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即使咱们利用黑索金提升了爆炸威力跟杀伤范围,怕是江北机械厂也不会同意。”
谢威提醒李瑞。
现在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在他那个世界的历史上,江北机械厂花了很长时间才研究出PF89式火箭筒。
在研发成功后,改进战斗部的设计,每一款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缺乏先进的大威力炸药!
江北机械厂承接研发任务时,部队要求的是反装甲战斗部,对高能炸药需求更大。
“他们有什么不同意的?”
李瑞刚说完,就意识到了问题,顿时愣住了。
跟江北机械厂的合作,李校长谈的可是从销售价格中抽三成,剩下的7成才是江北机械厂的生产成本跟利润。
供应给部队的价格可能还会降低,而成本却上涨不少。
甚至很有可能会因为成本上涨而导致江北机械厂没有了利润,人家怎么能干?
“要不,试试混合炸药?”
谢威试探着说道,“全部用黑索金成本太高,在黑索金里混合部分TNT降低成本,再加一些铝粉作为助燃剂、助爆剂,用石蜡来作为钝化剂……”
含铝炸药,目前在国际上都属于前沿课题。
这配方是澳大利亚人研究出来的,最后却被美国人装到了3000公斤、号称炸弹之母的GBU-43里面,最终用到了阿富汗战争中。
至于威力如何,只有美国人自己知道。
毕竟那个年代的美国,强大都是靠着吹牛逼来维持的,真宣传出来了,也不会有人知道真假。
谢威恰恰就知道大体上的配方。
43.5%的黑索金,29.3%的TNT,20.6%的铝粉,4.89%的石蜡,剩下1.71%的成分则是粘合剂。
“黑索金的成本可不低啊!”
翟鑫国一脸担忧。
成本太高,肯定会影响装备数量的。
“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如果可以搞出来,40毫米狙击榴弹的战斗部也可以装这东西,以此来提升威力……”
谢威觉得,一开始得按照需求解决有无问题,然后再去考虑如何降低成本。
军事领域,在研究时候就因为成本太高就放弃使用威力更大、更先进的技术,显然是不合适的。
战争模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从后世过来的谢威很清楚未来百年内,基本上都不可能出现一直反对建造航母的苏联国防部长认为的核战争。
在乌斯季诺夫看来,苏联是要做好打核战争准备的,核战争爆发后,工业能力、经济实力都会严重下降,这时候就需要以较低生产条件能生产出来的高可靠性高杀伤性的武器装备。
于是乎,苏联就出现了可以当一次性消耗品使用的米格-23,不锈钢壳体里装一台发动机的3马赫米格-25;最大限度保留超强火力、降低防护跟生产成本,“一炮死”的T-72坦克等等……
苏联军方这样的想法,也影响到了国内。
很多部队的将军们也是这样认为,觉得武器装备只要威力足够,造价低廉,能大规模装备就行了。
全世界最庞大的炮兵规模,就很能说明问题。
部队的领导干部这样想,谢威是可以理解的。
他没想到,连翟鑫国都受到了影响。
技术越先进,装备之间性能差距越大。
曾经,在没有歼-10的年代,面对性能高到让人绝望的F-22这样先进的战机,空军提出空中拼刺刀精神:用8架歼-8II换一架F-22。
具体方案却悲壮无比:在战争状态下,大量歼-8战机不要命地冲向F-22,不断贴近,用8架歼-8II消耗掉F-22携带的弹药,对方弹药消耗光,又被贴近,自然也就有了机会。
8名国家花费巨大代价培养的飞行员,为了给战友创造攻击机会,前赴后继地放弃自己生命冲向敌人。
何其悲壮!
然而,这样的方案,在自家有了歼-20后,空军才发现拼刺刀的方案一点实现的机会都没有!
金头盔军演中,歼-20跟4代机的歼-10、歼-11、歼-15、歼-16交手,0:108!
而美国的红旗军演,F-22跟其他四代机交手,1:144!
代差,意味着对手基本上没了还手之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只有歼-20的时候,美国嚣张无比,毕竟他有F-22跟F-35可以抗衡。
当银杏叶的六代机出来后,美国人顿时就老实了,他们开始经历曾经中国人的悲壮,打算用8架F-35来给F-22创造攻击机会。
可惜,为了钱进入部队的资本主义社会飞行员,可没有中国飞行员的自我牺牲精神。
当中国的七代机已经列装,美国人的六代机依然还处于图纸阶段。
无他。
没有超高音速全尺寸模型的风洞实验室。
“学校现在没有研究炸药的人跟团队啊。”
李瑞一脸为难。
谢威看了他一眼,老家伙口还真紧!
