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市长,这就得看市里能给多优惠的条件吸引他们。各地招商引资的工作现在都不好做呢。”
谢建国眉头一挑,对着黄荣奎说道。
他的想法很朴素:只要蓉城市政府给得起条件,足够好,哈工大把华峰电子厂从沪市迁移到蓉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沪市那边的厂太多,改革开放后,几乎是进来的外资公司的第一选择;加上14厂本就是当地的工厂,政府自然不会因为14厂发展迅速,就给太多优惠政策。
“有方案吗?如果有方案,市里开会研究讨论一下,再上报省里,把这项目争取到市里来,以此为契机,打造蓉城招商引资的标杆!”
许宏侠思考片刻,开口说道,“如果项目前景好,不仅说服上级把邮电局的业务给他们,至少帮忙争取一千万的贷款。可以提供三年免税,五年半税……由市里出土地……”
许宏侠的条件,让谢建国几人都有些愣神。
如此好的待遇?
怕不是为了骗哈工大的项目到这边吧?
“咱们内地的城市,招商引资项目没法跟沿海地区比,如果给的条件不够让企业动心,没人愿意投资到内地。”
仿佛看出了谢建国的担忧,许宏侠做出了解释。
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只有政府方面的工作人员才更清楚。
蓉城是西南地区的行政中心,工业跟经济基础并没法跟隔壁的山城比,而经济发展,已经成了各地干部的主要考核指标。
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国企项目很难争取到,就靠着蓉城那些三线搬迁过来的工厂?
像132这样的大型企业虽然在蓉城,却并不归蓉城管。
“哈工大校企办的人在这边,我让他们来谈谈……”
谢建国也不清楚谢威什么态度,跟蓉城市政府合资成立股份制公司看起来有利,担任厂长的时间不长,谢建国却清楚管理上如果制约太多,对工厂的发展并不利。
王征跟罗诚两人也没想到蓉城市政府对这项目如此重视。
他们只是来找谢建国谈生产的啊。
“谢厂长,这事情我们可没法做主。”
王征一脸愕然,“谢威都不愿意让学校干涉校企办的经营,蓉城市政府参与进来,到时候公司有什么项目或是计划……”
他很清楚谢威为什么不愿意让学校管理校企办。
现在校企办的发展,都是谢威一个人说了算,他自己这个校企办主任也都是按照谢威的要求去干事的。
“没说让你们做主,你担忧的情况确实存在,不过,蓉城市政府参与进来,前期建设的投资压力他们能分担很多……”
谢建国有着自己的想法。
哈工大的科研项目多,需要钱的地方不少。
一开始谢建国就知道谢威搞校企办的目的就为了筹集学校各个科研项目的经费,对他来说,只要能帮着儿子搞钱,就是自己这个老父亲为儿子能做的最大事情。
“可是……”
王征还是有些犹豫。
目前李瑞尚未调离校长岗位,代理的两位领导是否会转正都为未可知,一旦上面空降校长,是否会收回校企办的权利,他也都不确定。
要是核心项目再跟蓉城市合伙搞,以后不得经常扯皮?
“有什么可是的?谢叔说得对,咱们先看看这边的条件。如果条件足够好,咱们也可以回去上报学校啊。”
不同于王征的犹豫,罗诚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
要是办成了,自己是主要参与人员,能没有功劳?
“那就先谈谈吧。”
看了看罗诚,又看了看谢建国,王征才无奈点头答应,“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生产线的建设。”
“放心吧,蓉城的电子产业虽说比不得沪市,这边电子厂也不少,市政府参与进来,把一些电子厂整合起来,只要不是非常核心的关键零部件,都能生产……”
谢建国突然觉得,王征这人不行。
还没有自己手下的秦柏林等人呢。
现在的秦柏林,可是能独挡一面了,谢建国把不少的事情交给秦柏林,根本就不用怎么操心,人家都能办得妥妥当当的,更不会在一些关键时刻掉链子。
当两人听到蓉城市政府开出来的条件后,顿时就被蓉城市的大手笔给震惊到了。
一番争取后,蓉城方面按照罗诚的要求,把贷款额度提升到了2000万,双方共同出资,至于股权划分,需要两人回到学校汇报,经过学校研究才能决定。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直接坐上了返回的列车。
“啥?人走了?这么快?我这还说向他们打听打听孩子的消息啊!”
