箭筒上,而一次性火箭筒消耗的经费根本不止谢威提供的那点。
看看翟鑫国直接就带着唐道贤去靶场进行实弹测试,就能说明问题了。
“你把程控交换机的相关方案整理一下,需要哪些人员也罗列出来,学校会尽量配合你。”
梁红斌的话,显然已经不打算跟谢威继续聊下去了。
谢威了然。
默默地从梁红斌的办公室离开。
说到底,到现在,他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哈工大的情况了,可目前的状况却让他明白,他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哈工大。
就像在他那原本的那个世界,只因为哈工大地处东北,条件不太好,对于他的孩子来说是最容易选择的985跟211。
孩子到了学校,也很少跟他说学校的事情。
一直到最后哈工大上了霉国人的制裁名单,在加上后来全世界唯一拥有核打击能力、月球基地等的消息,才逐渐了解。
要不是没有学校领导跟老师们的坚持,哈工大能到那样的程度么?
到不了。
谢威没有再去机电实训室,而是回了宿舍,见宿舍几个室友都不在,直接拿着笔记本到了自习室,开始思索着程控交换机的项目计划。
“校长,谢威找你了?”
“找了。”
面对梁红斌,李瑞没有隐瞒,“他应该不只是猜出了风洞项目。”
“他的那些论文?”
“他的论文绝对不能公开发表!”
李瑞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他的眼光超前,从数控系统就已经得到了验证。这次的程控交换机,我打听了一下,邮电部准备引进,只不过国际上依然用巴统禁运来说事儿。”
“去特么的巴统禁运!他们不就是为了讹诈咱们么!”
罕见的,梁红斌爆了粗口。
国际上,一直都以巴统禁运说事儿。
实际上呢?
就特么的为了讹诈。
只要给钱,给足够的钱,国际上都能买到的。
“都知道,那能如何?自己没有!”
“邮电部给了多少经费?”
梁红斌的话让李瑞顿时尴尬起来。
别说见到邮电部的相关领导,连郑部长都没见到,七机部的大门都没进去呢!
能给手下的系主任说?
“怎么回事?”
看着李校长的表情,梁红斌一点都不意外。
李瑞无奈,把情况给他说了。
“……”
梁红斌能说什么?
“现在怎么办?”
“等!部里已经传来消息,资料这几天就到,人一周内到达。如果我们能解决这问题,不只是订单,还有经费……”
“又要自己投钱?”
“校企办投钱呢。”
李校长咧嘴笑着。
学校现在确实缺钱,根本拿不出几百万来支程控交换机的研发。
看到梁红斌一脸失落,李瑞急忙安慰他,“不用担心,如果不出意外,江北机械厂那边会给咱们送钱来。”
“他们自己都没钱,给我们送钱?”
梁红斌愕然。
“他们没钱,可以贷款啊。要么他们就跟咱们一起赚钱,要么我们就找其他单位……全国搞火箭筒的,又不只是江北机械厂一家!”
李校长一脸傲然。
“啥?跟你们合作,还得我们给钱?李校长,没有你们这样的!抢我们项目不说,现在还让我们花钱从你们手里买项目?”
看着李瑞无耻的嘴脸,宁俊涛差点暴走。
居然还能有如此无耻的人!
“宁厂长,一次性火箭筒的技术资料都在这里,我们已经研制成功。反装甲战斗部目前来说尚未研究成功,但是爆破杀伤弹已经没问题了……”
翟鑫国平静地说道,“李校长的意思您没明白,不是从我们手里买项目,而是买跟我们合作的机会……只要达成合作,就可以直接生产。”
“这么快?”
宁俊涛跟其他江北机械厂的领导愣了。
一次性火箭筒,有这么容易开发出来?
70式火箭筒直接失败了;70-1式虽然说研制成功了,性能太过低劣,部队直接拒绝使用。
69式40火,要占两个人的编制,一个火箭筒手,一个携带弹药的副手。
对于步兵班来说,会有效降低火力。
部队再一次启动一次性火箭筒的研制项目,不就是为了不占用编制,最好是人手一具,打完就扔么?