“要不,把唐龙要回来?他那项目差不多了吧?”
谢威试探性地问李瑞。
唐龙走了后,一直都没消息。
“唐龙去搞炸药了?”
唐道贤诧异地问道。
实验班第一个离开的同学,没有人知道他去哪里了,也没有人知道他干什么去了。
李瑞看了唐道贤一眼,随后瞪了谢威一眼,“短期内他没空。”
“要不,你帮忙去请个学长来?”
谢威心思一动,琢磨着是否可以把那个玩炸药的大佬给弄到学校。
“哦?谁?”
李瑞好奇了,谢威之前要人,那都是说方向,不说具体是谁,搞得李瑞也怕去要人的单位坑自己,不知道得多花多少的心思跟功夫。
有明确的人,就好办。
“咱们学校解放前应用化学毕业的于永忠学长,现在应该在国家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
谢威口中称校友,就是告诉李瑞,这人是咱们学校毕业的,可以打感情牌的。
他其实也不知道这位炸药专家现在是在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还是在兰州近代化学研究所,唯一知道的是1984年,于永忠教授兼职还没更名为北理工的首都工业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他啊?梁红斌告诉你的?”
李瑞的话,让谢威跟翟鑫国几人都意外不已。
“他去兰州近代化学研究所了。不过我担心他不愿意来学校。”
谢威不知道李瑞说这话的意思,即使好奇,也不好当着唐道贤他们问。
当即开口对李瑞说道:“校长,您告诉于教授,学校全力支持他改进笼型硝基化合物结构的合成方法研究工作……”
“全力?”
李瑞嘴角抽搐,“谢威,你知道这得花多少钱?”
“校企办出!”
谢威懒得理会他。
老家伙根本就不知道于教授研究的这东西有多重要,去年于教授合成了极具特色的笼型硝基化合物979#,并在国际期刊上首次发表了关于笼型结构单质炸药的论文。
979#炸药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高,不过这种化合物的爆速并没有超过奥克托今。
国内设备落后,加上经费匮乏,于教授一直等到84年到首都工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才再一次开始对笼型硝基化合物的研究。
而美国人,在发现了于教授的论文后,直接以此为基础,制造出炸药之王CL-20(国内为C-12)。
这样的事实,在谢威那个世界,被公布出来后,几乎没人相信,毕竟在那些把美国当爹的人眼中,美国是先进的,中国是落后的,中国的技术都是仿制的……
谢威却相信于教授是最先研究出这种结构高能炸药的。
理由很简单:美国人合成CL-20炸药的过程,需要使用钯作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这种比黄金还贵的贵金属不断被消耗,从而导致美国人生产的CL-20生产成本高达3.5万刀一公斤!
这可是80年代的价格。
而中国经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建立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线,使这种高能量密度的炸药成本降低到1000多块人民币一公斤,并且出口到美国……
“对了,还有个叫赵信岐的,具体在哪里我不知道,您给查一下,65年毕业于首都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的赵信岐,查到了把他搞来给于教授当助理研究员。”
于永忠教授都搞来了,再把赵信岐这个还没念研究生的专家也提前搞来,加加速,也没啥了。
“得,你小子就喜欢给老子布置任务!还要谁,说吧,老子一并给你搞来。”
“要不你去把钱老给请到学校兼个客座教授?”
“得,当老子没说。”
李瑞转身就往外面走去。
甚至都忘记了还要跟谢威去找方鹏举商量把火箭炮的测试搞到前线打猴子的事情。
李瑞落荒而逃,翟鑫国跟唐道贤这对话不多的师徒俩你看我,我看你。
“翟教授,老唐,你们得想办法尽快把大威力战斗部搞出来。很快会有国外的客户过来,到时候无论是一次性火箭筒,还是40毫米狙击榴,对陆军战斗力差的外国客户来说都是大杀器!”
看着师生俩,谢威严肃地给他们透露了即将有外国客户来国内考察、采购武器装备的消息。
“什么时候?”
