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大家世族,一向规矩严谨,即便是在没有外人的暗夜里,他的坐卧举止也是规规矩矩,一丝不乱的。
百里照夜看的直摇头,啧啧两声,大大咧咧的坐在了沈济安的旁边。
沈济安扭头看了百里照夜一眼:“深更半夜的,你不睡觉吗?”
百里照夜往石头上一躺,头枕着手臂,闭上了双眼,一脸的懒散:“我在采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
沈济安正襟危坐,一脸正经:“你要现原形吗?”
“......”百里照夜无语至极,伸手抓住了沈济安的衣领,往后一拽,笑嘻嘻道:“济安,你总这么绷着,容易老。”
沈济安挣脱不开百里照夜的手,只好借着他的力道也躺了下来,闭上眼睛,感受着清冽的山风吹过眼睫,一扫往日沉重的心绪,身上的枷锁仿佛在顷刻间都卸掉了。
“你整日与虎谋皮,小心遭了反噬。”沈济安用最冷漠的声音,说出了对百里照夜最深的担忧。
百里照夜丝毫不惧,不以为意的嬉皮笑脸:“老虎皮我都扒了,我还怕什么反噬,总之都是我赚了。”
听到这话,沈济安深深的看了百里照夜一眼,终是没有再说什么了。
人各有命,强求不来。
万岁峰行宫宫殿林立,即便在深幽的暗夜里,也难掩富丽堂皇的光芒。
行宫里最大最华丽的便是大虞朝帝王所住的华阳宫。
赵益祯大婚之后,与皇后不和,为了避免给自己添堵,他很少进出后宫。
自从来了凤凰山行宫后,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行宫不像皇宫里那般规矩森严,他也生出了几分别的心思。
虽不至于是夜夜笙歌不休,但也比在皇宫里自由自在的多。
“国公爷,官家已经歇息了。”余忠一脸难色的看着眼前之人,无奈道。
赵益祯的睡眠一向不算安稳,外头稍稍有一点动静,他便会惊醒过来。
“余忠,怎么了,谁在外头?”赵益祯刚刚醒来,只懵然了一瞬,神志便很快恢复了清晰,掀开明黄色的帐幔,不耐烦的扬声问道。
紧闭的殿门上映照出几道颀长的身影,有一道是赵益祯格外熟悉的,另外还有一道似曾相识,他却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了。
余忠听到了赵益祯的声音,不禁暗暗叫苦,赶忙闪身进殿,行礼道:“陛下,是,杨国公在外头求见。”
赵益祯微微皱眉:“只有杨国公吗?”
“......”余忠踟蹰了一下:“还有杨国公的嫡女,杨二小姐。”
听到这话,赵益祯心里立刻浮现出了一个嚣张跋扈的明艳身影,下意识的紧紧皱眉,言语中不自觉的带出了厌恶:“深更半夜的,她怎么来了?”
余忠一脸难色道:“杨国公和杨二小姐是听闻小娘娘病重,前来请旨进宫侍疾的。”
赵益祯一个激灵便坐了起来,神情不虞,顿觉不详:“侍疾?侍什么疾?杨母后只是偶感风寒,他们深更半夜的,这么大张旗鼓的是什么意思?”