现在哈工大告诉他们,已经研制出来了!
“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直接到靶场现场看效果……发射筒80%采用塑料件,火箭弹也都是尽量采用一次成型工艺……”
闹心的李校长刚回学校,谢威就找上门来了。
听到他问自己利用一次性单兵火箭筒项目从部队要了多少经费,眼看没法否认,只能尴尬地表示没多少。
“没多少是多少?校长同志,您这样搞,会让手下很寒心啊。”
谢威懒得跟李瑞扯犊子。
“一次性火箭筒项目是校企办投资,准备出口创汇的。您这拿着项目去从部队搞经费,还不给我们分……”
“部队就给了120万……”
“这么点?”
谢威皱起眉头。
PF89式火箭筒虽然是一次性的,之前不管是70式还是74改进的70-1式,都失败了,部队连使用都不愿意。
难道部队不知道难度?
怎么可能就给120万的经费。
还有,学校根本就没有研究单兵火箭筒的经验,凭什么能从有着基础的北方工业以及江北机械厂这些专业厂的手里抢到这项目?
“你是不是又给部队承诺啥了?”
熟知李瑞性格的谢威顾不得李瑞是校长,直接怒声质问。
“没有,真没有!”
李瑞急忙摇头表示否认。
看到他这态度,谢威心中叹气,满是无力感。再加上意识到李瑞是一个校长,自己这样质问他,也是仗着对方对自己好。
换成其他领导,后果……
“校长,国家基础差、技术落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谁都想尽快补足基础,可问题是现在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一旦补不上,整个学校的资金链全部都得断裂,到时候别说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学校所有项目生存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谢威并不知道学校有多少秘密项目。
更不知道有多少自筹资金项目。
可李瑞这样搞,对学校发展没有丝毫好处。
李瑞掏出烟,丢了一支给谢威。
好家伙,居然是特供的小熊猫。
“老首长那顺的,还有一条,我给你留着的。”
“不了,不了,还是您留着自己抽。”
谢威急忙摇头。
李瑞并没有在这事情上纠结,深吸了一口烟,喷出一团烟雾,才无奈地开口:
“谢威啊,你说的都是事实,并非我或是学校领导不知道……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一切都向经济基础建设让路,在这方面,咱们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生存了。很多的项目,搞了多年,没有经费,如果直接停止,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说到这里,李瑞停了下来。
见谢威也点燃烟,默默地低着头,认为谢威是在考虑自己说的。
“学校有项目自主权,自筹经费的难度确实很大,可只要让这些项目能继续保留着,大家过得苦一些,至少还能缓慢地推进……”
谢威听到这话,正要开口反驳。
李瑞却直接阻止了他开口:“你不要说之前的那些理由,正常情况下,你说的都没错。可现在什么时间?如果我们不继续,再等几十年,等国家有钱了,从头开始搞,还能找到原来的团队跟技术基础么?不然,你以为部里明知道难度大,为什么会给一些支持?真的只是因为我不要脸,没脸没皮地去耍无赖要钱才给的?”
“……”
谢威愕然,不知道如何反驳。
此刻他才发现,即使国家取消了一些项目,对于下面各单位负责人来说,即使没有经费,也会坚持着缓慢地搞下去。
“校长,我不是反对或是阻止,有些时候,暂时停停是好事,至少经费不那么紧张。”
良久,谢威才说出这句话。
“学校每年在各方面的技术投入上超过8000万,你真以为是靠着你校企办搞的利润?”
李瑞的一句话,瞬间让谢威因为震惊而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哈工大现在每年科研投入超过8000万!
这是谢威根本就不曾想到的。
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多少?
只是一瞬间谢威就明白了:这不只是李瑞一个人能决定的!