翟鑫国顿时来了精神。
要是他们设计开发的武器能出口创汇,后续研究经费,学校能不给么?
“目前不知道,反正抓紧就行了。”
谢威也不清楚泰国考察团什么时候来的,“可能是年后……”
“那时间就有些紧了。”
翟鑫国脸上的欣喜很快就被担忧取代。
“不用担心,尽量,这些可以提供给单兵更强火力的武器,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大着呢!”
谢威安慰着翟鑫国。
单兵武器,任何战场都可以使用,客户钱少也可以少买一些。
不像一些先进的大型装备,对客户也是有要求的。
又跟两个人聊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就是谢威借着机会把自己知道的相关设计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每一样都不是直接能用,却花不了多少时间跟精力就能搞出来。
“班长,我们班有同学喜欢化学研究,要不让他跟我一起先试试你提出来的这种含铝炸药?”
谢威往外走了好一截,唐道贤才从后面追上来,忐忑地提议着。
还有同学喜欢化学研究?
之前莫灵羽不是在班上统计过?
而且班导罗阳也告诉过同学,如果有谁还需要调整学习研究方向就去找他。
作为班导,罗阳这个学校教导主任还是合格的,给班上每一个学生配备的导师,都是找学校里技术水平最高的。
这就给了79级实验班班导刘德宝非常大的压力。
“只要翟教授同意就行啊,不用问我意见的。谁啊?”
“薛小强……”
“他啊?”
对于薛小强,谢威只有模糊的印象,很内向,存在感很低,平时几乎不会主动跟同学交流。
但是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在计算机那边的工作也是非常认真地完成。
“他说他更喜欢化学,确切地说是炸药,之前一直都没机会,化学系那边同学主要是搞日化跟香料……”
唐道贤一直都观察着谢威的反应。
谢威无语。
化学系怎么就成了只搞日化跟香料的了?
那边的项目可不少啊。
不过,谢威并没有解释,有些项目他都不知道呢。
“这样,我去跟翟教授说一声,你让他自己去找班导,一会儿我跟于主任也打个招呼。”
对于班上同学要改变研究方向,谢威是一点都不反对的。
只不过他实在不明白,明明找班导就行,为什么非得问自己意见。
“麻烦班长了。”
谢威只是笑笑,说声没事,转身又回去给翟鑫国说了一声。
他什么都没问唐道贤,只是告诉翟鑫国自己刚想起薛小强之前找过自己,刚好项目遇到,先让他参与到项目,由康毅安排人先带着。
翟鑫国自然不会反对。
前段时间一直都在设计室赶程控交换机的进度,谢威吃住基本上全部都是在土木楼的五楼,索性就往风洞实验室那边去。
结果根本就没找到人。
逮着工作人员问了一圈,都没人告诉谢威方鹏举等人去了哪里。
还是跑去问李瑞,才知道方鹏举的整个项目团队的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距离学校700米那边厂房里。
“不是一直都在修改设计?怎么这么快就生产出来了?”
谢威疑惑地问李瑞。
从谢柔到火箭炮项目,没多长时间啊。
“谢柔到项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零部件的制造了。改进的只是一部分。具体情况你问方鹏举,我也不是很清楚,当时学校不是给了他的项目一部分经费嘛。”
想到当初部里给的经费被谢威要求给火箭炮项目,李瑞就肉痛。
现在部里的钱不好要了。
其他机械工业部的钱也不好骗了。
学校所需的经费却越来越多。
搞基础设施建设要钱,建实验室要钱,搞项目研究更烧钱……
谢威懒得理他,老家伙现在动不动就想让校企办多给学校上交一些利润,怎么可能呢!
也不理会老头,径直向之前摆放着WZ-122坦克样车的车间而去。
厂房门口依然没挂牌子,跟最初谢威过来看到的景象已经不同了:原本没有守卫的厂门口,现在居然已经安排了守卫,都是谢威没见过的生面孔。
谢威刚想往厂区内部走,就被一名膀大腰圆穿着军大衣的守卫拦住,随后指着一旁的立着的白底黑字的牌子说道:“同志,旁边有牌子,非厂区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谢威愕然。
老家伙刚才可没给自己说这事儿。
“同志,麻烦帮忙给方鹏举教授说一声,就说谢威来找他。”
谢威都不知道会有人守卫,自然是没有通行证的。
“找方教授?你是?”