谢建国回到家,刘梅问他王征两人什么时候有空,说是准备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感谢王征对两个孩子的照顾。
却听到王征走了的消息。
“事情很着急,他们得回去等学校领导研究,过几天还要过来呢。”
谢建国不想提孩子的事情。
孩子上了大学,连联系都难以联系上。
尤其是谢柔,到了学校大半年了,连信都没写一封。
“行了,你别黑着个脸,等下次王征他们回去,你要实在想娃儿了,就跟他们一起去学校看看孩子……”
谢建国知道刘梅的心思。
听到这话,刘梅不仅没高兴,反而皱起眉头:“那得多少钱啊!虽然你跟儿子工资都不低,可咱们得攒着钱,留着给闺女当嫁妆,免得到了婆家受欺负……”
“……”
谢建国已经不想跟刘梅争论啥了。
敢情在这婆娘眼里,儿子讨婆娘不得花钱样。
······
“蓉城给这么好的条件?他们有什么要求?”
对于蓉城给出来的条件,谢威还真的有些意外。
蓉城市政府提供土地、厂房、工人;四年免税、6年半税;2000万低息贷款……
这一切条件,几乎是目前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能给出的最好条件了。
外资进来也不一定能有这样的条件。
不是谢威不相信这年头地方政府领导有如此大的魄力,在招商引资方面,再过几年,各地领导为了获得投资那可是什么条件都敢答应的。
蓉城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快速发展到仅次于北上广深等地的高科技城市,离不开一任又一任领导干部的努力。
根本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的锤子科技能从蓉城市政府拿到6亿的投资,就能看出一些。
谢威记忆中,为了发展高科技,蓉城市政府可是设立了1000亿的发展基金。
不仅如此。
在蓉城的“国家补贴”中,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企业,直接按照投资额度的20%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对建设数字化工厂且投资额在5000万以上的智能制造企业,直接按照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1亿的补贴!
虽然那是差不多三十年后的政策。
在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年代,如此条件,对比哈市的政策已经足够看出蓉城市政府的诚意。
哈市连给个业务,都抠抠搜搜的。
“蓉城市政府要求校企办下属的华峰电子厂搬迁到蓉城……”
“华峰搬迁到蓉城不可能。”
谢威摇头。
沪市的电子产业配套,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要是这样,这合作就没法谈了。蓉城市政府愿意给这样的条件,不只是为了交换机的产业,虽然市场潜力很大,目前咱们在交换机的技术上并不占什么优势……”
罗诚提醒谢威,“反正沪市那边又没有给华峰厂什么优待,硅晶圆啥的基础材料也都是从其他地方运过去的……搬就搬了。”
在他看来,厂子留在沪市没有什么好处,不如直接搬到蓉城。
“沪市不只是配套齐全,那也是全国技术最前沿的城市,也是相关技术人才主要流向。”
目前高科技人才还没流动起来,得益于那边的产业,各大高校每年有不少优秀学生毕业后分配到那边。
“那不谈了?谢叔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利用蓉城市政府的投资来减少资金压力。”
王征不明白谢威的意思。
谢威一边嫌弃沪市政府不给校企办优待,却又不愿意搬迁?
“建设分厂。目前华峰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仅生产线需要进一步升级,连产能也需要扩张。我们可以先不扩张华峰厂,蓉城开分厂……”
谢威想都没想就开口说道,“蓉城那边拿地比沪市容易多了。”
沪市未来的土地会涨价到什么程度,谢威清楚。
可他并不想把核心产业放到沪市。
“另外,芯片产业不接受蓉城的合作,交换机生产业务可以,但是必须要51%的绝对控股权,他们只有监管权,不参与具体经营,如果对方不同意,就不合作。”
有经验的谢威自然知道如何避雷。
没有绝对控股权,以后谁说了算?