难怪,李瑞本应该高升,离开哈工大校长的位置,到部里去,结果依然留在这里。
“如果不是因为你把一些基础问题解决,现在学校对经费消耗没这么大……谢威啊,有些时候,即使明知道当前的选择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有些人依然会坚持,并不是他们傻……”
说到这里,李瑞把已经燃尽的烟头丢到地上,狠狠地踩灭,满脸严肃。
谢威只是默默叹了口气,看着李瑞,一脸严肃地说道:“以后,校企办每年30%利润上交学校。”
“是不是少了点?”
出乎谢威意料,李校长依然是打蛇随棍上的性格。
刚刚在谢威眼中的伟岸形象,瞬间消失。
谢威话都懒得说,转身就走。
学校里除了6马赫超音速风洞之外还有哪些项目,谢威并没有问。
当初自己是看到了坦克的。
战机相关技术应该真的是因为自己才搞的。
管他呢。
反正自己尽力,学校的项目有着其他相关单位大佬托底,自己可不会揽在自己身上。
“怎么了?”
看到谢威情绪不对,梁红斌有些诧异,“对你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太过困难的事情吧?你提出程控交换机,基础已经有了,难度不会太大吧?”
“不是这问题。”
谢威摇头。
“经费?”
梁红斌根本就没想过谢威从李瑞的话中听出了一些什么。
如果谢威不是从几十年后穿越回来,了解一些东西,对李瑞说的一些话不会有太深的感触。
进入八十年代,因为改革开放,太多重点项目因为技术难度太大、经费不足而搁置。
一个最明显的就是运-10飞机的下马。
配套不足,经费不足,运-10的设计没有问题,而生产制造等配套跟不上,这就导致在国家重启大飞机计划时,空中飞的全都是外国制造的飞机。
再去找运-10的研究资料,啥都找不到。
一切,都是从头开始。
如果持续下去,国家再搞大飞机的时候,进度至少会快很多。
“不是。”
“不用担心,虽然路广亮有时候比较谨慎,但是人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搞技术研发方面……”
梁红斌以为谢威是担心路广亮不配合。
几人之前讨论,谢威提出要搞程控交换机时候,路广亮是提出了反对意见的。
“也不是。”
谢威摇头,“梁老师,超音速风洞项目很重要,这点本应该国家投钱,至少部里应该给经费吧……”
面对梁红斌,谢威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国家明知道超音速风洞的重要,在这上面并没有给经费。
“给了,要不然你觉得以学校的情况,能支撑下去?”
“……”
谢威愕然。
不是说没给?
“只是给的经费不那么充足而已。之前就说了,如果不是你搞出了HZ80这种性能非常优异的通用芯片,这项目的进度不会加快的。”
梁红斌很认真地告诉谢威,“只要有可能,即使知道会亏损,甚至影响很多研究,学校依然必须投入!咱们跟国际上差距太大了!为什么国家在明知道可能失败,依然会大手笔投资超级计算机的建造?”
“……”
谢威不知道如何反驳。
他自认为已经非常了解这个时代的人的想法。
眼前看来,依然不了解。
“你不用去操心那些。校企办的路子其实非常不错,一些军用技术项目,只是靠着你校企办的那点经费,能干什么?但凡你了解一下,就知道不管是唐道贤的一次性火箭筒项目,还是方鹏举的远程火箭炮,消耗的经费都不是目前校企办能提供的……”
“啊?”
谢威这下是真的傻眼了。
李瑞不是把一次性火箭筒的经费给挪用了?
部队可是给了120万!