守卫问谢威。
“78级实验班谢威。”
“你就是谢威啊?谢柔同学的哥哥?”
见谢威点头,守卫丢下一句“麻烦你等等”,就快速向里面跑去。
谢威内心疑惑,谢柔又在这里干啥了?
“哥~”
正在谢威疑惑守卫为什么用“谢柔哥哥”来代指自己,而不是某某的学生时,耳中传来谢柔的声音。
蹦蹦跳跳的谢柔跟在方鹏举身后,还有老远,就向谢威冲来。
“哥,走,我带你去看我们搞的炮!”
到了谢威面前,她拉着谢威就往厂区走去。
谢威看向守卫,“需要登记吗?”
“不用,之前校长就给你办了通行证,他没交给你啊?”
艹!
谢威心中又怒骂了李瑞这老家伙一声,显然老家伙没安好心,自己刚才去找他都没说这事儿。
“我还没去找校长呢。”
谢威笑着回答。
跟方鹏举以及跟着出来的王雨婷打了招呼后,几人就向着里面走去。
“你来得正好,我开始还打算让冯珂找你,让你来一趟,过两天我们就要走了。”
“走?去测试吗?”
“嗯,国家靶场。”
国家靶场在哪里,谢威并不知道,他也没问。
“需要多长时间?”
“顺利的话,八月就回来了。”
“……”
“哥,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去戈壁滩?”
谢柔才不管保密不保密,对谢威说道。
啥玩意儿?
戈壁滩?
“高中低温测试,由于项目是学校自主立项搞的,遥测弹测试都没做……为了加快研究进度,我们使用了H-241项目的研究成果……”
方鹏举没有斥责谢柔,而是给谢威介绍了具体情况。
“这好像有些脱离我们校训。”
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可现在涉及到校企办的相关研究工作,貌似在钞能力加持下,都没有严格按照之前的流程去一步步搞。
“哪里违反校训了?咱们这规格严格着呢,而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干的!”
谢柔不乐意了,“虽然没有遥测弹测试,但是模拟计算出来的结果发现,之前笼式定向器发射时,会导致横向密集度降低,散布范围扩散……”
谢威提醒李瑞。
现在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在他那个世界的历史上,江北机械厂花了很长时间才研究出PF89式火箭筒。
在研发成功后,改进战斗部的设计,每一款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缺乏先进的大威力炸药!
江北机械厂承接研发任务时,部队要求的是反装甲战斗部,对高能炸药需求更大。
“他们有什么不同意的?”
李瑞刚说完,就意识到了问题,顿时愣住了。
跟江北机械厂的合作,李校长谈的可是从销售价格中抽三成,剩下的7成才是江北机械厂的生产成本跟利润。
供应给部队的价格可能还会降低,而成本却上涨不少。
甚至很有可能会因为成本上涨而导致江北机械厂没有了利润,人家怎么能干?
“要不,试试混合炸药?”
谢威试探着说道,“全部用黑索金成本太高,在黑索金里混合部分TNT降低成本,再加一些铝粉作为助燃剂、助爆剂,用石蜡来作为钝化剂……”
含铝炸药,目前在国际上都属于前沿课题。
这配方是澳大利亚人研究出来的,最后却被美国人装到了3000公斤、号称炸弹之母的GBU-43里面,最终用到了阿富汗战争中。
至于威力如何,只有美国人自己知道。
毕竟那个年代的美国,强大都是靠着吹牛逼来维持的,真宣传出来了,也不会有人知道真假。
谢威恰恰就知道大体上的配方。
43.5%的黑索金,29.3%的TNT,20.6%的铝粉,4.89%的石蜡,剩下1.71%的成分则是粘合剂。
“黑索金的成本可不低啊!”
