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驾!驾……”
渭水东去,南岸的官道上,无数民夫纷纷蹲在了地上,在他们身旁不远处则是驻足着数名身着陇右甲胄的马步兵。
他们身旁是被砍断了辔绳的板车,车上装着数百斤粮食。
遭受破坏的板车不是几辆,而是成百上千辆。
半个时辰前,突围的官兵沿途丢盔卸甲,好不容易追上这群民夫后,顾不得其他,直接砍了辔绳,抢了挽马便往东边逃去。
一千多匹挽马被抢作坐骑,溃逃的官兵骑上它们,沿着渭水向东,直接冲向了三四十里外的秦岭县。
他们之所以没有选择清水县,是因为清水县距离太远,挽马的速度不快,很容易会被后面追来的叛军追上。
事实证明他们想的没错,因为他们刚刚抢走挽马不到两刻钟,安破胡便亲率精骑追击而来,不断俘虏沿途的粮食与民夫。
“吁……”
清水县与秦岭县岔道之间,率领两千余精骑及数千马步兵追击王式而来的安破胡勒马驻足,擦了擦脸上的血垢。
“直娘贼的,这群人马力倒是还充足……”
他骂了一声,随后分兵道:“节帅的军令是截获粮食。”
“既然如此,某亲率精骑与三千马步兵去清水截获粮食,张弘你兄弟二人亲率本部马步兵驰往秦岭,若是王式还未出逃山南西道,你们立即包围秦岭县!”
“末将领命!!”张弘是张武的大兄,与二弟张范同为别将,各领一军。
安破胡交代过后,当即兵分两路,分别向清水县及秦岭县赶去。
与此同时,上邽县的籍水战场也彻底告终,大批官兵被俘,所获甲胄军械无数。
上邽县的县令及县丞开城投降,秦州最重要的城池就此被拿下。
刘继隆没有立即进城,而是在官军留下的营垒中休息,并传唤高进达带人速速赶来上邽主持局面。
“都他娘的老实些,莫惹阿耶恼怒!”
“战场上不是骂的很凶吗?如今为何不骂了?!”
“直娘贼的……”
军营外,许多杀红眼的陇右兵卒都在嘲讽那些被俘官兵,队正与旅帅、校尉们见到也睁只眼闭只眼。
虽说陇右军纪森严,但刚才双方还在厮杀,如今对方虽然投降,陇右这边因为同袍阵没、负伤而恼怒的人并不在少数,只要不动手,谩骂几句不算大事。
“这猪犬的王式,开战前就把阵图和来往书信都烧了,狗杂种!!”
牙帐内、张武一脚踢开那火盆,转身对刘继隆作揖道:
“节帅,陇右八万官军十不存一,清水和秦岭城小兵寡,不难攻取。”
“我们现在是休整后进去二县,还是直接杀过陇山,兵临安戎关?”
“你觉得呢?”刘继隆正拿着王式没有焚毁的藏书翻阅,事实证明这些世家子弟的藏书确实很多。
在王式带来的那些书中,刘继隆还看到了东汉大儒郑玄的基本注释,以及晋代版本的《三略》和《六韬》。
张武虽然在陇右治下接受过小学五年的教育,但并不在意这些藏书,他只对刘继隆的询问感兴趣。
所以面对刘继隆的询问,他略微沉思后说道:
“秦陇一体,但官军在泾原和陇州还有近三万兵马,加上此前朝廷诏令诸镇编练新军,以及王式等退走的兵马,朝廷最少能集结六万兵马来驻守安戎关。”
“我军虽有火药,但安戎关和制胜关毕竟是大关,且被高骈、李承勋、王式三人加筑数次,不易攻取。”
“依末将所见,当下理应拿下清水、秦岭二县,好好治理秦州,还可以赶在入冬前种下小麦,来年五月收获。”
“此外,理应调新卒与军吏、直白、军医来补全秦州及三军缺额,届时大军走祁山南下,分兵攻取兴凤二州,再南下夺取东川利州,横扫巴蜀!”
张武将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大体与刘继隆所想相同,但细节上有些不对。
此前刘继隆并不想打兴凤二州,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若是真的和朝廷作战,恐怕无法轻取朔方和秦州,无力南下占据巴蜀。
只是一连十余场战事,除了前期攻打朔方,因为李骥冒进、曹茂手段稚嫩而阵没太多将士外,其余由自己亲自指挥的战事,并未死伤太多。
刘继隆仔细算了算,此役军中阵没的战兵应该不超五千之数,负伤而短期无法参战的,应该只有五千不到。
眼下陇右还有四万老卒可参与作战,另外还有编入战兵行列的三万多州、屯兵和两万新卒,总兵力不少于九万四千之数。
此外,负伤的五千兵卒也能留在秦州休养,等待几个月后伤愈重新入伍。
相比较下,朝廷先后调集十八万兵马围剿己方,先是在朔方折损兵马一万五,又在泾原折损三千兵马,后续秦州先后丧师近七万。
若是算上南边守城对官军造成的死伤,官军阵没三万有余,被俘四万有余。
十八万诸镇联军,只剩下泾原和陇州的三万,山南西道的一万六七千和东川的一万及西川的二万余,最多不过八万。
不过东川和西川还有留驻的兵马,若是刘继隆要挥师南下,需要解决的官军应该在八万之数。
“取舆图来。”
刘继隆对张武交代,张武见状连忙命人取来舆图。
不多时舆图被两名都尉带来,二人也走入帐内与刘继隆、张武观察起了舆图。
刘继隆手指舆图,由北向南从朔方经过陇右,最后进入剑南道。
“我军在凉州、朔方都为新卒,后方也多为新卒,可作战的老卒仅有进入秦州的一万七千多弟兄。”
“南边可用老卒不过二万三,甚至不足二万三。”
“我们如今南下,可以立马集结陇南都督府的八千多战兵,趁势收复兴州、凤州,甚至进取兴元府。”
“不过拿下此地后,不可直接南下进攻利州,利州易守难攻,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的美誉,北部有摩天岭、米仓山作为屏障。”
“除此之外,其境内又有又有剑门山、剑门关和葭萌关等险要之地,我们没有必要选最难走的路去攻打利州。”
“我军掌握西川门户,完全可以走武州经过扶州,进入龙州。”
“龙州李福所部兵马虽说是高骈留下的,但李福此人我十分清楚。”
“此人对付对付流寇还行,若是遇到实力相同的对手,便会原形毕露了。”
“我猜我军大败王式,夺取西川的消息传开后,李福必然惊惧撤回东川,我军届时可以抽调东川都督府兵马,聚兵三万猛攻拿下江油关,大军挺进西川腹地,逼高骈退回西川。”
“只要高骈退回西川,我军可依仗马力与之在西川的平原决战,一战定乾坤!”
刘继隆说了大半,张武及两名都尉听后纷纷点头,忍不住对刘继隆作揖道:
“节帅,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打。”
“节帅,我们要在秦州逗留多久?”
“节帅,我们不如现在就南下突袭兴凤二州,说不定能杀王铎个措手不及!”
“没错……”
三人各抒己见,刘继隆听后抬手安抚道:
“秦州毕竟是大州,而且清水、秦岭二县还未取下,加之还要安排驻守之人,眼下暂不可南下。”
“今日厮杀,想来你们也都饥饿困乏了。”
“派人去上邽买些肉食,让弟兄们吃顿好的,今夜好好休息。”
“是……”三人见状颔首,作揖之后便退出了牙帐。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也终于能好好休息了。
虽说他比常人精力强盛,但也架不住指挥三军消耗精力太多。
躺下不久后,他连晚饭都没有吃,便沉沉睡了下去。
在他沉沉睡下时,被他所击败逃离的王式才缓缓恢复了几分精神,睁开眼睛时,他已经在一辆不断移动的马车中了。
他皱眉推开窗户,但见马车左右便是官道与山岭,没有河流,不似秦州地界。
“少保,您醒了?!”