“陛下息怒,杨国公也是关心则乱。”余忠小心谨慎的低语:“陛下,杨国公府日渐式微,小娘娘是杨国公唯一的指望了。”
“......”赵益祯心神一动,深深的看了余忠一眼,吩咐道:“夜深了,让人带杨二姑娘去华景宫,传杨国公进来回话。”
余忠顿时心领神会。
官家这是根本就不想见杨宛容。
杨宛容在殿外听到赵益祯的旨意后,顿时撅起了嘴,虽然有满心的不情愿,但到底不敢违抗圣命,只好嘟嘟囔囔的往华景宫去了。
杨宗贤想不透赵益祯的意思,若是不待见他们杨国公府,干脆将他一起打发了,若是对他们杨国公府心无芥蒂,那又为何不肯见杨宛容。
他一向都不聪明,这辈子所做的决定,不是听从当了太后的妹妹,就是听从以聪颖名满京城的弟弟。
杨宗贤想了想,低声问余忠:“余大总管,容儿粗陋的很,惹了陛下烦心,还请大总管美言几句。”
说着,他往余忠手里塞了个沉甸甸的荷包。
余忠身为赵益祯的心腹,跟在他的身边十几年了,过手的银子不知道收了多少,多么贵重的礼他都收的心安理得,更何况是这点儿银子了。
他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的将荷包揣进衣袖,压低了声音道:“国公爷说笑了,陛下性子沉稳,有二小姐这样活泼开朗的闺秀陪伴,太后娘娘才最是放心。”
听话听音,杨宗贤一下子就明白了余忠的意思。
这件事情的症结,不在太后,而在赵益祯。
两宫太后对杨国公府都不设防,哪个女儿进宫她们都是乐见其成的。
倒是赵益祯,也不知道是太后往他身边塞得人太多了,还是他厌烦了中规中矩的大家闺秀。
总之是对于纳杨国公府的女儿入宫为妃这件事,他始终没有点头。
眼看着杨宛容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杨宗贤也难免心急如焚起来。
杨国公府不止杨宛容这一个女儿,可嫡女却只有她一个。
即便别的庶女比她容色倾城,比她性情柔婉,也只有她最适合进宫。
杨国公的嫡女,进宫定能为四妃之一。
可杨国公的庶女,进宫能堪为嫔位,便是官家恩典了。
“余大总管,陛下为了大虞江山殚精竭虑,微臣也该为君分忧,只是,不知道陛下身边可有......”杨宗贤欲言又止,又塞了个荷包过去。
余忠不动声色的收了起来,望着映在殿门上那道清隽的背影,不禁感慨万千:“陛下夙夜兴寐,哪有功夫往别的地方去,那书房,都快成了陛下的寝殿了。”
听到这话,杨宗贤转瞬明了,他心中大定,胸有成竹的走进了偏殿。
赵益祯仍旧是一身明黄寝衣,歪在榻上,神情温和而宽容:“国公爷去看过杨母后了吗?”
杨宗贤行礼道:“太后娘娘未醒,没有旨意,微臣不敢擅入后宫,故来向陛下请旨,惊扰了圣驾,微臣知罪。”
百里照夜看的直摇头,啧啧两声,大大咧咧的坐在了沈济安的旁边。
沈济安扭头看了百里照夜一眼:“深更半夜的,你不睡觉吗?”
百里照夜往石头上一躺,头枕着手臂,闭上了双眼,一脸的懒散:“我在采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
沈济安正襟危坐,一脸正经:“你要现原形吗?”
“......”百里照夜无语至极,伸手抓住了沈济安的衣领,往后一拽,笑嘻嘻道:“济安,你总这么绷着,容易老。”
沈济安挣脱不开百里照夜的手,只好借着他的力道也躺了下来,闭上眼睛,感受着清冽的山风吹过眼睫,一扫往日沉重的心绪,身上的枷锁仿佛在顷刻间都卸掉了。
“你整日与虎谋皮,小心遭了反噬。”沈济安用最冷漠的声音,说出了对百里照夜最深的担忧。
百里照夜丝毫不惧,不以为意的嬉皮笑脸:“老虎皮我都扒了,我还怕什么反噬,总之都是我赚了。”
听到这话,沈济安深深的看了百里照夜一眼,终是没有再说什么了。
人各有命,强求不来。
万岁峰行宫宫殿林立,即便在深幽的暗夜里,也难掩富丽堂皇的光芒。
行宫里最大最华丽的便是大虞朝帝王所住的华阳宫。
赵益祯大婚之后,与皇后不和,为了避免给自己添堵,他很少进出后宫。
自从来了凤凰山行宫后,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行宫不像皇宫里那般规矩森严,他也生出了几分别的心思。
虽不至于是夜夜笙歌不休,但也比在皇宫里自由自在的多。
“国公爷,官家已经歇息了。”余忠一脸难色的看着眼前之人,无奈道。
赵益祯的睡眠一向不算安稳,外头稍稍有一点动静,他便会惊醒过来。
“余忠,怎么了,谁在外头?”赵益祯刚刚醒来,只懵然了一瞬,神志便很快恢复了清晰,掀开明黄色的帐幔,不耐烦的扬声问道。
紧闭的殿门上映照出几道颀长的身影,有一道是赵益祯格外熟悉的,另外还有一道似曾相识,他却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了。
余忠听到了赵益祯的声音,不禁暗暗叫苦,赶忙闪身进殿,行礼道:“陛下,是,杨国公在外头求见。”
赵益祯微微皱眉:“只有杨国公吗?”