翟鑫国一脸担忧。
成本太高,肯定会影响装备数量的。
“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如果可以搞出来,40毫米狙击榴弹的战斗部也可以装这东西,以此来提升威力……”
谢威觉得,一开始得按照需求解决有无问题,然后再去考虑如何降低成本。
军事领域,在研究时候就因为成本太高就放弃使用威力更大、更先进的技术,显然是不合适的。
战争模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从后世过来的谢威很清楚未来百年内,基本上都不可能出现一直反对建造航母的苏联国防部长认为的核战争。
在乌斯季诺夫看来,苏联是要做好打核战争准备的,核战争爆发后,工业能力、经济实力都会严重下降,这时候就需要以较低生产条件能生产出来的高可靠性高杀伤性的武器装备。
于是乎,苏联就出现了可以当一次性消耗品使用的米格-23,不锈钢壳体里装一台发动机的3马赫米格-25;最大限度保留超强火力、降低防护跟生产成本,“一炮死”的T-72坦克等等……
苏联军方这样的想法,也影响到了国内。
很多部队的将军们也是这样认为,觉得武器装备只要威力足够,造价低廉,能大规模装备就行了。
全世界最庞大的炮兵规模,就很能说明问题。
部队的领导干部这样想,谢威是可以理解的。
他没想到,连翟鑫国都受到了影响。
技术越先进,装备之间性能差距越大。
曾经,在没有歼-10的年代,面对性能高到让人绝望的F-22这样先进的战机,空军提出空中拼刺刀精神:用8架歼-8II换一架F-22。
具体方案却悲壮无比:在战争状态下,大量歼-8战机不要命地冲向F-22,不断贴近,用8架歼-8II消耗掉F-22携带的弹药,对方弹药消耗光,又被贴近,自然也就有了机会。
8名国家花费巨大代价培养的飞行员,为了给战友创造攻击机会,前赴后继地放弃自己生命冲向敌人。
何其悲壮!
然而,这样的方案,在自家有了歼-20后,空军才发现拼刺刀的方案一点实现的机会都没有!
金头盔军演中,歼-20跟4代机的歼-10、歼-11、歼-15、歼-16交手,0:108!
而美国的红旗军演,F-22跟其他四代机交手,1:144!
代差,意味着对手基本上没了还手之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只有歼-20的时候,美国嚣张无比,毕竟他有F-22跟F-35可以抗衡。
当银杏叶的六代机出来后,美国人顿时就老实了,他们开始经历曾经中国人的悲壮,打算用8架F-35来给F-22创造攻击机会。
可惜,为了钱进入部队的资本主义社会飞行员,可没有中国飞行员的自我牺牲精神。
当中国的七代机已经列装,美国人的六代机依然还处于图纸阶段。
无他。
没有超高音速全尺寸模型的风洞实验室。
“学校现在没有研究炸药的人跟团队啊。”
李瑞一脸为难。
谢威看了他一眼,老家伙口还真紧!
“要不,把唐龙要回来?他那项目差不多了吧?”
谢威试探性地问李瑞。
唐龙走了后,一直都没消息。
“唐龙去搞炸药了?”
唐道贤诧异地问道。
实验班第一个离开的同学,没有人知道他去哪里了,也没有人知道他干什么去了。
李瑞看了唐道贤一眼,随后瞪了谢威一眼,“短期内他没空。”
“要不,你帮忙去请个学长来?”
谢威心思一动,琢磨着是否可以把那个玩炸药的大佬给弄到学校。
“哦?谁?”
李瑞好奇了,谢威之前要人,那都是说方向,不说具体是谁,搞得李瑞也怕去要人的单位坑自己,不知道得多花多少的心思跟功夫。
有明确的人,就好办。
“咱们学校解放前应用化学毕业的于永忠学长,现在应该在国家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
谢威口中称校友,就是告诉李瑞,这人是咱们学校毕业的,可以打感情牌的。
他其实也不知道这位炸药专家现在是在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还是在兰州近代化学研究所,唯一知道的是1984年,于永忠教授兼职还没更名为北理工的首都工业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他啊?梁红斌告诉你的?”
李瑞的话,让谢威跟翟鑫国几人都意外不已。
“他去兰州近代化学研究所了。不过我担心他不愿意来学校。”
谢威不知道李瑞说这话的意思,即使好奇,也不好当着唐道贤他们问。
当即开口对李瑞说道:“校长,您告诉于教授,学校全力支持他改进笼型硝基化合物结构的合成方法研究工作……”
“全力?”
李瑞嘴角抽搐,“谢威,你知道这得花多少钱?”
“校企办出!”