王重荣策马上前,身后跟着王重益等几名都将。
“此为何地?”王式询问几人,王重荣果断作揖道:
“眼下尚在秦州地界,但距离凤州地界仅有三十里了,最迟三天就能赶到凤州的两当县。”
“眼下我军还有六百七十二名精骑,二千四百五十六名步卒,皆乘挽马。”
王重荣将如今情况说出,王式当即便反应了过来:“你带着秦岭的兵马弃城而走了?”
“少保恕罪,末将也是迫不得已……”王重荣连忙解释。
王式见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道:“可曾奏表朝廷?”
“奏表在此,尚未送出……”
王重荣递来一份奏表,王式接过查看,发现内容写的并无问题,与事实相符。
之所以没有送出,恐怕是王重荣担心自己不满这份奏表,想要修饰过程,让自己输得不那么难堪。
“呵呵……”
王式苦笑几声,心道自己还有什么可难堪的,随后将奏表递出:“写的不错,派人加急送往长安而去吧。”
“是!”王重荣松了口气,随后派出快马,携奏表送往长安而去。
与此同时,秦岭被张弘、张范两兄弟率兵收复,安破胡则是率兵一路向着清水县追击。
只是杨玄冀和杨公庆所率神策军毕竟提前出发五天,因此他并未能追上神策军,只是在翌日黄昏时抵达清水县。
清水县的官兵眼见叛军兵临城下,加上安破胡扬言王式已经惨败,故此没有犹豫太久,城内一千官军便选择了投降。
自此,秦州之地尽归陇右,而消息传到上邽时,已经是籍水之战后的第五日了。
各县文册汇总于上邽,高进达也率领刘继隆留在武山、伏羌二县的三千老卒和六百备选官吏来到了上邽。
虽说大唐各州县图籍失真严重,但秦州毕竟是大唐二十几年前才收复的州县,加上不断移民,秦州的图籍还不至于失真特别严重,用来充当参考还是可以的。
所以汇总过后,高进达便找到了刘继隆,将秦州大概情况告诉了他。
“节帅、秦州境内有百姓二万四千九百五十七户,十二万四千七百八十五口,田地五十六万六千二百五十四亩。”
“这其中耕地仅有二十六万属于百姓,余下三十万基本都是军将所占土地。”
上邽县衙内,高进达恭敬汇报了上邽的人口耕地问题,刘继隆听后也道:“这些军将倒还真是贪得无厌。”
“不过现在也好,这些田地都归了我们,我们也就能好好利用起来了。”
“这十二万口百姓,加上被我们俘虏的五万多民夫,算起来便是十七万百姓了。”
“以秦州土地的产出,每人最少需要十亩地才能在交税后养活自己。”
“这样吧,你替我下令,将秦州耕地平均分给十七万余口百姓,暂时免除秦州三年赋税。”
“除此之外,若有百姓要开垦荒田,县衙免费借粮给百姓,每开垦一亩借三石粮食。”
“调来秦州的官吏,暂时不发放职田,我军不是俘虏了近四万官军吗?”
“让这些官军开垦荒地,开垦的荒地用作职田发放。”
三言两语间,刘继隆将基调定了下来。
高进达听后,当即也琢磨道:“若是如此,以四万官军数量,应该能在来年入夏前开垦出数万亩职田,足够发放给秦州官吏。”
“不过这四万多官军在开垦职田过后,难道都要送往河西吗?”
四万多被俘官军,只要甲胄足够,张淮深可以立即将他们装备起来。
这些官军与陇右作战不行,但若是拿去对付西域的回鹘、葛逻禄等部落,那还真是一把利器。
对此,刘继隆倒也没有不舍,毕竟张淮深都决定出兵归他调遣了,他也不能吝啬。
“这些官兵开垦职田期间,若有人表现良好可以留下,其余的还是押往河西吧。”
“不过为了避免他们路上暴动,便与他们定下期限,十年后准许他们返乡,把这事也与张节帅说清楚,相信他有手段对付这群官兵。”
被俘官兵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十年后他们虽然不再年轻,但也算壮年。
十年期限算是给他们的一个希望,但人在外乡十年,刘继隆就不相信他们能忍耐住寂寞。
只要张淮深耍些手段,这四万多青壮最少有大半人会在西域安家落户,娶妻生子。
哪怕最后还是有人要走,但那个时候的西域却平白多出了最少十几万的汉家后裔,这就足够了。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接着说道:
“眼下我军俘获秦州粮草二十四万六千余石,另有二十六万贯现钱,又缴获四十二万五千余贯现钱和七万余套甲胄军械。”
“除此之外,还有绢帛油盐酱醋茶等折色不低于三十万贯的商货,所获甚大。”
“这几日伤兵营中,虽有八十二名弟兄伤重不治,但其他弟兄都挺过来了。”
“节帅先后五战中,有三千二百六十七名弟兄不幸牺牲,七百二十二名残疾,剩余伤兵三千五百一十七名。”
“军医都看过了,这些伤兵最快的一个月就能伤愈,慢些的也最多三个月。”
“若是按照此前定下的抚恤发放,此役所获……”
刘继隆闻言打断道:“缴获是缴获,抚恤是抚恤。”
“此役所获钱粮近百万贯,那便按照战后发放,四成归都护府,一成归旅帅及以上将领,余下五成平均发给参与此役的弟兄们。”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刘继隆见状也说道:
“此役牺牲、残疾近四千人,可从河临渭三州募兵补上。”
“此外,调三州的州、屯兵充入战兵,驻守驻守秦州。”
“如此过后,秦州合该有兵四万,我亲率两万老卒南下,留兵二万给你驻守秦州,能否守住?”
陇右虽有兵十万,但老卒只剩四万多,余下六万都是新卒。
南下夺取三川,自然要比驻守秦州困难,毕竟官军在西北的主力已经被刘继隆打杀十万,只剩下王式、李承勋手中不到三万老卒。
即便能从各镇抽调最后的老卒,也最多能凑出六万之数。
以二万兵马驻守秦州,防备最多不过六万的官军,刘继隆相信高进达能守住。
“节帅放心,某必定守住秦州!”
高进达果断作揖,刘继隆听后点头:“既然如此,那便由你调集兵马,以州屯兵和新卒替换斛斯光及秦州的老卒,集结老卒于上邽。”
“是!”高进达听后应下,随后便走出了县衙。
不多时,快马不断出城而去,而王式也在经过几日的撤离后,成功撤回了凤州,并往凤翔镇赶去。
比他更快一步的,则是他让王重荣送出的奏表。
九月二十八日,当奏表送抵长安,整个长安都陷入了恐慌与震惊之中。
急匆匆的脚步声在紫宸殿响起,李漼黑着脸走上金台,无视了百官的唱声,直接站在金台上,承认了朝廷兵败秦州的事实。
“朝廷八万官军,除神策及河中等近万兵马,余下尽皆没于叛军之手。”
“如今刘继隆势大难制,朕想问问诸位,刘继隆是否会进取关中?”
李漼站在金台上,虽然身影看似高大,但却隐藏不住他那不足的底气。
“陛下,臣以为,当集结西北诸镇所有兵马于制胜关、安戎关两处。”
“此役失利,全因王式欺下瞒上,擅自出城与刘继隆作战,才导致朝廷五战五败,丢失秦州。”
“陛下,臣以为可就食东都,再集结河东及诸镇兵马,讨贼于安戎关以西。”
“陛下……”
群臣各自表态,但无一例外都是建议防守安戎关和制胜关,甚至穿插着不少劝李漼就食东都的声音。
只是东都早已不复开元年间繁华,加上河淮两道贼寇未平,他怎么能去东都?
“陛下,臣以为刘继隆不会轻易进攻长安,朝廷应该抓住此机会,操训兵马,等待开春反攻秦州!”
众多群臣之中,郑畋带着不一样的建议走了出来。
群臣皆劝防守,唯有郑畋建议反击,并笃定刘继隆不会强攻关中。
“郑侍郎有何高见?”