“......”余忠踟蹰了一下:“还有杨国公的嫡女,杨二小姐。”
听到这话,赵益祯心里立刻浮现出了一个嚣张跋扈的明艳身影,下意识的紧紧皱眉,言语中不自觉的带出了厌恶:“深更半夜的,她怎么来了?”
余忠一脸难色道:“杨国公和杨二小姐是听闻小娘娘病重,前来请旨进宫侍疾的。”
赵益祯一个激灵便坐了起来,神情不虞,顿觉不详:“侍疾?侍什么疾?杨母后只是偶感风寒,他们深更半夜的,这么大张旗鼓的是什么意思?”
“陛下息怒,杨国公也是关心则乱。”余忠小心谨慎的低语:“陛下,杨国公府日渐式微,小娘娘是杨国公唯一的指望了。”
“......”赵益祯心神一动,深深的看了余忠一眼,吩咐道:“夜深了,让人带杨二姑娘去华景宫,传杨国公进来回话。”
余忠顿时心领神会。
官家这是根本就不想见杨宛容。
杨宛容在殿外听到赵益祯的旨意后,顿时撅起了嘴,虽然有满心的不情愿,但到底不敢违抗圣命,只好嘟嘟囔囔的往华景宫去了。
杨宗贤想不透赵益祯的意思,若是不待见他们杨国公府,干脆将他一起打发了,若是对他们杨国公府心无芥蒂,那又为何不肯见杨宛容。
他一向都不聪明,这辈子所做的决定,不是听从当了太后的妹妹,就是听从以聪颖名满京城的弟弟。
杨宗贤想了想,低声问余忠:“余大总管,容儿粗陋的很,惹了陛下烦心,还请大总管美言几句。”
说着,他往余忠手里塞了个沉甸甸的荷包。
余忠身为赵益祯的心腹,跟在他的身边十几年了,过手的银子不知道收了多少,多么贵重的礼他都收的心安理得,更何况是这点儿银子了。
他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的将荷包揣进衣袖,压低了声音道:“国公爷说笑了,陛下性子沉稳,有二小姐这样活泼开朗的闺秀陪伴,太后娘娘才最是放心。”
听话听音,杨宗贤一下子就明白了余忠的意思。
这件事情的症结,不在太后,而在赵益祯。
两宫太后对杨国公府都不设防,哪个女儿进宫她们都是乐见其成的。
倒是赵益祯,也不知道是太后往他身边塞得人太多了,还是他厌烦了中规中矩的大家闺秀。
总之是对于纳杨国公府的女儿入宫为妃这件事,他始终没有点头。
眼看着杨宛容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杨宗贤也难免心急如焚起来。
杨国公府不止杨宛容这一个女儿,可嫡女却只有她一个。
即便别的庶女比她容色倾城,比她性情柔婉,也只有她最适合进宫。
杨国公的嫡女,进宫定能为四妃之一。
可杨国公的庶女,进宫能堪为嫔位,便是官家恩典了。
“余大总管,陛下为了大虞江山殚精竭虑,微臣也该为君分忧,只是,不知道陛下身边可有......”杨宗贤欲言又止,又塞了个荷包过去。
余忠不动声色的收了起来,望着映在殿门上那道清隽的背影,不禁感慨万千:“陛下夙夜兴寐,哪有功夫往别的地方去,那书房,都快成了陛下的寝殿了。”
听到这话,杨宗贤转瞬明了,他心中大定,胸有成竹的走进了偏殿。
赵益祯仍旧是一身明黄寝衣,歪在榻上,神情温和而宽容:“国公爷去看过杨母后了吗?”
杨宗贤行礼道:“太后娘娘未醒,没有旨意,微臣不敢擅入后宫,故来向陛下请旨,惊扰了圣驾,微臣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