“这条件太过苛刻了吧?任何人都不会同意的!何况对方还是政府。”
罗诚目瞪口呆。
他以为问蓉城市政府多要几年的税收减免,多要贷款支持,就已经够心黑了。
现在才知道,为什么王征在蓉城市政府那么优厚的条件下,一点都不松口。
谢威太黑了!
“他们会同意的。”
谢威平静地说道。
蓉城市政府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
招商引资!
地处西南腹地的蓉城,想要招商引资,在沿海地区项目都不多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
“你是知道了巴蜀省2月份对川棉一厂、蓉城电线厂等5家厂试点的消息?”
罗诚见谢威一脸肯定,突然问道。
谢威不由意外地看向了罗诚,“你们在那边不是只待了一天两夜?”
“那也不影响了解各种大新闻跟政策啊!”
罗诚得意地说道,“我到那边,就打听着那边的各种消息呢,毕竟咱们校企办以后要在那边投资,就得了解相关消息……”
经过罗诚的炫耀,谢威才知道,巴蜀省在2月8号开始了“自负盈亏”的试点,确切地说,就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利改税”。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践。
“这还得益于红峰厂的发展,要不然,蓉城市政府不会给这么好的待遇。不过条件确实太苛刻了,周扒皮也提不出这样的条件啊。”
这政策,谢威其实是不知道的。
他也没想到,红峰厂的试点工作,这么快就让整个巴蜀省开始扩大试点规模。
谢威只知道蓉城在6月,蓉城为了筹集展销大厦的建设经费,在全国率先搞起“股份制”,印制发行公司股票,每张10000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例“股份制”样本,蓉城市工业展销信托公司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行第一张股票的企业。
展销大厦就是后来的蜀都大厦,很多年都是蓉城地标性建筑。
即使没有红峰厂,蓉城也都干了这些。
何况有着红峰厂的成功,整个巴蜀省、蓉城市的领导,会比历史上少更多的顾虑。
罗诚希望谢威能改变条件,否则没法谈。
“不用,他们需要的是核心产业,不仅能带动就业跟经济增长,也能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投资……”
谢威一语道破了蓉城市政府的目的。
知道对方的目的,后面的谈判自然就不会出问题。
“把方案完善一下,上报学校,等学校讨论后,就展开跟那边的谈判。不过要注意,必须把各个公司分开,绝对不能把华峰的分厂算到交换机厂里面。”
谢威对王征吩咐着。
王征满口答应,不动脑子的事情,只要谢威吩咐了,他都能做得很好。
“谢威,学校是否会批准?这样的项目,怕是得上报七机部才行。”
罗诚还真没想到,校企办这样一个草台班子,谢威随口几句话就决定上千万的投资项目!
要是自己以后也能如此,那还回个球的邮电大学啊。
当讲师有啥意思?
自己的水平,别在学校误人子弟了。
“肯定要上报的,不过不需要部里批准,校企办是学校下属单位,学校同意就没问题。”
上报部里?
要是上报部里,各种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
“跟着你干,当初我那保证书算是没白写!”
打量了谢威好一阵,罗诚才幽幽地开口。
“对了,王征,在谈判之前,先把蓉城那边的交换机合同签了,咱们先搞那边。”
“啊?”
谢威的话,让王征跟罗诚都傻眼了。
哈市会同意?
“啊什么啊!哈市政府可是等着先试效果,然后才给钱的……”
看看人家蓉城市政府领导的魄力!
合同签了,那就能先有钱到账的,而且电话通讯网路效果好了,也能让蓉城的领导甚至巴蜀省的领导们更加支持哈工大校企办的产业到那边落户。
“哈市领导也怪不得咱们,要怪就只能怪蓉城市政府给得太多了!看看现在,咱们校企办在这边的下属单位,要不是学校的关系,他们给了啥支持?”