作为宰相的路岩忍不住询问郑畋,郑畋不慌不乱的朝李漼作揖,接着看向笏板说道:
“叛军刚刚夺下秦州,根脚不稳,且眼下即将入冬,若是贸然出兵关中,而无法快速拿下安戎关,则叛军毫无立锥之地,甚至身陷囹圄。”
“刘继隆用兵制胜,诡智如妖,定不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举。”
“再者,山南西道、东川、西川等处兵马强攻叛军四月有余,死伤恐怕不小,刘继隆不可能作势不管。”
“臣以为,眼下刘继隆应该在谋划南下,不是进攻东川军,便是进攻山西军。”
“臣请陛下下旨,令王使君、李使君率军撤回兴凤、江油关,死守城池关隘,再下令高使君速速讨击拿下故桃关。”
“只要兴凤在手,朝廷就能维系与三川的联系,而三关在手,刘继隆想要攻取也没有那么容易。”
“此外,朝廷应该在刘继隆调转兵锋南下时,在今年冬季训练兵马,并于来年二月以前集结兵马于安戎关,反攻收复秦州,逼刘继隆北上。”
郑畋侃侃而谈,其中有的很对,有的虽有瑕疵,亦无伤大雅。
李漼见他是群臣中,难得拿出完整策略的大臣,当即也忍不住询问道:“关中除泾原、陇州等处三万余兵马外,便只剩下诸镇驻留兵马,加起来不过三万。”
“以六万兵马就想要收复秦州,是否过于托大了……”
面对李漼的质问,郑畋忍不住颔首道:“确实托大了,也极有可能无法收复秦州,但只要朝廷出兵,刘继隆便只能舍弃三川而北上,朝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此外,朝廷亦可趁此机会,讨平河淮两道大大小小的盗寇,再抽调兵马支援关中。”
“以臣计之,战未必能胜,但若不战,何谈胜也……”
郑畋也老实承认,自己不敢保证官军能胜,但如果什么都不做,那肯定胜不了。
他这态度令李漼十分满意,他就怕郑畋和前线的那群将领一样,每日都在报捷,结果报着报着,叛军都快打到关中来了。
李漼所说的报捷将领,自然便是驻守泾原的李承勋了。
自七月以来,李承勋不断报捷,多则斩首数百,少则数十,先后捷报七十二份。
如果真的按照他所报捷来看,陇右六万叛军,最少被李承勋杀了三成。
可就王式的捷报来看,秦州八万官军,最多杀伤一万叛军,甚至更少。
凭借对两人的熟悉,李漼很快就判断出了是谁在说谎。
只是王式的奏表还不如说谎,因为李漼根本接受不了八万官军被刘继隆先后击破,仅逃走了不足万人,而叛军死伤不过万人。
一比八乃至更少的比例,让李漼现在胸口积淤闷气,同时也不免生出恐慌来。
真这么打下去,把刘继隆手中剩下五万大军打光,岂不是需要消耗四五十万大军?
如今的朝廷,凑齐十八万官军已经不容易,谁能想到四个月就被打光十万。
李漼没有了开战时的意气风发,只剩下了迷茫与惶恐不安。
眼见郑畋说的很有条理,他自然选择信服。
不过信服过后,他却还是询问道:“王式丧师十万,朕以为其年事已高,恐不堪战事繁琐而疲惫,不知朝中可还有良将愿往陇州而去?”
李漼这话,若是放在开战前,那群臣必然要因为这个位置而争的头破血流,就连他当初选拔王式担任讨击使,朝中都非议不断。
毕竟在当时的群臣看来,十六万大军讨击区区陇右,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是如今局势变换,刘继隆所展现武略,比之昔年史思明、安守忠还要强横几分,可朝中却找不出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名将。
一时间,群臣变的唯唯诺诺,根本推荐不出合适的良将。
倒是路岩眼神变换,想了想后站出来作揖道:“陛下,臣推荐徐相为讨击使,但三川距离关中太远,徐相恐无法兼顾。”
“不如再以西川节度使高骈为讨击使,节制东川、西川,伺机收复剑南六州。”
路岩可没忘记高骈送给他的礼物,若是能将此事定下来,那高骈肯定还会出手送礼。
“徐相以为如何?”
李漼听后颔首,目光看向徐商,但徐商却心中叫苦,脸色也不太好看。
“陛下,臣此前虽在山南东道统帅兵卒讨贼,然麾下兵马不过一万之谱,而今西线兵马聚集后,不下七万之谱。”
“臣并不胆怯,只是担心无法节制三军,致使三军兵败,使朝廷蒙羞……”
徐商推脱明显,李漼见状脸色难看,目光在殿上搜寻,期间不止一次停留在了张议潮身上。
其实他很想用张议潮,毕竟朝中知兵用兵的官员就那么几个,而张议潮收复河西的能力放在整个庙堂也属于佼佼者,若非担心他与刘继隆联手,李漼早就启用他了。
思绪此处,李漼将目光放到了郑畋身上,忍不住道:“郑侍郎可有自信节制三军,与叛军一战?”
“臣领旨!”郑畋毫不推脱,哪怕知道前方是个火坑,他也毅然决然的跳了进去。
眼见郑畋如此,李漼心底略微感动,见状开口道:“传朕旨意,加授兵部侍郎郑畋同平章事,兼兵部尚书,充任京西诸道行营都统,陇右讨击使,南北两路供军使,进拜特进,授银青光禄大夫,始安县子……”
李漼毫不吝啬的授予了郑畋实职、散阶、勋爵等官职,听得人心生嫉妒,却又不敢接下此差事。
“臣谢陛下隆恩……”
郑畋连忙作揖行礼,但起身后第一件事便是对李漼说道:“陛下,王少保虽兵败,然对陇右及刘继隆已然熟悉,臣请陛下准许王少保留营三月,待开春前再召入京中问罪。”
“可!”李漼现在看郑畋是怎么看怎么欢喜,自然不会拒绝他。
郑畋见状退回位置上,李漼则是对徐商质问道:
“朕听闻黄巢、王仙芝等处盗寇聚集淮河西南,占据州县,祸害百姓。”
“魏博既然领了犒赏,为何不南下讨贼,而是按兵不动?”
提起中原的事情,李漼也是来了脾气。
他先后两次犒赏,本指望魏博打个胜仗,结果魏博在宋州按兵不动。
贼不多杀,犒赏倒是不少领。
“陛下,魏博牙兵素来跋扈,何全皞虽有心杀贼,然牙兵鼓噪,不肯南下。”
徐商为何全皞解释着,李漼闻言却骂道:“拿着朝廷的钱粮却不肯南下,既然如此便令何全皞率军返回魏博,征召昭义、河东、河中等处兵马南下,授宣武军节度使刘瞻同平章事,速速讨贼。”
“臣领旨……”徐商无奈应下,李漼见状继续问道: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所率沙陀兵马行至何处了?”
“回陛下……”徐商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才继续道:
“此父子二人先行返回了代北,如今聚兵四千南下,刚刚进入河南道。”
“不出预料,大概三五日间便能抵达宋州,归刘使相节制后讨贼。”
徐商话音落下,原本退回位置上的郑畋又站了出来,主动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可先派兵马围堵淮南道的王、黄二贼,再调沙陀精骑平定庞勋所率泰山贼寇。”
“只要将庞勋讨平,庞使君所率三万兵马便可南下,届时合兵讨击王、黄二贼更易。”
郑畋并不知道黄巢打着什么主意,只是从如今局面来看,王仙芝和黄巢更偏向于流寇打法,而庞勋却一直盘踞泰山、鲁山等地,四处出击,尤其侧重山南的徐州地界。
显然庞勋还打着夺取徐州,袭扰朝廷漕运的心思。
“陛下,臣以为,庞勋与王仙芝毕竟是军中军将,若是朝廷愿意招抚,此二人必定愿意臣服朝廷。”
路岩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作揖建议,李漼听后微微皱眉:“那黄巢呢?”
面对黄巢,路岩又是不一样的态度:“陛下,黄巢与庞勋、王仙芝不同。”
“后者二人皆乃朝廷军将,无奈叛去,若招抚则可定,而黄巢不过一流寇,祖辈皆为白衣,做着走私私盐的生意,着实下贱,即便招抚,也无心臣服朝廷,理应讨平!”