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那120万不一定用到了一次性火箭筒上,而一次性火箭筒消耗的经费根本不止谢威提供的那点。
看看翟鑫国直接就带着唐道贤去靶场进行实弹测试,就能说明问题了。
“你把程控交换机的相关方案整理一下,需要哪些人员也罗列出来,学校会尽量配合你。”
梁红斌的话,显然已经不打算跟谢威继续聊下去了。
谢威了然。
默默地从梁红斌的办公室离开。
说到底,到现在,他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哈工大的情况了,可目前的状况却让他明白,他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哈工大。
就像在他那原本的那个世界,只因为哈工大地处东北,条件不太好,对于他的孩子来说是最容易选择的985跟211。
孩子到了学校,也很少跟他说学校的事情。
一直到最后哈工大上了霉国人的制裁名单,在加上后来全世界唯一拥有核打击能力、月球基地等的消息,才逐渐了解。
要不是没有学校领导跟老师们的坚持,哈工大能到那样的程度么?
到不了。
谢威没有再去机电实训室,而是回了宿舍,见宿舍几个室友都不在,直接拿着笔记本到了自习室,开始思索着程控交换机的项目计划。
“校长,谢威找你了?”
“找了。”
面对梁红斌,李瑞没有隐瞒,“他应该不只是猜出了风洞项目。”
“他的那些论文?”
“他的论文绝对不能公开发表!”
李瑞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他的眼光超前,从数控系统就已经得到了验证。这次的程控交换机,我打听了一下,邮电部准备引进,只不过国际上依然用巴统禁运来说事儿。”
“去特么的巴统禁运!他们不就是为了讹诈咱们么!”
罕见的,梁红斌爆了粗口。
国际上,一直都以巴统禁运说事儿。
实际上呢?
就特么的为了讹诈。
只要给钱,给足够的钱,国际上都能买到的。
“都知道,那能如何?自己没有!”
“邮电部给了多少经费?”
梁红斌的话让李瑞顿时尴尬起来。
别说见到邮电部的相关领导,连郑部长都没见到,七机部的大门都没进去呢!
能给手下的系主任说?
“怎么回事?”
看着李校长的表情,梁红斌一点都不意外。
李瑞无奈,把情况给他说了。
“……”
梁红斌能说什么?
“现在怎么办?”
“等!部里已经传来消息,资料这几天就到,人一周内到达。如果我们能解决这问题,不只是订单,还有经费……”
“又要自己投钱?”
“校企办投钱呢。”
李校长咧嘴笑着。
学校现在确实缺钱,根本拿不出几百万来支程控交换机的研发。
看到梁红斌一脸失落,李瑞急忙安慰他,“不用担心,如果不出意外,江北机械厂那边会给咱们送钱来。”
“他们自己都没钱,给我们送钱?”
梁红斌愕然。
“他们没钱,可以贷款啊。要么他们就跟咱们一起赚钱,要么我们就找其他单位……全国搞火箭筒的,又不只是江北机械厂一家!”
李校长一脸傲然。
“啥?跟你们合作,还得我们给钱?李校长,没有你们这样的!抢我们项目不说,现在还让我们花钱从你们手里买项目?”
看着李瑞无耻的嘴脸,宁俊涛差点暴走。
居然还能有如此无耻的人!
“宁厂长,一次性火箭筒的技术资料都在这里,我们已经研制成功。反装甲战斗部目前来说尚未研究成功,但是爆破杀伤弹已经没问题了……”
翟鑫国平静地说道,“李校长的意思您没明白,不是从我们手里买项目,而是买跟我们合作的机会……只要达成合作,就可以直接生产。”
“这么快?”
宁俊涛跟其他江北机械厂的领导愣了。
一次性火箭筒,有这么容易开发出来?
70式火箭筒直接失败了;70-1式虽然说研制成功了,性能太过低劣,部队直接拒绝使用。
69式40火,要占两个人的编制,一个火箭筒手,一个携带弹药的副手。
对于步兵班来说,会有效降低火力。
部队再一次启动一次性火箭筒的研制项目,不就是为了不占用编制,最好是人手一具,打完就扔么?
现在哈工大告诉他们,已经研制出来了!
“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直接到靶场现场看效果……发射筒80%采用塑料件,火箭弹也都是尽量采用一次成型工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最新章节,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最新章节,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