对于哈市政府,谢威还是有着怨言的。
校企办下属单位在哈城,根本就没得到哈市政府的什么关照,连用电什么的都没得到优待。
“那啥,谢威,咱们校企办下属企业都是归学校管,也没有向哈市上交利润跟交税……连城市建设的附加费都没有……”
王征小声地提醒谢威。
“……”
谢威顿时语塞。
谢建国眉头一挑,对着黄荣奎说道。
他的想法很朴素:只要蓉城市政府给得起条件,足够好,哈工大把华峰电子厂从沪市迁移到蓉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沪市那边的厂太多,改革开放后,几乎是进来的外资公司的第一选择;加上14厂本就是当地的工厂,政府自然不会因为14厂发展迅速,就给太多优惠政策。
“有方案吗?如果有方案,市里开会研究讨论一下,再上报省里,把这项目争取到市里来,以此为契机,打造蓉城招商引资的标杆!”
许宏侠思考片刻,开口说道,“如果项目前景好,不仅说服上级把邮电局的业务给他们,至少帮忙争取一千万的贷款。可以提供三年免税,五年半税……由市里出土地……”
许宏侠的条件,让谢建国几人都有些愣神。
如此好的待遇?
怕不是为了骗哈工大的项目到这边吧?
“咱们内地的城市,招商引资项目没法跟沿海地区比,如果给的条件不够让企业动心,没人愿意投资到内地。”
仿佛看出了谢建国的担忧,许宏侠做出了解释。
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只有政府方面的工作人员才更清楚。
蓉城是西南地区的行政中心,工业跟经济基础并没法跟隔壁的山城比,而经济发展,已经成了各地干部的主要考核指标。
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国企项目很难争取到,就靠着蓉城那些三线搬迁过来的工厂?
像132这样的大型企业虽然在蓉城,却并不归蓉城管。
“哈工大校企办的人在这边,我让他们来谈谈……”
谢建国也不清楚谢威什么态度,跟蓉城市政府合资成立股份制公司看起来有利,担任厂长的时间不长,谢建国却清楚管理上如果制约太多,对工厂的发展并不利。
王征跟罗诚两人也没想到蓉城市政府对这项目如此重视。
他们只是来找谢建国谈生产的啊。
“谢厂长,这事情我们可没法做主。”
王征一脸愕然,“谢威都不愿意让学校干涉校企办的经营,蓉城市政府参与进来,到时候公司有什么项目或是计划……”
他很清楚谢威为什么不愿意让学校管理校企办。
现在校企办的发展,都是谢威一个人说了算,他自己这个校企办主任也都是按照谢威的要求去干事的。
“没说让你们做主,你担忧的情况确实存在,不过,蓉城市政府参与进来,前期建设的投资压力他们能分担很多……”
谢建国有着自己的想法。
哈工大的科研项目多,需要钱的地方不少。
一开始谢建国就知道谢威搞校企办的目的就为了筹集学校各个科研项目的经费,对他来说,只要能帮着儿子搞钱,就是自己这个老父亲为儿子能做的最大事情。
“可是……”
王征还是有些犹豫。
目前李瑞尚未调离校长岗位,代理的两位领导是否会转正都为未可知,一旦上面空降校长,是否会收回校企办的权利,他也都不确定。
要是核心项目再跟蓉城市合伙搞,以后不得经常扯皮?
“有什么可是的?谢叔说得对,咱们先看看这边的条件。如果条件足够好,咱们也可以回去上报学校啊。”
不同于王征的犹豫,罗诚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
要是办成了,自己是主要参与人员,能没有功劳?
“那就先谈谈吧。”
看了看罗诚,又看了看谢建国,王征才无奈点头答应,“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生产线的建设。”
“放心吧,蓉城的电子产业虽说比不得沪市,这边电子厂也不少,市政府参与进来,把一些电子厂整合起来,只要不是非常核心的关键零部件,都能生产……”
谢建国突然觉得,王征这人不行。
还没有自己手下的秦柏林等人呢。
现在的秦柏林,可是能独挡一面了,谢建国把不少的事情交给秦柏林,根本就不用怎么操心,人家都能办得妥妥当当的,更不会在一些关键时刻掉链子。
当两人听到蓉城市政府开出来的条件后,顿时就被蓉城市的大手笔给震惊到了。
一番争取后,蓉城方面按照罗诚的要求,把贷款额度提升到了2000万,双方共同出资,至于股权划分,需要两人回到学校汇报,经过学校研究才能决定。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直接坐上了返回的列车。
“啥?人走了?这么快?我这还说向他们打听打听孩子的消息啊!”