路岩话音落下,郑畋连忙道:“怎可以用身世来定夺人之好坏?”
“更何况,黄巢为陇右牙商,若非县衙围剿,也不会聚众作乱,如果朝廷愿意招抚,说不定能得到一良才。”
“良才?”路岩轻嗤,脸上露出不屑道:“郑侍郎恐怕不知,这黄巢屡试不第,每次都是文章不通,语犯禁忌。”
“从其文章来看,此人恐怕早有不臣之心,而朝廷又与叛军不死不休,他如何能心悦臣服?”
路岩的话,倒是说动了李漼,毕竟在他看来,此刻与陇右染上关系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想到这里,李漼主动开口道:“命同平章事刘瞻,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招抚王仙芝。”
“另命康承训以泗州团练使兼监察御史招抚庞勋,若二人愿意招抚,则令刘瞻、康承训统帅二部,围剿黄巢。”
“陛下英明!”路岩不假思索的对李漼赞颂起来,郑畋见状只能摇头退下。
眼见群臣无事,李漼当即走下金台,鸿胪寺卿也连忙唱礼散朝。
百官走出紫宸殿,张议潮身旁跟着张淮铨与张淮鼎,三人各有心思。
张淮鼎眼见朝廷不断输给刘继隆,心中不免想到了当初刘继隆答应会和他里应外合的事情。
“若是有机会,倒是可以和刘继隆里应外合,我张淮鼎何愁无法立皇帝?”
张淮鼎暗自激动,而张淮铨则是在担心张淮深得知张议潭讣讯的反应。
张议潮与二人所想不同,他此刻十分纠结,因为他已经看出了刘继隆到底想干嘛。
如果他将自己的推测告诉皇帝,那朝廷必然能做出合理的调整。
只是他一想到朝廷对河陇的态度,他又按下了这份心思。
他想要尽忠,又舍不得河陇归义军死伤,于是他在忠义之间不断摇摆,难以抉择。
直到坐上马车,张议潮才叹了口气,选择了河陇的将士与百姓,而非对他们刻薄的朝廷……
在百官散朝后,无数快马冲出长安城,分别向各道送去旨意,而郑畋也没有久留长安,翌日便前往了陇州。
五日后,宋州的刘瞻先行得到了送离魏博军,招抚王仙芝的旨意。
不过他并未轻举妄动,而是等待了几日,直到沙陀的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率四千精骑抵达了宋城县后,这才通知了魏博的军将们前去迎接。
李国昌和李克用几乎是将代北最后的家底掏了出来,期间又在河东、河中两镇装备了甲胄,虽然没有具装骑兵,却也是全军披甲的精骑了。
他们一扫在陇右遭遇的颓势,反而意气风发了起来。
不过沙陀的军纪确实不行,四千精骑刚刚抵达宋城县,他们的目光便开始在四周百姓身上打量起来。
何全皞、韩君雄二人带着六名牙将站在同平章事刘瞻身后,而他们的身后还跟着数百牙兵。
距离西门不远处便是魏博军的军营,六千魏博官兵在营内休整。
面对李国昌、李克用父子,魏博镇的牙将们脸上轻蔑之色毫不掩饰。
李国昌和李克用先后翻身下马,对着面前年近五旬,留着美髯的刘瞻恭敬行礼。
“沙陀军使李国昌,参见刘相!”
李国昌并不蠢笨,如今刘瞻已经是同平章事,等平定贼乱后,必然会调入长安为相。
届时如果有刘瞻为自己美言,自己兴许就能获得大同防御使的官职。
想到这里,李国昌表现得更为谦卑,但此时的何全皞却开口道:
“刘相,你说李军使带来了朝廷的旨意,为何不率先拿出来?”
何全皞的话令李国昌脸色微变,他可不记得自己有什么发给魏博镇的圣旨。
不过当他看向刘瞻时,他立马就明白刘瞻是准备拿自己来威慑魏博兵马,于是立马转变角色,直接看向何全皞道:
“某早就听说某些兵马擅长鼓噪,本以为有些武力在身上,却不想被些贼寇打得亡命逃跑!”
“狗胡杂,尔娘婢寻死否?!”
“听闻尔等丢了数千脑袋在陇右那贫苦地方,莫不是再想丢几千脑袋在这富庶之地?!”
“驴球子,入尔娘婢!”
几乎在李国昌话音落下的同时,魏博的牙将们便叫骂了起来,而后边的牙兵听到后,也纷纷开始叫骂,甚至直接拔出了鄣刀。
李国昌和李克用被赐国姓后,本就以此作为骄傲,如今听到有人骂他们胡杂,当即大怒,先后拔出刀来:“狗杂种,割了舌头看尔等还有何可叫嚣!!”
眼见李国昌和李克用动手,他们身后数千沙陀精骑纷纷取出长枪,策马上前。
躲避不及的百姓被马蹄践踏,哀嚎求救声络绎不绝。
刘瞻本人也十分狼狈,没想到这两镇兵马见面就要打起来了。
上百名百姓被马蹄践踏受伤,而沙陀的精骑也将魏博的这数百牙兵给包围了起来。
“狗杂种,刚才谁骂的胡杂!!”
李国昌恶狠狠扫视数百牙兵,何全皞见状脸色铁青,韩君雄则是直接掏出木哨吹响。
“哔哔——”
刺耳的哨声响起,远处的魏博军营立马涌出大批着甲步卒。
何全皞既然已经察觉不对劲,怎么可能没有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李国昌比他麾下的这些牙将脾气还要暴躁,直接动兵把他们围住了。
魏博的官兵在营外结阵,朝着城门口不断靠近。
不过对于经历过与陇右战事的李国昌、李克用来说,传闻中骁勇善战的魏博镇兵马,似乎也就这么回事。
“狗辈,就这点兵马,丢去西境莫不是三日都活不下来,还敢叫嚣!”
李国昌已经知道了官军被刘继隆大破的消息,于他来说,他能侥幸从西境战场撤回,这已经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了。
西境官军丧师十万的事情,何全皞和韩君雄自然也听说了,他们没有麾下的牙将蛮横,自然知道陇右破官军十万是什么水平。
原本以为沙陀精骑不过是样子货,如今看来,却也不好惹。
只是局面如此,何全皞若是后退,必然威信扫地,所以他只能强撑着与李国昌对峙。
“二位都是陛下的肱骨之臣,何必闹得剑拔弩张呢?”
刘瞻重新出现,不过此时的他有些狼狈,身上多了些灰尘。
饶是如此,他并未怪罪李国昌,而是极力劝解双方。
李国昌见状,也不想平白成为刘瞻的刀,于是冷哼收起鄣刀:“算尔等走运!”
“哼!”何全皞也回头看向了身后牙将牙兵们,见他们也收起兵器,而沙陀骑兵又让出了一条道,他这才带人走了出去。
待他离去后,刘瞻这才对李国昌作揖道:“本想要借助军使威望来送他们出境,如今看来怕是不易。”
“无碍,只要使相开口,某立马能让他们好看!”李国昌表了态度,这让刘瞻对他印象大好。
他笑呵呵看向李克用,点头道:“果然是将门虎子。”
“使相谬赞了。”李克用十分受用,但还是谦虚了一句。
见状,刘瞻示意道:“军使所部兵马的营盘也在城南扎好,稍后会有酒肉送去。”
“若是军使不嫌弃县衙粗茶淡饭,不如与老夫一同前往县衙用膳?”