谢威懒得理会他。
老家伙根本就不知道于教授研究的这东西有多重要,去年于教授合成了极具特色的笼型硝基化合物979#,并在国际期刊上首次发表了关于笼型结构单质炸药的论文。
979#炸药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高,不过这种化合物的爆速并没有超过奥克托今。
国内设备落后,加上经费匮乏,于教授一直等到84年到首都工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才再一次开始对笼型硝基化合物的研究。
而美国人,在发现了于教授的论文后,直接以此为基础,制造出炸药之王CL-20(国内为C-12)。
这样的事实,在谢威那个世界,被公布出来后,几乎没人相信,毕竟在那些把美国当爹的人眼中,美国是先进的,中国是落后的,中国的技术都是仿制的……
谢威却相信于教授是最先研究出这种结构高能炸药的。
理由很简单:美国人合成CL-20炸药的过程,需要使用钯作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这种比黄金还贵的贵金属不断被消耗,从而导致美国人生产的CL-20生产成本高达3.5万刀一公斤!
这可是80年代的价格。
而中国经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建立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线,使这种高能量密度的炸药成本降低到1000多块人民币一公斤,并且出口到美国……
“对了,还有个叫赵信岐的,具体在哪里我不知道,您给查一下,65年毕业于首都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的赵信岐,查到了把他搞来给于教授当助理研究员。”
于永忠教授都搞来了,再把赵信岐这个还没念研究生的专家也提前搞来,加加速,也没啥了。
“得,你小子就喜欢给老子布置任务!还要谁,说吧,老子一并给你搞来。”
“要不你去把钱老给请到学校兼个客座教授?”
“得,当老子没说。”
李瑞转身就往外面走去。
甚至都忘记了还要跟谢威去找方鹏举商量把火箭炮的测试搞到前线打猴子的事情。
李瑞落荒而逃,翟鑫国跟唐道贤这对话不多的师徒俩你看我,我看你。
“翟教授,老唐,你们得想办法尽快把大威力战斗部搞出来。很快会有国外的客户过来,到时候无论是一次性火箭筒,还是40毫米狙击榴,对陆军战斗力差的外国客户来说都是大杀器!”
看着师生俩,谢威严肃地给他们透露了即将有外国客户来国内考察、采购武器装备的消息。
“什么时候?”
翟鑫国顿时来了精神。
要是他们设计开发的武器能出口创汇,后续研究经费,学校能不给么?
“目前不知道,反正抓紧就行了。”
谢威也不清楚泰国考察团什么时候来的,“可能是年后……”
“那时间就有些紧了。”
翟鑫国脸上的欣喜很快就被担忧取代。
“不用担心,尽量,这些可以提供给单兵更强火力的武器,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大着呢!”
谢威安慰着翟鑫国。
单兵武器,任何战场都可以使用,客户钱少也可以少买一些。
不像一些先进的大型装备,对客户也是有要求的。
又跟两个人聊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就是谢威借着机会把自己知道的相关设计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每一样都不是直接能用,却花不了多少时间跟精力就能搞出来。
“班长,我们班有同学喜欢化学研究,要不让他跟我一起先试试你提出来的这种含铝炸药?”
谢威往外走了好一截,唐道贤才从后面追上来,忐忑地提议着。
还有同学喜欢化学研究?
之前莫灵羽不是在班上统计过?
而且班导罗阳也告诉过同学,如果有谁还需要调整学习研究方向就去找他。
作为班导,罗阳这个学校教导主任还是合格的,给班上每一个学生配备的导师,都是找学校里技术水平最高的。
这就给了79级实验班班导刘德宝非常大的压力。
“只要翟教授同意就行啊,不用问我意见的。谁啊?”
“薛小强……”
“他啊?”
对于薛小强,谢威只有模糊的印象,很内向,存在感很低,平时几乎不会主动跟同学交流。
但是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在计算机那边的工作也是非常认真地完成。
“他说他更喜欢化学,确切地说是炸药,之前一直都没机会,化学系那边同学主要是搞日化跟香料……”
唐道贤一直都观察着谢威的反应。
谢威无语。
化学系怎么就成了只搞日化跟香料的了?