谢建国回到家,刘梅问他王征两人什么时候有空,说是准备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感谢王征对两个孩子的照顾。
却听到王征走了的消息。
“事情很着急,他们得回去等学校领导研究,过几天还要过来呢。”
谢建国不想提孩子的事情。
孩子上了大学,连联系都难以联系上。
尤其是谢柔,到了学校大半年了,连信都没写一封。
“行了,你别黑着个脸,等下次王征他们回去,你要实在想娃儿了,就跟他们一起去学校看看孩子……”
谢建国知道刘梅的心思。
听到这话,刘梅不仅没高兴,反而皱起眉头:“那得多少钱啊!虽然你跟儿子工资都不低,可咱们得攒着钱,留着给闺女当嫁妆,免得到了婆家受欺负……”
“……”
谢建国已经不想跟刘梅争论啥了。
敢情在这婆娘眼里,儿子讨婆娘不得花钱样。
······
“蓉城给这么好的条件?他们有什么要求?”
对于蓉城给出来的条件,谢威还真的有些意外。
蓉城市政府提供土地、厂房、工人;四年免税、6年半税;2000万低息贷款……
这一切条件,几乎是目前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能给出的最好条件了。
外资进来也不一定能有这样的条件。
不是谢威不相信这年头地方政府领导有如此大的魄力,在招商引资方面,再过几年,各地领导为了获得投资那可是什么条件都敢答应的。
蓉城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快速发展到仅次于北上广深等地的高科技城市,离不开一任又一任领导干部的努力。
根本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的锤子科技能从蓉城市政府拿到6亿的投资,就能看出一些。
谢威记忆中,为了发展高科技,蓉城市政府可是设立了1000亿的发展基金。
不仅如此。
在蓉城的“国家补贴”中,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企业,直接按照投资额度的20%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对建设数字化工厂且投资额在5000万以上的智能制造企业,直接按照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1亿的补贴!
虽然那是差不多三十年后的政策。
在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年代,如此条件,对比哈市的政策已经足够看出蓉城市政府的诚意。
哈市连给个业务,都抠抠搜搜的。
“蓉城市政府要求校企办下属的华峰电子厂搬迁到蓉城……”
“华峰搬迁到蓉城不可能。”
谢威摇头。
沪市的电子产业配套,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要是这样,这合作就没法谈了。蓉城市政府愿意给这样的条件,不只是为了交换机的产业,虽然市场潜力很大,目前咱们在交换机的技术上并不占什么优势……”
罗诚提醒谢威,“反正沪市那边又没有给华峰厂什么优待,硅晶圆啥的基础材料也都是从其他地方运过去的……搬就搬了。”
在他看来,厂子留在沪市没有什么好处,不如直接搬到蓉城。
“沪市不只是配套齐全,那也是全国技术最前沿的城市,也是相关技术人才主要流向。”
目前高科技人才还没流动起来,得益于那边的产业,各大高校每年有不少优秀学生毕业后分配到那边。
“那不谈了?谢叔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利用蓉城市政府的投资来减少资金压力。”
王征不明白谢威的意思。
谢威一边嫌弃沪市政府不给校企办优待,却又不愿意搬迁?
“建设分厂。目前华峰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仅生产线需要进一步升级,连产能也需要扩张。我们可以先不扩张华峰厂,蓉城开分厂……”
谢威想都没想就开口说道,“蓉城那边拿地比沪市容易多了。”
沪市未来的土地会涨价到什么程度,谢威清楚。
可他并不想把核心产业放到沪市。
“另外,芯片产业不接受蓉城的合作,交换机生产业务可以,但是必须要51%的绝对控股权,他们只有监管权,不参与具体经营,如果对方不同意,就不合作。”
有经验的谢威自然知道如何避雷。
没有绝对控股权,以后谁说了算?