“使相有请,某不敢拒绝。”李国昌见状带着李克用等人跟随刘瞻走入城去。
入城前,刘瞻看向了那些被沙陀骑兵践踏的百姓,对身旁长史道:“请医匠为百姓医治,此事乃我思虑不周,当从我府中拨钱粮补偿百姓。”
“使相仁德……”长史连忙赞颂,四周百姓也纷纷感激起刘瞻。
望着他们因自己受伤,却还要感激自己的模样,刘瞻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后便换上笑脸,继续迎接李国昌等人前往县衙。
渭水东去,南岸的官道上,无数民夫纷纷蹲在了地上,在他们身旁不远处则是驻足着数名身着陇右甲胄的马步兵。
他们身旁是被砍断了辔绳的板车,车上装着数百斤粮食。
遭受破坏的板车不是几辆,而是成百上千辆。
半个时辰前,突围的官兵沿途丢盔卸甲,好不容易追上这群民夫后,顾不得其他,直接砍了辔绳,抢了挽马便往东边逃去。
一千多匹挽马被抢作坐骑,溃逃的官兵骑上它们,沿着渭水向东,直接冲向了三四十里外的秦岭县。
他们之所以没有选择清水县,是因为清水县距离太远,挽马的速度不快,很容易会被后面追来的叛军追上。
事实证明他们想的没错,因为他们刚刚抢走挽马不到两刻钟,安破胡便亲率精骑追击而来,不断俘虏沿途的粮食与民夫。
“吁……”
清水县与秦岭县岔道之间,率领两千余精骑及数千马步兵追击王式而来的安破胡勒马驻足,擦了擦脸上的血垢。
“直娘贼的,这群人马力倒是还充足……”
他骂了一声,随后分兵道:“节帅的军令是截获粮食。”
“既然如此,某亲率精骑与三千马步兵去清水截获粮食,张弘你兄弟二人亲率本部马步兵驰往秦岭,若是王式还未出逃山南西道,你们立即包围秦岭县!”
“末将领命!!”张弘是张武的大兄,与二弟张范同为别将,各领一军。
安破胡交代过后,当即兵分两路,分别向清水县及秦岭县赶去。
与此同时,上邽县的籍水战场也彻底告终,大批官兵被俘,所获甲胄军械无数。
上邽县的县令及县丞开城投降,秦州最重要的城池就此被拿下。
刘继隆没有立即进城,而是在官军留下的营垒中休息,并传唤高进达带人速速赶来上邽主持局面。
“都他娘的老实些,莫惹阿耶恼怒!”
“战场上不是骂的很凶吗?如今为何不骂了?!”
“直娘贼的……”
军营外,许多杀红眼的陇右兵卒都在嘲讽那些被俘官兵,队正与旅帅、校尉们见到也睁只眼闭只眼。
虽说陇右军纪森严,但刚才双方还在厮杀,如今对方虽然投降,陇右这边因为同袍阵没、负伤而恼怒的人并不在少数,只要不动手,谩骂几句不算大事。
“这猪犬的王式,开战前就把阵图和来往书信都烧了,狗杂种!!”
牙帐内、张武一脚踢开那火盆,转身对刘继隆作揖道:
“节帅,陇右八万官军十不存一,清水和秦岭城小兵寡,不难攻取。”
“我们现在是休整后进去二县,还是直接杀过陇山,兵临安戎关?”
“你觉得呢?”刘继隆正拿着王式没有焚毁的藏书翻阅,事实证明这些世家子弟的藏书确实很多。
在王式带来的那些书中,刘继隆还看到了东汉大儒郑玄的基本注释,以及晋代版本的《三略》和《六韬》。
张武虽然在陇右治下接受过小学五年的教育,但并不在意这些藏书,他只对刘继隆的询问感兴趣。
所以面对刘继隆的询问,他略微沉思后说道:
“秦陇一体,但官军在泾原和陇州还有近三万兵马,加上此前朝廷诏令诸镇编练新军,以及王式等退走的兵马,朝廷最少能集结六万兵马来驻守安戎关。”
“我军虽有火药,但安戎关和制胜关毕竟是大关,且被高骈、李承勋、王式三人加筑数次,不易攻取。”
“依末将所见,当下理应拿下清水、秦岭二县,好好治理秦州,还可以赶在入冬前种下小麦,来年五月收获。”
“此外,理应调新卒与军吏、直白、军医来补全秦州及三军缺额,届时大军走祁山南下,分兵攻取兴凤二州,再南下夺取东川利州,横扫巴蜀!”
张武将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大体与刘继隆所想相同,但细节上有些不对。
此前刘继隆并不想打兴凤二州,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若是真的和朝廷作战,恐怕无法轻取朔方和秦州,无力南下占据巴蜀。
只是一连十余场战事,除了前期攻打朔方,因为李骥冒进、曹茂手段稚嫩而阵没太多将士外,其余由自己亲自指挥的战事,并未死伤太多。
刘继隆仔细算了算,此役军中阵没的战兵应该不超五千之数,负伤而短期无法参战的,应该只有五千不到。
眼下陇右还有四万老卒可参与作战,另外还有编入战兵行列的三万多州、屯兵和两万新卒,总兵力不少于九万四千之数。
此外,负伤的五千兵卒也能留在秦州休养,等待几个月后伤愈重新入伍。
相比较下,朝廷先后调集十八万兵马围剿己方,先是在朔方折损兵马一万五,又在泾原折损三千兵马,后续秦州先后丧师近七万。
若是算上南边守城对官军造成的死伤,官军阵没三万有余,被俘四万有余。
十八万诸镇联军,只剩下泾原和陇州的三万,山南西道的一万六七千和东川的一万及西川的二万余,最多不过八万。
不过东川和西川还有留驻的兵马,若是刘继隆要挥师南下,需要解决的官军应该在八万之数。
“取舆图来。”
刘继隆对张武交代,张武见状连忙命人取来舆图。
不多时舆图被两名都尉带来,二人也走入帐内与刘继隆、张武观察起了舆图。
刘继隆手指舆图,由北向南从朔方经过陇右,最后进入剑南道。
“我军在凉州、朔方都为新卒,后方也多为新卒,可作战的老卒仅有进入秦州的一万七千多弟兄。”
“南边可用老卒不过二万三,甚至不足二万三。”
“我们如今南下,可以立马集结陇南都督府的八千多战兵,趁势收复兴州、凤州,甚至进取兴元府。”
“不过拿下此地后,不可直接南下进攻利州,利州易守难攻,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的美誉,北部有摩天岭、米仓山作为屏障。”
“除此之外,其境内又有又有剑门山、剑门关和葭萌关等险要之地,我们没有必要选最难走的路去攻打利州。”
“我军掌握西川门户,完全可以走武州经过扶州,进入龙州。”
“龙州李福所部兵马虽说是高骈留下的,但李福此人我十分清楚。”
“此人对付对付流寇还行,若是遇到实力相同的对手,便会原形毕露了。”
“我猜我军大败王式,夺取西川的消息传开后,李福必然惊惧撤回东川,我军届时可以抽调东川都督府兵马,聚兵三万猛攻拿下江油关,大军挺进西川腹地,逼高骈退回西川。”
“只要高骈退回西川,我军可依仗马力与之在西川的平原决战,一战定乾坤!”
刘继隆说了大半,张武及两名都尉听后纷纷点头,忍不住对刘继隆作揖道:
“节帅,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打。”
“节帅,我们要在秦州逗留多久?”
“节帅,我们不如现在就南下突袭兴凤二州,说不定能杀王铎个措手不及!”
“没错……”
三人各抒己见,刘继隆听后抬手安抚道:
“秦州毕竟是大州,而且清水、秦岭二县还未取下,加之还要安排驻守之人,眼下暂不可南下。”
“今日厮杀,想来你们也都饥饿困乏了。”
“派人去上邽买些肉食,让弟兄们吃顿好的,今夜好好休息。”
“是……”三人见状颔首,作揖之后便退出了牙帐。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也终于能好好休息了。
虽说他比常人精力强盛,但也架不住指挥三军消耗精力太多。
躺下不久后,他连晚饭都没有吃,便沉沉睡了下去。
在他沉沉睡下时,被他所击败逃离的王式才缓缓恢复了几分精神,睁开眼睛时,他已经在一辆不断移动的马车中了。
他皱眉推开窗户,但见马车左右便是官道与山岭,没有河流,不似秦州地界。
“少保,您醒了?!”