那边的项目可不少啊。
不过,谢威并没有解释,有些项目他都不知道呢。
“这样,我去跟翟教授说一声,你让他自己去找班导,一会儿我跟于主任也打个招呼。”
对于班上同学要改变研究方向,谢威是一点都不反对的。
只不过他实在不明白,明明找班导就行,为什么非得问自己意见。
“麻烦班长了。”
谢威只是笑笑,说声没事,转身又回去给翟鑫国说了一声。
他什么都没问唐道贤,只是告诉翟鑫国自己刚想起薛小强之前找过自己,刚好项目遇到,先让他参与到项目,由康毅安排人先带着。
翟鑫国自然不会反对。
前段时间一直都在设计室赶程控交换机的进度,谢威吃住基本上全部都是在土木楼的五楼,索性就往风洞实验室那边去。
结果根本就没找到人。
逮着工作人员问了一圈,都没人告诉谢威方鹏举等人去了哪里。
还是跑去问李瑞,才知道方鹏举的整个项目团队的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距离学校700米那边厂房里。
“不是一直都在修改设计?怎么这么快就生产出来了?”
谢威疑惑地问李瑞。
从谢柔到火箭炮项目,没多长时间啊。
“谢柔到项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零部件的制造了。改进的只是一部分。具体情况你问方鹏举,我也不是很清楚,当时学校不是给了他的项目一部分经费嘛。”
想到当初部里给的经费被谢威要求给火箭炮项目,李瑞就肉痛。
现在部里的钱不好要了。
其他机械工业部的钱也不好骗了。
学校所需的经费却越来越多。
搞基础设施建设要钱,建实验室要钱,搞项目研究更烧钱……
谢威懒得理他,老家伙现在动不动就想让校企办多给学校上交一些利润,怎么可能呢!
也不理会老头,径直向之前摆放着WZ-122坦克样车的车间而去。
厂房门口依然没挂牌子,跟最初谢威过来看到的景象已经不同了:原本没有守卫的厂门口,现在居然已经安排了守卫,都是谢威没见过的生面孔。
谢威刚想往厂区内部走,就被一名膀大腰圆穿着军大衣的守卫拦住,随后指着一旁的立着的白底黑字的牌子说道:“同志,旁边有牌子,非厂区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谢威愕然。
老家伙刚才可没给自己说这事儿。
“同志,麻烦帮忙给方鹏举教授说一声,就说谢威来找他。”
谢威都不知道会有人守卫,自然是没有通行证的。
“找方教授?你是?”
守卫问谢威。
“78级实验班谢威。”
“你就是谢威啊?谢柔同学的哥哥?”
见谢威点头,守卫丢下一句“麻烦你等等”,就快速向里面跑去。
谢威内心疑惑,谢柔又在这里干啥了?
“哥~”
正在谢威疑惑守卫为什么用“谢柔哥哥”来代指自己,而不是某某的学生时,耳中传来谢柔的声音。
蹦蹦跳跳的谢柔跟在方鹏举身后,还有老远,就向谢威冲来。
“哥,走,我带你去看我们搞的炮!”
到了谢威面前,她拉着谢威就往厂区走去。
谢威看向守卫,“需要登记吗?”
“不用,之前校长就给你办了通行证,他没交给你啊?”
艹!
谢威心中又怒骂了李瑞这老家伙一声,显然老家伙没安好心,自己刚才去找他都没说这事儿。
“我还没去找校长呢。”
谢威笑着回答。
跟方鹏举以及跟着出来的王雨婷打了招呼后,几人就向着里面走去。
“你来得正好,我开始还打算让冯珂找你,让你来一趟,过两天我们就要走了。”
“走?去测试吗?”
“嗯,国家靶场。”
国家靶场在哪里,谢威并不知道,他也没问。
“需要多长时间?”
“顺利的话,八月就回来了。”
“……”
“哥,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去戈壁滩?”
谢柔才不管保密不保密,对谢威说道。
啥玩意儿?
戈壁滩?
“高中低温测试,由于项目是学校自主立项搞的,遥测弹测试都没做……为了加快研究进度,我们使用了H-241项目的研究成果……”
方鹏举没有斥责谢柔,而是给谢威介绍了具体情况。
“这好像有些脱离我们校训。”
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可现在涉及到校企办的相关研究工作,貌似在钞能力加持下,都没有严格按照之前的流程去一步步搞。
“哪里违反校训了?咱们这规格严格着呢,而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干的!”
谢柔不乐意了,“虽然没有遥测弹测试,但是模拟计算出来的结果发现,之前笼式定向器发射时,会导致横向密集度降低,散布范围扩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最新章节,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最新章节,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