“这条件太过苛刻了吧?任何人都不会同意的!何况对方还是政府。”
罗诚目瞪口呆。
他以为问蓉城市政府多要几年的税收减免,多要贷款支持,就已经够心黑了。
现在才知道,为什么王征在蓉城市政府那么优厚的条件下,一点都不松口。
谢威太黑了!
“他们会同意的。”
谢威平静地说道。
蓉城市政府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
招商引资!
地处西南腹地的蓉城,想要招商引资,在沿海地区项目都不多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
“你是知道了巴蜀省2月份对川棉一厂、蓉城电线厂等5家厂试点的消息?”
罗诚见谢威一脸肯定,突然问道。
谢威不由意外地看向了罗诚,“你们在那边不是只待了一天两夜?”
“那也不影响了解各种大新闻跟政策啊!”
罗诚得意地说道,“我到那边,就打听着那边的各种消息呢,毕竟咱们校企办以后要在那边投资,就得了解相关消息……”
经过罗诚的炫耀,谢威才知道,巴蜀省在2月8号开始了“自负盈亏”的试点,确切地说,就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利改税”。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践。
“这还得益于红峰厂的发展,要不然,蓉城市政府不会给这么好的待遇。不过条件确实太苛刻了,周扒皮也提不出这样的条件啊。”
这政策,谢威其实是不知道的。
他也没想到,红峰厂的试点工作,这么快就让整个巴蜀省开始扩大试点规模。
谢威只知道蓉城在6月,蓉城为了筹集展销大厦的建设经费,在全国率先搞起“股份制”,印制发行公司股票,每张10000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例“股份制”样本,蓉城市工业展销信托公司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行第一张股票的企业。
展销大厦就是后来的蜀都大厦,很多年都是蓉城地标性建筑。
即使没有红峰厂,蓉城也都干了这些。
何况有着红峰厂的成功,整个巴蜀省、蓉城市的领导,会比历史上少更多的顾虑。
罗诚希望谢威能改变条件,否则没法谈。
“不用,他们需要的是核心产业,不仅能带动就业跟经济增长,也能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投资……”
谢威一语道破了蓉城市政府的目的。
知道对方的目的,后面的谈判自然就不会出问题。
“把方案完善一下,上报学校,等学校讨论后,就展开跟那边的谈判。不过要注意,必须把各个公司分开,绝对不能把华峰的分厂算到交换机厂里面。”
谢威对王征吩咐着。
王征满口答应,不动脑子的事情,只要谢威吩咐了,他都能做得很好。
“谢威,学校是否会批准?这样的项目,怕是得上报七机部才行。”
罗诚还真没想到,校企办这样一个草台班子,谢威随口几句话就决定上千万的投资项目!
要是自己以后也能如此,那还回个球的邮电大学啊。
当讲师有啥意思?
自己的水平,别在学校误人子弟了。
“肯定要上报的,不过不需要部里批准,校企办是学校下属单位,学校同意就没问题。”
上报部里?
要是上报部里,各种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
“跟着你干,当初我那保证书算是没白写!”
打量了谢威好一阵,罗诚才幽幽地开口。
“对了,王征,在谈判之前,先把蓉城那边的交换机合同签了,咱们先搞那边。”
“啊?”
谢威的话,让王征跟罗诚都傻眼了。
哈市会同意?
“啊什么啊!哈市政府可是等着先试效果,然后才给钱的……”
看看人家蓉城市政府领导的魄力!
合同签了,那就能先有钱到账的,而且电话通讯网路效果好了,也能让蓉城的领导甚至巴蜀省的领导们更加支持哈工大校企办的产业到那边落户。
“哈市领导也怪不得咱们,要怪就只能怪蓉城市政府给得太多了!看看现在,咱们校企办在这边的下属单位,要不是学校的关系,他们给了啥支持?”
对于哈市政府,谢威还是有着怨言的。
校企办下属单位在哈城,根本就没得到哈市政府的什么关照,连用电什么的都没得到优待。
“那啥,谢威,咱们校企办下属企业都是归学校管,也没有向哈市上交利润跟交税……连城市建设的附加费都没有……”
王征小声地提醒谢威。
“……”
谢威顿时语塞。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最新章节,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最新章节,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