王重荣策马上前,身后跟着王重益等几名都将。
“此为何地?”王式询问几人,王重荣果断作揖道:
“眼下尚在秦州地界,但距离凤州地界仅有三十里了,最迟三天就能赶到凤州的两当县。”
“眼下我军还有六百七十二名精骑,二千四百五十六名步卒,皆乘挽马。”
王重荣将如今情况说出,王式当即便反应了过来:“你带着秦岭的兵马弃城而走了?”
“少保恕罪,末将也是迫不得已……”王重荣连忙解释。
王式见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道:“可曾奏表朝廷?”
“奏表在此,尚未送出……”
王重荣递来一份奏表,王式接过查看,发现内容写的并无问题,与事实相符。
之所以没有送出,恐怕是王重荣担心自己不满这份奏表,想要修饰过程,让自己输得不那么难堪。
“呵呵……”
王式苦笑几声,心道自己还有什么可难堪的,随后将奏表递出:“写的不错,派人加急送往长安而去吧。”
“是!”王重荣松了口气,随后派出快马,携奏表送往长安而去。
与此同时,秦岭被张弘、张范两兄弟率兵收复,安破胡则是率兵一路向着清水县追击。
只是杨玄冀和杨公庆所率神策军毕竟提前出发五天,因此他并未能追上神策军,只是在翌日黄昏时抵达清水县。
清水县的官兵眼见叛军兵临城下,加上安破胡扬言王式已经惨败,故此没有犹豫太久,城内一千官军便选择了投降。
自此,秦州之地尽归陇右,而消息传到上邽时,已经是籍水之战后的第五日了。
各县文册汇总于上邽,高进达也率领刘继隆留在武山、伏羌二县的三千老卒和六百备选官吏来到了上邽。
虽说大唐各州县图籍失真严重,但秦州毕竟是大唐二十几年前才收复的州县,加上不断移民,秦州的图籍还不至于失真特别严重,用来充当参考还是可以的。
所以汇总过后,高进达便找到了刘继隆,将秦州大概情况告诉了他。
“节帅、秦州境内有百姓二万四千九百五十七户,十二万四千七百八十五口,田地五十六万六千二百五十四亩。”
“这其中耕地仅有二十六万属于百姓,余下三十万基本都是军将所占土地。”
上邽县衙内,高进达恭敬汇报了上邽的人口耕地问题,刘继隆听后也道:“这些军将倒还真是贪得无厌。”
“不过现在也好,这些田地都归了我们,我们也就能好好利用起来了。”
“这十二万口百姓,加上被我们俘虏的五万多民夫,算起来便是十七万百姓了。”
“以秦州土地的产出,每人最少需要十亩地才能在交税后养活自己。”
“这样吧,你替我下令,将秦州耕地平均分给十七万余口百姓,暂时免除秦州三年赋税。”
“除此之外,若有百姓要开垦荒田,县衙免费借粮给百姓,每开垦一亩借三石粮食。”
“调来秦州的官吏,暂时不发放职田,我军不是俘虏了近四万官军吗?”
“让这些官军开垦荒地,开垦的荒地用作职田发放。”
三言两语间,刘继隆将基调定了下来。
高进达听后,当即也琢磨道:“若是如此,以四万官军数量,应该能在来年入夏前开垦出数万亩职田,足够发放给秦州官吏。”
“不过这四万多官军在开垦职田过后,难道都要送往河西吗?”
四万多被俘官军,只要甲胄足够,张淮深可以立即将他们装备起来。
这些官军与陇右作战不行,但若是拿去对付西域的回鹘、葛逻禄等部落,那还真是一把利器。
对此,刘继隆倒也没有不舍,毕竟张淮深都决定出兵归他调遣了,他也不能吝啬。
“这些官兵开垦职田期间,若有人表现良好可以留下,其余的还是押往河西吧。”
“不过为了避免他们路上暴动,便与他们定下期限,十年后准许他们返乡,把这事也与张节帅说清楚,相信他有手段对付这群官兵。”
被俘官兵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十年后他们虽然不再年轻,但也算壮年。
十年期限算是给他们的一个希望,但人在外乡十年,刘继隆就不相信他们能忍耐住寂寞。
只要张淮深耍些手段,这四万多青壮最少有大半人会在西域安家落户,娶妻生子。
哪怕最后还是有人要走,但那个时候的西域却平白多出了最少十几万的汉家后裔,这就足够了。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接着说道:
“眼下我军俘获秦州粮草二十四万六千余石,另有二十六万贯现钱,又缴获四十二万五千余贯现钱和七万余套甲胄军械。”
“除此之外,还有绢帛油盐酱醋茶等折色不低于三十万贯的商货,所获甚大。”
“这几日伤兵营中,虽有八十二名弟兄伤重不治,但其他弟兄都挺过来了。”
“节帅先后五战中,有三千二百六十七名弟兄不幸牺牲,七百二十二名残疾,剩余伤兵三千五百一十七名。”
“军医都看过了,这些伤兵最快的一个月就能伤愈,慢些的也最多三个月。”
“若是按照此前定下的抚恤发放,此役所获……”
刘继隆闻言打断道:“缴获是缴获,抚恤是抚恤。”
“此役所获钱粮近百万贯,那便按照战后发放,四成归都护府,一成归旅帅及以上将领,余下五成平均发给参与此役的弟兄们。”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刘继隆见状也说道:
“此役牺牲、残疾近四千人,可从河临渭三州募兵补上。”
“此外,调三州的州、屯兵充入战兵,驻守驻守秦州。”
“如此过后,秦州合该有兵四万,我亲率两万老卒南下,留兵二万给你驻守秦州,能否守住?”
陇右虽有兵十万,但老卒只剩四万多,余下六万都是新卒。
南下夺取三川,自然要比驻守秦州困难,毕竟官军在西北的主力已经被刘继隆打杀十万,只剩下王式、李承勋手中不到三万老卒。
即便能从各镇抽调最后的老卒,也最多能凑出六万之数。
以二万兵马驻守秦州,防备最多不过六万的官军,刘继隆相信高进达能守住。
“节帅放心,某必定守住秦州!”
高进达果断作揖,刘继隆听后点头:“既然如此,那便由你调集兵马,以州屯兵和新卒替换斛斯光及秦州的老卒,集结老卒于上邽。”
“是!”高进达听后应下,随后便走出了县衙。
不多时,快马不断出城而去,而王式也在经过几日的撤离后,成功撤回了凤州,并往凤翔镇赶去。
比他更快一步的,则是他让王重荣送出的奏表。
九月二十八日,当奏表送抵长安,整个长安都陷入了恐慌与震惊之中。
急匆匆的脚步声在紫宸殿响起,李漼黑着脸走上金台,无视了百官的唱声,直接站在金台上,承认了朝廷兵败秦州的事实。
“朝廷八万官军,除神策及河中等近万兵马,余下尽皆没于叛军之手。”
“如今刘继隆势大难制,朕想问问诸位,刘继隆是否会进取关中?”
李漼站在金台上,虽然身影看似高大,但却隐藏不住他那不足的底气。
“陛下,臣以为,当集结西北诸镇所有兵马于制胜关、安戎关两处。”
“此役失利,全因王式欺下瞒上,擅自出城与刘继隆作战,才导致朝廷五战五败,丢失秦州。”
“陛下,臣以为可就食东都,再集结河东及诸镇兵马,讨贼于安戎关以西。”
“陛下……”
群臣各自表态,但无一例外都是建议防守安戎关和制胜关,甚至穿插着不少劝李漼就食东都的声音。
只是东都早已不复开元年间繁华,加上河淮两道贼寇未平,他怎么能去东都?
“陛下,臣以为刘继隆不会轻易进攻长安,朝廷应该抓住此机会,操训兵马,等待开春反攻秦州!”
众多群臣之中,郑畋带着不一样的建议走了出来。
群臣皆劝防守,唯有郑畋建议反击,并笃定刘继隆不会强攻关中。
“郑侍郎有何高见?”
作为宰相的路岩忍不住询问郑畋,郑畋不慌不乱的朝李漼作揖,接着看向笏板说道:
“叛军刚刚夺下秦州,根脚不稳,且眼下即将入冬,若是贸然出兵关中,而无法快速拿下安戎关,则叛军毫无立锥之地,甚至身陷囹圄。”
“刘继隆用兵制胜,诡智如妖,定不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举。”
“再者,山南西道、东川、西川等处兵马强攻叛军四月有余,死伤恐怕不小,刘继隆不可能作势不管。”
“臣以为,眼下刘继隆应该在谋划南下,不是进攻东川军,便是进攻山西军。”
“臣请陛下下旨,令王使君、李使君率军撤回兴凤、江油关,死守城池关隘,再下令高使君速速讨击拿下故桃关。”
“只要兴凤在手,朝廷就能维系与三川的联系,而三关在手,刘继隆想要攻取也没有那么容易。”
“此外,朝廷应该在刘继隆调转兵锋南下时,在今年冬季训练兵马,并于来年二月以前集结兵马于安戎关,反攻收复秦州,逼刘继隆北上。”
郑畋侃侃而谈,其中有的很对,有的虽有瑕疵,亦无伤大雅。
李漼见他是群臣中,难得拿出完整策略的大臣,当即也忍不住询问道:“关中除泾原、陇州等处三万余兵马外,便只剩下诸镇驻留兵马,加起来不过三万。”
“以六万兵马就想要收复秦州,是否过于托大了……”
面对李漼的质问,郑畋忍不住颔首道:“确实托大了,也极有可能无法收复秦州,但只要朝廷出兵,刘继隆便只能舍弃三川而北上,朝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此外,朝廷亦可趁此机会,讨平河淮两道大大小小的盗寇,再抽调兵马支援关中。”
“以臣计之,战未必能胜,但若不战,何谈胜也……”
郑畋也老实承认,自己不敢保证官军能胜,但如果什么都不做,那肯定胜不了。
他这态度令李漼十分满意,他就怕郑畋和前线的那群将领一样,每日都在报捷,结果报着报着,叛军都快打到关中来了。
李漼所说的报捷将领,自然便是驻守泾原的李承勋了。
自七月以来,李承勋不断报捷,多则斩首数百,少则数十,先后捷报七十二份。
如果真的按照他所报捷来看,陇右六万叛军,最少被李承勋杀了三成。
可就王式的捷报来看,秦州八万官军,最多杀伤一万叛军,甚至更少。
凭借对两人的熟悉,李漼很快就判断出了是谁在说谎。
只是王式的奏表还不如说谎,因为李漼根本接受不了八万官军被刘继隆先后击破,仅逃走了不足万人,而叛军死伤不过万人。
一比八乃至更少的比例,让李漼现在胸口积淤闷气,同时也不免生出恐慌来。
真这么打下去,把刘继隆手中剩下五万大军打光,岂不是需要消耗四五十万大军?
如今的朝廷,凑齐十八万官军已经不容易,谁能想到四个月就被打光十万。
李漼没有了开战时的意气风发,只剩下了迷茫与惶恐不安。
眼见郑畋说的很有条理,他自然选择信服。
不过信服过后,他却还是询问道:“王式丧师十万,朕以为其年事已高,恐不堪战事繁琐而疲惫,不知朝中可还有良将愿往陇州而去?”
李漼这话,若是放在开战前,那群臣必然要因为这个位置而争的头破血流,就连他当初选拔王式担任讨击使,朝中都非议不断。
毕竟在当时的群臣看来,十六万大军讨击区区陇右,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是如今局势变换,刘继隆所展现武略,比之昔年史思明、安守忠还要强横几分,可朝中却找不出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名将。
一时间,群臣变的唯唯诺诺,根本推荐不出合适的良将。
倒是路岩眼神变换,想了想后站出来作揖道:“陛下,臣推荐徐相为讨击使,但三川距离关中太远,徐相恐无法兼顾。”
“不如再以西川节度使高骈为讨击使,节制东川、西川,伺机收复剑南六州。”
路岩可没忘记高骈送给他的礼物,若是能将此事定下来,那高骈肯定还会出手送礼。
“徐相以为如何?”
李漼听后颔首,目光看向徐商,但徐商却心中叫苦,脸色也不太好看。
“陛下,臣此前虽在山南东道统帅兵卒讨贼,然麾下兵马不过一万之谱,而今西线兵马聚集后,不下七万之谱。”
“臣并不胆怯,只是担心无法节制三军,致使三军兵败,使朝廷蒙羞……”
徐商推脱明显,李漼见状脸色难看,目光在殿上搜寻,期间不止一次停留在了张议潮身上。
其实他很想用张议潮,毕竟朝中知兵用兵的官员就那么几个,而张议潮收复河西的能力放在整个庙堂也属于佼佼者,若非担心他与刘继隆联手,李漼早就启用他了。
思绪此处,李漼将目光放到了郑畋身上,忍不住道:“郑侍郎可有自信节制三军,与叛军一战?”
“臣领旨!”郑畋毫不推脱,哪怕知道前方是个火坑,他也毅然决然的跳了进去。
眼见郑畋如此,李漼心底略微感动,见状开口道:“传朕旨意,加授兵部侍郎郑畋同平章事,兼兵部尚书,充任京西诸道行营都统,陇右讨击使,南北两路供军使,进拜特进,授银青光禄大夫,始安县子……”
李漼毫不吝啬的授予了郑畋实职、散阶、勋爵等官职,听得人心生嫉妒,却又不敢接下此差事。
“臣谢陛下隆恩……”
郑畋连忙作揖行礼,但起身后第一件事便是对李漼说道:“陛下,王少保虽兵败,然对陇右及刘继隆已然熟悉,臣请陛下准许王少保留营三月,待开春前再召入京中问罪。”
“可!”李漼现在看郑畋是怎么看怎么欢喜,自然不会拒绝他。
郑畋见状退回位置上,李漼则是对徐商质问道:
“朕听闻黄巢、王仙芝等处盗寇聚集淮河西南,占据州县,祸害百姓。”
“魏博既然领了犒赏,为何不南下讨贼,而是按兵不动?”
提起中原的事情,李漼也是来了脾气。
他先后两次犒赏,本指望魏博打个胜仗,结果魏博在宋州按兵不动。
贼不多杀,犒赏倒是不少领。
“陛下,魏博牙兵素来跋扈,何全皞虽有心杀贼,然牙兵鼓噪,不肯南下。”
徐商为何全皞解释着,李漼闻言却骂道:“拿着朝廷的钱粮却不肯南下,既然如此便令何全皞率军返回魏博,征召昭义、河东、河中等处兵马南下,授宣武军节度使刘瞻同平章事,速速讨贼。”
“臣领旨……”徐商无奈应下,李漼见状继续问道: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所率沙陀兵马行至何处了?”
“回陛下……”徐商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才继续道:
“此父子二人先行返回了代北,如今聚兵四千南下,刚刚进入河南道。”
“不出预料,大概三五日间便能抵达宋州,归刘使相节制后讨贼。”
徐商话音落下,原本退回位置上的郑畋又站了出来,主动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可先派兵马围堵淮南道的王、黄二贼,再调沙陀精骑平定庞勋所率泰山贼寇。”
“只要将庞勋讨平,庞使君所率三万兵马便可南下,届时合兵讨击王、黄二贼更易。”
郑畋并不知道黄巢打着什么主意,只是从如今局面来看,王仙芝和黄巢更偏向于流寇打法,而庞勋却一直盘踞泰山、鲁山等地,四处出击,尤其侧重山南的徐州地界。
显然庞勋还打着夺取徐州,袭扰朝廷漕运的心思。
“陛下,臣以为,庞勋与王仙芝毕竟是军中军将,若是朝廷愿意招抚,此二人必定愿意臣服朝廷。”
路岩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作揖建议,李漼听后微微皱眉:“那黄巢呢?”
面对黄巢,路岩又是不一样的态度:“陛下,黄巢与庞勋、王仙芝不同。”
“后者二人皆乃朝廷军将,无奈叛去,若招抚则可定,而黄巢不过一流寇,祖辈皆为白衣,做着走私私盐的生意,着实下贱,即便招抚,也无心臣服朝廷,理应讨平!”
路岩话音落下,郑畋连忙道:“怎可以用身世来定夺人之好坏?”
“更何况,黄巢为陇右牙商,若非县衙围剿,也不会聚众作乱,如果朝廷愿意招抚,说不定能得到一良才。”
“良才?”路岩轻嗤,脸上露出不屑道:“郑侍郎恐怕不知,这黄巢屡试不第,每次都是文章不通,语犯禁忌。”
“从其文章来看,此人恐怕早有不臣之心,而朝廷又与叛军不死不休,他如何能心悦臣服?”
路岩的话,倒是说动了李漼,毕竟在他看来,此刻与陇右染上关系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想到这里,李漼主动开口道:“命同平章事刘瞻,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招抚王仙芝。”
“另命康承训以泗州团练使兼监察御史招抚庞勋,若二人愿意招抚,则令刘瞻、康承训统帅二部,围剿黄巢。”
“陛下英明!”路岩不假思索的对李漼赞颂起来,郑畋见状只能摇头退下。
眼见群臣无事,李漼当即走下金台,鸿胪寺卿也连忙唱礼散朝。
百官走出紫宸殿,张议潮身旁跟着张淮铨与张淮鼎,三人各有心思。
张淮鼎眼见朝廷不断输给刘继隆,心中不免想到了当初刘继隆答应会和他里应外合的事情。
“若是有机会,倒是可以和刘继隆里应外合,我张淮鼎何愁无法立皇帝?”
张淮鼎暗自激动,而张淮铨则是在担心张淮深得知张议潭讣讯的反应。
张议潮与二人所想不同,他此刻十分纠结,因为他已经看出了刘继隆到底想干嘛。
如果他将自己的推测告诉皇帝,那朝廷必然能做出合理的调整。
只是他一想到朝廷对河陇的态度,他又按下了这份心思。
他想要尽忠,又舍不得河陇归义军死伤,于是他在忠义之间不断摇摆,难以抉择。
直到坐上马车,张议潮才叹了口气,选择了河陇的将士与百姓,而非对他们刻薄的朝廷……
在百官散朝后,无数快马冲出长安城,分别向各道送去旨意,而郑畋也没有久留长安,翌日便前往了陇州。
五日后,宋州的刘瞻先行得到了送离魏博军,招抚王仙芝的旨意。
不过他并未轻举妄动,而是等待了几日,直到沙陀的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率四千精骑抵达了宋城县后,这才通知了魏博的军将们前去迎接。
李国昌和李克用几乎是将代北最后的家底掏了出来,期间又在河东、河中两镇装备了甲胄,虽然没有具装骑兵,却也是全军披甲的精骑了。
他们一扫在陇右遭遇的颓势,反而意气风发了起来。
不过沙陀的军纪确实不行,四千精骑刚刚抵达宋城县,他们的目光便开始在四周百姓身上打量起来。
何全皞、韩君雄二人带着六名牙将站在同平章事刘瞻身后,而他们的身后还跟着数百牙兵。
距离西门不远处便是魏博军的军营,六千魏博官兵在营内休整。
面对李国昌、李克用父子,魏博镇的牙将们脸上轻蔑之色毫不掩饰。
李国昌和李克用先后翻身下马,对着面前年近五旬,留着美髯的刘瞻恭敬行礼。
“沙陀军使李国昌,参见刘相!”
李国昌并不蠢笨,如今刘瞻已经是同平章事,等平定贼乱后,必然会调入长安为相。
届时如果有刘瞻为自己美言,自己兴许就能获得大同防御使的官职。
想到这里,李国昌表现得更为谦卑,但此时的何全皞却开口道:
“刘相,你说李军使带来了朝廷的旨意,为何不率先拿出来?”
何全皞的话令李国昌脸色微变,他可不记得自己有什么发给魏博镇的圣旨。
不过当他看向刘瞻时,他立马就明白刘瞻是准备拿自己来威慑魏博兵马,于是立马转变角色,直接看向何全皞道:
“某早就听说某些兵马擅长鼓噪,本以为有些武力在身上,却不想被些贼寇打得亡命逃跑!”
“狗胡杂,尔娘婢寻死否?!”
“听闻尔等丢了数千脑袋在陇右那贫苦地方,莫不是再想丢几千脑袋在这富庶之地?!”
“驴球子,入尔娘婢!”
几乎在李国昌话音落下的同时,魏博的牙将们便叫骂了起来,而后边的牙兵听到后,也纷纷开始叫骂,甚至直接拔出了鄣刀。
李国昌和李克用被赐国姓后,本就以此作为骄傲,如今听到有人骂他们胡杂,当即大怒,先后拔出刀来:“狗杂种,割了舌头看尔等还有何可叫嚣!!”
眼见李国昌和李克用动手,他们身后数千沙陀精骑纷纷取出长枪,策马上前。
躲避不及的百姓被马蹄践踏,哀嚎求救声络绎不绝。
刘瞻本人也十分狼狈,没想到这两镇兵马见面就要打起来了。
上百名百姓被马蹄践踏受伤,而沙陀的精骑也将魏博的这数百牙兵给包围了起来。
“狗杂种,刚才谁骂的胡杂!!”
李国昌恶狠狠扫视数百牙兵,何全皞见状脸色铁青,韩君雄则是直接掏出木哨吹响。
“哔哔——”
刺耳的哨声响起,远处的魏博军营立马涌出大批着甲步卒。
何全皞既然已经察觉不对劲,怎么可能没有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李国昌比他麾下的这些牙将脾气还要暴躁,直接动兵把他们围住了。
魏博的官兵在营外结阵,朝着城门口不断靠近。
不过对于经历过与陇右战事的李国昌、李克用来说,传闻中骁勇善战的魏博镇兵马,似乎也就这么回事。
“狗辈,就这点兵马,丢去西境莫不是三日都活不下来,还敢叫嚣!”
李国昌已经知道了官军被刘继隆大破的消息,于他来说,他能侥幸从西境战场撤回,这已经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了。
西境官军丧师十万的事情,何全皞和韩君雄自然也听说了,他们没有麾下的牙将蛮横,自然知道陇右破官军十万是什么水平。
原本以为沙陀精骑不过是样子货,如今看来,却也不好惹。
只是局面如此,何全皞若是后退,必然威信扫地,所以他只能强撑着与李国昌对峙。
“二位都是陛下的肱骨之臣,何必闹得剑拔弩张呢?”
刘瞻重新出现,不过此时的他有些狼狈,身上多了些灰尘。
饶是如此,他并未怪罪李国昌,而是极力劝解双方。
李国昌见状,也不想平白成为刘瞻的刀,于是冷哼收起鄣刀:“算尔等走运!”
“哼!”何全皞也回头看向了身后牙将牙兵们,见他们也收起兵器,而沙陀骑兵又让出了一条道,他这才带人走了出去。
待他离去后,刘瞻这才对李国昌作揖道:“本想要借助军使威望来送他们出境,如今看来怕是不易。”
“无碍,只要使相开口,某立马能让他们好看!”李国昌表了态度,这让刘瞻对他印象大好。
他笑呵呵看向李克用,点头道:“果然是将门虎子。”
“使相谬赞了。”李克用十分受用,但还是谦虚了一句。
见状,刘瞻示意道:“军使所部兵马的营盘也在城南扎好,稍后会有酒肉送去。”
“若是军使不嫌弃县衙粗茶淡饭,不如与老夫一同前往县衙用膳?”
“使相有请,某不敢拒绝。”李国昌见状带着李克用等人跟随刘瞻走入城去。
入城前,刘瞻看向了那些被沙陀骑兵践踏的百姓,对身旁长史道:“请医匠为百姓医治,此事乃我思虑不周,当从我府中拨钱粮补偿百姓。”
“使相仁德……”长史连忙赞颂,四周百姓也纷纷感激起刘瞻。
望着他们因自己受伤,却还要感激自己的模样,刘瞻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后便换上笑脸,继续迎接李国昌等人前往县衙。